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历史

南国锋烟七十年——中缅关系回顾与展望【一】

2021-02-02 10:05:15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云台峰上的123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序言

  本文是我2015年的旧作,今天早上刚起床就听说了缅甸政变,将文章发在这里供大家探究中国与缅甸的关系变迁。本文只是草稿,请相关人士尊重我的版权。

  中国的西南有一个民族迁徙大走廊,洪荒远古,莽莽昆仑,无数民族汇成南下长浪,万里关津越渡,沿途播撒文明的脚步。直到眼前出现一望无际的蓝色大洋,才发现已经忘了回去的道路,他们选择停下,建立起自己的国度。北方的故乡永远停留在民族记忆深处,是神话的起源,祖先的伊甸园。来时的路径是那么高远,仿佛自天际下到凡间,远方的亲人不知哪一年才能团圆。造化搅动万物,亲人再见形同陌路,拔刀相向,生灵涂毒。古道的两端系着几千年的岁月,鸿雁一年就能一个来回,何时方能重拾眼神的清澈?

  ——留给未来的脉脉温情

  缅甸是欧亚大陆南方的一块翡翠,与中国有着巨大的战略利益关系。建国后,在边境划界问题上中国对缅甸作出了巨大让步,也曾给予越南大量援助,换来的却是排华反华,越南更是与往日的侵略者联手对抗北方的同志加兄弟。经过两朝几代人的经略,大西南已经成为中国最安全的大后方。如今美日加紧围攻中国,南疆开始不再安宁。列国争雄的时代,内圣外霸才是正道,怀圣人才德,行天下霸道,王道只有留待未来实行。中国应将对缅甸等国的援助与让步铸成大国之怒,以压促和,确保一个可靠的战略后方。

  中国人对缅甸普遍缺乏认识,存在不少误读,造成背离事实真相甚至带有污蔑性的舆论,说什么1967年排华事件是华侨在缅甸搞文革激怒军政府引起的,什么中国支持缅共是非正义的行为,什么缅甸内战的根源在中国,什么历史上的中国长期侵略缅甸,扰乱视听,使得参加缅共人民军的中国志愿者——裤脚兵没受到应有的尊重。各种乱象并未引起政府宣传部门的关注,国策未动,宣传先行,中国不能因为装备了一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武器就开始顾盼自雄,放弃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国家是靠人不是靠武器赢得国际斗争的胜利。不注意抢占道德制高点,民无战意,师出无名,装备再好也只是二流军队。对于强敌环伺的中国,二流军队不足以保证生存。

  中国人必须铭记,有一群年青的国际主义战士,将他们的青春和热血洒在了东南亚的山林间,留下深深龙迹。为了中国边疆的安宁,为了惩戒迫害缅甸华侨的独裁政府,裤脚兵与缅甸的被压迫者并肩战斗,忠魂化作山脉护佑着依然在坚持斗争的缅甸各族人民,他们稚嫩的面容永远停留于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只有在亲人的梦中才能再次听到他们的声音。佤山的烈日炙烤着设伏中的裤脚兵,累谟山的圆月照亮了战士们行军的小径,萨尔温江的波涛洗涤过他们的征尘,公明山的薄雾中荡漾着青年们的欢声笑语,为了劳苦大众的未来,他们曾经从那里经过。佤族小兵们“大、大”的呼唤,克钦族姐妹一口一声“阿双”,在他们心中泛起阵阵暖意,为了缅北人民能在自由的土地上快乐地生活,他们英勇地战斗过。活下来的战士回到可爱的祖国,面对现实的生活,拿惯刀枪的手操持起家庭的生计,耳边仍不时响起冲锋的号角,战友牺牲前高呼的口号,“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战友们牺牲是因为他们比我勇敢,是他们挡住了射向我的子弹,裤脚兵如是理解。裤脚兵英雄们支援缅甸各族人民的正义事业,以极小的牺牲,取得辉煌战果,树立了中国人高大威武的形象,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是中国的骄傲。只要南疆枪声再起,只要祖国需要,他们永远是战士。裤脚兵无私无畏的精神,正直善良的品格,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正是堂堂中华的大国之魂。

  南疆枪声已然再起,我们急需认识缅甸,缅共的壮烈牺牲,缅甸华侨的悲惨无辜,裤脚兵的英勇无私,缅甸人民历经多年战乱之苦痛,均需要我们王拿出十分的耐心重新认识,统一精神,凝聚意志,配合国家决策,善用外力,除祸患于即起,决不能任其坐大,分散中国昱投送在主要方向上的力量。

  1 历史上的中缅关系

  在历史上,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建立的政权只要有机会就北犯中国,两国间的和平只存在于中国军力对其保持强大压力时。缅族政权历来都很强势,缅族精英阶层视扩张为体现民族精神的途径,国力稍有积累便要发动侵略战争,完全不顾双方的实力对比,盲目的扩张传统使缅甸屡陷险境。缅族底层人民是热情友好的虔诚佛教徒,缅族政权在精英层的掌控下,从来就不是中国的好邻居。

  1.1贡榜王朝三侵清朝

  近三百年来,东南亚最强大的国家不是越南,而是缅甸。贡榜王朝(1752-1885年)时期,缅甸北侵华东灭暹罗(泰国)西击英,盛极一时。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出动舰船47艘和陆军4000人打上门来,以微不足道的伤亡便让清政府割地赔款。1824年发生的第一次英缅战争却是缅甸在向西扩张中与英国主动发生的碰撞,双方为争夺位于现在印度境内阿萨姆邦由从云南迁移过去的傣族建立的国家大战三年,缅甸虽然战败,英军战死者也达15000人,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几乎崩溃,印度总督阿美士德险被撤换。此后,英国又经过两次英缅战争花了61年的时间才于1885年将缅甸完全纳入英国殖民地范畴,征服缅甸让英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缅族政权战斗力强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缅甸处于东南亚与南亚的枢纽地带,长期接触欧洲殖民帝国的先进事物。他们的眼界并不比清朝统治阶层开阔,除了更多地使用西洋火器,他们一再拒绝接受近代工业文明的洗礼,缅族上层抱着“缅魂洋用”的狭隘思路,仅凭一以贯之的尚武精神,四处用兵,终致灭国。

  尚武的贡榜王朝自建立之初便与清朝爆发了三次战争。清朝中期,缅甸有一个华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结合形成的武装集团——桂家,领头者是南明王朝军队后裔宫里雁,他们纵横缅北,曾多次战胜缅甸各个政权的军队,后兵败北上,请求归附中国,云南总督吴达善听说宫里雁有一个七宝鞍,向他索要,宫里雁不允,吴达善将其驱逐出境。宫里雁率部投奔孟连土司刀派春,被刀派春擒住献给吴达善,宫里雁遇害。刀派春垂涎宫里雁妻子囊占的美貌,囊占假装答应刀派春的要求,在婚礼当天杀死刀派春为夫报仇,然后带领桂家旧部逃到孟艮部落,说服孟艮土司入侵云南,缅甸贡榜王朝的军队趁机跟着入侵,清朝展开反击,缅甸更多军队介入。

  战事初起之时,云南地方官员并不想战事扩大,贪腐官员的共同特征是不愿意自己受到上级关注,担心贪腐丑行被查出,有的甚至害怕升迁,因为无法继续捂盖子。边境一位矿场的场长报国心切,带兵过江擒杀缅兵,被官府以“杀良冒功”处死。中缅边境的银矿主兵多粮足,本是中国抵御外敌的有力依靠,场主却屡屡被清朝政府斩杀,最有势力的银矿主吴尚贤居然是在上北京进贡时被下狱关死的,封建君主的阶级本性决定了他们防自己的人民甚于防敌,也就注定了清朝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命运。1763年,缅军再次入侵西双版纳,中缅边境的土司纷纷请求清廷予以保护,战事迅速扩大,盖子捂不住了。

  1765年4月,清缅战争爆发,乾隆皇帝迭遣重臣,三次征缅。先后任命云贵总督杨应琚、伊犁将军明瑞、大学士傅恒为主帅,共征调官兵八万多名参战。缅甸长期与西方殖民帝国打交道,葡萄牙人帮助缅甸建立了一支火器装备数量远超清军的军队,战斗力很强。清朝军队上层腐朽无能,错误连连,前线屡屡传来失利消息,杨应琚因作战不利被遣送入京赐自尽,明瑞战死于小孟养,清朝始终不能彻底打败南疆小国,只能以庞大的国力拖服缅甸。傅恒攻占孟艮、孟养等地以后,见好就收,于1769年11月在老官屯与缅甸签订和约,乾隆自己都承认:“五十多年八桩战事,就征缅这桩不算成功”,此时的清朝已显颓势。

  1788年,缅甸国王孟云派出一个100多人的使团向清王朝进贡。1790年,乾隆帝80大寿,孟云又派出使团到北京祝寿,并请赐封、开关禁,得到清廷同意。同年6月,清高宗正式赐封孟云为缅甸国王。至此,两国完全恢复了友好关系。孟云变得如此谦卑,是因为清缅战争让缅甸失去了新征服的暹罗(泰国)。1767年,缅甸灭暹罗(泰国)大城王朝,为应付与清朝的战争,缅军仅留下9000人镇守。1768年,暹罗(泰国)华侨郑信趁机率民众起义,复国成功,建立了吞武里王朝,后在内变中被部下杀害,郑信手下将领昭批耶却克里回师平乱建立曼谷王朝,郑信被尊为泰国五大帝之首,这也是泰国近两百多年来对华友好的源头。当然,华人在东南亚的境遇完全由中国的实力决定。清廷当时居然不知道这一情况,失去了与暹罗(泰国)夹攻缅甸的机会,连学习西汉联合乌孙攻匈奴的遗策都不会,足见清廷已日益腐朽了。

  1.2 东吁王朝与明朝的战争

  在贡榜王朝之前的东吁王朝(1531-1752年)也曾进犯中国。1581年,莽应里继莽应龙之后继位东吁国王,开始大举入侵中国云南边境地区。1582年,东吁军队攻破干崖,进入姚关(在今云南施甸县姚关),进攻顺宁(今云南风庆)、盏达(今云南盈江县莲花街),缅军所到之处“杀掠无算”。明廷派云南总兵沐昌祚移驻洱海指挥作战,封刘綎为腾越游击,邓子龙为永昌参军,调动数万军队赶赴云南前线。刘綎和邓子龙指挥的军队在当地少数民族地方势力的配合下,大败缅军于姚关以南的攀枝花,收复了湾甸、耿马等地。刘綎的大军长驱直入陇川,收降岳风,接着又收复孟养、孟琏(今云南孟连)。1584年2月,刘綎在威远营(蛮莫旧城瑞亨山)筑坛誓众,参加者有孟养、木邦、陇川三地的宣慰使和孟密安抚使,誓词是:六慰拓开兰宣恢复诸夷格心求远贡赋,洗甲全沙藏刀思窟不纵不擒南人自服。1618年,刘綎在抗击后金军队时于萨尔浒之战中殉国,时称刘綎为晚明第一猛将。

  明军的自卫反击虽然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是由于明朝政府当时贪腐盛行,云南地方将官的贪贿勒索逼得蛮莫安抚使思顺、孟养、孟密等地土司再次依附缅甸。官逼民反,内地上山,边疆叛国,古今亦然。1591年,被万历皇帝重新启用的邓子龙暂时稳定了边境局势。1593年,缅军再次大举入侵,号称有30万大军,云南巡抚陈用宾组织反击,曾一度收复蛮莫。此战之后,陈用宾为了加强边防,在腾越州西北至西南边界筑八关,关址距当时中缅边界数十里至数百里不等。这八关就是神护关(故址在今腾冲县西北孟卡山上)、万仞关(故址在今盈江县西北孟养山上)、巨石关(故址在今盈江县西北息马山上)、铜壁关(故址在今盈江县西北布哈山上)、铁壁关(故址在今陇川县西北)、虎踞关、汉龙关、天马关。清末中英勘定中缅边界时,没注明现在地址的三关被划属缅甸。1598年,邓子龙入朝抗倭,在最后的决战中与李舜臣一起牺牲。

  1604年,缅军又攻占孟养和孟密。1606年,缅军30万攻木邦,明朝救援不及,木邦失陷。东吁王朝发动的侵华战争前后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破坏了木邦、孟养、孟密等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这一地区“残破凋敝不振”,缅军入侵所到之处,留下一片“白骨青燐”,以至数年之后“人犹切齿”。明朝在与缅甸的战争中实际处于下风,战争结束没多久,明朝就灭亡了,缅族政权得以继续猖狂到清朝。

  1659年1月,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在清军追击下逃入缅甸,朱由榔以安全为由不随着李定国、白文选的几万大军行动,投奔缅甸国王莽达,当时缅甸名义上是明朝的藩属国。莽达起初尚能礼遇永历帝君臣,随着对清军实力的认识加深,莽达提出将朱由榔交给清军换取双方合攻李定国部的建议,多次拒绝李定国接回朱由榔的请求,以至兵戎相见。1661年5月23日,莽达的弟弟莽白发动宫廷政变,处死莽达,自立为王。1661年8月13日,缅甸国王莽白请桂王君臣过江饮咒水盟誓,永历廷臣明知有诈,也只能前往,一到盟誓现场即被缅军包围。黔国公沐天波夺刀反抗,杀缅兵9人,其余武将也抓起柴棒还击,终于寡不敌众,42名大臣全部遇难,惨案发生在曼德勒西南的实皆。缅军又赶到朱由榔住处杀害随员300余人,抢掠财物女人,为免遭污辱,永历君臣的妃嫔妻妾上百人自缢全节,莽白将朱由榔献给清军。1662年4月14日,永历帝朱由榔遇害。李定国是明末起义军领袖张献忠的义子,为抗清大计与永历帝走到一起,终生抗清,李定国逝世以后,南明余部散居中缅边境,史称东南英烈。

  同样是面临强敌的巨大压力,当缅甸贡榜王朝的最后一任国王疆括流亡中国时,中国方面却给予了妥善的安置,令疆括感念终生。疆括之父美克雅是贡榜王朝的第9任国王敏东的长子,其弟底玻王(锡袍王)为夺嫡,将兄弟骗入宫中杀害,因美克雅深孚众望,底玻王(锡袍王)将其流放,美克雅以死抗争,疆括为避祸出家为僧。1885年11月,英军攻克曼德勒,将底玻王(锡袍王)幽禁在印度,吞并了缅甸。缅甸人民拥立疆括即位,疆括时年18岁,率领军民抗英。1890年,疆括带领残部百余人进入中国避难,清廷与民国政府均以礼待之。在中国期间,疆括父子两代为了复国,呕心沥血,频频出击,多次参与中国的抗英斗争。1919年,次子加摩里门德率500人攻入缅甸,失败后加摩里门德遁入野人山。1921年,三子左宜盾率300人再次进入缅甸,失败被俘。疆括见复国无望,与家人迁居腾冲,悬壶行医。疆括多次拒绝英国政府与日军的威逼利诱,坚决不做殖民者欺世盗名的工具,1944年5月15日,疆括在芒市的法帕去世,当时他处于侵入滇西日军的软禁之中。他嘱咐子孙:“千万不要忘记缅甸,永远记住中国!你们哪个向英国人、日本人服软,哪个在缅甸得到独立之前返回缅甸,他就不是我的儿孙!”1947年5月,失踪多年的加摩里门德来到芒市,他已是缅甸皇族协会秘书,奉皇族协会之命,来接疆括返缅复国,当得知父王、兄长与三弟已不在,就将亲属迁回了缅甸。疆括在中国期间发起的一系列抗英活动得到了中国人的大力支持,中缅人民在反抗西方殖民者的斗争中结下了深厚友谊,积极参与疆括抗英活动的腾冲绮罗乡人李子忠称,如果弱小民族都幡然醒悟,群起反戈,英人将一败涂地。

  1.3 南诏故民建立蒲甘王朝

  缅族人建立的王朝中唯一没有入侵过中原王朝的是蒲甘王朝(1044-1287年),因为他们没机会,宋朝的玉斧没挥到南疆,蒲甘王朝与中原政权不接壤,蒲甘王朝面对的北方大国是大理国。大理国的前身是南诏,南诏是彝族古部落与夜郎后裔趁中原自南北朝以来陷入乱局无暇南顾之机,在诸葛亮平定的南中地区建立的古国,属于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缅族的祖先白狼羌曾是南诏的臣民,为南诏的扩张立下汗马功劳。

  虽然缅族的官方文人声称其民族上层来自尼泊尔,但是民族学与语言学的大量研究成果都表明缅族的祖先来自中国的西北,是古羌人的一支,带有游牧型经济文化特征。西汉至隋唐时期,白狼羌生活在川藏甘交界地带及其以南地区,接受过马超的领导,四川省雅江县康巴汉子村的郭岗顶古遗址就是白狼羌在唐朝时建立的白狼国遗址。白狼羌在与吐蕃人的战争中失利后就不断沿着川滇这个民族迁徙大走廊南下,一路留下文明遗迹。白狼羌在《华阳国志》中称为白兰,内分“白”(Brah)和“兰”(Mran) 两支,所以缅人或自称为Brah ,后变Ba,即称Ba-ma(巴玛=大巴),或自称Mran,后变Myan,即称Myan-ma(缅玛=大缅)。公元832年,南诏灭了在缅甸地区立国已久的骠国,作为南诏先锋的白狼羌在缅甸中部叫栖一带定居下来,与其他部落融合,成为农耕民族。

  849年,披因比亚建立蒲甘王国,蒲甘城位于伊洛瓦底江西岸与亲敦江汇合处,在曼德勒西南145公里。当时的缅甸地区列国并起,蒲甘四处征战,慢慢强大。1004年,蒲甘王国遣使到中国向北宋朝贡。1044年,阿奴律陀建立缅族第一个王朝蒲甘王朝,把上座部佛教传入蒲甘王国,并立为国教。之后的国王不是暴虐无道便是荒淫无耻,民不聊生,叛乱四起。蒲甘北方的掸族(傣族)随之兴起,不断袭扰蒲甘,导致其势力日衰。元军灭大理后自云南地区进攻蒲甘国,1287年,蒲甘城破,蒲甘国成为元朝的藩属,那罗梯诃波帝失去王位,蒲甘王朝灭亡,缅甸至此进入分裂动乱时期,直到1531年缅族的东吁王朝建立才终止。50年后,东吁王朝开始侵犯明朝边疆。

  1.4 建国以来的中缅关系

  清政府与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中国在中缅边境地区失去大片领土,北段争议部分被缅甸实际控制,中段“猛卯三角地”永租地被国民政府自行放弃,1941年6月18日,国民政府和英国当局用外交部换文的方式将“1941年线”确定下来 ,中国失去南段争议部分一万余平方公里的领土。建国初期,中缅进行划界谈判。缅甸依据英国与清政府、国民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趁中国百废待兴之时,要求全盘继承英国的殖民地遗产。争议领土里居住的少数民族上层不愿在中国的民主改革中失去自己的特权,加上缅甸政府的煽动,少数民族上层强烈反对划归中国。经过周恩来力争,中缅双方达成协议,以班老地区换孟卯三角地,收回片马、古浪、岗房等地区,相对于国民政府时期增加了约122平方公里左右国土面积。建国初期中共解决中缅边境领土争议的详情请见《扒一扒出卖江心坡等中缅边境领土的真相》一文。

  周恩来解决边境领土争议的策略是,与大国发生边境争端时不惜动武,显示国威,阻止可能发生的侵略,争取和平建设环境,在与小国解决边境争议时作适当让步打破英美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参考列宁签署的《布勒斯特条约》,似乎也可以理解,领土的最终归属由实力决定,到时候什么条约都是浮云,如有人认为此言过时,请看现今之世界。但是,以中国当时的战斗力,就算将整个缅北地区都划到中国,把反对的少数民族上层当土匪剿灭,缅甸政府也毫无办法。美军迫于前苏联的压力根本无力再开辟新战场,英军在解放军面前就是渣,当时的中国政府似乎有些过于谨慎了。中国作出如此巨大的让步,缅甸政府并未领情,小动作不断,排华反华,与台湾情报系统合作,纵容国民党大陆工作组袭扰中国,终于招至大国之怒,受到严惩,付出巨大代价后,缅族首领奈温到北京道歉,中缅又开始“胞波情深”。近年来,缅甸有逐渐远离中国的趋向。

  1.5 中国与缅甸地区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

  缅甸地区的其他民族曾多次建立政权统治缅甸地区,在白狼羌进入缅甸前,掸族(傣族,泰族)在中国的汉朝时期就曾建立过独立的“掸国”, 蒲甘王朝衰落后,掸族取代蒲甘王朝统一了缅甸的大部分地区,1364年,掸族(傣族,泰族)于缅甸东部阿瓦建立阿瓦王朝。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缅甸北部的掸族、印度阿沙姆邦的傣族与中国云南的傣族在思氏的领导下,建立了统一强大的、以白虎为图腾的孟仰王国——“前后果占壁”。 掸族(傣族,泰族)在三国时期居住在中国重庆南部与贵州北部一带,接受诸葛亮的领导,重庆市綦江区现仍耸立着的四块南平辽碑,证明当地确为掸族(傣族,泰族)祖居地。孟族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进入缅甸境内,最后定居在下缅甸的东南部一带。他们曾在下缅甸建立过强大的孟王朝,都于马达班(Martaban),1369年迁都勃固,建立勃固王国。缅甸第二大少数民族克伦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自称是来自中国扬子江流域、是四川地区汉族的后裔,二战时坚决抗日,近几十年饱受缅族政权打压,一直在武装反抗。克钦族是从青海湖附近迁到缅甸的一支古羌人,认为自己与藏族同源,受英国影响最深,基本信仰基督教,是反抗缅族政权最坚定的民族。缅甸境内的少数民族无论现在是亲西方还是亲华,在历史上都与中国交好,不好战。

  纵观古今,缅族一千多年来的发展路径是,打败了就走,站住脚就扩张,有机会就往北边打。他们时常声称北方大国对他们形成巨大压力,北方却一直是他们的主攻方向。缅族政权并不顾忌中缅双方的实力悬殊,战事不顺出现危机了,他们马上称臣纳贡,王什么好话都说得出来,只要中国进入末世衰退期,他们一定会再次进犯。就算打不过中国,缅族政权也会搞小动作占便宜,缅族只是在战略上过分自大,权谋之术则十分精通。中国与缅族政权战多和少,与缅甸地区的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关系一向较好。

  2 缅甸的独立

  缅甸自二战结束以来,国内动乱不止,经济凋零,国际上空前孤立,究其原因完全在于缅族高层大搞独裁统治,压制民主,倒行逆施;政府腐朽无能,人民利益受损;推行大缅族主义,欺压少数民族,激化民族矛盾;对外表面参加不结盟运动,暗地里与美国及台湾情报机构勾结,以邻为壑,导致内战连年,人民苦难深重。缅甸内乱的导火索是缅族政权出尔反尔,背信弃义,践踏《宪法》,得国不正。

  2.1德钦党人与日军的合作

  英国统治缅甸期间全力打压缅族,扶持与缅族有历史恩怨的克伦族与克钦族管理缅甸地区,军队大多征招少数民族,同时派传教士到各地进行文化侵略,收效甚大,英国在缅北地区的殖民统治比较成功。在英国统治时期的缅甸,英国人是一等公民,印度人是二等公民,其他为三等公民,克伦与克钦族地位比缅族人要高一些,包括华侨成内的全体缅甸人都深受英国殖民政府的压迫。

  缅甸人民没有放弃抵抗,1930年5月,以仰光大学生为核心,成立了一个具有非常浓厚民族主义色彩的组织德钦党,中国一般翻译为我缅人协会,实际上德钦是主人的意思。德钦党成员都在自己的名字前边冠以德钦,就是主人某某的意思, 以示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反抗,号召缅甸人起来做缅甸的主人。1939年8月15日,一批信仰共产主义思想的德钦党人成立了缅甸共产党,德钦昂山被选为总书记,党的领导人还有德钦巴欣、德钦梭、德钦巴丁等。

  斯大林曾嘲笑中国共产党员是“人造奶油共产党员”,认为中共党员只是为了救中国而参加的共产党,民族主义色彩浓厚,对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解并不多。实际上,中国共产党人对他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最拥护,远超他的同胞。缅共却是确实有大批党员是为了缅甸的独立自由而入党,当时明确提出要帮助殖民地人民重获独立自由且有能力做到的只有共产党。从缅共高层后来的表现看,很多缅共党员是以缅甸独立为最高目标的机会主义者,为了缅甸的独立自由,他们可以不择手段,践踏一切规则。

  面对二战的风云际会,德钦党人决定有所作为,党内意见分为三派,提出与日本合作进行反英斗争的人数最多,以德钦昂山为代表,这也是当时东南亚与南亚一带独立运动的主流思潮,与日军合作的鲍斯至今仍被印度人视为与甘地同等地位的独立运动领导人;主张既抗日又反英的两面抵抗派人数第二,以德钦登佩敏为代表;第三派主张先联英抗日,再争取独立,人数最少,以狱中的德钦梭、德钦丹东、德钦努(吴努)等人为主。德钦昂山与德钦丹东私交很好,他们是连襟,德钦昂山是昂山素季的父亲,德钦丹东就是昂山素季的姨父。德钦党人认为德钦昂山具有领袖气质,德钦丹东是德钦昂山的大脑,德钦丹东的决定对德钦昂山很重要。

  1940年5月,德钦党在礁拉瓦底举行了代表会议,统一了当时“德钦党”人的观点,一致决定“为了独立而请求国外援助”,派德钦昂山、德钦拉棉、德钦秀貌(奈温)等人前往中国,寻求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当时德钦党内不团结,这帮人里,德钦昂山为一派,德钦秀貌(奈温)为一派,德钦漆为寻求组织内部团结,力劝两派共同前往,这才有了三十志士之行。

  同年6月,为了与缅甸的反英力量取得联系,日本特务铃木敬司乔装成《读卖新闻》社的记者南益世,潜入了缅甸。历史资料记载,他在仰光与缅甸政治家的接触中,偶然得到了昂山等人秘密前往中国寻求中共支持的消息。德钦漆的女婿邓强回忆,铃木敬司第一个见到的是德钦漆,德钦昂山此行的目的是党内机密,铃木敬司可能就是从德钦漆处得知德钦昂山的行踪。铃木敬司立即用电报联系驻厦门的宪兵队,命令他们抓捕了昂山一行,并用飞机将他们秘密送到了东京。经过谈判,昂山等人同意与日本合作,被送往海南岛受训。后来世人称呼昂山为昂山将军,就是因为日军在训练结束后给昂山以少将待遇,昂山还给自己取了个日本名字——缅田门义。

  同年8月,德钦梭、德钦丹东、德钦努(吴努)获悉昂山已经投靠日本,在狱中发表《永盛宣言》与《敏建宣言》,指出“当前世界的头号公敌是法西斯。缅甸要独立,必须先暂与英美结盟,共同打倒日本法西斯。”“任何妄想与日本法西斯联合以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是完全错误的观点与行为。”局势的发展证明了德钦丹东确实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后来他凭着过人的胆量和卓越的能力成为缅共领袖。

  1941年12月28日,昂山率独立义勇军在曼谷集结完毕,一个月后,随日军入侵缅甸,主要担任向导与劝降工作,给英军造成极大损失。值得注意的是,独立义勇军打的是孔雀旗,后来缅甸的历次群众运动使用的都是孔雀旗,现在昂山素季使用的还是孔雀旗,裤脚兵张来耘(畇)的回忆文章说缅共中央对孔雀旗也是情有独钟。德钦党人动员缅甸百姓为日军提供情报,送粮食,有的德钦党人组织武装直接参与作战。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就曾与独立义勇军交火,独立义勇军战斗力不强,对中国战俘十分残忍。我的两位伯父是驻印远征军军官,我年龄小辈份大,儿时我在大凉山接触的一些长辈去过蓝姆迦,他们都是抗战军人,永远祝福他们。

  1943年8月1日,日军保护下的德钦党人宣布缅甸独立,成立缅甸执行政府,昂山为国防部长,德钦努(吴努)为外交部长、出狱的德钦丹东为农业部长。日本驻缅甸最高司令官饭田祥二郎的一席发言让他们的建国美梦落空:“鉴于战争已经结束,在缅甸建立政权时机成熟,奉天皇陛下旨意,决定在缅甸成立日本军管政府,忠实秉承帝国之意图施政。地方权力可由过去英国人建立的行政机构行使,但必须接受日军司令部监督。”“在战争期间,给缅甸独立是办不到和不可思议的事情。你们的命运取决于日本的胜利。战争胜利结束以后,缅甸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缅甸必须准备长期战争,并为战争动员其一切资源。危及军事努力或者拒绝协助满足军事需要的人,将由军事当局严加惩处”。饭田祥二郎同时宣布解散援兵15000人的缅甸独立义勇军,新组建了3000人的“缅甸国民军”,昂山任司令。

  日本占领缅甸后,蜂拥而至的日本人比英国人更加疯狂地对缅甸进行掠夺,缅甸人发现新主子比旧主子更厉害,英国人要钱,日本人不但要钱而且要命,受骗后的悲愤情绪弥漫在缅甸上下。缅共第二任总书记德钦梭带领转入地下的战友开展武装抗日活动,昂山已脱党不再担任缅共总书记。缅共领导的反日斗争分两条战线进行,一条是德钦丹东领导的合法斗争战线,德钦丹东表面是伪政权的部长,实际是地下抗日运动领导人;另一条是德钦梭领导的武装抵抗运动,缅共与克钦族、克伦族、钦族、掸族等少数民族在英美军队的支援下,到处打击日军。据史料记载,缅共一直通过各种途径劝说昂山反正,昂山也不时利用手中权力关照德钦梭等旧日同志。德钦党人疑似是在演双簧,两面下注,即使不是,也在实际上起到了双簧的作用。

  为争取昂山,盟军方面作出承诺:“只要你们对日军反戈一击,将功赎罪,就既往不咎”。1944年8月23日,昂山终于看清形势,同意反正抗日,以缅共为主体在仰光秘密成立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首任主席为昂山,秘书长为德钦丹东。1945年3月27日,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在缅甸南部各地宣布举行抗日大起义,昂山命令缅甸国民军对日军反戈一击。同年10月16日,原缅甸总督多曼•史密斯爵士重返缅甸,实施军事管治。11月,临时政府正式产生,以昂山为副总理,此时昂山担负的是具有过渡性质的角色,英国人真正看好的是吴素。

  2.2 德钦党人与英国的斗争

  二战结束初期,德钦党人面临三大问题,如何不被追究二战投靠日军的罪行,如何实现缅甸的独立,如何继承英国在缅甸地区的政治遗产。

  实际上,英国殖民当局已经启动对德钦党人的追责,议会中的英国人顿奥克指控昂山在二战中以从事亲英活动为由,将一位村长处死,顿奥克声称他是整个事件的见证人,他可以提供全部证据。总督多曼•史密斯下令逮捕昂山,在盟友的积极救援下,伦敦政府下令释放了昂山。出狱后,昂山多次主动拜访多曼•史密斯,逐渐改变了英国政府对他本人的态度。

  殖民地独立时都想将老主子的遗产全盘继承,印度就借独立之机将曼尼普尔邦与阿萨姆邦吞并为印度领土,那里以前是独立的国家。印度曼尼普尔邦与阿萨姆邦的共产党游击队一直在坚持战斗,他们信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独立建国为奋斗目标,得到当地人民大力支持,现正在整编部队,主力编为两个营,由游击战转变为运动战。曾英勇抗击日军入侵的克伦族、掸族与克钦族见当初为虎作伥的缅族武装头目就快成为新的国家统治者,纷纷提出要单独建国,他们不愿将当年战场上的对手捧作民族英雄,没昂山与英国人谈判,他们也会独立。英国正有分而治之的盘算,应允了各民族的要求,形势对缅族十分不利。

  此时,转机出现,缅共内部发生了分裂。1946年3月,德钦登佩敏率领主张推行美国共产党白劳德的和平发展路线搞议会斗争的一派退出缅共,成立人民同志党。以德钦梭、德钦巴欣为首的一派,主张争取苏联的援助,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斗争,走斯大林路线,他们带领追随者宣布脱离德钦丹东领导的缅共中央,组成缅甸共产党红旗派,选举德钦梭为党主席。德钦丹东主张向中国共产党学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他这一派被称作缅甸共产党白旗派。

  缅甸共产党对昂山倾向通过与英人合作获得独立的做法进行了强烈的抨击,7月,缅共主席德钦丹东辞去“自由同盟”秘书长之职。10月10日,昂山当局镇压缅共领导的工人大罢工,分裂后的缅共红旗派与白旗派退出自由同盟独立展开斗争。德钦丹东发表演讲:“我们退出自由同盟,因为,同盟已经堕落为帝国主义走狗。我们要把这些走狗,社会主义党的党徒全部杀掉,把他们的尸骨埋到巴格亚外的郊野!”声势造得很大。

  昂山的表现赢得了英国的赞赏。1946年10月,在蒙巴顿勋爵支持下,昂山进入以英国总督为首的行政委员会,任委员会副主席。昂山手里有了新的筹码,信心满满地与英国继续谈判。昂山与德钦丹东的私交好,昂山会不会在谈判失败后与丹东重新走到一起谁也说不准,英国人担心缅甸独立后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谈判进程大大加快。1947年1月27日,双方签订了《昂山-爱德礼协议》,缅甸独立正式进入轨道。

  昂山回国后,马上跑到掸族、克钦族、钦族的地盘,分别换上对方的民族服装,利用他的口才与巨大让步,成功说服三族上层。为了拉拢三族上层与缅族共同独立,昂山与三族商定,缅甸独立十年之后,三族可以决定是否退出联邦独立建国,并承诺将此条写入《宪法》。1947年2月12日,缅族与三族签定《彬龙协议》,同意各族在拥有民族平等与自决权及多党制基础上成立统一的联邦,促成缅甸从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几十年来,历届缅甸政府都将《彬龙协议》视为缅甸独立建国的根本。实际上,缅甸第三大民族克伦族与若开族、孟族皆未参加《彬龙协议》的签订,《彬龙协议》作为缅甸独立建国的根本不合法理。

  一切准备好了,昂山公开向殖民当局喊话:尽快在一年内给予我们独立,给予我们独立建国的条件不能过于苛刻,否则我本人和我的同事将联合缅共向你们作斗争。因为在二战中的正确立场,缅共力量很大,德钦丹东召集的群众大会参加人数高达数万,吴努召集的大会去的人不超过千人。如果缅甸共产党以独立为名号召起义,英国人将陷入一个泥沼。英国见此情形,只好同意让缅甸独立。德钦党人与英国进行的谈判斗争又是疑似一明一暗两条线,德钦党人疑似的红白脸招数屡试不爽。

  1947年7月19日,昂山召集阁僚会议。这个会议的最主要议题为接受共产党人进入组阁。同时提出排斥右派即吴努的社会主义党的动议。昂山此举要么是没忘了连襟,要么是想结束红白脸游戏,让缅共回到德钦党人团队内来,缅甸似乎光明在前。谁曾想前英国殖民政府总理吴素派人刺杀了包括昂山在内的全体参会人员,吴素后被处决。没有可信赖的领袖级人物作担保,双方谁也不相信谁,缅共回归德钦党阵营的可能性不大了,昂山遇刺最大的受害者是缅共。昂山遇刺最大的受益者是缅族政权,独立已是不可逆转,昂山一死,《彬龙协议》中不利于缅族政权的内容以后可以更方便地推翻。

  1947年9月24日,《缅甸联邦宪法》通过。宪法第十二章规定,必须给予联邦邦区和自治邦区能从联邦分离出去的权利,但从加入缅甸联邦之日起,有关邦区在十年之内不能行使分离出去的权利;10年之后要从联邦分离出去,必须获得有关邦区2/3以上的立法委员会委员同意,并在有关邦区举行全民公决,根据有关邦区所有人民的真实意愿决定是否可以脱离联邦。

  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国六十多年的的殖民统治,正式宣布王成立缅甸联邦共和国,吴努(德钦努)成为昱事实上的政府首脑。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