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近来又看到叙述毛教员生前的一段逸事——
话说1965年,刘少奇和毛泽 东,在讨论“四清”运动“23条”的时候发生了争论。当党的主席,一把手毛泽 东发表高见时,二把手刘鼓睛暴眼质问毛,什么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谁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你能举个人出来吗?毛认为,走资派就是老想走资本主义道路、不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所以他接着刘一向尖锐的嗓门,不打一点埋伏地:“煤炭部的张霖之,地质部的何长工就是!”
于是想起该说说何长工这个人了。
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一些人的职务时高时低,时上时下。何长工便是其中典型的一枚。
何长工原名叫何坤,湖南华容人,是毛教员的乡党,他生于1900年12月8日。这个年龄段,符合他的人生经历轨迹,即介于毛泽东和林彪之间(若把人生年龄段以十年计,他恰好比毛泽东小七岁,比林彪大了七岁)。
正如有人说的:没有谁能象何长工那样受到毛泽 东如此器重和信赖,他是幸运的。可以说,他在井冈山时期,是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灿烂,光彩夺目的一章。秋收暴动期间,他与杨立三设计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
【二】
何长工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他出过洋,留过学,当过教书先生,早年即出任过团防局团总。应该说,他的经历是复杂的,具有传奇色彩。
所以,何老前辈活了很长,一生有几个特点:
一是他的资历很老,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在法国加入旅欧少共,同年转为中共党员。1922年入党的能有几人?就是周恩来、朱德、刘少奇、萧劲光那一拨嘛!
二是他参加秋收起义并出任过红军大学校长和红九军团政委,可谓起点早,进步快,根正苗红,名副其实的教员嫡系中的嫡系,教员队伍中最早的基本骨干之一。
三是中共早期的他曾有过不凡的成绩:1928年初,受毛教员派遣改编了井冈山时期的山大王——王佐、袁文才土著部队,并任红四军军委委员和王袁部队党代表——这可是涉及到毛教员和草创时期的红军生存,有没有根据地,站不站得住脚的大事喔。同时,他又是不久后,朱毛会师井冈山的关键人物之一。
也就是这一时期,教员说,“你这一去,是做人的工作,如同做‘长工’一样,得有长期性和坚忍性,你在长辛店做过工,就改名叫长工吧”,于是,有了日后的让领袖亲自点名的——“地质部的何长工”。
有说,在那文革期间,现代京剧《杜鹃山》以柯湘的形象出现舞台时,何老前辈感概万千,忿愤不已。各位看客,说到这里,想到什么来着了吗?
【三】
但,何老前辈也有令人扼腕之处,可以说伤了教员的心:
一是在1929年古田会议——那场著名的如何政治建军争论上,已是红军初创时的主要军事将领,红四军军委委员、第一师二团党代表的何长工,支持了一度反对教员建军原则的一方朱德陈毅方。教员后来曾伤心地回忆过:“那次会议,跟我上山的人反对了我,另一些人倒是支持了我。”时跟随毛教员的曾志如此回忆道,“我们一行人灰头土脸的下了山,连日常驮用的马匹都让人给收了上去”。教员说的正是何长工、萧克等,而仅有罗荣桓,以及跟随朱德上井冈的林 彪等少数人支持了教员的建军思想。
须知,这次会议在中共和工农红军的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此次会议后,毛泽东重新当选为书记。
正若那“屋漏偏遭连阴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下面要说的是,让教员感觉已不堪重负,但也远未发展到“记恨”的“长工”,到了1935年,三大方面军长征会师,张国焘大概这时凭借实力,野心勃勃,便多有怪论,以拉拢红一、二方面军高级将领,可怜已是红九军团政委的何长工,以及红六军团军团长的萧克,认识不高,不幸“中弹”,且受党内张大军阀蛊惑,意志和党性不是那么坚强(按黄火青的回忆,何长工”跳得很凶,喊口号打倒毛泽 东“),差点儿……这回的何、萧俩仁兄,宛若七年前在古田那场景般,偶染痼疾,以至“同病相怜”。党史上的这桩大事儿,按教员后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的说法:“是一生中最黑暗的时期。”
若说古田争论的第一次,毛教员尚不全怪何长工(时连朱军长都不认可政治建军原则呢,他长工同志又能认识几何?),但这次靠拢党内的张大军阀,可让毛和中央伤了心呐!这里扯几句闲话,其间有嫌疑的红军高级将领中,还有罗炳辉(红九军团军团长)、李卓然(红五军团政委)这样的军团级重量人物。
明白了吧,除了个人工作和军事能力欠缺点儿外,这也是后来李卓然、何克全、王稼祥等,1949年后,长期在部级干部这道坎上打圈圈的原因,至于张闻天类,则呈直线下坠趋势。不服不行呀!
所以说,中央在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00周年时,颂扬他有甘为人民“扛一辈子长工”的精神。
这说明了,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是不能等同于普通百姓的,要有敏锐的政治觉悟和预感性。
于是,就有了前面所说的,领袖在1965年的文革前夕,众目睽睽下亲自点了他何部长的大名。
【四】
至于何老前辈能力如何?中央悼词中,有“卓越的军事家、军事教育家”之誉,依湘下先生看,军事教育家,那是实至名归,至于卓越的军事家,甚至于有人言“共和国缔造者”,实不敢首肯,怕要斥之为扯淡了。
后来的中共军事家中,平添上了一些个尚在世,没打过几回仗,所谓的“N大军事家”,这是对历史的曲解,和对已死烈士、战友的不恭。
客观看来,何长工真只是个做“长工”,当教员的料儿,加上后来的政治因素,他以大将,甚至于元帅的资格,1949年只能办军校,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仍居地质学家李四光任部长的地质部,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任上,原地上努力踏步着(也算是人尽其能吧,何老早年在"湖南甲种工业学校"学的是机械 ,后来又在东北局担任过军工部长,对机械很内行)。文革后,时来运转,也属老资格,任了中顾委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副国级标准,活到了87岁,应该是功成名就、寿终正寝吧。
【五】
何长工算是在早期红军人物中有文墨之人,曾教过书,又留过洋,后是中共历史上最早从事教育工作的军事教育家之一,晚年著有《难忘的岁月》、《何长工回忆录》等。
回忆录中,何老对长征时的那段令人难堪的历史,做了一定的反省。
值得一提的是,何老前辈后来没有像同样长寿的——萧克老将军晚年般,对领袖、对重大历史,哔哩哔哩唠唠叨叨的,好像自个比窦娥姑娘还冤,说是“几次站错了队而倒霉”……
好了,下回有空,就说说萧克将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