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历史

《英雄儿女》的诞生

2021-08-17 18:41:38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每周文摘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影片《英雄儿女》已经走过了30多个春秋,但至今影片中的主人公在人们的心中还是那样的鲜明动人,影片中的故事还是那样的感人至深,一曲《英雄赞歌》唱红了大江南北。但你知道这一影片是如何诞生的吗?

  慷慨赴朝深受感动

  1952年3月初,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组人员换上了军服,伴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踏上了满目疮痍的朝鲜土地。1953年8月巴金第二次赴朝鲜采访,体验生活。

  在朝鲜战场上,巴金同创作组人员深入到志愿军中,他不仅结识了兵团首长,还同许多年轻战士结下了浓厚的友谊。

  但给巴金的心灵震撼最深的莫过于志愿军某团六连了,他在这个部队生活了两个多月。1952年10月,六连在开城保卫战中担任坚守六七高地的任务,副指导员赵先有在指导员、副连长先后负伤后,挺身而出指挥全连坚守阵地。六连打退敌人17次冲锋后,最后阵地上只剩下赵先有和通讯员刘顺武两人了。而此刻,一群敌人又冲上了六连阵地。

  面对疯狂的敌人,赵先有沉着镇定地一边射击,一边命令刘顺武用步话机向团长张振川报告:敌人已冲上我军阵地,请求炮兵直接向六连阵地轰击。

  最后赵先有大声喊道:“团长,敌人上来啦,开炮打吧!”团长命令他俩注意隐蔽,后从望远镜中看到两位英雄退入防空洞后,立即命令炮兵向六连阵地开炮。结果,阵地被夺回来了,但赵先有和刘顺武却壮烈牺牲了,在他俩面前躺着二十几名敌人。

  巴金回国后,创作中篇小说的构想逐渐在心中形成。

  小说《团圆》改编电影

  1961年,应《上海文学》杂志社约稿,正在杭州休养的巴金经过几年的酝酿,终于写出了中篇小说《团圆》。

  小说发表后,引起了茅盾、夏衍等文艺界领导的关注。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读了《团圆》后,就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它改编成电影。

  这年夏天,导演武兆堤和毛烽开始了将小说《团圆》改编成电影剧本的工作。

  经过反复推敲,他们决定将人物感情戏作为整个剧本的灵魂。在小说《团圆》中,巴金对王成的描述不多。毛烽和武兆堤决意对王成这个人物进行再创造。毛烽和武兆堤在编导电影《英雄儿女》时,根据巴金小说《团圆》中“王成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的原型,突出了原著中“王成”的本来面目,参照了小说中赵连长、通讯员小刘的英雄事迹,集中了众多志愿军英雄们的事迹,塑造了影片中“王成”的高大形象。经过他俩20多天的奋战,《英雄儿女》的电影剧本终于诞生了。电影剧本初稿写成后,巴金非常满意。

  作家宋强在《巴金与《英雄儿女》》中说“…电影里王成的形象虽然并不是巴金的创造,但却和他写的其他英雄是一致的。”

  谢晋协助找到“王芳”

  紧接着,导演武兆堤为物色演员四处奔波,他和毛烽找了许多文艺团体,始终没找到“王芳”的合适人选。就在他俩为找不到“王芳”犯愁时,导演谢晋带来了一个喜讯。原来谢晋在北京电影学院办完事正要走出大门时,突然看见一位手提东西的姑娘迎面走来,谢晋与她打了一个照面,觉得她很像武兆堤和毛烽要找的“王芳”。因谢晋同那姑娘擦肩而过,所以连她的名字也没来得及问,他们只得挨个屋找“王芳”。

  当他们走进一间女生宿舍时,看到一位姑娘正在往床上放东西。

  毛烽和武兆堤猛地感到眼睛一亮,谢晋也看清了这就是刚才在学院大门口见到的那位姑娘。经询问,姑娘名叫刘尚娴,上海人,刚从电影学院毕业。三人向刘尚娴说明来意后,刘尚娴也欣喜不已。

  1964年,电影《英雄儿女》在全国放映取得巨大成功。

  “英雄兄妹”探望巴金

  1994年岁末,“王成”、“王芳”的扮演者刘世龙和刘尚娴“兄妹”,到上海为巴金小说《团圆》作朗诵表演。他俩自30年前一起拍摄《英雄儿女》后就各奔东西,再未见面。“兄妹”俩再次相会,很自然地想到了巴金。

  12月24日下午,刘世龙和刘尚娴手捧着巴老喜爱的玫瑰花和新年贺卡来到了医院。当巴老见到刘世龙、刘尚娴走进病房时,显得有些激动,双手不停地向他俩招手致意。刘世龙、刘尚娴分别握住巴老的手,闪着泪花,贴近巴老的耳边深情地说:“我是王成!”“我是王芳!”巴老激动得连连点头。离开巴老后,刘世龙、刘尚娴还十分动情地说,巴老的小说几乎影响了他们一生。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