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历史

中国两次拒签朝鲜停战协定:停战条件是靠打出来的

2022-03-23 10:40:19  来源: 铭苏先生   作者:铭苏先生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1953年7月27日,在经历了三年多的艰难战斗与谈判之后,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终于在板门店签署。不过,在此之前的1950年底和1951年初,曾经有十三个亚非国家和联合国提出两次停战提议,却都遭到了中国的直接拒绝。

  那么,作为朝鲜战争的主要参与者,中国为何要拒绝这两次停战呢?今天铭苏先生就带领大家一起探究一下当时的前因后果。

  朝鲜战争本是南北朝鲜之间的内战,但是由于美国及“联合国军”的介入,演变成一场局部战争。

  唇亡则齿寒,为了给新中国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中国志愿军在毛泽东的号召下,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1950年10月25日,中国志愿军对北上的“联合国军”发动突然袭击,由于“联合国军”此前并未获得中国志愿军入朝的情报,“联合国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全面撤退到清川江以南。

  为了将“联合国军”赶回三八线以南地区,1950年11月25日,中国志愿军13兵团在西线打响了第二次战役,力争围歼清川江地区的“联合国军”。11月27日,志愿军9兵团在长津湖地区对美国第七集团军的团战斗队和陆战一师进行围歼。经过第二次战役,美军在东西两线全线溃败,仓皇南撤。到1950年12月24日,中朝联军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了襄阳以外的全部领土。

  美军在朝鲜战场溃败的消息传回国内,美军家属们愤怒了,他们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杜鲁门立即结束这场“愚蠢的战争”,并将他们的儿子接回家。

  针对战场遭遇的溃败,杜鲁门从11月30日开始不停地召开高层会议,研究的议题从是否授权“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自主决定使用原子弹,到美国是否现在就承认失败,然后撤出朝鲜半岛。

  对于是拯救美国部队,还是挽救国家名誉,这让美国陷入两难境地。根据后来解密的美国档案显示,美国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美军彻底放弃了取胜的打算,但必须体面地撤出。但面对糟糕的战场局势,怎么才能体面地撤出呢?

  为了达到目的,杜鲁门在11月30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声称,要对中国使用原子弹。杜鲁门的表态吓坏了美国的盟友,也令许多亚非拉国家深感不安,他们不希望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因为当时苏联也在一年前爆炸成功原子弹,如果美国在朝鲜战场对中国使用原子弹,那么苏联可能要对美国欧洲盟友使用原子弹作为回击。

  为了阻止杜鲁门做出鲁莽的举动,英国首相艾德礼飞往美国劝阻杜鲁门道:“联合国军”除了通过谈判撤出朝鲜外,别无选择。为了停战,艾德礼甚至劝说杜鲁门不惜放弃台湾,并把联合国席位给予北京。对于艾德礼的好言相劝,杜鲁门并不买账,他称可以接受停火谈判,但不会放弃南韩、台湾和联合国的席位。

  同样对杜鲁门言论震惊的还有第三世界国家,为了防止朝鲜战争演变成一场世界大战,甚至是“核战争”,包括印度在内的十三个亚非国家向联合国提案:建议先停火,朝鲜各方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一切问题。这个提案的备忘录由印度驻华大使于12月7日转交中国,联合国大会于12月14日通过了十三国提案。

  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也很重视同亚非国家之间的友谊,但是中国对亚非国家提出的“和平倡议”还真的不能接受,因为美国当时根本没有停战的行动,或者说美国不想在战场遭受溃败的情况下进行谈判。就在联合国通过十三国提案两天后的12月16日,杜鲁门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扩大征兵计划和军火生产。而在朝鲜战场上,“联合国军”也在加紧修筑防御工事,整顿部队,随时准备进行反击。

  针对联合国通过的十三国停火提案,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停火条件。1950年12月22日,周恩来发表声明说:“我们坚持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及朝鲜内政由朝鲜人民解决为和平调处朝鲜问题的谈判基础,美国侵略军必须退出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得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很显然,美国不会答应这样的条件,我们拒绝接受十三国停火协议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既然美国想继续打,那我们只有奉陪到底,以打促停,争取对我们更加有利的谈判条件。从1950年12月31日开始,中朝联军发起第三次战役,并迅速突破临津江、汉滩川及“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上的防御阵地,致使“联合国军”后撤至三七线附近。

  中国第二次拒签停火协议发生在1951年1月份,当时联合国政治委员会表决通过了解决朝鲜和远东问题的五项原则意见,具体内容为:一是朝鲜战争立即停火;二是停火后所有外国军队分阶段撤出,并采取措施确保在朝鲜建立统一的政府;三是由英美苏中四国代表讨论解决远东问题,其中包括台湾问题和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尽管联合国通过了和平解决朝鲜及远东问题的建议,但是美国却不买账。因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表示,除非“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因军事原因被驱逐,否则绝不会自动撤军。

  由于美国拒绝自动撤军,那么和谈的基础也就不存在了。1951年1月17日,周恩来复电联合国,拒绝“先停火后谈判”。

  接连遭受失败后,麦克阿瑟还叫嚣对中国东北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必要时动用原子弹。杜鲁门担心此举会导致苏联参战而不同意,麦克阿瑟公开反对杜鲁门,派侦察机进入中国领空。由于此时的麦克阿瑟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已经不受控制了,所以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解除了麦克阿瑟的职务,由李奇微接任。

  既然美国不愿意撤军,那只有继续打。不过,由于三八线以南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美方机械化部队作战,再加上美国空中火力支援,我们没有任何优势,打得很艰难,而且还不敢南下太远。而且美国弹药无限量供应,美军倾倒到志愿军阵地上的弹药是平常的五倍,由此美军在朝鲜战争创造了一个新的军事名词“范弗里特的弹药量”。

  第五次战役中,双方伤亡都很大,志愿军伤亡7.5万人,“联合国军”也损失了8万多人,从那时起双方转入战略对峙阶段。既然谁也打不赢谁,那就谈判吧。1951年7月10日,双方终于同意通过谈判来解决朝鲜问题,并一起坐到了谈判桌前。

  当时参加停战谈判的中朝一方分为三线部署:由南日、解方等将领直接出面谈判,作为谈判的一线代表;由乔冠华、柴成文等往返联系,并传达、贯彻上级指示,提出谈判的具体方案,作为二线支持;由李克农负责,与毛泽东、周恩来保持密切联系并直接与朝鲜最高层协商,掌握谈判的方针大计及全部过程,把控谈判的全局。

  在李克农和乔冠华赴朝前,周恩来用一句古话叮嘱道:“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该争的据理力争,该让或不能不让的,看准时机让,这就是谈判的艺术。

  不出所料,双方的谈判进行得很艰难,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互不相让,导致谈判迟迟没有任何进展。

  就比如军事分界线的划定问题,一开始中朝提出以开战前的三八线为界,但遭到了美方的拒绝。美方仗着“联合国军”有海空优势,主张军事分界线应划在中朝阵地的后方,这个要求我们当然不能答应。

  双方的谈判大部分时间都是“垃圾时间”,每当中朝代表进行反驳时,美方就拒不发言,故意让谈判陷入僵局。甚至有时候双方代表一落座,一言未发,就宣布休会。在双方多次交锋都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后,美国代表叫嚣着“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

  既然谈不拢,那只有继续打,通过在战场上的胜利为己方的谈判争取有利条件。从1951年7月10日开始,双方断断续续又谈了两年时间,这期间双方又进行了多次惨烈的战斗,比如喋血岭战役、伤心岭战役、上甘岭战役等。最终,美国人意识到,无法在军事上取得彻底的胜利,还是要通过谈判才能实现停战。

  经过长期的军事战斗,以及外交斗争,中美朝三方最终于1953年7月27日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

  说白了,朝鲜战争之所以能够以三八线停火,这是中朝军队打出来的,这是用无数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甚至一个高点的争夺都要经历反反复复很多次。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在签完字后,他深有感触地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虽然最终美国签署了停战协定,但是美国对自己没能取胜还是心有不甘。“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他在回忆录中沮丧地写道:“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