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题记:计划经济是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由苏联斯大林时期开始全面推行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最明显的做法,是用“五年计划”来组织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苏联“一五计划”从1928年开始的【1】,我国的“一五计划”是从1953年开始的。斯大林【2】领导的苏联,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3】,都是用计划经济振兴社会主义事业的,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然而在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大搞历史虚无主义,全面否定斯大林领导苏联的丰功伟绩,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4】。毛主席逝世后,在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解体以后,国际上有一句思潮,肆无忌惮否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我们都知道,1975年召开的四届人大,周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郑重宣布中国已经是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5】。然而,自从结束了过去国民经济统计体系,采用了GDP那套国民经济统计体系后,毛主席逝世前的新中国经济被这后来搞的“统计数据”描绘成一团糟。一直到今天,这样的“数据”依然被作为部分人的“学术研究依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下面从三个方面做一些分析。第一,经济统计数据的基点在哪里?第二,倒退历史数据是否要作修正?第三,不同的统计方式背后是否有不同的道在指引?
第一,经济统计数据的基点在哪里?
这是共性的问题。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英国,统计经济方面的数据,基本的立足点还是实物。例如一年生产了多少粮食,还是要看实际生产的粮食是多少吨,然后再折算成多少人民币,或者多少美元、英镑,再进一步算成多少GDP也不妨。
这里为什么要强调实物计算呢?
这是因为只有实物,才是最实事求是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投资一般都是折合成小米多少来算的。象航空工业起步资金就是60亿斤小米【6】。
用实物计算就可以避免货币贬值,还有价格波动的影响。
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权崩溃前,通货膨胀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如果用蒋经国搞的金圆券去买一斤米,拿去的纸币的重量都要超过1斤。
如果要用1949年金圆券来衡量国民党领导的国民经济,那比1946年还会有高速增长呢?这可能吗?
在《北平无战事》里展现的情形难道还有假吗【7】?
第二,倒退历史数据是否要作修正?
这是肯定的。
请看王立华同志在昆仑策上的文章《揭秘历史真相:从产品产量的真实数据看毛泽东时代的经济发展》中的原文:
上文注释[1]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87-108页。
第三,不同的统计方式背后是否有不同的道在指引?
还是借用上面王立华同志的原话:“用这样的数据,去进行跨越半个世纪的比较,能反映历史真相吗?况且,因为统计体系的不同,许多项目和门类过去根本就没有统计过,怎能做到言之凿凿的比较呢?科学需要可靠的事实证明,容不得半点胡说八道,否则,就是故意制造历史笑话和学术笑话,就是没有良知的表现。”
王立华同志在他的这篇文章开头举了两个例子,这里又拿来作为参考。
王立华同志义正辞严指出:
李克勤后记:难道现在还看不清历史虚无主义【8】与苏联亡党亡国【9】之间的必然联系吗?
从全人类范围来看,与市场经济体制比较,计划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体制,即使在今天看来,其存在的时间还是很短的,即使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也是在所难免。但是必须搞清楚问题的性质,更要注意的事在于,如果别有用心的人蓄意在统计上有意制造一些“一团糟”的历史数据来污蔑诽谤过去的时代,那该怎么办呢?
历史虚无主义有新的表现,也叫软性的历史虚无主义,这种形式更加隐蔽,也更有迷惑性。对此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虚无主义再狡猾也是历史唯心主义的手法,终究是逃脱不了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下场。
《智取威虎山》里少剑波有句经典说法: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好猎手啊!
王立华同志用历史唯物主义武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想法说法做法,可谓一种道器变通之变。他紧紧抓住发电量这个实物——实实在在的社会存在,然后再做分析研究,给了历史虚无主义沉重的一击。
参考:
【1】毛主席强调“不能设想,没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而能够有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莫斯科保卫战》观后感3
【5】1975年周总理宣布:我国已是“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