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本文写于九十年代中期,发表于《光明日报》的副刊上,具体年份日期记不清了,找剪报也没有找到,以后有机会到图书馆查吧。原标题《梁武帝之死》。”
南北朝时的梁武帝在公元549年,也就是他称帝的第48个年头,落入叛军首领侯景之手。此时他已86岁高龄,又老又病,想吃口蜜也要不着,结果竟活活饿死了。
不知怎么的,我对梁武帝总有几分同情。在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过的300多位皇帝中,他的勤勉和俭朴都是不多见的。
据《梁书》记载,他称帝后处理政务相当勤奋,即便是在隆冬,也是四更就起床,在烛光下办公,批阅文件时把手都冻裂了;他待人严肃谦和,就是对等身边的太监,也像对等宾客一样彬彬有礼;他常年穿一身洗了又洗的布衣,“一冠三载,一被二年”;吃的都是豆类、蔬菜,从不饮酒,50岁以后便不再与女人同居——应该说以皇帝之尊,能够抵挡住物质的诱惑,48年如一日,无论如何也是很不容易的。
这足以证明,他是想做一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的。同那些以荒淫奢侈而闻名的陈后主、隋炀帝之流相比,真不知要好多少。但他建立的梁朝终于没有强大起来并延续下去,而是径自在他自己手中灭亡了。
用他自己的话说,叫“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梁武帝的个人愿望同客观现实出现了令人吃惊的巨大反差。
原因究竟何在呢?当然很多。
有直接的,如在侯景归降问题上的处置失当;也有带根本性的,如他以纵容腐败作为维持统治集团内部团结的主要方式,就可以说是导致他的政权崩溃的根本原因之一。
梁武帝即位后片面吸取了刘宋、萧齐两朝“骨肉相残”的教训,企图用毫无节制的宽纵来实现所谓“骨肉恩爱”,容忍甚至鼓励皇族成员对老百姓膏吮血。
他的六弟临川王萧宏,有近100间仓库,30多间藏钱,共3亿以上;剩下的仓库装满了布、绢、丝、漆、蜡等杂货。梁武帝发现后竟然颇为欣赏地称赞他会过日子。
作为一个信号,这件事对整个统治集团而言,实际上意味着搜刮财富不仅不是犯罪,而是一种直接受到肯定的“模范行为”,他们剥削掠夺起来,自然也就更无所忌。
有个叫鱼弘的郡太守,公然对人说,我做太守,郡中有“四尽”:水中鱼鳖尽,山中獐鹿尽,田中米谷尽,村中民庶尽。这样的郡太守,自然肯定不只鱼弘一个。
原梁武帝还把兄弟子侄派往各重要地区去镇守,让他们掌握实际权力,拱卫皇帝。这和宋、齐两朝刚好相反。那时宗室外放做地方官,都要受到皇帝派去的典签的监视。侯景之乱一起,梁武帝为自己一厢情愿的天真举措吃够了苦头。
梁武帝早年无子,过继萧宏的儿子萧正德做嗣子,后来有了太子萧统,萧正德还本,封西丰侯。萧正德失去皇位继承权,心怀不满,外逃投靠北魏,自称被废太子去避祸,北魏对他很薄,他又逃了回来。
对这样一种依律当斩的大罪,梁武帝竟只是哭着数落了一番了事,仍旧恢复他的爵位。可见,只要是所谓骨肉,投敌同样也是不办罪的。
原梁武帝统治了48年,就是这样费尽心机来调和皇族内部的矛盾,结果却培养出了一批觊觎帝位的野心家。
侯景乱起,他们以为时机来临,便开始为各自的利益争斗不休,演出了一幕骨肉相残的丑剧。其中被梁武帝多次宽恕并委以重任的萧正德,竟秘密派船协助叛军渡过长江,并指点他们包围梁武帝居住的内城——台城。
不仅如此,当梁武帝在被围困中望远欲穿地等待各路诸侯率兵勤王时,他的那些兄弟子侄们虽已带了远远超过叛军的兵力来到台城周围,却你推我让,按兵不动,且终日置酒作乐,静待梁武帝死后能取而代之。
当时有个叫柳津的人,也和梁武帝一同被围困在台城。他的儿子柳仲礼也在台城外统帅大军,也同梁武帝的儿子邵陵王萧纶一样按兵不战。柳津悲哀地对对梁武帝说:“你有邵陵,我有仲礼,不忠不孝,贼由何平?”
梁武帝纵容腐败和犯罪,造就出的却是这样一些“不忠不孝”的“骨肉”,这大约是他始料未及的。而由此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侯景之乱”,则使江南几十年间的物质文化建设遭到一次毁灭性的破坏,这是他本人无论怎样勤勉和节俭都无法弥补的。
【文/郭松民,红歌会网专栏学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独立评论员郭松民”,授权红歌会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