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
1—2月。《哲学问题》第一期发表约夫楚克的文章《普列汉诺夫著作中的哲学史问题》。
文章说,普列汉诺夫不仅对哲学史的唯物主义传统赋予巨大的意义,而且对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开辟道路的,帮助科学和社会思想,从形而上学的智库下面解放出来的辩证法的传统,也赋予了很大的意义。
2月22—23日。科学院举行全体会议(年会),科学院主席团总秘书学术托普切夫作关于1956年科学院工作的总结报告。他说,《历史问题》,《哲学问题》,《苏维埃国家和法
》等杂志在阐述意识形态问题(例如党和苏维埃国家的历史)方面,在评价党在艺术的领导作用方面犯了错误。
在科学院举行年会之前,各学部分别举行了全体会议。1月29日和31日举行的经济,哲学和法学学部全体会议的总结报告说,1956年经济,哲学,法学工作者遵循20大决议在解决从理论上全面而深刻的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这项任务,迈出了头几步,修改了一些阻碍科学发展的不正确的理论原理,其中有:对价值规律估计不足,特别是在生产资料范围内,否认社会主义制度下有基本生产资料的无形损耗。报告认为,批判的修改某些教条主义原理和错误观点仍然是我们社会科学家极其重要的任务。在克服研究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的同时,必须对资产阶级的和假社会主义的敌对理论进行积极的斗争。
《共产党人》第3期发表科瓦廖夫的题为《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意识中的资产阶级残余及其克服途径》一文说,只有社会主义的敌人,小资产阶级平均主义的宣扬者,才会怀疑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这个原则不能从经济不平等混为一谈,因为这个原则估计到满足物质需要必然会有差别,但它不是巩固这些差别的工具,恰恰相反,它是消除这些差别的工具。随着生产的发展,也就是劳动者物质福利和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随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重大差别的消除,按劳分配原则会不断的减少社会主义成员物质保证方面某种不平等现象的残余。因此,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和对劳动者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方面的有利工具。
《哲学问题》第1期发表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卡马里的文章《关于第3届国际社会学家可联合会会议》。文章详细介绍了1956年8月末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这次会议的情况。文章说苏联学者第1次参加这种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57个国家的550余位代表,但是中国的和东方其他一些国家都没派人参加,大会的议题是《20世纪的社会变革》。
文章说,资产阶级社会学的主要中心,现在是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美国的职业社会学家,社会学中心,学院和社会学杂志的数量是最多的。
文章说,会议上有个别发言说,马克思主义者没有自己的社会学,苏联根本没有社会学研究和社会学教学。苏联代表做了驳斥说,这种看法是由于不懂社会学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者过去认为,并且现在仍然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才是真正的科学社会学,不需要在历史唯物主义和专门社会科学之外再建立什么特殊的科学社会学。
同期还发表了契尔卡索夫的文章《关于在阐述普列汉诺夫哲学观点方面的某些错误》。文章说,在我国著作中,把普列汉诺夫仅仅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家和政论家,而不认为是一个对科学社会主义宝库作出宝贵贡献的卓越理论家,这是完全错误的。文章点名福明娜,德米特里也夫等人。
3—4月。
3月9日。苏共中央通过《关于历史问题杂志》的决议,指责该杂志犯了具有背离列宁主义的科学党性原则倾向的理论错误和方法论错误。
《共产党人》第4期发表编辑部文章《创造性的研究和探讨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文章说,卡马里写的《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的几个问题》这篇文章——发表在《共产党人》1956年第10期上,引起了许多反响,这些反响中往往还碰到未经彻底克服书呆子习气和教条主义的成分。
文章还说,编辑部收到的评论有些是企图修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的正确原理的。例如齐姆巴利斯钦科同志,不仅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列入经济基础,而且把人对自然界的关系也列入经济基础,这种意见是是不对的。
文章说,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一书中关于上层建筑及其共同语言的根本区别问题的若干论点是不确切的。这些论点却被许多的哲学家毫无批判地接受了,有人醉心于整个上层建筑的一般公式以及上层建筑消灭论的一般公式,而不管上层建筑的各个特殊因素。
文昌批评霍季科夫等人的观点,说这种观点认为,在对抗性社会的上层建筑只有单一阶级性。上层建筑是由统治阶级一个阶级建立的,不然即是承认上层建筑是有超阶级性。承认社会上层建筑是由社会的一切阶级建立的。
文章说,许多同志硬说卡马里的文章主张抛弃旧上层建筑消灭论的公式,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实际上他的文章主张由这个公式恢复到马克思主义的上层建筑变革论的这个确切的公式。
《哲学问题》第2期发表罗森塔尔《论列宁哲学笔记的意义》一文。文章说,在对待这部著作上有两种不正确的态度,一,某些哲学家在引证这本书时不顾及特点,把个别不完整的提法和原理奉为经典。二,另一种更错误的态度就是虽考虑到这本书的特点却抹杀他的意义。
文章对《哲学笔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写作目的,辩证法问题,以及该书对研究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和哲学史问题的意义等等做了论述。
同期还发表了一下雅科夫列夫写的一篇报道《深入研究列宁的哲学遗产》。报道说,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室召开专题讨论会,研究如何按苏共二十大会议精神来深入的研究列宁的哲学遗产的问题。
瓦谢茨基做了题为《关于研究列宁哲学遗产的著作的问题》的报告,指出苏联长期以来对列宁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估计不足,甚至抹杀,很少有著作阐述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问题。报告说,必须探讨唯物主义辩证法史和列宁在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所做的新贡献。报告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列宁阶段做了如下分期,1,列宁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新阶段的开始。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从社会民主工人运动产生到1905—1907年第1次俄国革命时期的发展。3,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在第1次和第2次俄国革命1907—1917之间时期的发展。4,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在苏联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18—1935的发展。5,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1936—1956的发展。
4月。《经济问题》杂志第四季发表的姆拉奇科夫斯卡娅的《列宁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一文说,苏联已经没有产生修正主义的社会基础。文章说,在苏联,修正主义是没有社会基础的,但是我们的国家不是同资本主义世界隔绝的,因此在思想工作薄弱的情况下,某些落后分子意识中的资本主义残余的复活以及他们思想意识中的资产阶级影响的表现不是没有可能的。
5—6月。
5—6月。《哲学问题》第3期发表社论,《关于对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的研究》,社论列举了苏联在研究自然科学哲学方面所存在的重大的缺点和错误。首先是对哲学自然科学的相互关系的持简单化态度。自然科学的任务只在于证实辩证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本身应当是等待着被证明。第二是某些哲学家对制定辩证唯物主义的范畴和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这一重要任务是敌对态度。试图分析自然科学的某个重要概念的本质,揭示其重大意义被某些哲学家宣布为有害的黑格尔主义。第三是某些哲学书对自然科学的一系列积极成果持虚无主义的态度,例如对待相对论,控制论,数理逻辑,又宣布达尔文学说是平滑进化论,是形而上学,完全抛弃遗传因子理论等等。
社论说,从这种粗暴的庸俗化的态度产生出对犯有这样的,那样的错误的苏联学者,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往往不公正的激烈态度。曾经鼓噪一时的对著名物理学家马尔科夫教授的《论物理知识的性质》一文的批评,起了可悲的作用。这篇文章中包括有一系列引起争论的甚至是错误的提法,但对他的批评都像是要一棍子打死的性质,以致今天回想起来都是一次不许碰新问题的阴森的警告。
5月。《共产党人》第7期发表伊万诺夫的文章《艺术创作中的天才与世界观》。文章说,天才关于他在我们的文学音乐和美术的批评中谈的何其之少。遗憾的是,天才是艺术创作中最首要的和最绝对的条件,这原是自明之理,但是,不知道不久以前,它虽然不是被否定了,却被是忽视了。还说艺术家借助于言语,色彩,音响等等,把现实的形象再现在形象的感性具体的形式中的能力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应该说明,这种能力,就其本身而言,是人所共有的,是天赋的,它不以阶级属性为转移。但是这种能力正是作为社会生物的人的能力,它随同人的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和形成。
作者在文中谈到别林斯基关于天才的观点时说,大家知道,别林斯基曾经把艺术天赋直接按照洞察现实的深度来划分等级。他把天赋化为三种等级,天才,创造性才能,平凡的才能。你可以以同意或者不同意他把艺术天赋分成这三种等级,但是关于思想性的深度和广度是天才力量的根本标志这一意见却是无可争辩的。艺术家所站立眺望世界的几何学上的点越高,那么他的目光越敏感,那么他的天才也就变得越感动人心和越强大有力。
6月14—22日。苏共中央召开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教研室主任会议。苏共中央宣传鼓动部部长康斯坦丁诺夫在会上做了《关于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教学现状和改进措施》的报告。该报告以高等学校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学和研究为题,正式发表在《共产党人》第9期(6月出版)上。
报告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近20年来科学研究过的工作,多半局限于对党史简明教程中个别原理做通俗化的解释,对党史的一些根本性问题,特别是苏维埃时期——包括从1938年到现在,这个充满了极其重要的事件的时期的党史中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很少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个人迷信所起的束缚的影响对于苏共党史的研究工作起了特别不好的作用。近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纠正思想战线上的这一极其其重要的部门的缺点,通过了关于改进使用党的档案的决议,关于与出版55卷本《列宁全集》,党代会的速记报告和中央最重要的文件的决议,为出版《苏共历史问题》的杂志的决议,确定了编写苏共党史教科书的集体作者,再版了回忆录等。
报告说,在讲述哲学的时候,通常没有充分的揭示辩证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表现的深刻特点,往往会碰到一种关于哲学与生活的联系的简单化解释,这就是以肤浅的阐述当前政策来代替从科学上和理论上理解现代生活的现象。对于作为日益壮大的上升的世界体系,作为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动力的研究,是现今哲学问题研究工作中的最薄弱的一环。
6月22—29日。苏共中央举行全会,把马林科夫等改成反党集团。解除马林科夫等职务。通过了所谓《关于揭发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反党集团》的决议。决议职责莫洛托夫等人正在党实现二十大决议时出现出来反对党的路线。
6月16日。法新社报道,《历史问题杂志》主编鲁日阿洛夫和其他9名工作人员今日被免职。只是因为他们只揭露斯大林的错误,而不坚决谴责目前的修正主义倾向。在最近一期的社论中,这家杂志的指责前编辑人员屈服于耸人听闻的资产阶级客观性。社论说,把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同党和人民的政策和活动相提并论,这是重大的错误。这种解释,只会使人低估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所取得的成就。
5—6月。《哲学问题》第3期发表罗任和图加林诺夫的《论矛盾和动力》一文。
文章说,我们想首先来批判一下许多作者认为是不容争辩的和绝对正确的想法:只有某一矛盾是一切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他们说列宁关于对立面斗争的绝对性的原理就是这个意思,这正是某些争论者所理解的,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这些原理的内容。文章说,谁若是对此表示怀疑,乍看上去就好像修正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根本原则,抹杀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规律。文章说,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这个规律首先是资本主义的矛盾的理论的概括,然而这个规律同时也是社会和自然界的普遍发展规律,然而这个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也发生作用,正确的理解的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规律,不仅包括对立面的斗争和相互排斥,也包括着对立统一的因素,对立面的适应。在我们看来,这一规律的这一方面,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文章说,我们社会的动力是精神上和政治上的一致,而不是苏联人民在政治上和精神上的矛盾。各民族的友谊,而不是民族的仇恨和斗争。苏维埃爱国主义,而不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瓦解作用以及其他等等。在苏维埃的任何领域中,协力的,没有内部矛盾的工作者的集体,难道比矛盾百出,分崩析离的集体更加不能发展吗?难道苏联共产党的统一不是我们社会发展的更伟大的力量吗?我们党和苏维埃国家千百万人民全部活动的目的是在解决矛盾,克服矛盾,有可能还要摆脱矛盾。不能宿命论的来看待新的矛盾的出现。既然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就能够限制某一矛盾的作用范围,或者完全摆脱这些矛盾,削弱另一些矛盾的作用,防止第3种矛盾的产生。
文章说,苏维埃社会主义社会摆脱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对抗性矛盾。同时在苏维埃社会里也不存在震撼我们制度基础的非对抗性的尖锐矛盾。恰恰相反,我们社会的各个不同领域中的矛盾逐渐瓦解和克服,这必然使这个社会协调的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证表现在这里。
文章说,在我们的著作中,有时把任何差别都当做矛盾,这显然是不正确的。例如在苏联某些城市和乡村的区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区别,例如有些同志无条件的把这些差别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例子,这是不能同意的。目前工人阶级和集体农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它们之间的差别是认为是矛盾的表现,社会主义城市和社会主义乡村在生产上经济上文化上还有差别,也不能认为他们之间的矛盾。同样,我们社会中的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差别也不能看作是矛盾,因为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是沿着共产主义的道路发展的,而不是处在相互对立的关系中。
文章说,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夸大为动力,这种观点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
7—8月。
7月。《列宁格勒大学学报》第11期发表罗任的《论发展的辩证规律》一文。认为除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以外,还存在着其他规律,即他说的不属于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新陈代谢规律。
文章认为新陈代谢规律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起着毋庸争辩的作用,生产方式的更迭就是一个明证。
《哲学问题》第4期发表克列伏鲁奇科的《论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一文,批评该杂志1956年第2期发表的克罗伦德的《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观点,认为克伦罗德站到否定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立场上去了。克伦罗德认为,如果社会主义社会包含有基本矛盾的话,那么这种矛盾起作用的结果就会根本破坏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性质的适应,结果就是社会主义的必然灭亡。而社会主义正在繁荣和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根本不会有基本矛盾。
本文作者认为,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生产和需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矛盾,是我们社会生产的经常的刺激物和动力。这种相互作用或者矛盾也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基本矛盾。
同期还发表了尼古拉耶夫《论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一文。文章说,苏维埃国家的两个重要历史阶段,两个主要历史阶段,基本上符合苏维埃社会向共产主义发展的两个主要历史阶段——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以及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时期。苏维埃国家发展的第1个主要阶段的基本任务就是在于镇压反抗和消灭剥削阶级,建立国防,消灭资本主义基础,建立社会主义基础过渡到社会主义时期所不可缺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组织文化革命。苏维埃国家发展的第2个主要阶段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国防,巩固和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基础,达到向共产主义过渡所必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消灭资本主义成分的最后残余,展开文化革命,组织社会的文化高潮,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和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1936年苏联宪法确定了苏维埃国家发展的第2个阶段的形势,社会主义经济向最高经济共产主义经济的过渡决定了苏维埃国家必然发生新的质变,进入到他最后的第3个主要阶段。
7月17—20日。施士金在1957年华沙国际哲学家大会上工作报告《哲学对于社会科学和实践的意义》。
报告说,由于具体条件不同,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暴力的形式或者和平的形式。如果认为社会主义通过这个革命实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武装斗争和内战为前提,那就是书呆子习气。报告还说,共产主义同时意味着人类个性,人个人的一切感情和特性的全面发展,使人道主义具有崇高的意义。
9—10月。
9月20日。《真理报》发表费多谢耶夫的文章《社会主义和人道主义》。
文章说,今天,领导着人民群众的工人阶级是民主和人道主义的忠实的旗手。共产主义运动以及由这个运动产生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人道主义的真实体现。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是人道主义的新的最高形式,唯物主义世界观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哲学思想基础。在社会生活中,说明人民历史命运时也运用唯物主义,使人道主义成为了全体人民的幸福而进行实际斗争的真实基础。还说,劳动人民在社会中的地位是社会关系合乎人情的第一个决定性的标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要求最大规模的关切人,只要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许可,就要尽可能的,充分的满足人的需要。但这不是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生产实践中没有违反人道主义的那些要求的事情。有人认为,只有某些忽视人民利益的领导者常常违反人道主义的原则,这些想法是不正确的。忽视同胞和整个社会利益的个别普通工作人员和普通人,往往也违反人道主义的原则。例如在生产废品的人们的中间,有领导者,也有直接生产的人。这些直接从事生产的人给消费者供应质量低的靴鞋,缝得很坏的服装,奇形怪状的,有毛病的家具,各种损坏了的家庭用品。
《文学问题》杂志第4期发表谢尔宾纳《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文。文章说,由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肯定人民生活是美的基本源泉,以前关于艺术的人性和无人性争论也具有了新的意义,现代资产阶级艺术和美学的特点是倾向于艺术的无人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坚决的肯定人在生活和艺术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对人性的理解在这里是扩大了,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在我们的文学中,最广泛和最深刻的展示了人们的历史本质以及社会存在对人的作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重大革新特征是:注意描写人的解放和精神上的提高,描写人向存在的意识的最高形式的上升。文章说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在整个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中贯穿着一个基本的创作思想,那就是仍在严峻的斗争条件下,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新的更完善的形式。胜利的克服社会生活中的敌对条件,肖洛霍夫的主人公没有被命运的任何打击所摧毁,他没有颓丧,没有失去希望,没有同其他人疏远,而是以一颗饱受创伤的然而是善良的,坦率的心去迎接生活。
10月21—25日。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举行学术会议。在该学术委员会大会上,学院院士,道罗舍夫致开幕词,听取了两个报告《十月革命的一般特点与民族特点》——基姆和《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对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国际关系的影响》——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茹科夫,在该院辩证唯物主义教研室会议上听取了加克的报告《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论和现代历史发展时期》,在哲学史教研室会议上听取了奥库洛夫的报告《苏联哲学40年》敦尼克的报告《苏维埃政权时期苏联对哲学史的研究》。
10月29日。苏联科学院经济,哲学和法学学部举行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会议。听取了费多谢耶夫的报告《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进步》,卡玛里的报告《走向民族兄弟团结的列宁道路》等。(据《哲学问题》本年第6期报道)
9—10月。《哲学问题》第5期发表乌克兰采夫的《及时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一文。文章说剥削阶级的消灭,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建成,使我国社会矛盾产生了根本的变化,同时找到了解决这些矛盾的新的途径和方法。在建成社会主义以后,尽管还可能存在个人寄生者,投机者以及诸如此类的分子和社会之间出现对抗,但社会矛盾的对抗形势却正在消失。随着社会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这些对抗的表现也会消失。社会主义制度下非对抗性的矛盾的特征之一,是通过和平途径来解决这些矛盾,和平解决苏维埃社会非对抗性矛盾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同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社会性质相适合,是没有剥削阶级。
文章说,在社会生活中,有时可能产生这样的矛盾,这种矛盾不是进步的源泉,而是进步的障碍物,矛盾在一定的界限内才是发展的源泉,超过这个界限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现象的旧质态已经不能为进一步发展创造必要的可能性。
10月。《共产党人》第14期刊登格列则尔曼的《历史发展中的一般和特殊》一文。文章说,苏共20次代表大会估计到历史情况的变化,着重指出,当前条件下,许多国家的工人阶级有可能把绝大多数人民团结在自己的领导下,击败反人民的反动势力,取得议会中的稳定的多数,从而使议会成为真正代表人民意志的工具。只有不顾及新情况,死搬教条和顽固不化的人,才会反对我党所制定的关于不同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才可能采取不同形式的根本原理。还说马克思主义根本并没有把社会革命,武装起义和国内战争这些概念相提并论。政权和平过渡到工人阶级手中的可能性的缩小和扩大,取决于历史条件。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加深,毫无疑问,这种可能性扩大了。马克思主义者总是强调最好是通过和平的途径,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和生产力的破坏。
苏联科学院经济,哲学和法学学部举行学术会议,讨论了18,19世纪俄国思想史问题。约束楚克在会上做了《18,19世纪俄国思想史的若干问题及1954—1956年苏联科学文献对这些问题的阐释》的报告。他说,最近三年来在消除斯大林的个人迷信方面进行了很多工作。但是最近在同个人迷信斗争的旗帜下也出现了一种投机分子,企图抹杀这几年苏维埃社会科学中一切有价值的,原则上正确的东西。他批评了《历史问题》杂志,还谈到必须克服在国外出现而侵入苏联的降低我国先进思想在人类史上的意义和作用的倾向,并反对在同世界主义进行斗争中的过火行为。约夫楚克在报告中说革命的农民民主的唯物主义是国际现象,并建议用各国的材料来研究和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据《哲学问题》本年第5期报道)
11—12月。
11月6日。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无产阶级专政和国家消亡的问题。他说,一切革命的主要的根本的原因,是政权问题。工人阶级在革命胜利后表现了非常宽大的和人道的精神,甚至某些参加过反革命暴乱的将领也获得了假释。他说,当剥削阶级的残余地主,资本家和富农还存在的时候,当他们还在国内有某种影响并且受到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支持的时候,国内阶级斗争可能尖锐起来,矛盾就可能成为对抗性的。然而现在苏联已经成为了精神上和政治上一致的社会,已经没有剥削阶级,剩下的是劳动人民。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巩固,因此苏维埃国家早先的镇压剥削阶级及其国内的敌对活动,镇压被推翻的统治阶级复辟,资本主义秩序的活动的职能就逐渐消失了。社会主义国家随着向共产主义前进而不断的改变其面貌,目前,其最主要的职能是组织社会生产和领导经济,控制劳动量和消费量,对劳动人民进行教育,执行“和平共处”外交政策。
11月。《共产党人》第15期发表费多谢耶夫的《在社会主义基础上的社会进步《一文。文章说,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特点就在于矛盾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在全民所有制起领导作用的条件下,在摆脱了阶级对抗的社会精神上和政治上一致的情况下发展和克服的。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情况下,没有,而且不可能有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社会各阶级和集团之间的距离的界限越来越缩小,发展是向无阶级共产主义社会的方向进行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劳动农民和人民知识分子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性越来越巩固。因此,社会主义所有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他们与阶级斗争的尖锐化不可避免性没有联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没有相互对立被剥削者和剥削者阶级,社会主要是由劳动人民——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组成的,在这些劳动阶层之间还有差别的。但没有阶级对抗。属于这些不同阶层的人们的关系之间的基本特征是友好,同志合作和互助的关系。人民精神上和政治上的一致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11月25—29日。列宁格勒大学哲学系举行了学术会议,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
罗任做报告,《40年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发展》。报告说,苏联哲学界面临的任务是在建设共产主义的实际斗争过程中,在总结新的历史经验和生气蓬勃的现实生活中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赫鲁晓夫《关于文学艺术要同人民生活保持密切的联系》的发言,对于解决这个任务具有不可估价的意义。
会上加拉克莫提奥诺夫副教授在《40年来对我国哲学史的研究》的报告中说,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哲学史这门科学也受到了斯大林个人迷信的影响,现在这些缺点已经被纠正过来了。
12月。《列宁格勒大学学报》第17期发表图加林诺夫的文章,《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构和职能》。文章说,现在特别迫切的需要进一步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而不能只限于重述和解释马克思主义的那些虽然绝对正确但已是众所周知的原理了。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部结构问题,是马克思哲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发展的前提。这个工作能使我们能够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许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同时也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统一性,完整性和系统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原理是是完全一致的,并且组成一个统一的和完整的整体。过去许多哲学体系的观点就是过分的突出某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或者突出认识论——康德或者突出逻辑论——黑格尔,或者突出本体论——特别是在自然哲学体系中,或者突出方法论——现代实证主义者。辩证唯物主义没有这些缺点。文章坚决认为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意义,实质上就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指责自命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说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归结为认识论。
这篇文章的观点在60,70年代遭到凯德洛夫,科普宁等人的坚决反对。
《哲学问题》第6期为出版《哲学百科全书》一事,悬赏征求撰写《哲学百科全书》第1卷,第2卷的条目征文启事说,《哲学百科全书》将收进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和数理,逻辑,美学,伦理学,心理学,哲学史。无神论和宗教是近将近4000个条目。出版工作将于1960年完成。为了吸引广大苏联哲学家以及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参加该书写作,所以决定悬赏征求1,2卷有关条目的写作。一等奖5000卢布,二等奖3000卢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