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时期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响应党中央号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奔赴延安东南四十多公里的南泥湾垦荒屯田,把戈壁变成良田、荒漠变成绿洲,为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形成了宝贵的南泥湾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泥湾精神体现和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鼓舞和激励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进。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把我根据地作为主要进攻对象,集中主要兵力疯狂地进行“扫荡”“蚕食”和“清乡”,实行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和“囚笼”政策,制造无人区,加上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抗日根据地处在极度困难之中。1939年2月2日,为克服经济上的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同志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抗日根据地军民相继掀起大生产运动,边生产、边打仗,谱写了革命战争史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壮丽篇章。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三五九旅开荒耕种30余万亩土地,年产粮900余万斤,把“处处是荒山”的南泥湾建成“陕北的好江南”,被中共中央西北局誉为“发展经济的前锋”。
“敌人来了,拿起机枪战斗,敌人没来,拿起镢头种地”。没有住的地方,战士们就在树林里露营;没有菜吃,就到山上、河边去挖野菜;开荒的工具不够用,就盘起炉灶,自己动手打造工具……面对重重困难,三五九旅保持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以自力更生的豪情、艰苦奋斗的韧劲,靠着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切。面对当时根据地的严重困难局面,共产党人住在简朴的窑洞里,睡在硬邦邦的土炕上,吃着粗糙的小米饭,穿着打补丁的旧衣服,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进行大生产,克服困难,坚持抗战,取得胜利。这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战胜不了的挑战。南泥湾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们克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注入了强大动力。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实践中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踏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征程。我们党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起家的。虽然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方面实力大大增强,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但我们决不能丢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走一条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实施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激发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品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基,也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的根基。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继续传承和弘扬南泥湾精神,要坚持自力更生,认识到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更加主动办好自己的事情;要坚持艰苦奋斗,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不畏风浪、直面挑战,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一首《南泥湾》传唱大江南北,成为一代代人的共同记忆。当年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不仅形成丰富的物质成果,更结出了丰硕的精神成果。新的历史起点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传承和弘扬南泥湾精神,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原载于《人民日报》2021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