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历史

李白与长安

2023-07-20 13:29:18  来源: 中国历史研究院   作者:杜文玉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唐长安城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也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经济繁荣、人才荟萃,是这一时期文人们实现理想的地方,故他们的心中大都隐藏着深深的长安情结,所谓“生作长安草,胜为边地花”。大诗人李白也是如此,长安是其人生与诗歌创作的重要节点。关于李白入长安之事,在学术界有“一次”“二次”“三次”等不同的说法,其中以“二次”说者为多。第一次是在开元十八、十九年(730—731)入京,开元二十一年离京;第二次是天宝元年(742)秋入京,天宝三载(744)春出京,两次都前后不到三年时间。李白在长安期间创作了一百五十多首诗,约占其存世作品的六分之一;一说创作的与长安相关的诗歌将近九十首,占其诗作的十分之一,其中包括不少流传千古的名篇杰作。因此,研究长安文化离不开李白,研究李白也离不开长安。

  一 李白入长安的目的、际遇与交游情况

  李白(图1、图2)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他并不满足于当一个舞文弄墨的文人,希望能以自己的才华报效国家。早在青年时代,他就不断向川蜀地区的各级官员和京师来蜀的官员“投刺”拜访,或赠以诗文,希望得到赏识。此后,他游历各地,所到之处无不遍访当地官员,这一点在其留下的诗文中可以得到证实。然命运多舛,四处碰壁,在这种情况下,李白决定到长安碰碰运气,于是便有了第一次长安之行,结果依然如故。后来道士吴筠向唐玄宗推荐了他,一说玉真公主推荐,也有说诗人贺知章所为,现在看来后两人推荐的可能性最大。于是李白意气风发,奉诏赴京,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的诗句(《古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李白自比苏秦、管仲,称赞傅说、姜尚、张良、谢安,并引以自况,可见李白雄心之大。

  图1 李白行吟图

  图2 唐·李白《上阳台帖》

  进入长安拜见皇帝后,玄宗任命其为翰林待诏,也有说为翰林供奉,其实两者为同一职事。后人说李白曾担任过翰林学士,这是不对的。唐玄宗先建翰林院,开元二十六年始建学士院,位于翰林院之南,并置翰林学士。遍查史籍,这一时期的翰林学士中并无李白之名。宋人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也说:“如李太白犹称供奉。 ”那么翰林待诏是什么性质的职事呢?《旧唐书 ·职官志》载:“翰林院。天子在大明宫,其院在右银台门内。在兴庆宫,院在金明门内。若在西内,院在显福门。若在东都、华清宫,皆有待诏之所。其待诏者,有词学、经术、合炼、僧道、卜祝、术艺、书弈,各别院以廪之,日晚而退。其所重者词学。 ”可知唐朝的翰林院并非一处,因为是供皇帝娱乐、满足其各方面需要的机构,所以随皇帝所居而置。只不过皇帝所重者词学,而李白正是这一类人,故为皇帝一时看重。而翰林学士也不是正官,《新唐书 ·百官志》载:“凡充其职者无定员,自诸曹尚书下至校书郎,皆得与选。 ”学士本身并无品阶的规定,其品阶高下是以其所带本官决定的。李白虽然供奉于翰林院,玄宗却未授予他任何官职,实际上就是以布衣的身份充当翰林待诏。需要指出的是,李白并不仅仅为皇帝撰写一些粉饰太平、娱乐消遣之类的诗文,也确实起草过有关国事的文书。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问以国政,潜草诏诰。 ”魏万在《李翰林集序》亦曰:“令制《出师》诏,不草而成。 ”当然其更多则是为皇帝撰写华美清丽的诗章,如《清平调》《宫中行乐词》之类。

  李白第一次入长安,虽然遍访卿相,却没有得到一官半职。其行迹大体情况是:先是隐居于终南山,故撰有《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春归终南山松龙旧隐》等诗,有时也下山漫游,后一诗就是描写其出游后回到“旧隐”的情况。这期间他也结交了一些人,如崔宗之、贺知章等。由于求官一时无门,于是李白遂出游于邠州、坊州等地,撰有《登新平楼》《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等诗,前一首所说的新平指邠州新平,希望得到这些地方官吏的引荐,没有什么结果,又回到了终南隐居之处。后来他又到玉真公主别馆做客,并且写了《玉真仙人词》《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等诗。玉真公主是睿宗之女、玄宗之妹,出家为道士。正因为李白在这时结识了玉真公主,遂有了后来公主向皇帝推荐之举。在这一期间,李白还与斗鸡之徒、五陵恶少发生过纠纷,受其欺凌,可见此时处境之尴尬。

  李白第二次入长安,情况就大不同了,由于皇帝的赏识,京师的达官贵人纷纷与其结交,他在《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中写道:“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璋紫绶来相趋。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惟有君。 ”真是受到了王公贵族的热烈追捧。他还有一首《温泉侍从归逢故人》,其中写道:“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飞。 ”李白不仅得到了皇帝赏赐,还承诺奏请皇帝,推荐故人“共翻飞”。这些诗也说明李白曾陪从皇帝到过骊山脚下的华清宫。这一时期与李白结交往来的还有哪些人?现能考知的有宁王李宪,为玄宗长兄,因让太子有功,死后谥曰“让皇帝”。宁王为人谨慎,很少与外臣交往,却与李白往来甚密,不仅饮宴赋诗,还共同游乐于后园之中,这是因为李白只是一个文学之士的缘故。还有许多豪门朋友与李白往来,李白诗曰:“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流夜郎赠辛判官》)又曰:“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东武吟》)便是这一状况的真实写照。除了这些达官贵人外,还有一些朋友,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记载的贺知章、汝阳王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七人,加上李白共成八仙之数。他们中虽有高官,但因为对政治的险恶怀有畏惧之心,故隐于朝市,借酒佯狂避世,相互引为知己。

  二 李白诗歌所反映的长安文化景观

  李白在长安生活期间,以翰林待诏和普通文人的不同身份对京师的文化景观进行了审视,解读这些景观,对了解唐长安城(图3)的结构以及李白的生活场景都有一定的意义。

  图3 唐长安城全景复原图

  李白初入长安,隐居于终南山。通常将秦岭靠近长安一段称为终南山,是神仙道士出没的地方,故山中佛寺道观众多,时有隐士高人将这里作为隐居之所;也有一些政治失意者隐居在这里,等待时机重返朝堂;也有求官者住在这里,利用其临近长安的便利条件,寻机获得一官半职。于是人们将这种情况称之为“终南捷径”。李白选择终南山为落脚之地,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受道教神仙思想影响很深。

  玉真公主为睿宗所宠爱,睿宗大兴土木,为其建造了宏伟壮丽的玉真观。关于李白曾住过的玉真公主别馆的方位,储光羲的《玉真公主山居》诗曰:“山北天泉苑。 ”既称山居,又在山北,当是在终南山的北面天泉苑,具体方位在今陕西周至的楼观台附近。李白的《玉真仙人词》诗云:“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太华,指西岳华山,少室,指少室山,把玉真描绘成腾云驾雾的神仙,李白此诗无疑有讨好攀附之嫌。

  李白的《少年行》诗曰:“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五陵,指西汉五位皇帝的陵墓,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皆位于咸阳原上,故又称“五陵原”。当初汉高祖刘邦接受刘敬的建议,将关东二千石高官、富商及兼并之家迁至长陵,建邑管理,此后诸帝相继在陵区附近建邑,邑相当于县级建制。故五陵少年就是高官富商子弟的代称。金市,是指长安城内的西市,由于位于东市之西,西为金,故称金市。西市靠近长安城西面的金光门、开远门,故来自丝绸之路的外国商人多聚于西市,形成了特殊的异国风情。这里的胡姬,指开酒店的外国女子,她们相貌美丽,能歌善舞,吸引了许多文人学士,包括五陵少年前往饮酒寻乐。关于这一点李白还有诗曰:“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前有樽酒行二首》其二)又曰:“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可知这里也是李白经常光顾之处。

  李白在《对酒忆贺监》序中说“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 ”云云。是说自己在长安紫极宫与贺知章相见之事,所谓长安紫极宫应是指太清宫。玄宗于天宝元年在两京兴建了玄元皇帝庙(即老子庙),次年,又把两京的玄元皇帝庙分别改称为太清宫与太微宫,天下诸郡的玄元皇帝庙改称为紫极宫。太清宫的具体位置在长安城大宁坊西南角,并以宰相兼任太清宫使。李白之所以仍称紫极宫而不称太清宫,是对老子庙的一般性通称。他们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会见的场所,与两人均为道教信徒有关。

  李白当上翰林待诏后,他在《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中写道:“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 ”这里所说的门是指大明宫西面的右银台门,进了此门后,就可抵达翰林院。不过由于玄宗多住在兴庆宫,所以有时他也在兴庆宫内的翰林院当值。金銮殿是大明宫的一处殿庭,位于金銮坡上,从翰林院向东,经过麟德殿,就可抵达这里。金銮殿在唐朝是皇帝燕居之所,经常在这里召见名僧高道或词章文学之士,李白就在这里受到唐玄宗的召见。文学之士还在这里当值,除了奉命随时草诏外,也是为了满足皇帝与之讲论文学的需要。直到唐末徐夤还撰诗说:“借将前辈真仪比,未愧金銮李谪仙。 ”(《咏写真》)又曰:“吟开锁闼窥天近,醉卧金銮待诏闲。 ”(《李翰林》)李谪仙,指李白。将李白与金銮殿联系在一起,说明李白确实在这里当值并著书。为了皇帝方便随时召见学士,至唐德宗时,遂在金銮殿西新建了一处学士院,称为东学士院,这是相对于翰林院南面的西学士院而言的,于是大明宫就有了两处学士院。

  此外,李白还去过兴庆宫沉香亭,写了《清平调》三首。唐长安城内(图4)共有三处宫殿群,一处是太极宫,称西内;一处是大明宫,称东内;另一处是兴庆宫,称南内。兴庆宫是在唐玄宗当皇帝前的旧宅的基础上扩建而成,规模虽然不及西内与东内,但建筑之宏伟华丽则过之。沉香亭是兴庆宫内的一处亭阁,其建筑材料是波斯商人进献的沉香木,十分昂贵。亭子周围广植牡丹,多有珍稀品种。每当牡丹盛开之时,唐玄宗往往与杨贵妃前来赏花,并奏乐助兴,李白的《清平调》三首就是为其赏花奏乐时撰写的歌词。

  图4 唐代长安里坊图

  前述李白诗中提到的温泉宫即华清宫,位于今西安临潼骊山脚下。早在西周时期就是王室汤沐,秦始皇时建骊山汤,此后凡建都于长安的王朝,均将这里作为皇家游幸汤沐之所。唐太宗时称汤泉宫,唐高宗改为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六载始改名华清宫。由于这里有天然温泉,又临近京城长安,故历代都有兴建,至玄宗时已建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有宫殿、官署、寺观,周围有众多贵族官僚的宅第,花木繁盛,风景秀丽。唐玄宗每年十月率嫔妃、皇子、百官移居这里,次年三月才返回长安,李白曾侍从皇帝来到这里,并且在翰林院当值。白居易的《长恨歌》描写的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其中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数句,描写的就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长生殿倾诉爱慕之情的情景。

  李白的《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一诗,描写了他侍从玄宗在初春时节游览宜春苑及兴庆宫龙池的情景。宜春苑亦叫宜春院、宜春宫,其方位在太子东宫的北面。开元二年玄宗置梨园弟子以教授法曲,男弟子居住在西内苑的梨园,女弟子(宫女)数百人居于宜春北苑(又叫宜春北院)。宜春北苑位于宜春宫的北面,位于东宫的最北部,出了玄德门便可进入西内苑,与大明宫往来十分便捷。由于唐玄宗不时到宜春北苑来教授弟子,天宝二年春,李白侍从玄宗再次来到宜春北苑,随后又赴兴庆宫游龙池,于是遂写了这首诗。

  李白有多首诗都提到长安的青门,如《寓言三首》:“长安春色归,先入青门道。 ”所谓的青门,本来是指汉长安城东面的青门,唐人借古喻今将唐长安城东面的城门也称为青门,共有三座城门,从北向南依次是通化门、春明门、延兴门。由于唐代的气温东部比西部温暖,所以李白在上述诗句中说,长安春色每年归来时,总是先从青门道而入。青门又被视为离别之门,凡离京东去,总要先出青门,故唐人送亲朋远去之时,在诗文中多提到青门。青门内外也十分繁华,有十一座佛寺、一座道观、一座祆祠,还有球场、酒肆、客舍等设施。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诗云:“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诗中所谓青绮门,就是指青门。

  李白《灞陵行送别》诗曰:“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灞陵,指汉文帝的陵墓,位于长安白鹿原,原东有灞水流过,其上有桥,桥旁建有亭,称灞陵亭。灞水两岸植有柳树,折柳相送是当时送别亲友的一种习俗。唐人谭用之诗曰:“莫役生灵种杨柳,一枝枝折灞桥边。 ”(《寄岐山林逢吉明府》)在唐代凡送别亲友最远就到灞桥,然后就要分手告别了,因此灞桥与灞岸垂柳遂成为唐人送别诗文中经常出现的词汇,“灞桥伤别”也成为描述离别之苦的典型情景。由于这些缘故,灞桥与灞柳遂成为长安城东著名的风景点之一。

  三 李白在长安的诗歌创作与长安情结

  李白在长安期的诗歌创作具有政治性强、现实因素重的特点,主观色彩与干预时事的愿望比较强烈,是其创作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

  其一,李白长安之行催生了一批重要的作品。主要是指《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梁甫吟》《梁园吟》《乌夜啼》《乌栖曲》以及《古风》的部分作品等。这些大都是李白作品中的名篇杰作,艺术性极高,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对李白前期的作品而言,这一时期的作品是升华,对其后期作品而言,则在思想内涵与政治趋向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李白在《蜀道难》《行路难》等作品中,虽然感叹世事艰难,前途险阻,但却仍表现出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精神。其奉诏入京时,满怀政治热情,想去干一番大事业,但是当其目睹这一时期朝廷政治的黑暗后,遂由奋进变为消沉。他在《上李邕》一诗中写道:“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受到他人非难与冷嘲热讽,终于遭人谗谤,无奈之下,只能辞京还山。

  其二,李白诗歌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李白在入长安前漫游于各地,其作品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进入长安后,接触了达官贵人,看到了他们的腐朽无能、相互倾轧,深感失望,于是一改以前讴歌壮美自然与抒发个人怀才不遇,开始批判社会现实,关心国家时事。其《古风》二十四说:“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前两句指斥宦官收受贿赂、广占美宅的丑恶行径,后两句则批评宫廷生活奢侈,斗鸡者竟然冠盖显赫、招摇过市。《旧唐书·宦官传》载:“故帝城中甲第、畿甸上田、果园池沼,中官参半于其间矣。 ”中官,就是指宦官。玄宗宠爱斗鸡小儿,赐物无数,故《东城老父传》说:“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 ”李白的诗就是针对这种社会状况而写的。《古风》十五又云:“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讽刺玄宗晚年昏庸,不能重用贤才。他还指责朝廷用人颠倒,“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激烈的措辞反映了诗人对这种黑暗现实已经到了难以容忍的程度。李白虽然对玄宗召其入京的知遇之恩十分感激,但是对其荒淫误国也是痛心不已,他在《古风》四十三中说:“周穆八荒意,汉皇万乘尊。淫乐心不极,雄豪安足论? ”这种批评也是很尖锐的。此外,李白还写了一些同情下层人民,以古鉴今的讽刺诗,当然应酬唱和之类作品也是不可避免,但不是这一时期的主流。

  其三,李白的长安情结。李白虽然在长安生活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却深深地种下了难以摆脱的长安情结。李白后半生浪游于各地,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时时表现出一种长安情结,如其在《还山留别金门知己》中说:“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 ”对其被迫离开长安表现出恋恋不舍之情。关于这一点他从来都不隐晦,明确表示“长相思,在长安”的情结。他还有一首著名的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秋》)则对长安的平民表示深深的关怀。此外,李白还写了许多宫怨诗,如《秦女素衣》《长门怨》《怨歌行》《长信宫》等,除了对困于深宫的宫女表示同情外,也是一种长安情结的体现。李白晚年最得意的还是他在长安的那一段生活,在不少诗作中都有所流露,他在《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一诗说:“遥看长安日,不见长安人。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 ”在《寄上吴王》之三则说:“客曾与天通,出入清禁中。 ”不忘介绍自己曾为天子近臣。类似作品还很多,如《赠张相镐》:“龙颜惠殊宠,麟阁凭天居。 ”《江夏赠韦南陵冰》:“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除了对这些官员外,即使面对布衣秀才他也不忘炫耀自己曾作为皇帝红人的经历,并津津乐道、不知疲倦。李白的这种长安情结几乎延续其整个后半生,甚至登高西望,便会想到长安,可见其长安情结是多么深沉。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