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征战史上,有一支曾与“四大野战军”齐名的英勇之师,纵横驰骋于华北大地上,凯歌行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这支英勇之师,就是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的我军唯一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野战部队。
华北军区野战部队是由抗战时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主力和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一部编组改建而成。三年解放战争,华北军区野战部队以伤亡近24万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101万人的辉煌胜利,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晋冀鲁豫野战军的成立及野战纵队的扩编
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时,为了最后消灭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并制止内战危机,中共中央于1945年8月11日发出指示,要求各战略区编组“超地方性的正规兵团”。8月20日,中央军委决定各战略区就现有兵力迅速抽出二分之一或五分之三,编为野战兵团,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实现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遵照这个指示精神,刘伯承、邓小平令所属太行、太岳、冀南和冀鲁豫的八路军部队,分别编组成1至3万人的野战兵团。同日,晋冀鲁豫军区成立,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滕代远、王宏坤任副司令员,薄一波任副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辖太岳、太行、冀南、冀鲁豫军区。
9月初,晋冀鲁豫军区以冀南、太行、太岳军区部队主力分别编成冀南、太行和太岳纵队。9月10日至10月12日,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发动上党战役,歼灭国民党军13个师1个挺进纵队3.5万余人,给进犯解放区的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该战役是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抗战胜利后对国民党军的第一个大战役,胜利地巩固了解放区,有力配合了党在重庆同国民党的和平谈判。
◆1945年8月20日,刘伯承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25日与政治委员邓小平等从延安返回太行山前线,在山西黎城长宁机场合影。
10月7日,晋冀鲁豫军区以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为第1纵队,将冀南、太行、太岳纵队依次改为第2、第3、第4纵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军区主力举行邯郸战役(也称平汉战役),歼灭沿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北犯的国民党军第十一战区部队2万余人,争取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编第8军军长高树勋率近1万人起义,粉碎了国民党军打通平汉铁路的企图,阻滞了国民党军队向华北等解放区的推进,掩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东北的战略展开。11月上旬,起义部队遵中央军委电令改编为民主建国军,列入晋冀鲁豫军区建制。
11月22日,以太行军区和冀鲁豫军区基干武装分别编成第6、7纵队,使野战部队总兵力发展到6个纵队,下辖18个旅50多个团。同月,第4纵队奉命准备调赴东北,遂以太行、太岳军区武装组成第8纵队。12月,中央军委决定第4纵队仍留太岳军区,于1946年1月,与第8纵队合并,仍称第4纵队。
1946年5月,国民党军第38军副军长孔从洲率第55师在河南巩县起义,后于9月13日与该军1945年7月起义的第17师合编为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军长孔从洲,政治委员汪峰,归晋冀鲁豫军区建制。
全面内战爆发后,1946年7月14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晋冀鲁豫野战军成立,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参谋长李达,下辖第3、第4、第6、第7纵队,随后又增编第2纵队。其中,第2、第3、第6、第7纵队和冀鲁豫军区部队一部担任豫东方向作战任务;第4纵队和太岳军区武装一部,担任晋南方向的作战任务,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8月10日起,晋冀鲁豫军区为配合中原和苏中解放区的作战,决定在开封、徐州间开辟战场,举行陇海路战役。经过3天战斗,先后攻克砀山、兰封和杨集、柳河集等车站10余处,控制与破坏铁路300余公里,随后乘胜南下豫东,攻克杞县、通许等10余座城镇,歼敌1.6万余人。
◆1946年8月,刘伯承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发动了陇海战役,在战前的动员大会上。前排左起:刘伯承、薄一波、李达。
陇海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迅速在郑州、徐州两个方向集中了30万人,于8月28日开始对冀鲁豫区疯狂进攻。企图乘我军未及休整之机,以优势兵力合击我军于定陶、曹县地区,并引黄河水入故道,从而分割解放区,然后以主力进击漳河地区,打通平汉路。9月3日至次年2月1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先后进行定陶、巨野、鄄城、滑县、巨(野)金(乡)鱼(台)和豫皖边等战役,共歼敌6.9万余人,挫败了国民党军打通平汉铁路的企图。
在此期间,为建立战略机动的枢纽,1946年12月12日,以冀鲁豫军区水东军分区与华中军区第8军分区扩建为豫皖苏军区,张国华任司令员,吴芝圃任政治委员。同年12月20日,第1纵队由晋察冀军区返回,归晋冀鲁豫野战军建制,于1947年3月与第7纵队合编为第1纵队,杨勇任司令员,苏振华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第2、第19、第20旅。
1947年3月22日至5月25日,为牵制敌军,配合山东和陕北的我军作战,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豫北战役。在此次战役中,晋冀鲁豫野战军集中第1、2、3、6纵队和太行、冀南、冀鲁豫3个军区独立旅、基干团共60个团10余万人参战。刘邓大军全歼国民党暂编第3纵队新5军、新7军,活捉了敌暂编第3纵队司令孙殿英等官兵7000余人,解放了南北长300余华里、东西宽200余华里的地区,为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至1947年6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已由8万人发展到28万余人,炮兵、工兵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1947年6月30日,遵照中共中央关于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的战略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第2、第3、第6纵队,共12万人组成南征野战军(亦称“刘邓野战军”或称“刘邓大军”),在冀鲁豫军区和豫皖苏军区部队配合下,乘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深陷山东和陕北战场,中间晋冀鲁豫战场兵力薄弱这一“哑铃形”态势,对其黄河防线实行中央突破,从鲁西南的张秋镇至临濮集间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伯承在干部大会上作动员讲话,晋冀鲁豫野战军开始南征。
晋冀鲁豫野战军南征后,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于1947年7月2日决定,将太岳、太行、冀南、冀鲁豫军区基干部队升级,依次新建第8、第9、第10、第11纵队;充实转战到晋冀鲁豫边区的中原军区突围部队主力组成第12纵队,归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建制。这5个纵队依次为:第8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新亭,下辖:第22旅,由冀鲁豫军区独立第2旅改称;第23旅,由太岳军区第23旅拨归;第24旅,由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第40团、第3军分区第49、第56团组成。第9纵队,司令员秦基伟,政治委员黄镇,下辖:第25、第26旅,分别由太行军区独立第1、第2旅改称;第27旅,由太行军区第1、第4、第5军分区之第36、第46、第47、第50、第53团组成。第10纵队,司令员王宏坤,政治委员刘志坚,下辖:第28、第29旅,分别由冀南军区独立第4、第5旅改称;第30旅,由冀南军区3个独立团组成;民主建国军番号撤销,部队编入第10纵队。第11纵队,司令员王秉璋,政治委员张霖之,下辖第31、第32、第33旅,分别由冀鲁豫军区独立第1、第2、第3旅改称。第12纵队,由豫鄂陕军区北渡黄河的主力编成,司令员赵基梅,政治委员文建武,下辖第34、第35旅。
上述纵队组成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以第4、第9纵队和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以及太岳军区第22旅组成一个作战集团,由陈赓、谢富治统一指挥挺进豫西,该作战集团亦称陈谢集团或陈谢大军。第10、第11、第12纵队,归刘邓野战军建制,南下参加创建中原解放区的斗争。第8纵队归晋冀鲁豫军区指挥,留在内线作战。
1947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华中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师调归晋冀鲁豫军区,改为军区独立师。同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辖第1、第2、第3、第6纵队,以及豫陕鄂军区、鄂豫军区、江汉军区、桐柏军区和皖西军区。
1948年2月,晋冀鲁豫军区命令组建野战军第13、第14纵队。3月,刘邓野战军与陈谢集团、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会师确山地区。至此,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鄂豫陕和豫皖苏根据地连成一片,建立起比较巩固的中原解放区。中央军委于1948年5月9日决定重新组建中原军区,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军区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同日,中央军委决定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合并成立华北军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第13、第14纵队划归华北军区建制。
二、晋察冀野战军的成立、撤销与恢复
晋察冀军区,建立于抗日战争初期,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河北省大部和山西省、察哈尔省、热河省边界地区创建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是八路军在晋察冀边区的最高领导机关。全面抗战胜利后,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军事斗争的需要,晋察冀军区一方面积极扩充兵力,另一方面将原来抗战时期的具有地方游击部队性质的小规模作战部队,扩编为正规的作战部队。1945年9月,晋察冀军区所属部队的兵力人数,已经发展到了30多万人,团一级作战单位就将近100个。不过,这将近100个团之中,大部分都是刚刚由各区队或各联合县大队、游击队扩编的新团。不久之后,出于“保卫热河,打通华北和东北之间联系”的作战需要,晋察冀军区集中各个军分区所属部队,组编了8个野战纵队。连同原本计划开赴东北地区,但因形势发展而滞留在晋察冀军区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一共有9个野战纵队。1945年11月,为适应在晋察和冀热辽两个方向同国民党军队作战需要,晋察冀军区决定,在9个野战纵队的基础之上进行统一整编,成立2个野战军和1个教导旅,分别是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总兵力约20万人。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由聂荣臻兼任司令员及政治委员,耿飚任副参谋长,下辖冀晋(陈正湘)纵队、冀察(郭天民)纵队、冀察(刘道生)纵队、冀中(杨成武)纵队,共4个纵队。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由萧克兼任司令员,罗瑞卿兼政治委员,彭寿生任参谋长,下辖晋冀鲁豫第1纵队、热辽(黄永胜)纵队、冀东(詹才芳)纵队、冀晋(赵尔陆)纵队、冀中(黄寿发)纵队,共5个纵队。12月,晋察冀军区撤销第一野战军指挥机构,所属部队直接隶属晋察冀军区指挥;将第二野战军指挥机构与冀热辽军区机关合并,改称冀察热辽军区。
◆聂荣臻
1946年1月10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签订了停战协议并分别下达停战令。由于重庆谈判达成了精兵简政的协议,晋察冀军区在此期间开始精兵简政,3月,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发出《关于复员工作的决定》。据此,晋察冀军区分别于3、4月份和5、6月份进行了两期精简复员。全军区共复员、转业约10万人,占全军区部队的三分之一。野战军由9个野战纵队25个旅,缩编为4个纵队9个旅(每个纵队由原9个团缩编为6个团),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仍为第1纵队,晋察冀军区野战部队编为第2、第3、第4纵队;同时,充实了地方军,除原有4个军区外,新建热辽军区,每个军区各增编2个旅;军区教导旅改编为张家口卫戍司令部。野战军由原来的20余万人缩减至5.1万人。精简整编后,晋察冀军区部队由32万余人减少至20余万人。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为保卫华北战略基地,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晋察冀军区于6月恢复野战军指挥机构,萧克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治委员,耿飚任参谋长,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2、3、4纵队。
在国民党军东西夹击张家口的形势下,从7月31日至10月20日,晋察冀军区部队与晋绥军区部队共同进行了大同、集宁战役及张家口保卫战。10月张家口失守,冀察热辽地区与晋察冀的联系事实上已被敌人分割。聂荣臻向中央建议,将冀察热辽地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1947年4月20日,晋察冀军区所辖冀察热辽军区机关及所属部队8万余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
1946年10月,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召开涞源会议,总结内战爆发以来几个月军事上的教训和不足,提出坚决贯彻中央“集中优势兵力打运动战、歼灭战”的精神,力求主动作战,扭转晋察冀军区的被动局面。随后取得了易满战役的胜利。12月,为使作战指挥更加集中,晋察冀军区再次撤销野战军指挥机构,第1纵队归还晋冀鲁豫军区建制。第4纵队第11旅调归察哈尔军区建制,军区教导旅拨归第4纵队,改称第11旅。冀中军区独立第8旅拨归第2纵队,改称第6旅;察哈尔军区第11旅拨归第3纵队,改称第9旅;冀晋军区独立第2旅拨归第4纵队,改称第12旅。其余第2、3、4纵3个纵队归晋察冀军区指挥。晋察冀军区动员了三四万翻身农民参军入伍,同时从地方部队抽调3个旅,一起补充进3个野战纵队。3个野战纵队由精简后的每纵队辖2个旅,恢复至每纵队辖3个旅,野战部队总兵力达到7.5万人。
1947年1月下旬,第4纵队在晋冀军区、冀中地区部队的配合下,发起保(定)南战役,歼敌8000余人,使冀中、冀晋两区连成一片。3月,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在河北省安国县召开扩大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力争主动,摆脱被动,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方针。4月9日凌晨至5月10日,晋察冀军区部队第2、第3和第4纵队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对石家庄市外围和正定至太原铁路沿线守敌发起正太战役,歼敌3.5万余人,孤立了战略要点石家庄的国民党守军,对扭转华北战局起了重要作用。6月至7月上旬,野战军发起青沧、保北战役,歼敌2.1万余人,切断了平汉铁路北段。3个月内,三战三捷,打通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解放区的联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晋察冀解放区的军事形势,为转入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1947年6月,晋察冀野战军成立时留影,左起:潘自力、杨成武、杨得志、罗瑞卿、耿飚。
1947年5月,中央工委刘少奇、朱德来到西柏坡整顿晋察冀军区的军事和土改工作。针对晋察冀军区军事上存在的问题,朱德亲自指导晋察冀军区再次组建晋察冀野战军,并将野战军指挥机构与军区分开。6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恢复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第一政治委员罗瑞卿、第二政治委员杨成武,参谋长耿飚,政治部主任潘自力,下辖3个纵队和1个炮兵旅。第2纵队,司令员陈正湘,政治委员李志民;第3纵队,司令员郑维山,政治委员胡耀邦;第4纵队,司令员曾思玉,政治委员王昭。每纵队仍各辖3个旅。野战军共11.3万余人。
在东北我军发起猛烈的秋季攻势期间,蒋介石急从华北战场调3个师增援东北,导致敌在华北兵力不足。10月11日,晋察冀野战军趁势进攻徐水,调动了驻守石家庄的敌第3军出援。晋察冀野战军于清风店一带全歼敌第3军1.7万人,俘虏敌军长罗历戎。这是华北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后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对扭转华北战局起了关键作用。11月6日,晋察冀野战军发起石家庄战役,历时6昼夜,攻克华北重镇石家庄,歼敌2.4万余人。我军攻克石家庄,拔掉了割断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的钉子,为不久后两区合并为华北军区创造了条件。
1947年11月至12月,晋察冀军区宣布新组建第6、第1、第7纵队。第6纵队,司令员文年生,政治委员向仲华。该纵队属野战军建制。第1纵队,司令员唐延杰,政治委员王平。该纵队归北岳军区建制。第7纵队,司令员孙毅,政治委员林铁。该纵队归冀中军区建制。1947年底,晋察冀野战军已发展到4个野战纵队,军区2个地方纵队和炮兵旅,主力部队共13万人,逐渐形成了有力的拳头。
三、华北军区野战部队的成立、撤销
建立统一的华北解放区和领导机构,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根据形势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
1948年2月16日,刘少奇致电彭真、聂荣臻、薄一波并报中共中央,指出:“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区的分界线,原系被敌人封锁分割,故我们亦不得不打破地理历史及经济诸条件,而依照敌人的封锁线来划分我们的行政与工作区域。”石家庄战役以后,两区分界线的客观原因已不存在。因此,提议“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区完全合并”。这样,既可以抽出大批高级与中级干部到黄河以南去工作,又可以发动几千万人民统一的力量,去支援西北、中原与华东人民解放战争。
收到刘少奇上电后,毛泽东即在2月20日复电:“提议由中工委于寅初召集彭真、聂荣臻、薄一波、陈毅、邓子恢、康生、饶漱石到中央工委所在地开会,讨论你两区合并的提议及支援整个南线北线的财政、经济、军工干部,成立华北局机构,成立大党校、大军校、大党报诸问题。”
◆1947年,徐向前与晋冀鲁豫军区领导合影。左起:徐向前、周士第、王世英、滕代远。
中央军委于1948年5月9日发出《关于改变华北、中原解放区的组织、管辖境地及人选的通知》,将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晋察冀军区撤销,以聂荣臻为司令员,薄一波为政委,徐向前为第一副司令员,滕代远为第二副司令员,萧克为第三副司令员,赵尔陆为参谋长,罗瑞卿为政治部主任,蔡树藩为副主任;华北军区下辖2个野战兵团,即华北军区第1、第2兵团。
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5月20日,晋察冀军区和晋冀鲁豫军区正式合并,成立华北军区,新成立的华北军区进行了建制调整:以原晋冀鲁豫野战军留下的部队组建华北军区第1兵团,由徐向前兼第1兵团司令员及政治委员,调王建安为副司令员及副政委(王建安未到职,由周士第接任);华北军区第1兵团辖3个纵队:第8、第13、第14纵队。华北军区第1兵团主要担负太原方向作战任务。以原晋察冀野战军部队组建华北军区第2兵团,杨得志任第2兵团司令员,罗瑞卿兼第一政治委员,杨成武任第二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2兵团辖4个纵队:第2、第3、第4、第6纵队。以原晋冀鲁豫和晋察冀军区炮兵旅分别组成华北军区炮兵第1、第2旅,由华北军区领导,分别配属第1、第2兵团指挥作战。另外,第1纵队仍属北岳军区建制,第7纵队仍属冀中军区建制。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共26个步兵旅和2个炮兵旅,共23.5万人。
华北军区的此次建制调整,没成立“野战军”指挥机构,中央军委也没有单独成立“华北野战军”建制,只在华北军区建制下组建下辖的2个野战兵团:“华北军区第1兵团”和“华北军区第2兵团”。这与其他“四大野战军”完整的建制番号和指挥机构完全不同。
◆1948年12月,罗瑞卿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兵团政委时,在平绥前线迎接东北野战军的到来。
1948年8月,为配合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作战,中央军委调整了华北军区第2兵团建制:以第3、4纵队和2纵4旅及华北军区2个独立旅组建新的华北军区第2兵团;以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委,耿飚任参谋长。华北军区第2兵团以主力出击(北)平承(德)线,一部出击(北)平张(家口)线。以华北军区第1、6纵及2纵2个旅组建华北军区第3兵团,以杨成武任司令员,李井泉任政委,李天焕任副政委。华北军区第3兵团向绥远挺进,拖住傅作义主力,使其不出或少出关增援东北。第7、第14纵队归华北军区直辖。除原有6个军区外,增建晋中军区。华北军区第2、3兵团主要任务是在冀东、平绥方向钳制华北敌军,在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下,配合东北野战军作战。
9月至10月,在中共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下,为配合东北野战军进行辽沈战役,华北军区集中野战部队和地方军进行了察绥战役和太原战役。在东北野战军入关后,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军区地方部队统一归东野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指挥,配合东北野战军发动平津战役。12月22日,华北军区第2兵团在东野4纵重炮团的支援下,攻克新保安,全歼敌35军1.6万人。12月24日,围攻张家口的华北军区第3兵团在东野4纵的支援下,以伤亡2900人的代价,歼灭张家口逃敌6.5万人,极大鼓舞了华北我军的士气。
1949年2月,华北军区部队整编。第1、第2、第3兵团依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第19、第20兵团。第8纵队(第1兵团所属)和第13、第15、第3、第4、第8纵队(第2兵团所属)及第1、第2、第6、第7、第14纵队依次改称第60至第70军。第18兵团(辖第60、第61、第62军)、第19兵团(辖第63、第64、第65军)、第20兵团(辖第66、第67、第68军)归华北军区建制,但直属中央军委指挥;第69、第70军属华北军区建制。
平津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委调第19兵团(原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20兵团(原华北军区第3兵团)与第四野战军炮兵第1师西进,与第18兵团(原华北军区第1兵团)一道会攻太原。4月,中共中央军委将第18、第19兵团调赴西北战场,归属第一野战军建制。第20兵团调赴天津、塘沽和秦皇岛,担负海防任务。11月,第18兵团归第二野战军建制。
解放战争时期,华北军区野战部队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方针和各项政策,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在兄弟部队的协同和配合下,解放了华北全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行政区划和战略需要,1949年11月至1950年2月,先后设立6个一级军区,负责作战指挥,野战军这种大规模部队建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