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历史

毛主席治水:真正的伟大,是开创无限可能!

2023-11-23 15:06:35  来源: 煤油灯儿公众号   作者:煤油灯儿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与后30年,是不可分割的,前三十年的建设,为后来打牢了根基,立定了规模。仅治水而言,就不难发现,毛主席是千年第一人,他对整个民族的贡献,随着时间推移,越发清晰可见。

  一、治理长江的“第一仗”和“最大仗”

  1949年,荆江地区,人们刚沉浸在解放的喜悦中,就被另一场“战斗”打扰:长江发大水了,荆江大堤发生滑坡、塌陷,情况危急。

  像往常一样,奋战在抗洪一线的群众尽力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等待着上天的宣判。幸好,洪水退坡,大堤总算保住了。

  汛后,长江水利委提出了兴建荆江分洪工程的计划,这是当地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毛主席听取汇报并亲自审查项目设计资料,同意了该工程,对工程的兴建作出战略部署。

  人心齐了,气就顺,干活也有劲。1952年,经过30万军民日夜兼程的奋斗,荆江分洪第一期主体工程近用了75天就胜利建成。两年后,这项工程就在特大洪水中发挥了作用,宣告荆江周边地区洪涝灾害频发、堤坝十年九溃的历史彻底结束。

  这是新中国治理长江的第一仗。对于长江这条母亲河,毛主席的视野可不只是局限于防洪,他主张既要驯服又要保护。1953年,他在视察长江时,从战略高度对长江防洪、水资源利用进行思考,对南水北调作出指示,要解决根本问题,根除长江水患。

  用这种彻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他的目光聚焦到三峡建坝上。

  三峡建坝最早见于孙中山先生的设想,民国时期,也有外国专家进行过考察并提出计划。当毛主席得知水利委计划在长江干流和支流兴建系列梯级水库来拦洪时,他否定了这个方案,在地图上指向长江三峡那个卡口,希望建一座大水库,毕其功于一役。

  他多次听取工作汇报,了解三峡建设的各种细节。在他的全力支持下,三峡建坝完成了总体规划。在1958年进行的工程审议中,他提出“积极慎重,充分可靠”的工作方针,以一种超前思维提醒三峡工程建设者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对于三峡工程这个治理长江的“最大仗”,毛主席可不只是坚持超前思维,他还善于运用辨证思维和底线思维。

  1966年,在三峡工程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他坚持要看一个反对三峡建设的报告,对泥沙问题可能影响大坝寿命的情况进行研究。在造价问题上,他担心因工程造价太高影响国家财政。他还担心大坝的安全问题,时刻考虑着长江中下游人民“脑壳上顶着200亿立方米水”。

  如今的三峡工程,实现了他老人家和长江中下游人民群众千百年来的夙愿,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创了无限可能。

  二、一定要把黄河、淮河的事办好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善淤、善决、善徙”的灾害河,在有据可查的历史中,黄河下游决口达1500多次,大改道26次。因此,封建时期,黄河也成为一条“政治河”,其治理的好坏关系到王朝的声誉和地方官员的政绩。

  但在封建社会,不管怎么折腾这条母亲河,受苦的都是底层百姓。

  毛主席最看不得人民受苦。1952年,他第一次外出巡视,就到了黄河。当他在开封见到地上“悬河”,感叹说封建帝王不能治理黄河,要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治不好,那就枉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称号了。

  荀子曰:能定方能应。复杂环境尤需心思朴素,不被纷繁复杂的表象迷惑,抓主线、从而定计划。毛主席把新建水利工程作为解决黄河问题的治本之道,亲自视察、规划系列水利工程,实现防洪、发电、灌溉,大搞综合利用,把这“祸水”变为“福水”。

  脾气古怪、桀骜不驯的黄河,经他这么一“改造”,竟然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灾,成为灌溉千万亩的真正“母亲河”,为中华民族千秋万代永绝后患。

  同样被“改造”的还有淮河。

  1950年7月,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造成的灾害百年来所未有。淮南淮北20多个县均被淹,不少村庄整体沉没。来不及转移的群众爬到树上,有的被毒蛇咬死,有的掉下水被淹死。很多有幸坐上船转移的群众也因为船太小浪太大,翻船而死。

  毛主席读到灾情汇报的电报时,难过的留下了眼泪,久久无法言语,在电报上“不少是全村沉没”“多抱着大哭”等处划下重重的粗线。当天夜间,就命令水利部限日作出导淮计划,并迅速开工。

  一个多月后,他再次要求周恩来督促治淮“早日勘测、早日做好计划、早日开工”。他连用三个早字,表达最迫切的心情和对人民群众最深沉的爱。

  治淮开工时,抗美援朝战事正吃紧,面对国内外巨大压力,他作出批示,把两个原计划投入朝鲜战场的野战师,改编为水利师,直接开往治淮一线担当攻坚任务。

  毛主席打赢治淮战的决心鼓舞了干部群众,治淮工地现场涌现了一派热火朝天的升腾气象。有人编了个顺口溜:父子齐上阵,兄弟争报名,妇女不示弱,夫妻共出征。

  当治淮工程的捷报一份份传来,他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的事办好”,并制成4面锦旗,让人带到治淮一线的指挥机关。

  立下愚公志,能破万重山。10座大型水库、1000座小型水库,4大拦蓄工程,18个行洪区,这就是治淮的成绩。历史上多灾多难的淮河,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灾害。

  三、大兴水利,一渠能灭千年旱

  作为农民的儿子,毛主席深知,农业靠“天”吃饭,这个“天”主要指的是水旱。

  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兴国调查时,他就关心农业与水利,在记录本上写道:没有树木,山中沙子被水冲入河中,河高于田,一年高过一年,河堤一决便成水患,久不下雨又成旱灾。

  1934年,他在《我们的经济政策》报告中,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把水利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提升至新高度,影响至深至远。

  新中国建立后,他发起一场兴水利民的人民战争,除了大江大河的水利工程建设,各种小水利工程也遍地开花。1958年,他带领工作人员到北京十三陵水库参加义务劳动,亲手铲起了第一铲泥土。

  截至1976年,全国建成大中小各型水库近9万座,万亩以上灌区5千多处,灌溉面积达8亿亩,中国农业结束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尤其是1960年开工建设的“红旗渠”,1500多公里穿越千山的渠道被称为“人工天河”,是在毛主席关心和支持之下,人民群众力量的象征,是毛泽东时代的伟大奇迹。

  一渠即灭千年旱,红旗渠的诞生,单说这种精神,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人已然“胜天”,这种气魄,也只能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出现。

  建国后前30年打下的底子,开创出无限的可能性,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受益。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