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著名诗人柳亚子先生,人有豪气,诗有侠气,其才学诗情,不仅名传神州,而且声播海外。其放言不羁、直击要害的性格屡屡为国民党所不容,以致遭到蒋介石的通缉。其实,这从他早年的书斋题名“磨剑室”中就可见端倪。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后更名弃疾,字安如,改字亚庐、亚子,别名唐隐芝,柳人权等。江苏吴江人。清末秀才。早年参加同盟会,不久组建革命文学组织“南社”,屡次被推为社长。辛亥革命后,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监察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坚决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四·一二”政变后,被蒋介石通缉,遂亡命日本。抗战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运动。胜利后,任民革中央常委兼监察委员会主席、民盟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从香港来到解放不久的北京,出席新政协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后任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常委、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著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柳亚子诗词选》等。
书斋原是文人读书著作之处,似应有诗情画意,柳亚子怎么题舞刀弄枪的“磨剑室”为斋名呢?
原来柳亚子的家庭是个文学世家,从高祖起,每代均有诗文集行世,他父亲柳纯斋、叔父柳无涯,都学养有素,母亲费潄芳,也知书达理,故他年少时就能吟诗作文,十一、二岁时,诗文词章即具相当功力。
1903年,柳亚子年仅十六七岁,正是花季时代,飒爽英姿,风华正茂。有天,他读到唐代“苦吟”诗人贾岛的《侠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不禁击节叫好,心向往之,乃取其诗意,题斋名“磨剑室”。他要以此自勉,磨剑试锋,扫荡人间不平事。他自称“磨剑室主”,将年轻时的诗集也定名《磨剑集》出版。1906年10月,柳亚子与郑佩宜在盛泽郑氏老宅举行“文明”婚礼,新娘不盖方巾,不戴首饰,婚礼上废跪拜而代之以鞠躬。这在传统风俗盛行的盛泽,无疑是一件开风气之先的破天荒之举,也彰显了“磨剑”之气。当时镇民争相观看,一时传为美谈。
柳亚子的磨剑室
当时,柳亚子倾向革命,经陈去病介绍,加入中国教育会,不久又到上海,就学于爱国学社,与蔡元培、章炳麟、邹容时有往来,深受他们的启发和影响。他崇尚侠义,志在反清,因推崇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曾改名“弃疾”,取别号“侠少年”,时时摩拳擦掌,扬眉剑出鞘。他曾自题“磨剑室诗词后”云:“剑志箫心不可羁,已教终古负初期。能为顽石方除恨,便作词人亦大痴。但觉高歌动神鬼,不妨人世任妍媸。只渐洛下书生咏,洒泪新亭又一时。”字里行间,洋溢着“磨剑”之风。
1925年8月,国民党右派刺杀廖仲恺,柳亚子挺身而出,对这种倒行逆施给予严辞痛斥,他发表了《告国民党同志书》,揭露国民党右派的反动本质,同年,在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时,以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的身份,拍案而起,当面厉声责问蒋介石:“到底是总理(孙中山)的信徒,还是总理的叛徒?”一语既出,惊动四座,蒋氏恼羞成怒,下令通缉柳亚子。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柳亚子秉承“磨剑”之志,一生为人疾恶如仇,豪放热情。他的高风亮节,深得海内外爱国人士的赞许。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来源:昆仑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