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也是革命”无疑是偷换概念
华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掀起改革的波涛不计其数,但大都不过是浪花一闪,而最具惊涛骇浪,对历史进程最有冲击力的则是6次变法图强。但这“六大变法”。都绝非是“大破大立”的革命,都是局部改善的“刮骨疗毒”,其作为改革的“七大共同标志”,也是判断中国历史上真假改革的重要标准
一、中国历史上6次重大改革变法
1.管仲改革。时值齐国国库空虚;诸侯虎视眈眈,国家处于倒悬之际,管仲(约公元前747年-公元前645年)的改革登场。
重点是土地改革和经济改革:一是按土地不同情况分等级征收农业税,改掉原来按地面积征税的模式,再将公田分百姓种植,实物税可代替劳役税,推动奴隶制度走向瓦解。其二、“唯官山海为可尔”,首次确认矿山和食盐所有权归国家,由老百姓在特定地方生产,国家统购统销,国家确定利润分成,中国历史出现首个工商黄金时代。
管仲的改革对象,无疑是打击大贵族(大奴隶主),进行资源再分配。齐国的奴隶制结构分三个等级,国君,贵族和奴隶。身居高位能得到更多的土地和奴隶,且家族世承,就出现了财富高度集中。奴隶制束缚社会发展,管仲的改革瓦解了奴隶制。
2.商鞅变法。管仲改革促成华夏三四百年高速发展,随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导致原有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代替,纷纷要求政治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追求“大一统”的历史趋势,也要求变法,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变法应运而生。
商鞅变法与先前李悝等变法基本相同:废除井田制,“开阡陌封疆”,推进土地私有制;废除落后的耕战制度,推进军人职业化,奖励军功给底层百姓以出头机遇;制定严苛刑法和连坐制度,确保全面落实新法。商鞅将国家利益和百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进行了较彻底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商鞅变法的改革对象,就是贵族利益集团:打破贵族垄断的旧政治制度,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废除奴隶制。
3.王猛改革。“五胡乱华”让整个淮河以北,唯东晋保有东南一隅,基本被北方游牧民族占据,千年农耕文明就要毁于一旦。华夏文化面临生死存亡。
从陇西深山走出与华夏农耕民族类似的氐族,建立了前秦,王猛(325年-375年)的改革:一是政治上打压氐族和羌族的贵族集团,整顿吏治,重用汉官,加强中央集权;二是改革土地制度,抑制土地兼并,重视农桑,鼓励生产,加强工商业发展;三是加强全民汉文化学习,鼓励公卿士子汉化,为传承华夏文化起到极其重要作用。
王猛变法的改革对象,就是贵族利益集团,并铁腕严打反对改革的皇亲贵族和不法豪强。
4、杨炎改革。唐朝经“安史之乱”,国力大损,到了唐德宗时期,财政枯竭,国库空虚,赤字极为严重。
杨炎(727~781年)改革主要推行“两税法”:就是不管户籍,以田产为根据缴税;将缴纳赋税的人群分出贫富差距等级,上等多收,下等少收;并将一年一交税,改为夏季和冬季各缴纳一次;取消宦官掌控财税,由政府相关部门直接税收,让国家税收收支独立。
针对国家财政和皇室宫廷财政不分,“移贮宫廷的大盈内库,由宦官掌管。宦官中饱私囊,账目混乱,不可究诸。”,杨炎改革剑指封建贵族与宦官集,打击宦官贪腐,遏制胡乱征税,缓解了土地兼并,缓和了百姓难以承担的税收压力。
5、张居正改革。万历初期,大明王朝危在旦夕,张居正(1525年-1582年)实行了中国封建帝国后期最重要的一次改革,为大明的生命延续做了有效的支撑。
张居正顺应明代经近两百年的发展,货币流通方式趋于成熟,商品贸易流通顺畅快速,推行了“一条鞭法”的税收改革,将以往田里产啥,按比例缴啥,改为基本不收取货物,将所有征收关口都设置为折现交钱。
张居正改革的对象,一是针对原来各级府库收上来的东西五花八门,朝廷一时消化不了;二是针对该收缴方式,地方官吏可用各种方法贪腐;三是官场死气沉沉,行政效率太低。
6、雍正改革。康熙帝后期的混乱和内耗,国库损耗一空。雍正(1678—1735年)进行了中国封建帝国时代,最后一次重要改革,
雍正将改革作为一个整体全面推进,主要分为税收制度、行政制度、土地制度的改革。行政制度:避免争夺储君内耗严重,改为秘密立储方式,设立密折制度,减少无用的官面文章,设立军机处,提升行政执行效率;税收制度:推行摊丁入亩和耗羡归公,士民一体。土地制度:改革佃户与地主之间的关系,保护佃户权益;民族制度:在边疆改土归流,完善地方统治基础。
雍正土地制度改革的对象,主要革除标志绅衿特权的“儒户”、“宦户”名目,不许他们借此营私不法,是打击不法绅衿集团的铁腕改革。
二、“六大改革”皆有七大规律可鉴
改革绝非是自我标榜,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6次重大改革,皆有七大规律可鉴,或者说,凡是中国历史著名的重大改革,都有七大标志。
1、任何改革都绝非是“革命”。管仲(约前723年-前645年)的改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改革(此后春秋战国的很多改革都是对其效法),在齐国内部处于国库空虚,外部被虎视眈眈,国家处于倒悬之际,管仲的改革登场,其改革的目的只是强齐称霸。其改革虽有助于封建制的发展,但真正实行封建制是200年后的 “三家分晋”。商鞅变法是适应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追求“大一统”的历史趋势应运而生。杨炎改革是安史之乱后,亟需的励精图治。张居正改革是为延续大明王朝的生命做的支撑。雍正改革是针对康熙帝后期的混乱和内耗,国库损耗一空的自我救赎。
由此可见,这些重大改革,虽都是因势而发,都是向死而生。但都雄辩地证明:改革绝非是革命!改革:一般指在现有政治体制内,对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做出的改良革新;革命:“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腐朽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进步社会制度”。或者说,“革命”必须是“大破大立”对社会制度和经济所有制的根本改变,改革只是对现行社会和经济所有制做“刮骨疗毒”的改善和改良。如果说“改革,也是革命”,这无疑是偷换概念,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恶意修正,混淆改革与革命的区别,无疑是为了借改革之名,行“颠覆”之实。
2.皆用土改遏制豪强兼并土地。管仲“相地而衰征”承认了部分土地私有,按土地等级征收农业税,将公田分给百姓种植等。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是强力推进土地私有制,将“三家分晋” 实行名实具备的土地私有,进行了较彻底的封建化改革运动。王猛改革土地制度,抑制土地兼并,重视农桑。杨炎改革、张居正改革,都是改革地税收政策,缓解土地兼并。雍正的土改推行摊丁入亩和耗羡归公,士民一体,重点打击绅衿特权。
由此可见,土地改革是中国封建社会历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历次改革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土地改革,历次土地改革都是遏制和舒缓权贵豪强垄断土地和兼并土地。
3.皆用税改对百姓实行“放水养鱼”。管仲改革按照土地等级征税,实物税可代替劳役税;商鞅变法增加了一种“赋”税(人头税),大家族养人多要按人头征税;杨炎进行的“两税法”改革,按贫富差距分出缴纳赋税的等级,上等多收,下等少收;“一条鞭法”把原来的实物税变成了贷币税,使百姓的税负变轻。雍正的税收改革,推行摊丁入亩和耗羡归公。而且,中国的税改还有传承,如,两税法,以征收实物为主(纳绢),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以征收货币为主(纳钱)仍保留“户税”,摊丁入亩则彻底取消了人头税。
由此可见,税改也是历次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改革的方向,实行税改都是让富豪多缴税,严格限制富豪逃税;对百姓进行减税,对百姓实行“放水养鱼”。
4.改革的对象都剑指权贵富豪。管仲改革的对象是打击大贵族(大奴隶主),瓦解奴隶制。商鞅变法的对象,就是狠狠打击贵族利益集团。王猛的变法是严厉打击反对改革的不法豪强和皇亲贵族。杨炎的改革剑指封建贵族与宦官集团,“掌管内库的宦官有三百余人,这些人长年累月地侵吞蚕食内库的财富,其势力盘根错节,牢不可破”,缓解了土地兼并激化的社会矛盾。张居正改革不合时宜的税收制度,防止地方官吏贪腐;雍正经济改革的对象,主要是革除标志绅衿特权的“儒户”、“宦户”名目。
中国历史上任何被称作“改革”的改革,无不以权贵豪强为改革对象,无不以减轻底层民众负担为目标。
5.皆在权贵富豪身上杀出血路。管仲打破刑不上大夫,“君臣上下皆从法,此谓为大治”;商鞅将违法窝藏罪徒的11岁太子驷,其生活老师公子虔割掉鼻子,其学问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还将700多个反对变法的贵族,全部在渭水边上斩首。王猛变法严厉打击反对改革的不法豪强和皇亲贵族,甚至不惜诛杀皇太后的弟弟强德为首的外戚贵族20余人,还斩首示众了敌视改革的功勋大臣姑臧侯樊世。雍正改革遭强力反对的是所有朋党中势力最强的八爷党”,雍正将这由手足兄弟和皇亲国戚为核心的60多“八爷党”,或圈禁、或赐死,或自杀,进行了坚决打击。
改革要“杀出一条血路”,但一定是从横亘在改革路上,力图阻挡改革的“利益集团”身上,在打击权贵豪强中杀开一条血路!
6.改革必须让百姓有获得感。管仲将公田分给百姓种植,按土地等级征税,实物税可代替劳役税。将矿山和食盐所有权归国家,但由老百姓生产,国家统购统销,这无疑有利于老百姓。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废除落后的耕战制度,将国家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王猛改革土地制度,抑制土地兼并,重视农桑,鼓励生产,加强工商业发展,让百姓得宽裕。杨炎推行“两税法”,这大大减轻穷人负担。雍正进行的税收和土地制度的改革,无疑改善了佃户与地主之间的关系,保护了佃户权益。
中国历史上六大改革,都要通过减轻百姓负担,让百姓获利来刺激生产力发展。或者说,凡是能称为“改革”,让老百姓有很大获得感,这是一个突出的标志。
7.改革的富国强兵必能对外称雄。管仲进行的全面改革,在诸侯国争霸中,让齐国成为一代“霸主”;商鞅变法,让秦国发展成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及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王猛的改革让前秦迅速崛起,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国,直接就统一了整个北方;杨炎推行“两税法”改革,为打击吐蕃,安定西陲,提供财力支持,为“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为晚唐延续了150年的生命;“—条鞭法”成为我国历史上税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沿用至今。雍正改革留下了充实国库,吏治清明及人口激增,将青海完全归入清朝版图,清朝真正达到强盛。
可以说,凡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必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有重大推动,必能产生重大成果和历史影响,必能开疆拓土对外称雄。
结束语:对照中国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6次重大改革的7条标准,可以说,凡是“克己复礼”变回到旧秩序的,凡不能客观顺应历史规律向前发展的,凡是不能大力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凡是不能让老百姓有改革获得感的,凡是不能让人口大幅增长的,凡是将老百姓作为改革对象的,凡是要在老百姓身上杀开一条血路的,凡是不敢抑制豪强打击权贵的,凡是通过改革加大贫富差距的,凡是通过改革加剧社会矛盾的,凡是改革的经验不能复制的,凡是经过改革不敢对外争雄的,如此这般的“改革”,无论怎么称呼,无论怎么涂脂抹粉,两相对比之下,统统都会原形毕露!
【文/辽宁王忠新,红歌会网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