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周小舟,会出现诸如《尸谏的周小舟骨子里也是一个士大夫》、《原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选择自杀》、《主席秘书周小舟,却因与彭德怀一个碰面,被“莫须有”罪名逼迫而死》等令人惊悚的标题,其中,“尸谏”“莫须有”等词语十分刺眼。
周小舟生于1912年11月11日,据推测1966年12月26日自杀。他曾做过毛主席的联络秘书,后担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1959年8月与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被打成“反党集团”成员,后被撤湖南省委第一书记职务,1966年12月自杀。
周小舟的自杀肯定是悲剧,其中既有时代因素,也有自身原因,但把他的死说成“莫须有”罪名、“尸谏”,显得极为草率。
一、“莫须有”的说法很不严肃
关于周小舟1959年庐山会议被打成“反党集团”成员的原因及过程,中共党史及有关回忆录、文章都说得清清楚楚,无论作者站在何种立场,相关典籍和文章都不支持“莫须有”的说法。
此事后来被写入党的决议,除毛主席外,周总理、刘少奇、邓小平、陈云、彭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举了手。把一个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赞成的决议,说成“莫须有”的产物,显得很不严肃,肯定有损党的形象。
周小舟1979年被平反,可即便是错误的原因也是原因,也不能说成“莫须有”,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难道已建立38年、非常成熟的中国共产党,此时还要靠罗织“莫须有”罪名去打倒一个省部职领导干部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二、“尸谏”的说法涉嫌丑化毛主席
据公开资料,周小舟1966年12月25日服安眠药自杀,至于是25日晚去世还是26日去世,由于无人在场,很难判断。奇怪的是,因为周小舟曾做过毛主席的秘书,主席又生于1893年12月26日,众多媒体便异口同声说他是12月26日死亡,从而得出“尸谏”结论,进而影射毛主席。
“尸谏”,一般指大臣以死劝谏帝王。把毛主席影射成帝王,这是文章最阴毒的地方。可即便所谓的“尸谏”成立,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尸谏”原因必须公开,二是大臣的死帝王必须知道,否则是白死。当时,周小舟担任中科院中南分院副院长,身居广州,与毛主席相隔数千里,既没机会见主席,又没机会说话,他“尸谏”的原因是什么?他的死主席知道吗?如果两者都不成立,这样的“尸谏”有何意义?而且,毛主席历来从善如流,即便周小舟真有意见,需要通过所谓的“尸谏”才能达到目的吗?可见,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尸谏”,某些人刻意鼓吹“尸谏”,旨在借题发挥、丑化主席。
三、周小舟挨批自杀的原因需继续深究
基于某种原因,许多文章在叙述周小舟庐山会议后的遭遇时,往往隐瞒某些史实,以至于许多人形成“庐山会议遭批判——文革自杀身亡”的思维定势,此举的根本目的是影射毛主席迫害了周小舟。其实,从周小舟1959年8月遭到批判,到1966年12月逝世,时间长达7年,期间发生过很多事情。
如周小舟1959年10月2日担任浏阳县大瑶公社党委副书记职务时,虽然是副科职务,但保留了省委委员职务,似乎还保留了正部的工资待遇,身份仍是德高望重的老干部;1961年7月,曾受到毛主席接见;在担任大瑶公社党委副书记期间,仍说过一些“错误言论”,虽然这些言论现在被认定“坚持真理”,但在当时不被理解,因此,1962年中央对右倾主义分子甄别时,规定对周小舟不作甄别。
周小舟1962年4月28日离开大瑶公社,6月调任中科院中南分院副院长,不参加党组,排最后一名。
后因受“平江史”和反映平江起义的电影《怒潮》等事件的影响,于1964年6月22日再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文件说:“最近两年,彭德怀、周小舟又相继进行反党活动,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国际国内阶级斗争在我们党内的反映”,并以附件形式转发了中共湖南省委报送的《周小舟同志1959年冬至1962年春期间的反党活动材料》;1964年8月30日,中共中央再次以文件形式,批转了中共中央中南局《关于吴自立反党问题的处理意见的请示报告》,其中出现了“责成周小舟交待反党活动问题”等内容。
1964年冬,周小舟发现胸部有问题,于11月初赴北京治病,被确诊为胸腺癌,后在周总理关怀下做了手术。
许多文章说“文革”一开始,周小舟就遭到隔离审查和批斗。众所周知,“文革”初期,一些领导干部为了“自保”,曾抛出部分高校师生、文化战线干部、“死老虎”、官场政敌供红卫兵、“造反派”批斗。由此可见,周小舟被审查和批斗,可能源于官场恩怨、派系斗争,可能源于他是“死老虎”,也可能源于其“右倾”言论;他自杀的原因,或因身患重病,或因政治打击,或兼而有之,可能与“庐山会议”有关,也可能关系不大或无关;而红卫兵、“造反派”批斗周小舟,可能源于某些领导授意,也可能源于红卫兵、“造反派”的自发行为(这是小概率事件),与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关系不大,因为毛主席正忙着与党内高层当权派作斗争,没心思也没精力管周小舟这样的人。遗憾的是,到底谁主使迫害了周小舟,这段历史很不清楚。(2023-7-28)
【文/时代尖兵,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