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贡献
北齐是我国南北朝时代的重要王朝,由高姓建立。为区别于南齐一脉,所以又称“高齐”或“后齐”(晚于南朝的萧齐)。北齐只存在了短短28年,历经三世六帝。北齐王朝因其国祚短,宫廷内斗激烈,执政者或因疾病,或因心理问题,行事乖张,因而也备受争议。甚至被一些好事者抹黑为“禽兽王朝”。北齐究竟是怎样一个朝代,攻击和泄愤根本不能客观评价一个时代。其实,对一个王超的评价脱离整个社会进程,仅以帝王个人品德评价并不客观。北齐政权仅存在了28年,加上北齐奠基人高欢实际执政东魏近二十年,也不足五十年,但北齐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其实是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如果拿北朝的北魏、西魏,南朝梁陈及北周几个政权来做对比的话,北齐是最强盛的一方。也只有北魏初年国家治理,文化影响可以和北齐一较短长。所以,在北齐政权覆亡不久,北齐旧臣卢思道就写下了《北齐兴亡论》,指出北齐“主昏于上,政清于下”的政治生态。卢思道这个评价一是比较客观,为北齐政权保留了正面因素。同时是还应该看到卢思道的评价是北齐灭亡后,卢思道又入仕周、隋。而这两朝的统治者为了彰显自己推翻北齐的统治的政治正确,极力抹黑北齐政权的统治者。在这种情况下,卢思道既已入仕新朝,臣服新主,对北齐政权的赞许不得不有诸顾忌,叙述则有所隐晦。何况北齐三世六帝都享祚很短,本身患有疾病,心理身理都有缺陷,无法拿出那位来作为明主进行赞许,就只能称赞比较清明的北齐政治制度,这也是卢思道的无奈之举,也说明北齐并非一无是处。可以这样说,北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多彩的时代,充满了英雄豪杰,风云际会。文化和军事科技的成就辉煌。这个时代,经历了一系列的兴衰起伏,波澜壮阔,绝对是一个传奇的时代。全面总结北齐的政治、经济、历史、军事是一项很大的工程。本文只能文化视觉略微分析一下北齐政权的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正确评价接受北齐创造的文化遗产。
对北齐的评价首先应该放在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视野下进行考察。北齐的政权基础是东魏魏权臣高欢打下的。在北魏末期,宗室内斗激烈,权臣混战,高欢乘势而起,击败了尔朱氏。最后拥立清河王之子元善为王,是为东魏。自任东魏大丞相,实际控制了东魏。高欢能严格约束军队不伤百姓,注重农业发展,多次治理黄河,改善百姓生活。另一方面 则能缓和民族矛盾,追求东西魏的统一,毫无疑问在当时都有进步意义。为北齐建立打下了良好基础。高欢死后,其子高洋废掉东魏皇帝,于550年登基称帝,建元天保,开始了北齐一朝。高洋对政治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废除了九品中正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高洋执法严格,对皇亲国戚很有约束,他编制律令,励精图治,并省州县,减少冗官,严禁贪污。高洋提倡士人参政,削弱了门阀制度。鼓励推广儒家文化,对儒家文化推崇,不仅使北齐政权更具合法化,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治理方面,重用杨愔等人才,劝课农桑,发展经济,推行均田制,减轻税负。其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当时都是最发达的。高洋重用杨颖等人,杨愔本人也“善于理政,弥缝其阙。”所以,在高阳后期因病变得暴戾,宫斗比较激烈的情况下,在杨愔和一般文臣的治理下,国家的治理并未受到影响。“主昏于上,政清于下”的北齐初年,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当时北齐占有今天黄河下游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皖北苏北的广阔地区,也是最富庶的地域,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北齐虽然是继承了东魏割据政权,但并没有偏安一隅,而是展现了生气勃勃的进取精神。尤其是文宣地高洋英武果断,在中华大一统观念的支持下,一直谋求国家的统一。天保三年(552年)北齐的创建者高阳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征伐。北击库莫西,东北逐击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南取江淮,实力一直延续到长江边上。这些征伐并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也扩大了中原地区的政治影响,在击败了北方西方诸多少数民族政权后,更远的肃慎等少数民族主动开始朝贡。而对南朝梁陈两朝征伐,多次逼近健康城下,也实现了向北齐的朝贡,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统一。北齐的强盛也迫使南梁交州刺史李景盛,凉州刺史马崇仁,新州刺史夏侯珍洽,义州刺史 李汉主动归附。以前,北朝的统治只能达到淮河一线,经过北齐君臣的征战,操作疆域扩大到了长江沿岸。其实,高洋死后他的儿子废帝高殷,弟弟孝昭帝高演也都是一代英主,就把北齐国力推向强盛。后世史学家评论,以当时情形看最有可能统一南北朝的的就是北齐。
说到北齐文化就不得不提《北齐律》。北齐律原脱胎于东魏《麟趾阁》也是高欢主持议定。高洋登基后认为《麟趾阁》“犹未尽善”。下诏群臣制定新的律法。历时多年方才修成。参与者有几十人,主持者为律学世家封述。这次修律活动全面总结了秦汉以来历次封建王朝的修律经验,在律典体例,篇目结构,编排题材,律文内容都进行了较大创制,具有很高的价值。
第一他开创了12篇律典体例。在所经过的长期过程中,编撰者认为“部分科条,校正古今,所增损十有七八。”最终将《北齐律》增减为12篇,949条。其篇目为《名例》《禁卫》《婚户》《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这一篇章结构是律典篇章结构日趋完善的结果,代表了法律编纂技术的新水平。
第二他首创了《名例律》的法典篇目。《北齐律》将西晋《泰始律》所创立,南朝北魏,北周各代律典所沿袭的《姓名》和《法典》两篇合为一,首创《名例律》的篇目,更明确了法典总则的性质和地位,直接影响后世的立法。
第三它具有科目简洁的突出特点,北齐以前曹魏的《新律》即进行过删繁就简的工作,省并了大量的旁章科令,西晋的《泰始律》也精简过许多律令章句,但仍有2926条。《北齐律》再度精简合并,仅保留949条,因而素以“法令明审简洁”著称。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立法中,《北齐律》取得了最高的立法成就。所以法学专家程树德的说:“南北朝法律,北优于南,而北朝尤以齐律为最。”在中国法典编纂史上《北齐律》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延续了秦汉法治传统,尤其对隋唐法制的编纂更有直接影响,隋的《开皇律》以北齐律为蓝本,《唐律》更继承以《开皇律》为基本依据。这都是难能可贵的。
北齐在东亚历史上留下独特印记的,尤其是佛教文化和建筑。佛教在北齐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丰富了社会生活。佛教思想,佛教文化与佛教建筑构成了一幅宏达壮阔的历史画卷。也正是北齐较为稳定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去探索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佛教的教义深入人心,为北齐的佛教艺术和建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真情心悦,于是形成了以太原天龙山石窟、蒙山大佛和响堂山石窟为代表的石窟文化,达到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历史高峰。
东魏八年大丞相,北齐奠基人高欢剿灭尔朱氏,进据晋阳,避晋阳为“别都”,在天龙山建避暑行宫,并开始开凿石窟,建东西二窟,初具规模。高欢逝世后文宣帝高洋又开始增建,至孝昭帝高演修建天龙寺。后来北周,隋唐都续建留下佛像1500尊,壁画1144幅。天龙山石窟高超的雕凿技术,尤其是圆雕技法既有印度佛像的高雅、柔和的特点也有中国传统雕法固有的的清新韵律和萧条。虽缺少了敦煌,云冈、麦积山石窟的大漠奔突式粗拙,鲁莽。却格调高雅,多了人性美的静乐委婉。天龙石窟在后代虽然多有增建,北齐却以自己的风格,却是为北齐佛教造像打下的重要基础,北其独有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天龙山独有风格“天龙山样式”,或作“北齐样式”。北齐的石刻造像,从规模上无法与敦煌、麦积山、云冈相比,但却是异军突出,后来居上,对中国的造像产生过深远影响,在中国传统美学史上也占据重要位置。因而也引起外人觊觎。日本人山中定次郎就多次盗掘,就造像破坏而言,这是所有石窟中造成破坏最严重的。
造像被盗到达240多件,现有168件藏于世界各地,确认为天龙石窟的就有138件,公认为世界级艺术珍品。在佛教造像中北齐一朝还创造了另一个奇迹,中国第二大佛,就是蒙山大佛,又称晋阳大佛。据《北齐书》载,天保二年文宣帝高洋下令,在晋阳西山修建开化寺,寺院建成又在附近一里开凿佛像。历史二十五年建成,佛高200尺(63米),这座大佛规模仅次于四川乐山大佛,但却比乐山大佛早建了162年。也比被破坏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建造要早,比巴比扬大佛还高十米,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石刻大佛。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在此礼佛。人们曾以云冈石窟昙曜的大佛造像,雄浑大气,显示了一个勃勃向上的民族精神写照。以乐山大佛宏伟,颜正卿的书法的长撇大捺比喻盛唐气度。蒙山大佛大佛其实也蕴含着北齐那位创始人的青春伟力和勃勃雄心。只是后来高洋疾病缠身,英年早世,只能叹息造化弄人。
除去天龙山石窟造像,北齐更有被誉为中国第五大石窟的响堂山石窟,据资治通鉴记载:“丁酉,东魏主为大丞相高欢举哀,虚葬于章水之西,安鼓山石窟佛顶之旁为穴,纳其柩而塞之,杀其群匠。”响堂山石窟坐落于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响堂山石窟分为南北两处,相距约十五公里。现存石窟16座磨崖造像450余尊,大小造像共达5000余尊。北齐时期建都邺城(今河北临彰),陪都晋阳。响堂山位于两地之间,响堂山既是北齐奠基人高欢的葬地,为便于于两都之间的来往,高洋下令在此修筑行宫,修建寺院。虽然响堂山石窟在北齐以后,隋唐五代元明清都有增建,但其主要成就起于北齐,其风格来源于北齐。响堂山石窟代表了北齐的造像艺术,是短暂的北齐王朝留下的最大艺术宝库,誉为“短暂的王朝,辉煌的艺术。”北齐响堂山石窟独特的艺术创造和精湛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北齐造像模式”吸引了一大批著名学者的赞赏。著名学者顾颉刚、徐炳旭都对响堂山石窟进行了研究,确认是以北齐为主的石刻群,日本学者,水野清一,长广敏雄进行了研究,出版了著作。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描述北响堂石窟千佛洞,“可与龙门石窟冰阳洞,巩县第五窟及云冈各大石窟媲美。”1959年周总理冒雨参观了响堂山石窟,高度赞赏了石窟的精湛艺术,并指示当地政府部门要保护好这份珍贵遗产。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响堂山石窟名列其中,与周总理的关怀是分不开的。鲁迅先生对响堂山石窟很有有偏爱,曾多次在北京琉璃厂购买响堂山石窟造像和刻经拓片,精心收藏并计入了日记中。
北齐的石窟造像绝不仅仅天龙山,蒙山大佛和响堂山石窟几处,像山东青州龙兴寺,河北灵寿幽聚寺,河北曲阳修德寺。北齐的石刻造像,已存在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几乎比比皆是。河北博物院藏邯郸出土菩萨像被誉为中国最美菩萨像。而青州龙兴寺更被誉为“中国造像的最高水准在北齐,北齐造像的巅峰在青州龙兴寺。”龙兴寺造像面相润园,长眉杏目,嘴角含笑,薄衣贴体,衣纹简练,有的甚至不雕刻衣纹,展露出身体线条的优美与健康。龙兴寺更保留了“曹衣出水”风格的石刻范例。
还有与石窟造像几乎是伴生的就是刻经。在刻经洞山,刻满了全是佛教经卷。北齐金阊郡宰唐邕刻经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独创佛教刻经发源地,就是北齐响堂山石窟。刻经先后传播到山东、河北及北京房山等地区地区,经过一千多年形成刻经文化流传不息。在中国艺术史上,每个时代,都有有着每个时代的精神和风格。北齐佛像一出,世上再无其他,响堂山石窟造像,其实包括了中华文化史上的多个第一,中国最美菩萨,中国石刻巅峰之作,中国第一刻经等等。
北齐佛教造像艺术毫无疑问是中国佛教造像的巅峰,也是北齐艺术的代表,但任何艺术都不是独立发展的,北齐的佛教造像也是和其他美术创作,美术理念,相互影响融合发展的。唐代张彦远作《历代名画记》记载了北齐十位画家,他们是高孝珩,萧放,杨子华,田僧亮,刘杀鬼,曹仲达,殷营童,高尚士,徐德组,曹钟璞。高孝珩,是高长恭的哥哥,多才多艺,曾在大厅壁上画一苍鹰,大家见了皆以为是真的,家雀也不敢近前。他还做过《朝士图》被时人认为是精妙绝伦。当然最值得一提的是曹仲达。曹仲达,西域人曹国人,(今天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任职北齐,尤擅长画人物,肖像和佛教图像,尤精通外国佛像的绘制。对北齐的佛教造像影响很大。创作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皱多用细笔紧塑,似衣被薄纱,有刚从水中捞出的感觉,被称为“曹衣出水”,又称“曹家样”。和唐代吴道子的画风“吴带当风”并称,而又早于“吴带当风”近百年。“曹衣出水”与“吴带当风”影响了中国美术界近千年。杨子华精于贵族人物画像和宫廷风光及车马,天下号为画圣。成为皇室专用画师,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当时与王子冲的棋艺并成为“二绝”。著名画家阎立本评价他的人像画云:“自象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僄美,多不可灭,少不可逾,其唯子华乎!”另外,中国山水画的鼻祖展子虔的业绩也是起自北齐,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被誉为唐画之祖。他的名作《游春图》是否创作于北齐年间,不得而知。但他的《法华经变》《北齐后主幸晋阳图》等确实创作于北齐时代。
北齐建立,其地缘一直处于四战之地,战争造就了名将辈出,也孕育了自己的军事文化理念。出了文宣帝高洋,斛律光,段韶,高长恭,高岳,壶底干,彭乐,刘贵,高隆之都是一代名将。跟随高欢征战的慕容绍宗和北齐斛律光,段韶更被分别列入武庙六十四将和武庙七十二将。首先,北齐文宣帝高洋就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将领,他的军事才能得到历史学家的充分肯定。高洋作为北齐最高军事指挥者,都有自己的独创军事谋略和治军才能,他曾积极为统一全国进行军事准备。最值得称道的是建立两支作用不同的军队,即“百保鲜卑”和“勇士”。以百保鲜卑进行冲锋陷阵,“勇士”则用来保卫北齐战略要地。高阳按照这种方式来使用这两只精挑细选的军队。鲜卑族作为游牧民族十分精于骑射,更是能够冲锋陷阵,战时用来攻坚。一次遭遇战中,高洋帅“百保鲜卑”一千人击破敌军两万余人,杀得尸横遍野,起战斗力可见一斑。“勇士”则由汉族士兵组成,由步兵组成,用于坚守城池。两种军队的组建,不但能够充分发挥不同的优势,,还可以优势互补,为北齐战争提供了胜利保障,也为以后隋唐军队建设提供了借鉴。高洋统治期间,北齐一直处于战争频发状态,一方面是和占据关中的北周和西魏不断冲突,另一方面对周边的柔然、突厥,契丹等少数民族的入侵进行反攻。还有对南朝的梁陈的战争。这些重头戏几乎都是在高阳的亲自带领下进行的,“亲逾山岭,身先士卒。”李伯药在《北齐书》“曾帝亲讨库莫西于代郡,大破之,”“帝北巡冀、定,幽,安仍北讨契丹”等等。高洋参与的与少数民族的战争十余场,都取得了胜利,突厥人称其为“英雄天子”。战争不仅开拓了疆域,缴获了了物资,还迫使少数名族,称臣纳贡,充分展示了高阳洋不凡的军事才能。跟随高洋征战的斛律光,段韶,高长恭被誉为北齐三名将。斛律光山西朔州人,赫勒族,曾一箭射落双雕,被誉为“落雕都督”。金庸老先生正是根据这一历史记载敷衍了《射雕英雄传》的故事。斛律光早年跟随高欢冲锋陷阵,智勇双全,多次击败北周和西魏的进犯。后来又跟随高洋征战,成为北齐柱石,为建立北齐和保卫北齐建立不朽功劳。其父斛律金东魏名将,是有历史记载的最早演唱诗歌《赫勒歌》鼓舞士气的人。公元546年高欢在进攻西魏军事重镇玉璧的战斗中损兵折将,返回晋阳途中谣传高欢中箭阵亡,军心涣散。高欢强自带病会面,宴请将士。为振军心,高欢命斛律金唱《赫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高欢的军队相当部分来自鲜卑或其后裔。气势磅礴的阴山,辽阔壮美的草原,恢弘的草原天空,激起了将士们的民族豪情,创业雄心,立时千军响应,军心大振。大诗人元好问曾写诗赞颂此事,“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诗人袁枚也曾留下赞美的诗句“一唱阴山敕勒歌,英雄涕泪老来多。.......至今尚有清流月,曾照高王万马过。”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有学者认为高欢和斛律金父子就是《赫勒歌》的作者。兰陵王高长恭。名高肃,又名孝瓘,北齐王朝宗室名将。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地高澄之子。高长恭温良敦厚,貌美心壮,音容坚美,是历史上有名“四大美男之”一。废帝高尹即位后历任尚书令,录尚书事,大司马太保、太尉,累迁并州刺史,被封兰陵王。与平原王段韶讨伐汾阳,柏谷。段韶患病后,独自统领部众,屡建战功。突厥入侵晋阳被其奋力将敌兵击退。河清三年北周军围困洛阳,高长恭与斛律光奉命增援。担心自己面容俊美,不能震慑敌军,就头戴面具,亲率帅五百骑兵突破周军层层包围,杀到城下,成功解围金庸城,声名大振。士兵讴歌赞颂,后世有《兰陵王入阵曲》,流传不息。今天在日本还保存原曲和舞蹈。而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河北北井陉一代的花脸社火,通过人物勾脸演述战争故事,就有兰陵王破阵故事流传的影子。今天兰陵王为主角的影视作品,多不胜数。戏曲《兰陵王》被多个剧种上演。国家话剧院排演的话剧《兰陵王》在希腊国际戏剧节作为开幕大剧上演,兰陵王作为文学题材的主角影响深远。
兰陵王的哥哥高孝珩封爵广宁王,历任录事尚书,尚书令,司空,司徒,大将军,大司马等职,擅长音乐,绘画,文章,多才多艺,而且弓马娴熟,武艺高强,也是北齐名将。由于后主高纬昏庸无能遭到猜忌,有志难伸。曾上书《御周师议》,为挽救北齐提出御敌之策,文章思路清晰,详细论述了破敌战策。研究者认为安史之乱叛军进攻长安的路线大体就是高孝珩破周的路线,如能实施,北齐未必或灭,可惜未被采纳。北齐灭亡时他曽力图复国,终因敌强我弱在战斗中被叛徒乞扶令刺伤落马被俘。北周皇帝宇文宪询问北齐亡国原因,他痛斥后主高纬,昏聩无能,荒淫无道,任用奸佞,诛杀忠良柱石斛律金,高长恭,导致亡国。北周皇帝宇文宪,知其多才多艺,让其吹奏笛子,他说,“亡国之音,不值一提。”想起自己国破家亡,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自家祖孙三代除祖父高欢外,无一人活过四十,泪流满面,呜咽涕泣,无法吹奏,宇文宪不再相逼。终因亡国止痛,在当年十月郁郁去世。其忠愤难伸,令人感动。总之北齐的名将文化既有兵学理念创新,又有英勇奋战,鏖战沙场,纵横排阖,更有回天无力,报国无门的伤悲。他们的忠诚报国,英勇不屈,是中国名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华文明史上,文学史作品浩如烟海,但真正能被写入文学史的并不多但北齐就产生了这样一部作品,就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和郦道元的《水经注》杨衔之的《洛阳伽蓝》并列为北朝三部杰作。《颜氏家训》出书年代虽有争议,但早期的版本都署名“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撰”。颜之推出仕北齐二十年,备受恩宠,正是盛年,有机会,有精力考察北方民俗,思考家族教育方面的问题,所以专家认为《颜氏家训》成书年代正在此时。《颜氏家训》是中国汉民族第一部体系宏大且内容丰富的家训。开家训之先河,在家庭教育,道德休养方面给后人提供借鉴的同时,为后人研究南北朝历史及语言文字提供了参考,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认为,颜之推是当时南北两朝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而颜之推的另一部作品《观我生赋》被王士祯推为北魏至北齐间最优秀的作品。北齐的文学绝不仅仅颜之推一人,还有被誉为北地三才的温子生,魏收,邢邵。时文宣帝诏魏收修魏史,魏收似有为难,帝曰:“我终不似魏太氏诛史官。”魏收与房延佑,辛元直,刁柔,裴昂志,高孝干撰成魏书130篇。《魏书》是我国二十四史当中唯一一部有少数民族自己编写的史书,历史意义重大。不带有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偏见。而且自班固后各种纪传体史书,根本没有书志部分,或有也缺少刑法,食货的重要内容,《魏书》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从魏书之成书也可以看出北齐政治的清明和君臣关系的融洽。高洋确实是一代英主。邢邵则是北齐著名学者,由魏入齐,议定其礼,加太子少师后以太常寺卿兼中书监,摄国子祭酒,身任三职都是文人之首,其文章独步当世。作昭告文体宏丽,章表奏议词致宏远,被称为北间第一才士。为了推动文学发展,北齐在武平三年设立文林馆,有颜之推,李德林负责。编纂书籍,编写类书,培养了一大批新锐作家。文林馆多达68人。文林馆既有北齐文人,又有南方来的文人。(在此强调一下,南北朝时,流落北朝的文人不少,包括颜之推等,辗转多地,多滞留于北齐 ,有的出任高官。这和北齐较为清明的政治环境是分不开的)。文林馆中本土成长起来的文人有卢思道,薛衡,魏收等。也包括南方流亡文人,颜之推,萧放,萧竅等。《北齐书。文苑传》记载:“当时操笔之徒搜略尽”。文学上的直接交流,相互认同。北方文人接受南方文风,南方文人借鉴北方风格,使南北方相护吸取对方精华,取长补短,推陈出新。对北齐文学起了推动作用,也使北齐文学走向繁荣。北齐的文学成就无论数量、质量都要领先于北周和北魏,甚至可与南方文学分庭抗礼,此时南陈的文学数量虽然虽然多于北齐,但在实际内容上逊色很多。文林馆不仅很多北面本土成长的文人卢思道,薛道衡,魏收,崛起,也意味着北朝文学开始呈现初步繁荣的景象,为隋唐文学的兴盛打下基础,也预示着一个新的文学创作高峰的到来。北方文学虽然借鉴南风,但重归没有失去自己的本色,诗歌技巧更趋成熟。更多描写出自己的本土人文精神和本色。如祖珽的望海:“登高临巨壑,不知千万里,云岛相连接,风潮无极已。时看远鸿度,乍见惊鸥起。无待送将归,自然伤客子。”一诗气势雄阔,大起大落,出色描写大海气象,当得起淋漓尽致展现,后人评价,“唐人造句之工者,不能过之”。由于南北是风的融合,北齐形成了一个很了不起的是文人群体,也流传下来,也称得上文学史上的佳作名片。如萧悫《秋思》,“清波收潦日,华林鸣籁处,芙蓉路下落,杨柳月中疏。”裴让之的《送北征》,“沙漠胡尘起,关山烽燧惊,皇威奋武略,上将总神兵,高台朔风驶,絶里寒云去,匈奴定远近,壮是欲横行”。还有卢思道的《从军行》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朝驾马岭黄沙河,夕望龙城阵云起.....”。唐代高适,李颀的边塞歌行都有这篇诗歌的影子。文林馆的设立不仅团结了当代文人,也为后世招揽,培养人才设置了机构模式,后世的崇文馆,翰林院,国子监,都有文林馆影子。
北齐虽然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却创造了辉煌的的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贡献。我们不可以局部或个人因素无视这个王朝。习近平同志讲:“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传承下来丰富的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绝不可以抛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地继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北齐王超创造的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最可宝贵的一部分,要高度理性看待和总结,给与正确的评价,加以借鉴,为推动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书籍
《北齐书》
《北史》
《资治通鉴》
《中国法制史》
《中国通史简编》
《百度资料》
《中国诗歌通史。魏晋南北朝卷》
《光明日报》相关报道
高天栓
2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