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读书

毛泽东与《封神演义》,评论纣王要一分为二,笑谈蒋介石没有看过这部名著

2023-04-06 15:50:45  来源: 党史博采公众号   作者:霞飞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在毛泽东喜欢阅读的古典文学名著中,《封神演义》占有特殊位置。他读《封神演义》虽不及《三国演义》和《红楼梦》那样,当作政治、军事书来读,也不像对《西游记》《水浒传》那样,对书中故事时常运用,随手拈来譬解事物,解释道理。从目前看到的史料中,毛泽东谈起《封神演义》的时候不算多。但是,毛泽东却熟读这部书,对书中故事有自己的分析,并且用他这种分析,讲述重要道理。

  “要看看《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又叫《封神榜》,是一部神魔小说,就其题材和写法来说,和《西游记》差不多。该书作者许仲琳,号钟山逸叟,南京顺天府人,生卒年代不详,约在明世宗嘉靖前后在世,和《西游记》作者同时或稍后。《封神演义》和《西游记》这两部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相同,又同是神话题材,只不过一部谈佛,一部论道。但是,《封神演义》与《西游记》有不少相通之处。《封神演义》中哪吒闹海打死夜叉,打死龙王三太子,又在宝德门打倒龙王,揭龙王鳞甲的神话故事,就完全可以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节和意境相通。

  但是,与《西游记》相比,《封神演义》显得更怪异,不似《西游记》易懂易读,因此,许多人读过《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却没有读过《封神演义》。

  在共产党内,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建立后,都有一部分同志对《封神演义》有看法,认为它宣扬封建迷信,情节怪诞,对青年人有不良影响。

  有不少学者也不看好《封神演义》,北京大学撰写的《中国小说史》中就说:“《封神演义》总的倾向是反动的”,也不主张人们、特别是青年人阅读。

  可是,毛泽东却不这样看。他在和身边警卫员们谈论读书时,主张要看看《封神演义》。一次,毛泽东问身边警卫人员,看过《西游记》没有,接着问看过《封神演义》没有。当警卫人员答看过《西游记》,没有看过《封神演义》时,毛泽东说,要看看《封神演义》,那本书虽然是神话,但其中有不少道理。

  毛泽东对工作人员讲这个话,一是鼓励他们多读书,积累广博的知识,二是引导他们对古典名著要分析,要从中悟出道理。他与对《封神演义》持贬斥态度的党内干部看法不同,认为这部书值得读,但读这本书,不要陷入其中的神话而走火入魔,也不是为了看个热闹,而应该从中发掘古人智慧,了解故事中的道理,用于今天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分析。

  毛泽东从来也没有批评过贬斥《封神演义》的人,他认为,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书,自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强求统一认识。各种不同认识,可以各自保留。

  毛泽东本人坚持认为《封神演义》可以读,但要有分析地读。有分析地读这部书,是毛泽东讲的另一面道理。不仅对于《封神演义》是这样,对其他任何书籍,毛泽东都主张要有分析地阅读。如果阅读时不加分析,不仅不能真正了解书中道理,还容易误入歧途。

  “看来蒋介石没有看过《封神演义》”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多次到杭州,工作累了,他调节的办法就是爬山。杭州周围的山不算高,有不少山,毛泽东爬上去过。有一次,毛泽东爬玉皇山。有几名工作人员跟随,其中有后来成为公安部长的王芳。那时,山顶上有道观,主要是道教场所,还有道士住在观内。观内供有周武王、姜太公和哪吒、玉皇大帝等塑像。这些,都是《封神演义》中描写的主要人物。毛泽东走进观内,仔细看过供奉的神像,边看边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封神演义》你看过没有?”工作人员回答说:“在家读中学时看过。”毛泽东问:“你知道殷纣王为什么被周武王打败?”回答说:“纣王宠信妲妃,乱了朝政。”毛泽东说:“不对。纣王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在军事上采取分兵把守、消极防御的办法。而周武王用的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办法。所以纣王败了,周武王胜了。”毛泽东又说:“看来蒋介石没有看过《封神演义》,要么看了没有真正看懂。蒋介石搞的就是分兵防守的办法,我们用的就是集中优势兵力的办法,所以蒋介石被我们打败了。”

  从这段对话中可知,毛泽东熟读《封神演义》,并且,他本人在阅读这部书时,就采取分析态度,由此形成认识事物的独特视角。因此,他的看法也是常人意想不到的,他的议论也常常发别人所未发。而且,他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角度来读这部书的。他读这部书时,对纣王失败的看法,就与众不同。他对纣王失败的原因,从军事角度作了独特分析,认为纣王失败在于他分兵把守,被善于集中兵力的武王打败了。由此毛泽东引申到对中国革命战争经验的总结上来,认为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采用了集中兵力的办法,打败了蒋介石,而蒋介石不善于集中兵力,经常采取分兵把守的战法,这一点甚至不如古人,因此,毛泽东的话虽然风趣幽默,但包含了这样的道理:读书要广博,还要善于读书,从书籍中发现智慧,发掘道理。

  三样法宝

  毛泽东读《封神演义》,不光善于从书中故事发现道理,还善于将书中情节加以引申,用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经验,阐述新的道理。这是毛泽东读书时博古通今,古为今用的一面。他往往从书中很容易抓住一话题,用以阐述我们自己的新经验和新认识,目的是启发人们思考,形象体会共产党的经验。

  1939年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爆发两周年纪念日,陕北公学即将奔赴华北前线,校长成仿吾请毛泽东作报告。毛泽东以他特有的广征博引方式讲话,并且在演讲中谈到《封神演义》说:“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象和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我也赠给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毛泽东把姜子牙得到三件法宝之事,直接引申来,比喻我们共产党经过对自己长期斗争经验的总结,掌握了三条真理:要搞统一战线,要武装斗争,要搞好自身建设。认识并正确运用这三条真理,共产党就将无往而不胜。毛泽东用《封神演义》中三件法宝的故事,借古喻今,十分精炼地将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概括成“三件法宝”,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时隔几个月后的10月4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的刊物《共产党人》撰写了发刊词。在发刊词中,毛泽东对共产党的“三件法宝”正式作了概括,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毛泽东此次改变了他几个月前在陕北公学讲话时使用的“三件法宝”一词,使用了“三大法宝”的词汇,这无疑带有强调意味。同时毛泽东还进一步阐明了“三大法宝”,即民主革命中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指出,“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毛泽东在文章中解释道:在三大法宝中,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深刻揭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总结了中国共产党18年来的主要经验,采用直接引申《封神演义》故事的办法加以概述,既生动又深刻。关于“三大法宝”的概括,就是他运用古典文学名著中的故事讲述新道理的成功范例。

  武王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合乎历史发展

  《封神演义》是用神话形式写周武王时代的事。书中歌颂了武王伐纣的正义战争。毛泽东读《封神演义》,是肯定武王伐纣战争的,他甚至把这场战争给予“人民战争”的定义。他曾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运用《封神演义》中的故事写道:“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以无比的热情歌颂了这场人民解放战争,这应该是完全合乎历史发展的时代”总比“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要好。

  的确,《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是支持周文王和周武王,反对纣王的,他在《封神演义》这本书中,赞颂了文王的开明,赞扬了西歧的政治民风,也表明了作者的民主思想。他在书中所写周武王讨伐纣王的战争,就是带有人民战争色彩的。

  其实,那时的人民战争,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有本质的不同。毛泽东显然对此是清楚的,但他借用《封神演义》这些描写,说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是人民要争取民主自由的战争,是符合人民意志的战争,蒋介石反动统治违背人民意志,人民自然要起来,用战争手段推翻他的统治,而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是违背中国人民意愿的,美国的企图是注定要失败的。从这一点出发,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才运用《封神演义》中的故事写出“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这样的话,以此比喻人民解放战争势不可挡。

  学文王之贤

  广泛阅读历史书籍的毛泽东,对于各朝各代的明君贤相是持赞赏态度的。他认为,历代明君贤相虽然也属于统治阶级,代表统治阶级利益,但他们采取的开明施政办法,对于下层劳动人民大众的生存有益处,一定程度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发展,他们的政治经验也值得借鉴。他读《封神演义》时,对于书中描写的文王之贤,也持赞赏态度,并且在讲话中多次赞赏文王,希望共产党人也学文王之贤。

  书中对文王施仁政作了描写:文王奉诏往朝歌,将内事托与散宜生,外事托与南宫适、辛甲诸人,召长子伯邑考吩咐曰:“你在西歧,须是守法,不可改于国政,一循旧章;弟兄和睦,君臣相安毋得任一己之私,便一身之好。凡有作为惟老成是谋。西歧之民,无妻者给与金钱而娶。贫而衍期未嫁者,给与金银而嫁;孤寒无依者,当月给口粮,毋使欠缺”。书中还记载了这样的故事:樵夫武吉打死王相,违反了西歧的法令,只受到“画地为牢”的处分,后因他有老母在家无人奉养,又放回家办理母亲棺木日用之费,然后回来。书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文王筑灵台,见挖出枯骨,忙叫人用木匣掩埋,这叫做“圣德之君,泽及枯骨”。书中这些描写,完全是儒家明君仁政的观点。

  毛泽东并不因为《封神演义》中歌颂的是统治阶级政治家而对他们的明君仁政持一概否定态度,相反,他在讲话中多次称赞文王。他说:周文王、周武王励精图治、吸纳商人文化,促进周朝社会的发展,积极准备推翻商朝的统治。他们施行贤明政治,对奴隶们很有吸引力,周的军队打来,商朝的俘虏纷纷起义,掉转矛头,联合周军进攻商纣。纣王见大势已去,登鹿台自焚而死。

  毛泽东把文王之贤和周朝的兴起、商朝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说明:实行贤明政治,关系事业成败。我们要学文王之贤。

  专门倒退的人就像申公豹必定失败

  毛泽东读《封神演义》时,对其中一些有意思的神话故事情节非常注意,并且用这些故事说明大的道理。他曾引用《封神演义》中申公豹眼往后看的故事,说明:凡是这样的人都是搞倒退的人,他们是必定要失败的。

  在《封神演义》的第三十七回中写了这样一个神话故事:申公豹以抛头入天,复又归位的妖术,力阻姜子牙助周灭纣,结果落得头反眼背终不得安的下场。

  《封神演义》中这样描写,正和作者所记述的申公豹总是倒行逆施,妄图扭转历史潮流的情节相一致,意思是表明申公豹总是向后看,倒行逆施。作者用这一形象,给申公豹以极大的嘲弄,也警示人们:向后看的人们是永远没有出息的,就算你发动了三十六路人马来伐周,结果都为历史车轮轧得粉身碎骨。

  毛泽东对《封神演义》中这一故事记得非常清楚,并且用来说明当前的政治道理。1939年12月9日,毛泽东在延安各界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周年大会上说:“《封神演义》里有一个申公豹,是姜子牙的不肖师弟,他脸向后长,眼朝后看。现在在抗战阵营中,就隐藏有这么一群‘申公豹’,一批专门倒退的人,他们拖住中国要倒退。”毛泽东用申公豹,来形容蒋介石集团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千方百计把中国拉向倒退,实际上是说他们就像申公豹一样,脸朝后,眼睛专门向后看,是中国的反动势力。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一物降一物

  毛泽东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封神演义》中的故事描写,常常发人所未发,阐述出深刻的道理来。他曾经举《封神演义》中各种法宝之间相互制约的例子,说明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一物降一物的道理。

  在《封神演义》里描写了许多神怪斗法宝的故事,如该书第八十一回里有这样的描写:“话说余德祭起五方云来至周营,站立空中,将此五斗毒痘四面八方泼洒,至四更方回。不表。且说周营众人倶肉体凡胎,如何经得起,三军人人发热,众将个个不宁。子牙在中军也自发热。武王在后殿,自觉身疼。六十万人马俱是如此。三日后,一概门人,众将,浑身上下倶长出颗粒,莫能动,营中烟火断绝。”《封神演义》中类如“十绝阵”中的“化血阵”、“红水阵”等描写,分析起来,真有点儿像现代化学战争中的瘟疫病菌、天花病菌。《封神演义》还写了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战争,写了各式各样的法宝和破法宝的方法。

  毛泽东阅读此书,曾运用书中描写斗法宝之事,讲述事物相生相克的道理。他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说:“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一物降一物,有一个东西进攻,也有一个东西降它。看《封神榜》就知道,哪有一个‘法宝’是不能破的呀?那样多的‘法宝’都破了。我们相信,只要依靠人民,世界上就没有攻不破的‘法宝’”。毛泽东在这里用《封神演义》中的故事讲了如下道理:帝国主义尽管强大,手中有先进的武器,但我们不要信那个邪,不必怕它。世界上没有攻不破的“法宝”,帝国主义手中的任何法宝都是可破的。前提是我们要依靠人民。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毛泽东对《封神演义》中的姜太公是予以较高评价的,称赞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开创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他多次提到姜太公,但提的方式不同,也用来讲述不同的道理。他曾经运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形容美帝国主义扶持蒋介石。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源自《封神演义》中文王访贤的故事。文王梦虎添双翼,兆将得梁材。故三度寻贤溪边,见姜子牙在渭水河边用无饵的直钩在水面三尺上钓鱼,并且自命不凡地说:“负命者上钓来!”文王大幸,终请姜太公出山辅佐,得以治好国家,打败纣王。图片

  熟读《封神演义》的毛泽东用变通方式讲这个故事,形容美帝国主义与蒋介石集团的关系:美帝国主义愿意扶持蒋介石,是想让他跟美国走。而蒋介石愿意投靠美帝国主义,是想依靠美国打内战,实现他在中国的独裁统治。1949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又说:“美国确实有科学,有技术,可惜抓在资本家手里,不抓在人民手里,其用处就是对内剥削和压迫,对外侵略和杀人。美国也有‘民主政治’,可惜只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独裁统治的别名。美国有很多钱,可惜只愿意送给极端腐败的蒋介石反动派。现在和将来据说很愿意送些给它在中国的第五纵队,但是不愿意送给一般的书生气十足的不识抬举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当然更加不愿意送给共产党。送是可以的,要有条件。什么条件呢?就是跟我走。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毛泽东用这个故事,深刻揭露了美国和蒋介石的关系,同时指出:蒋介石投靠美国,最终不会有好下场: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

  对纣王要分析

  毛泽东有很广博的历史知识,又善于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常常发表与常人不同的看法。他对书中所写的纣王,看法就与众不同。

  《封神演义》一书中记述了一个“反面人物”——纣王。在第九十五回中,姜子牙历数了纣王沉湎酒色,纵淫败度,败沦丧德,兴极酷刑,滥杀无辜等等十大罪状。周武王伐纣时,发表了两篇檄文式的文章,即《尚书》中的《泰誓》《牧誓》。《牧誓》中批判纣王说:“今殷王纣唯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昏弃其家国;遗其王父兄弟不用,乃唯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轨于商国。”

  后人对纣王的评价,大多源自上面这些材料,普遍认为纣王是个暴君,是个“万恶无道”的人。但毛泽东却认为,对纣王要分析。而他本人对纣王的看法,的确与众不同。

  1958年10月,毛泽东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上讲话时指出:“把商纣王、秦始皇、曹操看做坏人是错误的。”他说,史书上把纣王描写得如一个青面獠牙、十恶不赦的恶人,太过分了。连孟子也为他打抱不平地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桀纣之恶未有为此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均归焉。”纣王宠爱妲己、剖开比干心,这两件坏事,使他得到了一个大暴君的恶名,于是天下之恶就都归结到纣王头上了,好像他什么善事都没有做。其实纣王这个人聪明能辩,尚武能文。他打起仗来是很有英雄气概的。商朝晚期,江淮之间的夷人强盛起来,威胁商朝,纣王的父辈曾经几次对东夷用兵,获得了胜利,但没有击退东夷向商朝的扩张和冒犯。纣王当政后亲率大军东征夷人,打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仗,俘虏了“亿兆夷人”,由此击退了东夷的扩张,保卫了商朝在东南方的安全。而且纣王尚武能文,他对东南的经略,使中原文化渐渐发展到了东南,这对我国历史是有贡献的。毛泽东说,商朝这个词就是做生意的意思,它标志着商朝已开始有了商品贸易,到纣王时已成为当时最富强的、文化程度最高的奴隶制国家。

  毛泽东认为,纣王的失败,自然有他的教训,他认为纣王亡国的教训,一是纣王对周文王、周武王励精图治、吸纳商人文化,促进周朝社会的发展,积极准备推翻商朝的统治,完全丧失了警觉性。他根本不听商朝大贵族微子、箕子和王子比干的不断进谏,结果,比干被杀,箕子被囚禁为奴,微子见势不妙逃走了。纣王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二是纣王不会做俘虏工作,把大量战俘集中于京畿;而周人在纣王的战俘中却做了卧底工作。当周武王率领的大军距离商都70里的地方,商王宫廷才得到消息,赶忙停止为庆祝胜利而举行的歌舞和酒宴,开始讨论应敌的策略。这时商朝的主力军还远在东南战场,一时征调不过来,纣王只能把大量东夷战俘武装起来开向前线。结果,俘虏纷纷起义,掉转矛头,联合周军进攻商纣。纣王见大势已去,登鹿台自焚而死。“纣克东夷而殒其身”,这就是商朝的结局,纣王的悲剧。

  1958年11月,毛泽东组织几个人一起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时发表谈话,再次讲了他对纣王的看法,他说:商朝为什么叫“商”朝呢?是因为有了商品生产,这是郭沫若考证出来的。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做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

  1959年6月22日,毛泽东在同吴芝圃等人谈话时再次重复了上述观点。

  毛泽东并不否认纣王存在重大错误甚至罪过,他评论纣王的话,中心意思是讲:对纣王要一分为二;纣王本人,也是一个聪明能辩,尚武能文的人,是个有本事的人,他做的不少事,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对于纣王的失败,毛泽东也做了独特分析:主要原因是内部有反对他的力量,而纣王在策略上的失策是:在战事紧急的情况下,把东夷战俘武装起来开向前线。结果,俘虏纷纷起义,掉转矛头打纣王。由此可见,毛泽东是真正把《封神演义》这本书读透的人。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