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读书

高戈里:对广大劳动者来说,“宪政民主”不是一个好东西

2024-03-21 08:42:22  来源: 红色文化网   作者:高戈里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具体的民主诉求通常基于不同的社会地位

  高戈里

  中国今天的强大,也得益于改革开放。但打开国门的同时,也飞进来了一些洋腔洋调的苍蝇蚊子,以至于时下仍有一些人把西方的“宪政民主”奉为瑰宝,并作为评判历史、针砭时政的价值尺度。

  对此,我曾在《某些人借机抬高法学教授龚祥瑞的政治隐情》(链接: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23-12-02/85221.html)一文中,推荐郑志学同志的力作《认清“宪政”的本质》(《党建》2013年第5期)。

  为什么要赞同郑志学同志的观点?

高戈里:对广大劳动者来说,“宪政民主”不是一个好东西

  我在长篇纪实文学《心路沧桑——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再版)第四章第1节讲述了一个1946年的真实故事:

  两天后,在一次关于解放区民主制度的讨论中,一位(起义)军官一边频频点头,一边提出了一个令卢昭始料不及的怪问题:“哦,民主,民主!解放区有几种报纸?”

  (解放军干部)卢昭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好像只有《东北日报》。”

  “大后方有几种报纸?”军官继续问道。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我离开昆明的时候,昆明有《中央日报》《民国日报》《云南日报》……”

  “现在就更多了,还有《大公报》《平民报》《正义报》《扫荡报》……有十来种吧?”另一位军官插话。

  卢昭纳闷,他问这个干啥?

  提问者狡黠地一笑,伸出了一个手指头:“大后方有多种报纸,各党派可以通过舆论随时监督、批评中央政府。你们解放区只有一种报纸,这能叫民主吗?”

  卢昭年幼时曾患有口吃,参加八路军后,经常深入群众,在众目睽睽之下演讲抗日救国的道理,日久天长,练就了机关枪似的“铁嘴”。军官的提问使他又张口结舌了,上下嘴唇颤了好一阵子,始终没吐出一个字来。

  军官们都笑了。

  这一笑,刺激了卢昭敏感的自尊。惊醒的自尊,又激活了大脑深处瞬间被抑制了的思维细胞,他几乎一口气将一串连珠炮式的反问“回敬”了对方:“土豪劣绅残酷地盘剥贫苦农民,解放区有吗?讨小老婆、发国难财的贪官污吏,共产党内有吗?抓壮丁、买卖壮丁、吃空额、喝兵血、打骂士兵、残杀逃兵等封建旧军制,八路军、新四军有吗?国民党统治区的报纸固然比解放区多,但在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上,他们给过人民群众多少权利?这些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不解决,空谈舆论监督,于人民群众何益?”

  (起义)军官都不笑了。提问的人,无言以对。

  那年头的共产党人,都这样理直气壮!

高戈里:对广大劳动者来说,“宪政民主”不是一个好东西

  卢昭离休前曾任西南财经学院党委副书记、成都科技大学副校长等职

  以下一段话,我准备在条件允许时,补进《心路沧桑》:

  现实生活中的民主是具体的。不同的民主诉求通常基于不同的社会地位——当年的卢昭,回应旧军官“普世价值”式的质问所展示的,正是基于“简单事实”(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具体民主:别墅里要维持“小朝廷”利益的龙云、卢汉,更关注权贵精英的“决策权”;军官宿舍里有文化又有点“余钱剩米”的下级军官,更关注基于自我感受而直抒胸臆的“话语权”;而草棚里整日挨打受骂的广大士兵群众和他们备受盘剥的家人,更关注有口饭吃、不被随意残杀的“生存权”。

  而这,正是被西方“宪政民主”遮蔽的、反映不同“民主”阶级本质的、不被“亭子间”文人墨客关注的“简单事实”。

  也正是基于这“简单事实”,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政治整训的核心内容——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军队的“控诉运动”,才在历史文献中被称之为“民主运动”。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