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读书

所有的人物都有现实基础——读《黑与白》

2024-10-22 09:32:10  来源: 人境网   作者:左思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文\左思(新加坡学者)

  我集中用一段时间读了《黑与白》,最开始看到刘继明老师的一部小说《江河湖》。这部小说写的是,反映一些知识分子他们的心路历程,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这个主题也是很宏大的,当时也是给我了一点启发。后来我又陆陆续续的看到刘老师《为中国革命辩护》这个杂文集,我觉得有一些文章主题宏大。后来无意中看到这个《黑与白》小说的出现,然后看到了一些评论之后我才去读的。我是今年大概是4、5月份吧,开始读这本小说的。然后可以说,我知道刘老师是中国现在,可以说当下为数不多的左翼作家,以前有曹征路老师。曹老师已经去世了,以前看过他的一些小说。我觉得他们两个的小说经常让我可以相互联想,就是反映的主题,有一些相似,思考的问题也有一些相似。

  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具体的可能有很多点,我想深入的去讨论,这个后边我可能要去做视频去讨论这些点,我大致的先谈一下。

  我用了一个很精读的方法读了一遍,之后,觉得这个小说和别的小说不同,它有很大的深入的去思考现实和历史的能力。我又重点看了一些章节之后,我就决定要去跟着小说的线索,整理、检索一下我们究竟这几十年经历了什么样的历史。可能我是90后,比较喜欢历史,比较喜欢现当代史,也看了一些东西。我觉得这个小说更能贴近我们的现实,贴近我们的生活。它比那种更宏大的历史叙事,更加的细微,更加的微观,让我们让我能觉得有切身的这种痛楚的感受。我就趁着这个契机,我觉得可以跟着小说来,检索我们的所谓的后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可以去检索着中国这种当代历史的这种力量,其实就是因为它是一部非常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这种小说。与当下的小说主流,像什么莫言、余华这些人的这些主流的小说不同,他的写作方向是不一样的。他可以让我们去思考当下的生活去,去反思我们历史。

  这个小说,我觉得它的文学语言并不是特别的华丽,写作技巧上也没有说像现在一些主流的小说的那种取巧,但是它就是实在的一种现实书写,它的每一笔书写都具有让我觉得有现实基础,最能打动人心的是现实,而不是一些技巧。甚至作者,他为了不那么深,不那么触及,太触及现在的统治者的敏感神经。他还在一些地方,比较隐晦,写的还不够明确,挖的不够深。就这已经让我觉得很触目惊心了,就已经让我觉得,有必要跟着他去更加深入的去思考当下,去反思过去的这些历史。

  这个小说很大的特点,它是没有绝对的主角,像出现次数比较多的,比如说顾筝、王晟,他们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叙事视角来出现的,并不是说他一定是主角,我觉得他是一种点式的去反应当今社会的一个全景小说。每一个人都让我觉得有血有肉都是真实存在的,让我觉得似曾相识,真实地让我觉得读过之后有切肤之感,包括里边牵涉到一些工人运动的东西。比如说,我就想到曹征路的一个小说叫《那儿》,给我们改革开放这个历史做了一个切面。但是这个《黑与白》,它是一幅改革开放的全景式的展现。他是把《那儿》的主题包含在内的,当然它里边其实我觉得是有致敬的,我不知道刘老师他创作的初心,但是我感觉到,比如说顾小乐,他是顾筝的舅舅。你知道《那儿》主角也是一个小舅。我觉得他某一方面是有一些致敬,或者是有一些主题的包含。他们两个的侧重点是不同的。《那儿》只是一篇中篇小说,它的体量决定了不可能包含那么多的丰富的内容。《黑与白》包含的力量,它很复杂,我读完之后觉得千头万绪,就觉得它就像一整个的社会图景,你可以拽出来一个线头或者锚定一个试点,我们就可以生发出很多的思考。最主要的这个明线就是杜威、王晟,还有巴东、天一他们这伙人的起起伏伏,他们有的飞黄腾达了,有的沉沦了,到监狱里了,还有的是傍上权贵了,有的做生意成了成功商人了,他们这种起起伏伏。几个人之间的对比,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一个地方,他们最后的人生,他们的命运,起起伏伏,展示了社会的人妖颠倒、是非不分,展露了社会的黑暗面。

  比如说还有一个点,它涉及到了三代人的历史和命运,其中有宗达和宋乾坤这一代人物,以这一代人物的视点分析,我觉得超越很多小说的地方,是什么?作者试图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和历史,来解释新时代社会变革的历史根源,我们革命为什么会失败?我们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就是以前也有革命小说,但是以前的革命小说是没有这种视角和勇气,去展现历史真相。这种历史真相,以前的革命话语是无法言说的。而反革命话语,那是避而不谈的。这个认知、这个视角是文学和历史中都是缺失的。这一点很重要,在我们的文学和历史叙述中,要么坚定的、完美的革命者,要么投机取巧的背叛者或者叫投降者。他们要么是神,要么是鬼。但是其中有一个例外,就是我们的教员同志,一提到教员,那就一定会出动辩证大法,肯定是什么“你不是神,你是人”,反复强调这个问题,当然我们承认,但是我们要承认所有人都是人。

  那些进入革命队伍中的人,难道都是完美无缺的吗?难道他们都是神吗?很多的革命叙事都愿意把他们塑造成神。那我就要怀疑一下。那些在革命队伍中,胜利的活下来的这些人有没有投机分子。他们有没有是被历史的洪流裹挟到革命队伍当中的,他们有没有造成革命失败的原因?当时代风向标一变,这些人他们做什么了?他们成为了推动历史转向的动力。因为他们是没有历史包袱的,他们是没有信仰包袱的,他们可以立马转向,他们可以立马转舵。当然这不是说就是我们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很次要的一个原因,但是没有人去揭示。这个小说我觉得对这一方面做了一个很深入的探讨,不是整天喊着革命的或者是品尝到革命胜利果实的这些人,他们是不是在革命?

  当然,这里边,作者还是比较善良。我觉得他塑造了田青青和梁天这样的人物,这些新人埋下了希望的种子。我觉得就像鲁迅的小说《药》的结尾,坟上的花一样,只是一丝希望,但这是否是真正的希望,那还不好说,在我看来,我还是比较悲观的。比如说这本小说里边他还有对官僚圈、商界、对法律界、学术界、文化界这些社会的方方面面的黑暗都有所揭示。这些描写很多都是有现实基础的。正因为有现实基础,当我读到这些地方的时候。我觉得都有必要再重新审视这些问题,去重新深思这些问题。这是它和看新闻是不一样的。新闻看过以后很容易让我们忘记,文学语言可以让我们,把它转化为经验。这部小说里面的很多个人物都可以成为分析视点,它都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我觉得这是这本小说最伟大、最值得我们去阐述的点。我们不讲这些小说的技巧,小说的艺术手法。我后面还会继续做批讲《黑与白》原文的视频,我本来也计划就是在批讲的过程中,遇到可以形成专题的,我会单独的去做视频去阐述这些事情。

  比如说我现在做的香椿街这一节,很明显的,在香椿街,我们都能看到叙述的,宗天一他的父母,为什么小说里边的叙述,文学、记忆和历史记忆相差那么远,为什么?文学、历史、记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看到的伤痕文学,我们看到的反思文学,为什么跟现实相差的那么远?这是我们需要,深刻思考的地方。这个点就是,可以抓住这个点,就可以进入一个深入的探讨伤痕文学小说里边的,很多个人物都可以和顾筝的父母相对应上。但是,为什么完全是不相同的,完全是另一种的叙述。它的来源我猜可能是宋乾坤!是不是?但是,同样的一件事,经过不同的人的转述,经过不同人叙述,被有话语权的人再叙述一遍,完全我们看到的是另外一种历史。

  这个需要深入的去探讨,我下面就正在准备这一期内容。今天我就讲这么多,以后可能要和大家,通过做视频去和大家讨论。

  (本文系作者在《黑与白》长三角读友群第一次线上交流会上的发言,根据录音整理)

图片

  《黑与白》港版封面

图片

  《黑与白》陆版封面(即出)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