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者语:6月24日,我在红歌会网上看到了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何干强教授的一段视频。虽然时间不长,但感觉听来如醍醐灌顶,振聋发聩,反复看了四五遍之后。个人觉得,这个发言实在实在太重要了。这是一个有胆识,有骨气,有良知,爱国爱党爱民的知识分子的一片拳拳之心。何教授一语中的,尖锐的指出了多年来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中实际存在的极其重大的问题。我想找到文字仔细来看,但是搜遍了网络没有找到。我相信有很多网友都想看到该发言的文字。于是,不顾老眼昏花,一字字一句句的反复观看,跟着录音,一字一句的记录下来。尽可能地审听准确,然后再一字字的将这近三千的文字敲出来。做完这件事情,我整整用了5个小时的时间。由于我不是搞经济学研究的,有些经济学方面的专业语言不太清楚,个别录音也不太清晰,肯定有些地方记得不太准确。也没有办法征得何教授的同意,就发给了红歌会网。但愿这一篇文字能够引起党中央的关注并采取切实措施,让我国的改革开放真正走到正路上来。
河南铜豌豆
2013,6,25
改革理论的科学化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5月13日组织的“帝国主义新特点和社会主义新实践”学术研讨会上,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何干强做的简要发言。根据录像资料整理的文字。)
我想简单的讲几个要点。
第一、改革理论有正负之分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把任何改革理论都看成是绝对正确的,改革的实践都是绝对正确的。这种观点看起来很改革,思想也很解放,但是它否认了错误的改革会导致错误的改革实践,甚至会带来危机。这种观点否认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甚至把纠正改革的错误等同于反对改革。这是违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
我们党的经济体制改革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的根据,改革的对象,改革的体制目标,改革要达到的效果诸方面都有明确的表达,原则性的表达。这些党的基本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我把它概括为正改革理论。但是,目前为什么会出现国民收入差距长期拉大、经济结构改革失衡、污染严重、通胀压力大、外汇储备贬值,普通老百姓住房难等诸多不良现象?原因是什么?除了正改革理论本身需要结合实践具体化、现实化,更主要的原因是正改革理论在具体实践中往往被搁置或被边缘化。不能否认,我们现在某些具体从事改革的单位、管理部门,在实际的具体从事改革工作中贯彻的并不是中央十分明确的改革原则和基本观点。而往往运用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来指导改革的。所以,我可以把它叫做“西化改革论,”或者叫“负改革论”。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西化改革论”或“负改革论”有严重的破坏性
我们只要简单回顾一下我刚才讲过的这些现在存在的问题,就可以知道,正是有人搬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搞什么“金日成购买”,“股权私有化,”导致目前二三产业当中80%的劳动者已沦为雇佣劳动者,在私营或外资经济体中工作;正是搬用所谓要素价值,对企业家搞什么“剩余索取权激励”,所以我们国民收入产生了两极分化趋向;正是搬用资本流动自由化的新自由主义理论,放弃对外资经营的必要控制,导致了外商控制了我国很多行业;正是搬用所谓“台式主义”,动不动就是投资、消费、外贸三驾马车,按照这些搞宏观调控。所以,违背马克思揭示的剩余价值规律和社会再生产规律,不搞计划调控。所以,导致我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久拖不决。所以,“西化改革论”集中到一条,就是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所以,它只有破坏性,没有建设性。
第三个观点:“西化改革论”会导致亡党亡国
如果我们不认清“西化改革论”对于党和国家的危害性,后果极为严重。我们简要的回顾的一下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思想西化演变的历史教训。
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原苏联和东欧经济学家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有的经济学家正确的表达了生产关系的性质本身决定经济运行机制的若干基本因素;经济模式是基本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这样一些正确的思想。但是,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这些国家的经济学界关于改革的主流观点发生了变化。我简要的梳理了10条。
1、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联系被淡化了。
2、对于经济体制的研究仅限于供给供求关系层面,与所有制关系割裂开来。
3、虽然重视计划与市场关系的研究,但不再提公有制与市场关系的结合。
4、强调了市场竞争机制,却不分析与资本主义市场机制有何区别。
5、提出了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概念,却不区分与资本主义市场有何区别。
6、不再区分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把短缺经济原因归结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7、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是由宏观调控的市场协调模式,却抽掉了公有制的经济基础。
8、只提出用宏观分配计划来调整分配关系,而不研究如何改善所有制关系,改善初次分配关系。
9、认为国有制只是公有制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公有制的基本形式,主张用企业所有制代替国有制。
10、认为企业独立经营与国有制不相容,强调彻底割裂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这些观点当时都是受到西方自由主义的影响,他们逐步的把改革解释为改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最后公开主张私有化。最典型的就是对我们中国改革影响很大的一个经济学家,叫科尔纳。他说“人类社会十五世纪进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然后就出现了斯大林的第二种道路。就是高度集中的命令性经济。”1990年他写了一本书《通向自由市场之路》,在莫斯科出版,我当时正在那里访问,买了一本。他在序言中说,“我看这第二条路走不通,人类只能走第一条路。”这是他的基本观点。他对中国的改革影响很大。
原苏联和东欧是在改革的喧嚣声中亡党亡国的。所以,从苏联和东欧的教训来看,改革理论的西化必然导致亡党亡国,因为他要抽调你的经济基础。
第四个观点,走出西化改革理论的迷信误区
十八大以后,在政治上,总书记的讲话鼓舞人心,但是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领域却看到了西化理论颇有市场,并没有真正在经济改革领域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我们看一看,在经济学界,充满着资本拜物教观念的红利说,并在在分析改革,声音不绝于耳。西方经济学的库兹涅倒流曲线、露西拐点、中东收入陷阱等时髦概念,分析发展,比比皆是。政府管理部门甚至出现了与当时俄罗斯的“500年纲领”类似的“2030年的中国”这样一个跟美国控制的世界银行联合搞的所谓顶层设计。里面的观点要求,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降到10%,让外国垄断资本来改革我们的金融。中国问题不可掉以轻心。
负改革理论有恃无恐的漫延,不排除有人配合国际敌对势力对我们搞经济颠覆的可能性。我相信国家安全部门会清查这种人。但是大多数人属于迷信西化改革理论,跟风走,掉进了认识误区的陷阱。关键是领导干部。其表现为:
1、误认为现代经济学就是科学的经济学。
2、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就是先进的科学。
3、西方经济学实证方法是科学的方法。
4、西方宏观经济分析的方法可以照搬。
5、西方发展经济学能够指导我国的经济发展。
以上所说的认识误区,有的人是在短期的出国考察中看到发达国家的发达景象产生的。有的是以所谓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的名义产生的。由于不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就导致了缺乏辩证思维方法,把本应对现代资本主义现实理论采取扬弃态度变成了盲目照搬的态度。
第五个即最后一个观点,促进改革理论的科学化应该抓好的环节
我认为主要应该做好三个环节。我们应该努力地把党中央目标清楚的改革理论真正具体化,现实化。第一,要纯洁政府智囊机构和改革组织的领导机构,要把西化分子清除出去。第二,必须抓住现实经济问题的主要矛盾推进改革。大量事实证明,当前最主要的矛盾就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被淡化,公有制经济被严重削弱。所以,现在必须提出要振兴公有制经济。第三,我赞成刚才周永春教授的谈话,就是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推动改革力度创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中蕴藏着大量的贯彻正改革的丰富经验,需要我们去调查研究,一定能够把中央的改革理论具体化和现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