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中篇小说:甘罗

2021-08-11 16:39:01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颂明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第一章 青梅竹马结友谊 日久生情化云雨

  秦惠文王手下有三个大臣:甘茂、向寿和公孙奭(shì)。他们都是文韬武略、功勋累累,深得秦王信任。唯有甘茂被任命为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太尉。三人表面一团和气、齐心协力效忠秦王,暗中却互不服气、勾心斗角。甘茂自知官场凶险,平日里谨小慎微、如履薄冰、谦让名利,未曾有过丝毫的闪失,不但在朝中威信很高,在各诸侯国中也是名声遐迩。各国都知道秦国有个政治铁三角,因此对秦国都礼让三分。

  甘茂仕途顺畅,却无奈香火不旺。长子甘贽生得富富态态,不料五岁时一场高烧之后,保住了性命却落下了痴呆。甘茂便把他留在了老家楚国下蔡。幸好甘夫人又为他生了个女儿甘露,长得得如花似玉,聪明伶俐。甘茂视为掌上明珠,便把她带在了身边,在太尉府后花园旁边专门为她建了一座闺阁楼,从三岁开始就请国内名师教授琴棋书画诗并亲自教她甘家祖传的独门武功甘家拳。

  太尉府有个花匠姓罗,育花的手艺国内无双,深得甘茂喜欢。罗花匠妻子难产而死,留下个儿子生得玉人似的,因此得名罗玉,又恰与甘露同年同月,只是大了几天。甘茂怜惜他,就允许花匠带着罗玉住进了府里的花园。罗玉从晓事起就跟着父亲侍弄花草。甘露学间休息就到花园里玩耍。偌大个太尉府就这俩孩子,自然成了最好的玩伴。游戏之余,罗玉教甘露识认花鸟鱼虫的性情,甘露则教罗玉识字诵诗和甘家的拳脚功夫,俩人仿佛亲兄妹一般,感情甚笃,谁也离不开谁了。

  说话间甘露到了金钗之年(古代称女孩12岁为“金钗之年”),按当时的规矩,女孩到了金钗之年就得入闺学女红了,就是关在房间里不准出来,一心一意学针线活。

  活泼外向的甘露猛一下被关在闺房不能出来了,真比坐牢还难受。

  罗玉几天不见甘露,也像丢了魂魄一般,茶饭不思、坐卧不安。他又不敢表露出来,只好强装出没事人一般,闷头干活,度日如年。

  转眼间又三年过去了。这三年间两人近在咫尺却犹如天地之隔。罗玉天天可闻甘露诵读吟唱,甘露日日可见罗玉在花园忙碌的身影,可是却不得见面,只能一个依靠阁楼绮窗前,一个伫立园中花树下互相对望,眉目传情。

  这年中秋之夜,老花匠多喝了两杯已经发出了均匀的鼾声,罗玉却辗转反侧,呆呆地望着窗前的清清月光。

  突然,从闺阁传来熟悉的琴声和甘露的歌声:

  “一入闺阁深似海,秋风飒飒古琴哀。

  寒露如泪滴花下,翘望牵牛过河来。”

  罗玉听到了歌声,知道甘露是在呼唤他,便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煎熬了,蹑手蹑脚地走出了小房子来到了闺阁楼下,顺着攀附在外墙的青藤爬上了闺阁。

  第二章 忍辱含羞回故乡 喜出望外得麒子

  这几日太尉府乱作一团。年方16岁的翁主(秦朝时王公大臣的女儿称“翁主”,只有国君的女儿称“公主”)甘露生病了,饮食不进,吃啥吐啥。请遍了咸阳城里的名医,看了之后都摇摇头、摆摆手说:“另请高就,另请高就。”

  甘茂无奈,只得上报秦王,请派宫中太医。

  太医坐在闺阁楼下,把一个诊脉的丝线团抛进了楼上闺房,甘露急忙把丝线一头系到琴架的腿上,御医在丝线上把了几下,微笑着大声说道:“既然人已入木为何还要请我来医?”

  甘露闻声,又赶紧把丝线埋到了花盆的土里。

  太医又笑道:“谁敢如此捉弄老夫,既然人已入土,何必还要请我?”

  甘露自知再也糊弄不过去了,只好打开闺门,跪在了闺阁的楼梯口上哀求:“老伯救我。”

  太医看了她的脸色,早已明白了三分,说:“你先把丝线系到手腕,待我把了脉自会定夺。”

  太医出了闺阁楼,甘茂早已候在了外面,急不可耐地问:“小女得了何病,可有得救?”

  太医无语,径直往客厅走去。坐定以后,太医先呷了口茶,然后挥了挥手:“取笔墨简牍来(当时还没有纸,写字就用毛笔写在竹简或木牍上)。”

  甘茂以为太医要开药方,立即送上笔墨和竹简。

  太医接过笔简,一句话没说,只是默默地在竹简上写下一行字:“先写了一撇又写了一横”。

  甘茂是何等聪明的人啊,见字立马面如土色,浑身颤抖,嘴里喃喃地说:“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小女入闺三年,连闺阁楼梯都未曾下过。”

  原来太医写了一个字谜:“了”加一撇是“乃”,“了”加一横是“子”,乃与子就组成个“孕”字。他是在告诉甘茂,翁主甘露怀孕了。

  这事要是传到宫里那还得了,且不说秦王如何问罪,就是同僚们的冷嘲热讽、戳脊梁骨也会让甘茂从此威信扫地再无颜面见人。

  太医一向敬佩甘茂的才华和为人,知道他是国之栋梁,不能有丝毫闪失,便和颜悦色地说:“贵翁主只是偶感风寒,气血失调,并无大碍。不过京师之地煞气太重,翁主体弱不易久居于此,若能送回原籍调养,自然会很快痊愈。以后身体康复再回来不迟。老夫听说太尉还有一麒子(古人称别人儿子为麒子表示恭维)尚在家乡,有子必会有孙,若有机会能见到令孙,那也是老夫三生有幸啊。秦王那边我自会回禀,大人无须挂心。”

  甘茂心领神会,抱拳叩礼:“感谢太医指点。老夫定依嘱而行。”送走太医之后便差甘老夫人马不停蹄地把甘露送回到远在楚国的下蔡老家。

  甘露回到下蔡老家,几个月之后,正值七月十五日夜,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甘露卧在牙床上,一阵风吹开了窗帘,她恍然望见一只麒麟从月宫踏云而来,直扑怀中,随即腹中疼痛难忍。甘老妇人见状急忙呼人烧水,不一会只听“哇——”地一声婴儿坠地了,是个男孩。老妇人喜出望外,赶紧把婴儿饱到了甘露面前。甘露一看,五官像极了罗玉,便把分娩的痛苦全忘了,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当即为他取了名字“甘罗”。

  第三章 聪明伶俐小神童 有教无类老先生

  小甘罗一睁开眼睛就四处张望,上下左右仔细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不一会儿,他就张开小嘴笑了,仿佛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自信。

  遵照甘茂的嘱咐,小甘罗由母亲甘露哺乳、教育,但只能以姑侄相称,对外则说是她傻哥哥甘贽的儿子。这个以“父亲”自居的傻甘贽一把抱过甘罗就舍不得松手了,又是抖又是亲,直把甘罗弄得嚎啕大哭,心疼得奶奶直骂甘贽:“你真是傻到家了,没轻没重的。”边骂边在傻儿子的头上狠狠拍了两下,要抱走甘罗。

  傻甘贽死活不肯松手:“这是我的儿子,我谁也不给。”

  奶奶说:“是你的儿子,可他要吃奶啊。你有奶喂他吗?”

  傻甘贽这才依依不舍地松开了双臂:“哦,他要吃奶,我没有奶,那就给你吧。他吃饱了我再来当爸爸。”

  一家人都笑了起来。

  小甘罗聪明伶俐、人见人爱,在“姑母”的精心调教下,两岁便通音律,三岁会诵诗词,刚到四岁便能在沙盘上写得一手好字了。最奇特的是他能够过目不忘,但凡见过的诗文转眼间就能背出来。到了四岁,姑母觉得应当送他去学堂学更多的知识了。

  奶奶要送他去学堂,傻甘贽不愿意了。他含混不清地说:“我的儿子得我送他去。你们女人是不能进学堂的。”

  这句话还真不傻,一下子把全家都给镇住了,在当时确实有女人不得入学堂一说,只好让他去送了。

  甘罗一听要上学堂,乐得一蹦三尺高,拉着傻爸爸就往外跑。一路上又唱又笑。

  到了学堂门口,却把先生给惊呆了,一个大傻子带着一个不足三尺高的孩童来干什么?

  先生拦住了甘罗和他的傻爸爸甘贽:“这里是圣贤读书之地,可不是你们玩耍的地方。”

  傻甘贽呆呆地挠着脑袋,不知该说什么。甘罗上前理直气壮地说:“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乃学堂之本分,哪有阻挡求知学子的道理?”

  先生见甘罗眉目秀美如画、肌肤嫩白如雪、红唇皓齿、青发如丝,不由心生几分喜爱,便笑着说:“你现在年龄还小,等长大了再来上学吧。”

  甘罗回答说:“蛤蟆小声音高,秤砣小压千斤。山羊的胡子倒是长,只有一肚子大草包。”

  先生听了甘罗的话 暗暗吃惊,觉得这个孩子可不一般,就想再考考他:“求学是需要经过考试的。我出个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来就收你,‘口小说话大’。”【注】

  甘罗随口对道:“眼老看人低。”

  这下可真把先生给噎住了。他明知甘罗的下联脱自“狗眼看人低”的俗话,却对得工整,挑不出一点毛病来,不好发作,又随手指了指挂在屋檐下的那口钟说:“读书须得先敲钟,做学生的都要轮值敲钟,你个子太矮敲不响钟,怎么能读书啊?”

  甘罗二话没说,从地上捡起一粒石子,不偏不倚砸在钟上,钟“当——”地一声响了。

  围观的学童都笑了起来。

  先生摇摇头说:“这样不行,敲钟不能只敲一声,要连续敲出节奏来。”

  甘罗说:“这又有何难?”又从门后拿起一根木棒,“当当当”地敲出节奏来了,然后说:“你们这样敲钟真是笨死了,为什么不改一改,在钟的里面悬挂个小锤,拴上绳子牵着敲,这样不论个高个矮都能敲响了,多好啊。”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自古以来学堂的钟都是像编钟一样拿个锤子从外面敲的,自甘罗以后就改在了由里面悬锤,用绳子拉着敲了。

  先生见甘罗确实聪明过人,就破格收留了他。

  【注】对联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文学形式。有诗歌就有了对联。现在学界把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作为对联的起源。其实不然。在《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已经是非常工整的对联了。只不过当时并没有作为春联的形式出现。在诗歌及诗歌教学中则早已有了。

  第四章 学优童崭露头角 顽劣生恃强欺人

  甘罗天资聪慧又刻苦勤奋,很快就在学堂中崭露头角了。他不但学习好,还仗义助人,自然就成了众学子的新偶像和追随的中心。学堂里原来的“孩儿王”是三个顽劣子弟,他们平日里呼风唤雨的很是威风。为首的一个叫姓纪名昌,生得倒是一表人才,浓眉大眼,国字脸,棱角分明,酷爱射箭,百步之外可以射落白杨树叶,人称“神弓手”,在乡里不是射鸟就是射鸡,邻里都很讨厌他。另外两人一个肤白、个瘦矮,叫蔡懿,家里是养蚕织绢的,外号小天虫,却有着小偷小摸的坏毛病;还有一个叫程邈,是豪绅程员外的儿子,风流倜傥写得一手好字却不走正道,小小年纪就沾染了喝酒、赌钱的恶习,也有个外号叫圣书邈。

  自从甘罗来了以后,他们原来的跟屁虫们大都跑到甘罗那边去了。因此他们对甘罗是羡慕嫉妒恨,寻思找个机会给甘罗来个下马威。

  这天散学以后,小伙伴们都跟着甘罗在小树林里玩游戏,那三个顽劣子弟突然窜出来拦在了他们的前面。一见纪昌这伙人,有几个小点的同学脸上现出惊恐之色,还有大一点的则陪着笑脸点头哈腰一口一个“纪哥”地讨好。

  纪昌不搭理他们,径直来到甘罗跟前,说:“你胆子不小啊,竟敢把我的兵马全招去了。”

  甘罗可一点也没把这伙人放在眼里,双手一掐腰:“你们成天狐假虎威地欺负小孩,算什么本事啊?别人怕你们我可不怕。我劝你们最好能早点改邪归正,否则我就得教训教训你们!”

  甘罗说这话可不是吹牛。甘家是武将世家,男女老少都会一套家传的武功,甘罗学走路时甘露就开始教他武功了,其中有一绝招叫“四两拨千斤”甘罗已经掌握得炉火纯青了,自信他们论文论武都不是自己的对手。

  听了甘罗的话,这三个顽劣子弟都哈哈大笑起来。纪昌用手指着甘罗,歪着头左顾右盼,一脸的轻蔑嘲讽。他对另外俩死党说:“听见没,他要教训我们哩,要我们改邪归正哩。谁先过去让他教训?”

  小天虫蔡懿首先跳将出来,不知深浅地飞起一脚朝着甘罗的面门踢来,甘罗手疾眼快,一个翻滚伸腿打在了蔡懿立着的那只脚上,蔡懿一个嘴啃泥摔倒在了地上。小伙伴们都拍手叫起好来。

  程邈正要出手为蔡懿报仇,纪昌举手阻拦住了他:“我们三个打他一个小毛孩蛋那还真是以大欺小了。甘罗你不是很聪明吗?好,咱们就来跟你比文的。三局两胜。你要是赢我们两局,我们按你说的从此改邪归正还要拜你为师。要是你输我们两局那你就得认我为老大从此跟我混,如何?”

  甘罗不屑地说:“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怎么比随你说了算。”

  “爽快!”纪昌说着拿出弓箭,“嗖”地一声从树枝上射下一片树叶,“你能把这片树叶重新长回到树枝上就算我输你赢,你要是长不回去就算你输我赢。”

  小伙伴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射下的树叶怎么可能长回去呢,况且树还那么高。

  甘罗淡淡一笑,伸手接过那片树叶,从地上抓了团泥巴,把泥巴粘在树叶的柄上,“啪”地一声就把树叶给扔回到树枝上了。

  小伙伴们又惊又喜,喝起彩来。

  纪昌并没有耍赖,说:“好!果然聪明。佩服,佩服。这一局就算你赢了。那咱们接着比第二局。这里有片空地,来来来,我画两个圈,你站在这个圈里,如果你能够双脚并拢跳进那个圈里就算你赢,你要是跳不进去就算我赢。”

  甘罗一看,心中暗喜,这么近的两个圈,别说我会轻功,就是不会轻功跳进去也不费事啊。于是他纵身一跳,可他万没想到纪昌他们事先在那里挖了个陷坑,只听扑通一声,甘罗双脚掉进了陷坑里,里面全是狗屎。

  纪昌和他的手下都拍手大笑起来:“中计了,中计了。还敢自夸聪明吗?”

  甘罗的傻爸爸甘贽见放学这么久了甘罗还没回来,就一路找到了小树林,正好看见纪昌他们几个在欺负甘罗,气得脸色铁青,大吼一声,傻劲上来,伸手劈断了一棵小树,吓得纪昌一伙撒腿就跑。

  甘贽抱起甘罗飞跑到小河边把甘罗的双脚洗干净了,背着他回家了。

  第五章 恶少认错求和好 甘罗宽容释前嫌

  看到儿子甘罗上学被恶少欺辱,傻爸爸甘贽不放心了。甘贽养了一条大狗,浑身乌黑四只爪子却是白色的,因此名唤“踏雪”。此狗聪明而忠诚,甘罗一出世时它就守在跟前,可以说是看着甘罗长大的。平时在家踏雪和甘罗形影不离,感情特别好。甘罗读书时它就要跟着,因为怕吓到别人家的孩子,甘贽就把它给链起来了。为了甘罗的安全,甘贽放开了踏雪,在它的头上摸了摸,说:“打明儿开始,少爷上学时你把他送到学堂。放学时你得赶到学堂去接他。不管少爷去哪儿玩你都得跟着。”踏雪高兴得又蹦又跳地撒着欢。

  第二天上学路上,纪昌一伙早早地等在途中准备羞辱甘罗一番,远远望见甘罗身边跟着一只威风凛凛的大黑狗,气焰顿时消了一大半,待甘罗走到近前,纪昌只是怯怯地问了一句“该不能人不照狗来上吧?”

  甘罗笑着回答:“这是我的好伙伴踏雪,非要跟我出来玩不可。挺温和的,来,交个朋友吧。”

  踏雪伸出舌头就要舔纪昌的手表示友好,吓得纪昌连连倒退了好几步:“别别别,你的这个朋友我可交不起。我说甘罗,这回你该认输了吧?”

  甘罗一脸茫然:“我认什么输?你不是说好三局两胜的吗?现在我们只不过打了个平手而已,欲分输赢还得且听下回分解呢!”

  纪昌说:“你真还要比下去啊?我们就此握手言和不好吗?从今往后我们井水不犯河水,互不侵犯如何?”

  甘罗说:“握手言和可以,除非你们就此改邪归正,不再欺负人了。”

  程邈在一旁插嘴说:“你还得寸进尺了呢。大哥说握手言和那是看你年岁小爱惜你,要收你为徒。你不领情那就接着比呗。”

  蔡懿也帮腔说:“对,接着比。不让他尝到厉害他就不会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在他俩的鼓动下,纪昌也神气起来:“看来你真还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啊。你打听打听,我们仨可不是等闲之辈,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到时你输了可得跪下来拜我们为师哦!”

  甘罗笑了笑,回答:“对三位仁兄的功夫小弟早有耳闻。不过在我看来其实也平常。谁拜谁为师还说不定呢。是男子汉就得一言九鼎。”

  纪昌抱了抱拳:“领教,领教。”

  甘罗也回了拳:“彼此,彼此。”

  一连几天,大家相安无事。似乎比试的事大家都忘记了。这天散学,轮到甘罗值日搞卫生。纪昌满脸笑容地走过来说:“甘罗,我们仨这阵子都在观察你,觉得你确实不简单。我们都佩服你的学识和为人。现在想起来,其实上次陷阱之事也不能算我们赢,是我们设计害你,实属小人之举。我们仨内疚了好几天,决定向你赔礼认错。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今天就让我们来替你做一次卫生吧。”

  甘罗喜出望外:“那就谢谢你们了。其实我也有错。我也说了些轻狂的话。其实你们确实有很多长处都值得我学习。来日方长。过去的事情咱们就一笔勾销了,谁也甭再提起。今儿我还真有点事儿。小伙伴们都在林子里等着我去教他们几路甘家拳呢,我怕他们等急了,那我先走了。卫生的事就烦你们代劳了。人情后补啊!”

  甘罗说着撒腿跑了。

  第六章 真歹毒做出龌龊案 假认错设下连环计

  先生照例早早起床准备好当天的功课,然后去学堂一边读书一边等候学童们到来。

  他打开学堂的门,顿时惊呆了。他讲台的书案上竟然堆着一泡屎!

  先生气得脸色发青,立即关上学堂的门,手里拿着根紫檀木戒尺守在门口。

  同学们一路上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地进了学堂院子,只见先生怒气冲冲地拿着戒尺站在那里,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一个个战战兢兢地站在那里动也不敢动。

  春秋战国时期老师的地位是极高的,与天地国君并列,每个家庭都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没有哪个学子不惧怕老师。

  先生怒目圆睁,一言不发。大家动也不动,连大气都不敢喘,笔直地站在院里。等到学童全部到齐了,先生才猛地推开了学堂门。大家往里一看,个个吓得小腿肚抽筋,先生的书案上有一大泡屎!

  “说,这是谁干的?不坦白要是让我查出来,我就直接把他给扔粪池去。此等龌龊之徒要他何用?!”

  没人吭声。半晌,有人小声嘀咕:“昨天晚上是甘罗值日做卫生。只有他走得最晚锁的门。”

  甘罗一下涨红了脸,大声辩解:“可是我的钥匙被纪昌他们三个要去了,是他们帮我做的卫生、锁的门。”

  纪昌一下跳了出来:“这好人还真是做不得了。我们帮你做卫生你却反诬我们。是的,是我们要了你的钥匙锁的门,虽然后来我们把钥匙送到小树林还你了,但我们没有证据证明你又偷偷返回过学堂。谁不知道你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啊。没证据的话我们可不敢瞎说。我们决不会像你那样随便诬赖好人。不管怎么讲昨天确实是我们仨锁的门,谁最后拿钥匙谁就该为此事负责,这事就由我们认了。谁让我们拿了钥匙呢?大丈夫就得敢担当。走,我们仨把这泡屎给吃了,以此洗刷我们的过失。”他的话音还没落,三个人就猝不及防地一起冲进了学堂,三口两口真把书案上的屎给吃得干干净净。

  学童们一见此景,纷纷作起呕来,有的还跑到茅房里吐了。

  纪昌他们仨吃了屎还不算,又打来一桶水把书案洗得干干净净。然后三人一起跪在先生面前:“弟子该做的都做了,但我们知道依然不能因此抵过。现在任由先生如何处罚,我们都绝无怨言。”

  先生一挥手:“算了算了。”又狠狠瞪了甘罗一眼,“你自己的值日不做却让别人替你做,那就罚你连做三天卫生,看你下次还敢不敢偷懒!”

  这一天大家的心情都不好,放学后没人再玩了,都闷闷不乐地回家了。学堂里只剩下甘罗一个人默默地做着卫生。

  第七章 证据确凿揭真相 理屈词穷认罪行

  睡了一夜,大家的心情似乎都好了一些。因为昨日之事实在太过龌龊,谁也不想再记得它,于是睡梦中每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按下了大脑的“删除键”,把这段记忆给删除了。用现代心理学的名词说就是大脑具有“选择性遗忘”的功能。于是新的一天大家又像往常一样有说有笑,打打闹闹地往学堂奔去。

  快到学堂时,大家骤然感觉到气氛不对了。

  先生拿着一根长长的荆杖站在学堂大门中央,一左一右还站着两位“学子监”的监役。

  对现代人来说,“学子监”和“监役”这两个词是完全陌生的。这是自周开始到战国以后消失的中国最古老的监管教育的执法机构。学子监由当地最高行政长官、族长以及德高望重的名流组成。假如有学子犯下了逆天的大错,就交由学子监处罚。所用的刑罚是非常残酷的,随便说几个也会吓死今人的:有笞(用荆杖或竹片抽打,现在新加坡还保留着类似刑罚)、充丁(送到边关打仗)、劓(割鼻子,现在用刮鼻子说别人羞的游戏就是由劓而来)、刖(将脚砍掉)、膑(剔去膝盖骨)。监役就是学子监专门执法的人。古代人把读书的人尊为“天子门生”,而把那些品行恶劣、不堪教育的“学渣”视为是危害人间的“孽障”,必须用酷刑严惩不贷。

  这下可把大家都给吓坏了,远远地站着,大多半的人浑身筛起糠来,没人敢再往前迈半步了。

  两个监役走过来,把学子排成了一列。监役一个在前面领着,一个在后面押着,学子们缓缓地从学堂门前走过,大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先生的书案上又有一泡屎!

  看完之后,所有的学子都跪在了先生的面前听候发落。

  “说吧,现在坦白还可以只罚最轻的笞刑,不坦白等查出来以后就直接交给监役带去学子监了。”

  有胆小的学子已经吓得尿裤子了。

  纪昌战战兢兢地小声嘀咕道:“昨晚是甘罗拿的钥匙,再赖不到别人了。”

  甘罗腾地一下站了起来,用手指着纪昌问:“你敢确定是我干的吗?”

  纪昌的头深深地低了下去,没再吭声。

  甘罗却底气十足地大声说道:“就让我来还原事情的真相吧。”

  甘罗说着打了个口哨,踏雪转眼间跑到了跟前:“踏雪,去,把罪证给我找出来。”

  踏雪向学堂后面的竹林跑去,不一会儿就叼来了一只毛竹“唧唧筒”和一些报废的竹箭。“唧唧筒”是当时孩童们常玩的一种“打水仗”的玩具。用今天的话讲就是“竹筒水枪”。在竹筒里加一个布头活塞,能够吸水、射水。

  甘罗先介绍了纪昌三人和自己斗智的起因和经过,然后说:“纪昌为了取得和我斗智的最后一局的胜利,就想出了一条龌龊的诡计。前天他们假意要替我做卫生拿走了我的钥匙另外配了一把,又事先准备好了煮熟的红薯泥,临时在后面的竹林中就地取材做了支粗唧唧筒,然后把红薯泥装到唧唧筒里,在书案上挤出了一泡假屎。我想,昨天他们三人争先恐后、津津有味地吃假屎的情形大家都还记忆犹新吧?”

  听到这里,蔡懿脱口而出:“你是怎么知道的?”

  甘罗说:“我开始确实没想到你们会如此的下作。恰恰是你们‘争先恐后抢吃屎’的一幕让我瞬间明白了一切,你们就是想让先生逼我吃下这泡真屎。可是你们完全想不到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而留下了太多的证据。请看——”

  甘罗拉出唧唧筒的活塞:“我们通常制作活塞用的都是碎布,而这只活塞用的却是碎绢。谁家里会常有碎绢?”

  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蔡懿。蔡懿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

  “还有,”甘罗又说:“恰好昨天下午下了场阵雨。傍晚通往竹林的小路还有些泥泞,而他们其中一人是蹲在书案上拉的屎,必定会留下两只比较清晰的泥脚印。你们仨谁愿意去验证一下吗?”

  甘罗的话音一落,程邈噗通一声歪倒在地上了。

  甘罗继续往下说:“他们做完这一切之后又回到竹林丢掉了唧唧筒,还顺便用剩下的竹子做了一些竹箭。我想,这些新竹箭一定还在他的箭囊里吧?”

  纪昌像小鸡啄米似地磕起头来,连声喊着:“先生饶命,先生饶命!”

  第八章 以德报怨虚若谷 握手言和成莫逆

  甘罗有理有据地还原了事情的真相,纪昌三人自知再也无法抵赖了,都磕头认罪求先生饶命。

  先生万没想到三人竟然如此卑劣狡诈,完全不可救药,沉思片刻,狠下心来,摆了摆手:“罢罢罢,我们的师生之情就到此结束了。你们随监役而去吧。日后无论命运如何都不要怨天尤人。这全是你们咎由自取,自食其果啊。”

  三人无言以对,只是一个劲儿地如捣蒜般磕头,不一会儿就血流满面了。学子们个个掩面,唏嘘不已,不知何从。

  两个监役拿出绳索向纪昌、蔡懿、程邈三人走来。

  甘罗突然大喊一声:“且慢!先生,我还有话要说,请容我把话说完您再定夺不迟。”说着噗通一声跪下,重重磕了三个响头。

  “好吧。你有什么话,就请站起来讲吧。大家都站起来吧。”先生开恩了。

  甘罗此时也是泪流满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三位师兄犯下如此不齿的罪错确实让人痛心。然而如果让监役带走,他们非死亦残,就是想改错成为好人也没有机会了。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的过错,就像日蚀月蚀一样人人都能看见;只要改过,人人都会仰望。)。所谓从善如流。假若先生您不给犯错之人改过的机会就惩罚,那就是不教而诛了,同样非善为过。天下人同样都会看见,先生您也会因此受到责难。如果您给了犯错之人改过的机会让他们成为好人了,那就是大善。天下人人都会称颂之,仰望之。因此我恳求先生能以慈悲为怀,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没准他们还能以自己的才华为民造福,为国建功立业,先生您也会因此而誉满天下,流芳青史;若他们还是顽固不化不思悔改,那您就仁至义尽了,再严惩别人也都无话可说。当然,此次的惩罚也是不能免的。先生的书案已被污秽亵渎,罚他们三人赔一张新书案,另外任由先生责罚荆杖若干以示警戒。这才叫罚当其罪啊。弟子再叩,恳请恩师斟酌。”甘罗也跪下了。

  听罢甘罗此番直率而不乏犀利的肺腑之言,众学子无不点头称是,全部都跟着跪了下来叩头求情。

  先生含泪感叹道:“甘罗具有辅君之才啊。就依你所言。”

  此事很快传到了天子那里。天子为之感动,便下诏取消了“学子监”。至此,中国古代的酷刑首先从“学子”这个群体中废除了。【注一】

  第二日放学以后,纪昌三人带着香烛来到小树林,遵诺要拜甘罗为师。甘罗急忙谢辞:“此举万万不可。我们四个是同窗,只能结拜为异姓兄弟。切不可乱了纲常。”

  纪昌三人都点头称是,一起请甘罗草拟一个誓词。甘罗略加思索,稍改《诗经·大雅·民劳》为誓词。甘罗口述,由程邈用树枝书写在了地上:

  “克勤克勉,才华泱泱。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注二】

  甘罗誓词的意思是我们四兄弟从此以后都要勤奋学习,严格自律。以卓识才华,报效中国,安定四方。不纵奸邪,杜绝不良。遏止暴虐,敬畏神明。安抚远地使亲近和睦,辅助君王使天下安定。

  四人从此成为莫逆之交。他们毕生坚守誓言,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而名垂千古。甘罗十二岁当了秦宰相,向嬴政阐述王道思想,促使嬴政坚定了统一中国的决心。纪昌后来去了邯郸学艺,以其“神箭”名扬天下,后为秦统一六国驰骋疆场。程邈潜心钻研书法,依据篆书创造出了秦隶,成为中国汉字简化的第一人。蔡懿倾毕生精力研究造纸,子孙相传、世代不渝,终于在他的后人蔡伦手中完善了造纸术。为了得到皇上的认可,蔡伦自愿进宫做了太监,在宫中造出了价廉实用的纸张让皇帝龙颜大悦而推广天下。这都是后话了。

  【注一】隋代以后设立“国子监”(又称国子寺)与这里说的“学子监”完全不是一回事。国子监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同时作为当时国家教育的主管机构,开始兼有“监国”的功能,可以弹劾官员而并无针对学生的司法功能,后来监国功能也渐渐消失了。

  【注二】《诗经·大雅·民劳》的原文是:“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第九章 巧做谜诗劝学友 苦练弓箭报家国

  清明时节,是祭祖、踏青的日子,学堂照例休学三天。甘罗正准备去八公山探幽寻古。纪昌风风火火地跑来了:“甘罗,你这是要去哪儿?”

  “我想去游八公山,听说那里发现了一处石刻。我想去看个究竟。”

  “耽误你一会儿的功夫。你瞧我的箭法又有长进了。”纪昌不由分说,拉着甘罗就往外跑。恰好有只鹩哥从门前飞过,纪昌飞快地取出弓箭,甘罗正要阻拦,纪昌的箭已飞射而出,鹩哥一声惨叫落在了地上。

  甘罗飞快地跑去捡起鹩哥。鹩哥悲哀地鸣叫着。

  纪昌得意地说:“你看看,是不是射中了它左腿爪子的中趾?”

  甘罗并没理他,而是赶紧把受伤的鹩哥捧进屋里,拿出棉花为鹩哥洗掉血迹,敷上药包扎好,放到笼子里了。

  纪昌有点失望,不解地问:“你对我的箭法长进不感兴趣吗?”

  甘罗装着没听见,把话头岔了过去:“昨天蔡懿送了我两张绢纸(战国时期除了简牍之外已经有了专供写字的丝绢叫“绢纸”,价格非常昂贵,只有极少数王公贵族才在特殊场合下使用。蔡懿家就是做绢纸的,因此送了甘罗两张。),这么宝贵的东西我都不知道用在哪里,现在就先给你写幅字做纪念吧。”说罢甘罗把纪昌领进了书房,小心翼翼拿出绢纸。纪昌很是眼馋。他和蔡懿玩了这么久蔡懿也未曾送他一张。

  甘罗研好墨,稍微运了运气,似乎早已打好腹稿,一气呵成:

  字谜诗一首赠纪昌吾兄

  鹳巢鸟飞用大力,辛勤育雏寻食去。

  群中失羊众惶惶,风吹树梢以为狼。

  日没暮色空悠悠,弱肉强食何时休?

  手边有丁易伤人,常怀善心护众生。

  权向田中觅知音,方得硕果功有成。

  豆页一片非别字,其中必定有故事。

  白头鸳鸯失伴飞,无尽悲泣花溅泪。

  弃恶扬善修正果,苦练弓箭报家国。

  纪昌读了一遍,除了最后一句看懂了,其它的是一头雾水:“你这写的啥耶?看不懂。”

  甘罗笑了笑:“你先收起来,回去慢慢琢磨。相信你早晚能看懂的。今天你就陪我去八公山吧,不过得有言在先,这次出去千万不可打鸟了。”

  纪昌小心翼翼地把绢纸装在了怀里,跟着甘罗来到了八公山。这里林深叶茂、飞瀑流泉、猿啼鸟鸣,恍然世外。翻过一座山,来到一处平坦山坡,这里有一株奇树,高五丈余,满树的白花形如飞鸟,仿佛落满了鸽子。

  甘罗指着树问:“认识这是什么树吗?”

  “认识啊,叫鸽子树。”纪昌回答。【注】

  “对,此树另有别名鸟树。关于鸟树有个传说你知道吗?”

  “那我就不知道了。”

  “从前,山里有个孩子喜欢用弹弓打鸟吃。然后把鸟骨头和羽毛埋在地下。后来这个地方长出了一棵大树。有一天打鸟的孩子从树下走过,突然从四面八方飞来了成千上万只白鸟追着孩子拉屎。鸟儿越聚越多,鸟屎越拉越多,最后把孩子给埋了起来。后来这些白鸟全落到了树上,变成了满树的白花。”

  听了甘罗的故事,纪昌沉默了一会,突然一拍脑袋,大喊一声:“我明白了!”

  “你明白了什么?”甘罗问。

  “明白了你送我的那首诗。”他一字一顿地说,“劝-君-莫-打-枝-头-鸟!”

  原来,这首字谜诗的每一句打一字。前半句是谜面,后半句是衬句。连起来就是“劝君莫打枝头鸟”。劝的繁体字是鹳去鸟加力。君是群失羊。莫是暮没日。打是手边丁。枝是权取田中十。头的繁体字是豆页。鸟是鸳鸯失上半部(失伴即失半)。最后一句是全诗的主题。千年以后的唐代有诗人白居易有题名《鸟》的诗歌一首:“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或许是历史巧合,或许他听说过甘罗当年的这首字谜诗。

  “你能做得到吗?”甘罗问。

  “我发誓,从今以后再也不打鸟了。倘若失言,就让鸟粪也把我给埋起来。”

  被甘罗救起的那只鹩哥伤口很快好了,甘罗便把它放生了。鹩哥聪明又重感情,把甘罗一家当成了恩人,还很快学会了说话。甘罗一家说的话鹩哥基本都能听懂,就连傻甘贽的含混不清的话它也能听懂。鹩哥还在甘罗家的后院的树上筑起了窝,鹩哥一家都搬到这里来了。甘罗每天都会喂它们些食物。甘罗上学放学,鹩哥会和踏雪一起去接送。这只鹩哥只要看见了纪昌,就会追他,不是在他头上拉屎就是啄他的脑袋。纪昌吓得到处乱跑,这才相信甘罗说的鸟树故事是真的。

  每逢这时,甘罗就会叫住鹩哥,告诉它纪昌已经改邪归正,再也不会打鸟了。鹩哥半信半疑。甘罗就叫纪昌经常给鹩哥带些好吃的来,喂它和其它的鹩哥。时间长了,鹩哥也把纪昌当成朋友了。

  【注一】鸽子树学名珙桐树,现在八公山地区已经消失。湖北神农架等地尚有野生。

  第十章 妖言惑众巫神毒 人心惶惶百姓苦

  眼看四月快过完了,午收已经过半。老百姓才算暂时结束了青黄不接的日子,可以吃顿饱饭、吃上个白面馒头了。今年收成不错,可是没有人能够高兴得起来了,反而是家家人心惶惶,个个愁眉不展。

  怎么回事呢?

  原来,去年淮河发大水冲垮了很多村庄、淹没了大片农田,死人无数,惨状目不忍睹。大水过后,下蔡的巫婆神汉就放出话来,说是黑龙潭里的乌龙托梦说了,五月初五日是龙王爷老娘的寿辰。这一天要让当地人献上一对童男童女作为寿礼为龙王爷的老娘贺寿,可保来年风调雨顺,不然的话就会发比去年还要大的洪水,把整个下蔡都给淹了,变成一片泽国。官府相信了巫婆神汉的话,甚是恐慌,就按巫神所说发了一个布告,说四月二十八日黑龙潭乌龙显圣,家家户户都要派人去观看。五月初一日将由巫婆神汉设坛抽签,抽到哪家就由哪家出童男童女。五月初二日为童男童女洗漱打扮、斋戒三日,五月初五日送出。如若被抽人家舍不得小孩则可出一百两银子交给巫神,由巫神另买替身。布告一出官府就派兵丁把下蔡给封了,防止有人搬迁逃走。

  四月二十八日晚上,数百名老百姓在官兵的押解之下,跟随巫神来到了黑龙潭。黑龙潭位于淮河东岸的紫金山下。山势险峻,奇峰峭壁,峥嵘万状。壁下有大洞。壁前水极深。潭有泉,深数十丈。随着浪花涌起,潭壁水花四溅,水汽袅袅。潭中不停发出“咣咚、咣咚”的回响,恰似龙啸之声。

  午夜时分,岸边鼓乐齐鸣,为乌龙显圣助威,突然,一声爆竹响,岸边有火光冲天,亮如白昼,黑龙潭中跃出一条乌龙,威风凛凛,在烟雾火光中上下翻腾,大家都看得真真切切。眨眼的工夫,火灭乐止,只听“轰咚”一声,众人眼前一片漆黑,乌龙瞬间消失了。【注】

  看到乌龙显圣的人回到乡里,都绘声绘色、添油加醋地把当时的情景描绘得活灵活现,听的人无不心惊肉跳。

  从黑龙潭回来,甘罗便把三个异姓兄弟招来,四人坐在院中商讨如何应对此事。甘罗问:“这事你们怎么看?”

  纪昌说:“还用问吗?用脚后跟想也是巫神和狗官相互勾结敲诈百姓钱财呗。”

  蔡懿、程邈异口同声地问:“可是黑龙潭乌龙显圣我们都是真真切切看到啊!”

  甘罗笑着说:“我们不也真真切切看到先生的书案上有泡屎,还不是让你们仨给抢着吃了?”

  蔡懿、程邈红着脸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你又在翻老账了。”

  “甘罗兄弟不是在翻老账,而是在提醒我们眼见未必为实。连我们几个小屁孩都会设局害人,巫婆神汉官府不比我们更会设局害人吗?”还是纪昌聪明,他一语点醒了迷中人。

  “你是说他们在设局?”蔡懿、程邈脱口而出。

  “对,肯定是他们设局。只要我们把他们这个局给破了,百姓的这场灾难就会被解除了。”甘罗斩钉截铁地说。

  “怎么才能破了他们的局呢?”蔡懿挠着头。

  “你不是会点梁上君子的三脚猫功夫吗?这次就让你用在为民除害上吧。”甘罗又说。

  程邈点点头:“对,对,你就去巫神的家打探打探,只要把这事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自然会有破解的办法。”

  树上的鹩哥听了他们的对话,连说几声:“我也去!我也去!”

  踏雪似乎也听懂了,摇着尾巴在他们身边转来转去。

  【注】当时的爆竹是用火烧竹子爆裂的声响,如同现在的大鞭炮。虽然火药还没有发明,但在当时的巫神等神职人员已经会炼丹,会用硝水浸泡棉花晾干后点燃会发出冲天的亮光,还会用燃烧硫磺发出蓝色火焰和用燃烧硝的方法产生烟雾。巫神的这些方法是密不外传的,专门用于装神弄鬼。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此类书籍全部销毁,因此历史上不见记载。

  第十一章 聚集宅中谋筹划 蛰伏梁上探秘密

  当天夜晚,蔡懿穿上夜行衣。悄悄潜入巫神的宅院,蛰伏在房梁之上。鹩哥飞到了宅院门前的大树上,踏雪也跟来了,卧在大门口的石狮边。

  上半夜没动静。

  午夜一过,巫婆摆出了酒菜。神汉和巫婆在厅房喝起酒来。

  神汉先干了一杯酒,一脸得意的神色:“瞧我的这场乌龙显圣的戏导演得怎么样?那真叫一个神!”别人没夸他先自夸。

  巫婆又殷勤地给他斟满了酒:“可不是吗,连县太爷都吓傻了。”

  “那个大草包,玩他还不跟玩小孩子一样。就是那个县尉还真有点棘手。这家伙,老奸巨猾还贪得无厌。要和我们五五分账。我们辛辛苦苦弄点钱最后都得落到他的腰包里去。”

  “这咱就得先忍一忍了。您喝酒。”巫婆劝导他,“他手里不是有权吗,离了他的权咱寸步难行啊。再说了,县官那边不还得靠他去忽悠不是?下一步,等咱直接控制了县令,就干脆把他给咔嚓了!县尉得用咱自己的人。”巫婆一挥手,眼中露出了凶光。

  “对对对,那就先给他点甜头吃。吃多少以后叫他加倍给我吐出来!”

  有人敲门。

  “是县尉来了。你去开门吧。”

  巫婆打开门:“哎呦~~~我的县尉大老爷。一会儿不见我这心里就咯喳喳地想。”巫婆的胳膊勾在了他的脖子上。

  县尉在巫婆的脸上拧了一把:“骚货。就会嘴上抹蜜。不过,我听着舒坦。”

  “别只顾打情骂俏了。谈正经的。你把那乌龙藏好了吗?”神汉问。

  县尉走过来坐到席上,先自斟了一杯酒:“你们倒落了个轻松,完事一拍屁股走人。擦屁股的事全是我的。扎龙是我的活,藏龙还是我的活,我的老腰都快累断了。敢情你们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啊!”

  “乌龙和烟火法器都藏哪啦?保险吗?”

  “我办事你还不放心?就在崖下的一个隐蔽山洞里。我在洞里事先做了个架子,架上还放了生石灰块。乌龙和法器都放上面不会受潮,包你明年还管接着用。”

  “好。后天抽过签以后,还得劳你上门去收银子。没抽到签的人家也不能在干地站着,每户得捐二两银子的香火钱。”

  “二两?多了点吧?那些穷鬼多半都穷得叮当响了,你要二两那还不等于抽筋扒皮啊?不能一口吃个胖子,要细水长流。”

  “那你说捐多少?”

  “减半,一两。鳏寡老病人家再减半,五钱。这叫涵养民生。你懂吗?这是仁政。得学着点。有点文化好不好?不能就一门经要钱。”

  “你是仁政了。可老娘的腰包瘪了一多半。”巫婆在他的耳朵上狠狠拧了一把。

  “哎呦哎呦,轻点。一说到钱你就不心疼我了。那好,我再给你补回来一点。整个活动的花费都叫县太爷报销。他也得出点血不是?这笔钱全归你们。”

  神汉和巫婆都笑了:“这还差不多。”

  他们密谋聊了大半夜,已经晨光微曦。蔡懿得回去复命了。再不走就藏不住了。他刚一挪腿,不料梁上的积灰扑簌簌地往下直落。

  精明老道的县尉大喝一声:“梁上有盗!”

  蔡懿闻声而逃,一慌张竟将一只鞋子掉了下来。他急忙顺着柱子爬到屋檐,一个纵身跳了下来,撒腿就跑。

  县尉开门就追。

  踏雪闪电般地扑过来,一口咬住了县尉的小腿。县尉哎哟一声倒在了地上。神汉刚出门鹩哥就飞过来猛啄他的双眼,吓得他赶紧龟缩进了屋子。

  第十二章 县官迷途尚知返 甘罗定计拿恶人

  甘罗带着三兄长、踏雪和鹩哥来到了黑龙潭,他们在崖边找到了藏乌龙的山洞,除了乌龙以外里面还有一些硫磺、硝棉等烟火法器。他们仔细一看,原来这条乌龙是用竹子扎的,蒙上布匹,用颜料画出龙头、龙身,鲜艳夺目、栩栩如生。甘罗他们都不得不赞叹县尉的手艺和画功,可惜用错了地方。

  “罪证拿到了,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纪昌问。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找县太爷去。”甘罗说。

  “找县太爷?他们可是一伙的!”三兄长都感到很惊讶。

  甘罗解释道:“他们确实是一伙的,却同伙不同心。”

  “此话怎讲?”

  “蔡懿,你是亲耳听到的他们谈话的。你说县官是主谋呢还是幕后呢?”

  “既不是主谋也不是幕后。”蔡懿脱口而出,“主谋的巫神,幕后是县尉,而县令是被蒙蔽的。”

  “这就对了。然而,这个件事从头到尾都是靠县官的权力来进行的,而县令本人却并不知内情。他是为虎作伥,被老虎吃了做鬼还要为老虎效力。他也是一个可悲的受害者。”

  三兄长频频点头。

  “我们要破他们的阴谋,也得靠县令的权力。单靠我们几个人是斗不过他们的。”甘罗有条有理、头头是道地说着,直说得三位兄长口服心服。

  甘罗带着兄长三人直奔县太爷家而来。

  县太爷对甘罗早有耳闻,特别是上次智破学堂“矢案”【注一】使天子废除了“学子监”更让他心生敬意。现在见甘罗和同学来拜访,就以礼相待,请他们进了客厅。

  上茶之后,甘罗先作出求知的样子:“晚生愚钝,未解‘始作俑者’之意,特专程来请教老爷。”

  县太爷自然也是饱学之士,见甘罗请教他,免不了要显摆一番,便摇头晃脑地说:“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四位学子俯首恭听,一副谦卑之状:“愿闻其详。”

  县太爷越发得意,捻着胡须:“孔子说啊,古时候用活人祭祀,甚是残酷。有个聪明人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泥巴做个假人烧制出来或者用木头雕刻个人偶代替真人作牺牲。孔子是借此在提倡仁啊”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是我还不是完全明白。该怎样做才算仁呢?老爷您能否再举个例个子说明一下?”甘罗装作还是不太明白的样子。

  县令越发得意:“子贡问:假若有一个人,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了吗?孔子回答:这岂止是仁,简直就是圣人了!恐怕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所谓仁,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先得帮助他人站得住;要想自己发达,先要帮助别人发达。从身边的人和事做起,推己及人,这样就可以说是仁了。”【注二】

  县令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甘罗反问了一句:“敢问老爷,那吾县将用童男童女做牺牲给黑龙的老娘做寿礼,算不算‘仁’呢。众所周知,大老爷您也有一双可爱的儿女,您的儿子还和我们是同窗,万一这次抽签恰好抽到了您的一双儿女,您又将如何呢?”

  县令一时语塞,脸涨得通红。

  甘罗接着说:“其实我们也知道您是害怕乌龙发威,真把下蔡变成了泽国,您和百姓都没了生存之地不得已而为之;可是,您知道此事前前后后完全是一场骗局吗?”

  “骗局?此话怎讲?”县令惊诧万分。

  甘罗一五一十地把如何派蔡懿伏梁打探消息,如何去黑龙潭取得乌龙道具等等经过全部告诉了县令。

  县令在自己的脑袋上狠狠拍了一掌:“啊呀,老朽昏聩,受恶人蒙蔽,害人害己啊。吾罪当诛!”

  甘罗说:“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途知返,尚可以免。”

  “那我该怎么做呢?”

  “附耳过来。”甘罗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

  县令俯首帖耳:“本官一切照办。”

  【注一】古人常用“矢”表示“屎”的意思,引申意为“本地”,源自动物常用自己的粪尿标记自己的领地。

  【注二】出自《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第十三章 抽签会上摆乌龙 端午节中花鼓灯

  甘罗正要告辞,县尉匆匆忙忙地闯了进来。

  甘罗对县令拱手道别:“感谢老爷赐教,晚生受益匪浅,茅塞顿开。老爷既有公务,吾等就告辞了。”

  县尉疑惑地问:“这几个小孩来干什么?”

  “哦,犬子同窗,有孔子论仁的几句话不懂,请教我来了。”县令似乎有点意外地说,“哎,你不去筹备抽签大会,这么急匆匆地跑到这来干什么,有什么特别要紧的事吗?”

  “不好了。神汉的宅子进盗贼了!”

  “盗贼拿住了没?”

  “让他给逃脱了。现场倒是留下了一只鞋。好像是个孩童。”

  “钱财可曾被盗?”

  “没有。看来他是没等到机会。”

  “穷山恶水出刁民。有几小个蟊贼不必大惊小怪。好在有罪证留下。你先忙你的正事。待抽签大会一结束,你再带着几个兵丁挨家挨户地去比对。谁穿上合脚就抓谁。我就不信治不了几个小蟊贼!”

  “有您这话我就有底了,那我去筹备抽签大会的事了啊。”

  “你去忙吧。一定要搞隆重一些。”

  原来县尉害怕梁上君子偷听了他们的讲话会来县太爷这告密,见县太爷毫不知情,就放心地走了。

  五月初一到了。神汉巫婆在城隍庙前搭起了一个做法用的大台子,就像戏台一样。台上摆着香案、签桌,台前还插上了象征金木水火土的五色旗帜。台下是一队锣鼓班子,锣鼓早早地敲打起来了。乡亲们也陆续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县尉忙着指挥分散兵丁维持秩序。

  不一会儿,县太爷的轿子来了。后面跟着十几个身强力壮的衙役。

  一见县太爷来了,锣鼓手们越发起劲地敲打。

  神汉赶紧从台上下来迎接:“大人,劳您亲自来了。您看,这安排得您还满意吧?”

  “满意,满意,非常满意。”县令满脸笑容,走上台坐下喝茶了。

  不一会儿,神汉跑过来请示:“老爷,吉时已到,是不是可以爆竹了?”

  他的话音没落,台下又来了一顶小轿。县太爷忙说:“稍等一下,有贵客到了。”

  小轿落下,走出来的是学堂的先生,他还带来了一队学子。

  县令迎了过来:“哎呀,怎么把您老人家也惊动了啊?”

  先生说:“县里发生这么重大的事情,我怎么能不来呢?”

  县令挽着先生的手上台并排坐定,这才挥挥手说:“爆竹,赶紧爆竹。”

  台下顿时爆竹震天,锣鼓喧天。

  烧完爆竹。神汉又请示县令说:“抽签是不是可以开始了?”

  “别忙,别忙。”先生站起身来说,“我们学堂要先献上一台节目为之庆贺。演过节目再抽签不迟。”

  “什么节目?”县尉和神汉不约而同地问。

  “摆乌龙!”先生一拍手,台下的学生队伍突然举起了乌龙,摇摆起来。

  县令把手中的茶杯一摔,大喝一声:“都给我拿下!”

  县尉、神汉和巫婆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呢,就被早已站在他们身后的衙役抓起来捆了个结结实实。

  县令走到台前,大声喊着:“父老乡亲们:你们看,这条竹子扎的乌龙就是四月二十八日那天在黑龙潭显圣的那条乌龙。”

  乡亲们一时也全被弄糊涂了,在台下窃窃私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所谓的给龙王爷老娘做寿的事,全是子虚乌有的骗人鬼话。是巫神为了谋取钱财和县尉勾结设下的骗局,就连本县也被他们给蒙蔽了。下官有罪啊,对不住你们了。辛亏了甘罗和他的学兄们识破了巫神的诡计,才挽救了本官,也挽救了咱下蔡的老百姓。现在,我把这三个歹徒都给抓起来了,将依法严办!”

  台下的老百姓都跪了下来,齐声高呼:“青天大老爷啊!”

  县令继续说:“端午节就要到了,你们都回去好好准备过节吧。再也别担心什么童男童女的事了。下一步我们要好好研究一下如何兴修水利才是正道。”

  台下的锣鼓手们自发地敲打起来,又扭又唱。学子们乘着锣鼓点摇摆着乌龙。

  端午节那天,城里的大街小巷,乡下的每个村庄都扭起了花鼓灯庆贺,还扎起了乌龙游乡。淮河流域花鼓灯、舞龙的民俗就是由此逐渐形成的。我们今天所说的“摆乌龙”也是打这来的。

  第十四章 老七品自责荐贤 新县尉得意忘形

  县太爷严惩巫神、县尉,免除百姓“童男童女”之灾的事迹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在整个淮河流域有口皆碑。各地乡绅纷纷行动发起“万人折”活动,上报楚王要求表彰下蔡县令。而县令此刻却愧疚万分,他觉得自己自私而愚蠢。身为地方父母官本应主持公正、维护治安、造福百姓而自己居然被奸人蒙蔽、利用,差点就成了助纣为虐、诛戮生灵、危害一方的千古罪人。他痛定思痛,决定向楚王如实禀报自己的过失,竭力推荐甘罗来取代自己做县令。于是他写了一个《自责疏》:

  “下蔡县令,昏聩无能,多年来政绩平平,却被下属及巫神玩弄于股掌之中,轻信乌龙托梦、显圣、献童男童女做牺牲之荒诞无稽妖言。险些筑成弥天大错,虽万死不能辞罪。所幸王恩浩汤,天降英才。吾下蔡有神童甘罗,年方九岁,品格端正,才华横溢,屡建奇功。先有巧破学堂矢案而感动天子废除天下学子酷刑,传为佳话;后有智破乌龙显圣阴谋而救百姓于水火,有口皆碑。其德学能绩本县均不及其万一。特叩请吾王不吝治本县之罪并擢拔甘罗为县官,以彰显吾王任贤重能之明,福荫苍生之德。”

  楚王看罢下蔡令的奏疏,感叹不已,立即颁诏;

  “下蔡县令虽有罪错,却并未文过饰非而知错能改,足见其忠善之心,著留用原职以期戴罪立功;甘罗品格端正、才华出众,然毕竟年幼,尚须历练,拟擢任县尉,若堪造就,再行重用。钦此。”【注】

  甘罗荣任县尉,奶奶和他的傻爸爸喜不自胜(此时甘露早已经远嫁秦国作为人母,此为旁枝,就不在此详述了。),在家中摆了三天喜酒庆贺。甘罗的三位异姓兄长更是当成自个儿家的喜事,忙里忙外。话说到了第三日,面对无休无止扑面而来的赞誉之词,甘罗早已飘飘然了。在席上对着三位兄长吹起大话来:“我从来就没有怀疑自己是天才。我还有让你们想都不敢想的绝招。你们信不信?”

  “什么绝招?快亮出来让我们开开眼界。”都是酒老爷当家了,大伙一个劲儿地怂恿着。

  见大家都的兴致都被调动起来了,头重脚轻的甘罗迫不及待地要显摆一下。他说:“我能水中取火,你们信也不信?”

  “不信不信!”大家的头都摇得拨浪鼓似的,“从来都是水火不相容,水中取火,亘古未闻。”

  “好,那本县尉今儿这就让你们开开眼界。”甘罗取来一只瓷瓶,在瓶口抹一圈猪油;又拿了一块薄木板,也在木板的中央抹了一片猪油。抹完后来到院中荷花池,二话没说,噗通一下跳到池中。众人围着池子,都伸长脖子观看。

  只见甘罗把瓷瓶灌满了水,在水中将瓶口倒置,又用一根小竹竿不停地捅水底的泥巴,泥中便有气泡冒出。甘罗用瓶子把气泡收集到瓶内。稍顷,气泡便把瓶中的水全排挤出来了。

  甘罗缓缓地用木板从水下将瓶口盖住,再把瓶子正了过来,小心翼翼地捧上岸了。

  “火呢?”大家都感到莫名其妙。

  “火现在就被我就关在瓶子里了。老爸,你去个火种来。”

  傻爸爸甘挚用火箸从火锅下取了一块燃烧的木炭来。

  甘罗说:“你把火种置于木板上方,脸离远一点啊,别燃着了你的胡须眉毛。”

  甘罗口里喊着“一、二、三!”用手猛地抽掉木板。瓶口顿时燃起了熊熊的淡蓝色火焰。

  众人一齐惊叫起来。

  甘罗得意忘形地哈哈大笑。

  【注】春秋战国时期天子和诸侯国军的“诏书”一般都以“钦此”为结束语到秦始皇之后成为固定格式。据《尚书》记载,“钦”源于尧帝。尚书原文是“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翻译成现代文的意思是:“根据考古,尧帝名字叫放勋。庄严、智慧、文化、深邃、使百姓各得其所。”其中:钦表示恭敬、严肃,诏书结句“钦此”表示“这是不可违拗的权威”之意。明,通明、明察。 文,文谋、文化,与武相对而言。思,深思、思想深邃。安安:无所勉强貌,安天下之当安者。)

  第十五章 有心蔡懿学奇技 无奈家业化烟灰

  喝罢喜酒回到家,天色已晚。纪昌和程邈回到家都倒头酣睡了。别看蔡懿个子小却酒量大,到家后一点困意没有,反而格外兴奋。他喝了几杯茶,越想越觉得甘罗水中取火的奇技了得。他突发奇想,他甘罗做得到,难道我蔡懿就做不到?于是他也找了一个瓷瓶,来到家中后院的洗丝的小池塘,学着甘罗的样子,果然也取到了一瓶子气。他把装气的瓷瓶悄悄抱到了自己卧室的书桌上,左端详右端详。

  “这里面不就是空气吗?空气怎么能烧得着呢?八成是甘罗用了什么法术吧?”

  蔡懿按捺不住好奇心,想试试自己取的空气到底能不能烧着,于是悄悄到厨房取了一个火种。在回卧室的途中惊动了母亲,她问:“懿儿,你在干吗呢?”

  “没事,娘,你睡吧。天上乌云密布,我怕下雨,看看外面有没有晾的绢纸没收。”

  “我早收好了。你也早点睡吧。明儿还要赶早上学堂。”

  “哎,我这就睡。”蔡懿一边说一边回到卧室。他想试试自己取的这瓶气能不能也像甘罗取得气一样点得着。

  他也把火种放瓶口的上方,猛地抽开木盖,呼地一声,火苗直冲上了屋顶。他的床紧靠着书桌,罗帐一下子就着了。

  蔡懿吓得一肚子酒全变成冷汗冒了出来,此刻他完全清醒了,赶紧冲出卧室,狂喊着:“失火啦,快逃命啊——”

  伙计们拉着弟弟、妹妹都跑出去了。妈妈被爸爸拉出了门,突然又转身冲了回去。蔡懿也急忙跟着冲进房子,拼死命拽出了妈妈。妈妈不甘心地喊着:“我的绢纸!我的绢纸!”

  “绢纸沾火就着,救不出来的!只要人在,绢纸是还可以再做的。”蔡懿哭着求妈妈。

  几个伙计过来硬把妈妈给抬走了。

  大火烧红了半边天,发出噼噼啪啪的可怕的爆裂声。幸好蔡懿家是独门独院,离别的住宅较远,可是蔡懿家是瓦房,不一会儿工夫房顶上的瓦片就被烧得飞了起来,像一只只火鸟往四面八方飞去,下蔡绝大部分都是草房。这火瓦要是落到了谁家的房上立马就会燃起大火。

  真是天不绝人,就在这时,天空一个炸雷,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来。火很快被浇灭了。蔡懿一家都被淋成了落汤鸡,在雨中冷得瑟瑟发抖,蔡懿却在心里不停地念叨着:“谢天谢地。谢天谢地。多亏了这场大雨啊!”

  不一会儿,乡亲们都赶来了。县长和县尉他们听说蔡懿全家人和伙计都没事,才长长松了口气。蔡懿妈妈嚎啕大哭:“这下全完了,我们多少年的心血全完了。”大家一边安慰、劝说一边争着把蔡懿一家往自家拉。甘罗说:“大家都别拉了。我家空房多,就先让蔡懿一家住到我家去,再作计较。”

  县长同意了甘罗的安排,大家也就都各自回去了。

  当天夜里,蔡懿挤在甘罗的床上。两人并排坐着,谁也没有睡意。

  “火是怎么起的?”甘罗问。

  “没想到那个‘水中火’如此猛烈。”蔡懿心有余悸。他依然心中不解,“为什么在空中的空气烧不着,在水里的空气反而能烧着呢?”

  “这哪里是空气啊,这叫‘沼气’。沼气是可以烧着的。”甘罗说。

  “那你怎么知道沼气可以起火的呢?”蔡懿还是不明白。

  “我是从《易经》中读到的。《易经》说‘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者,沼泽也。故称‘沼气’。我五岁时姑姑教我读《易经》,还专门和我一起做了实验。姑姑告诫我此实验不可在孩童中做,不可将沼气带入室内,否则必有灾难。是我违背了姑姑的嘱咐才至今日酿成大祸。罪魁祸首其实是我啊。”【注】

  “话可不能这么讲。你当时也不知道我回去会学你的样子去做啊。只怪我的好奇心太重了才招致此祸的。”蔡懿说。

  “我卖弄小聪明才是祸根。姑姑曾告诫过我,一个人自认为自己最聪明的时候也可能就是自己最愚蠢的时候了。因为这时候自己的聪明首先欺骗的就是自己。”

  “事已至此,无可挽回,就不要说怪谁了。不幸中的万幸是家人都没事。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那你们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呢?”

  “我父亲说了。我们在桂阳的叔伯早几年就要我们过去一起研究造纸新法。那里的气候和环境比我们这里更适合养蚕,而且竹木资源比我们这更丰富。我父亲觉得绢纸太过昂贵,他看到竹子里面有竹纸,只是太脆薄不能书写,就想着能否把蚕丝和竹子结合到一起制作出一种价格比较便宜,又有韧性,可以书写的纸张,因为舍不得这里的家业而迟迟定不下决心,这下可算是彻底断了念头。也许这就是天意吧。”

  听说蔡懿一家要执意南迁桂阳,甘罗、纪昌和程邈家都为他们筹备了些盘缠。临别时甘罗写了一首诗刻于竹简相赠:

  简牍沉且重,

  苦旅心不忍。

  缣帛价钱贵,(绢纸又称缣帛、缣素)

  囊中无余银。

  寥寥数句诗,

  将就伴君行。

  鸿业有成时,

  鱼雁传佳音。

  【注】《易经》第三十八卦:“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其实这就是我国关于沼气最古老的记载。“沼气”也因此得名,距今至少有3000年以上。

  第十六章 政治才能方初先 下蔡城乡不拾遗

  因为自己一时卖弄小聪明而导致蔡懿家业化为灰烬的惨痛教训让甘罗痛悔不已。他反复咀嚼着姑姑的教诲,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只有用在为老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做贡献的事业中才会得以充分发挥,否则反而会为招来灾祸,害人害己。

  为了以此为鉴,终身记住这个教训,甘罗请玉工制作了一只环戴在了手上,并将此环取名为“守拙”。为隐含其意,他请程邈造一个篆字“镯”。以“手镯”谐音“守拙”。【注一】

  程邈构思了好几天都不满意,有一天小雨过后,他想清醒一下大脑,就在花园中散步,恰好看见一只蝴蝶破茧而出,一下子来了灵感,飞跑回书房,一气呵成造出了一个新篆字“镯”。他反复地看着,非常满意。

  程邈兴冲冲地来找甘罗:“这个‘镯’字你看看,满意不?”

  甘罗端详了好半天:“确实好看,但不知金旁加蜀有何用意。”

  “金表示可用金玉之材制作,以喻人的品质。蜀是虫做茧之形。守拙无非是求突破啊,毛毛虫羽化为蝶正寓此意。为此,我还班门弄斧做了首长短句歌之,你看看是否合意。如合意便谱上曲子我们试唱一下:

  不恋春光三月里,吐丝自缚茧中居。纷繁尘嚣且远离。远离,远离,只图一朝破壁,羽化为蝶花丛戏。”【注二】

  甘罗击掌叫好:“好,巧,妙!正合吾意。那我就献丑谱曲了啊。”

  甘罗不大一会儿就谱上了曲子,甘罗边弹古琴边唱,程邈吹箫伴奏。歌声悠扬,引得鹩哥鸣唱作和声,踏雪扭腰摆尾为伴舞。

  他俩正唱在兴头上,纪昌来了:“你们什么事情这么高兴啊?”

  “哦,你来得正好。我有要事要和你们商量。”甘罗先说了“手镯”的事情,“程邈把‘镯’字造好了。他取了作茧自缚以求羽化之寓意。你看看如何。”

  纪昌接过去认真琢磨了一会儿:“字意是极好的。只是……”

  “只是什么?但说无妨。”程邈催促着。

  “只是字形太过复杂。这样识认及书写都比较麻烦。我们的文字要是能够简单一些就好了。”

  “这倒也是。”甘罗也赞成纪昌的说法。

  程邈若有所思:“这是我们现行文字的最大弊端。我一定要设法让文字更加美观、简单、实用一些。”

  “好!能以此为志甚好。但愿你的目标能够早日实现。”

  “诶,刚才你说有重要事情要商量,就是手镯之事吗?”

  “不是。我是想请你们为我出出主意。”

  “出什么主意?”两人一起问。

  “你们看。我上任县尉以来还没做工作就先捅了一个大纰漏。我得将功补过啊。你们认为我怎样做才能让我们下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呢?”

  纪昌想了一下说:“先生刚给我们上过《子路拯溺》和《子贡赎奴》,我觉得孔子的奖罚思想非常好。我们可以借鉴。”【注三】

  程邈接着说:“对。虽然我们没有钱,发不了奖金,不过可以变通一下啊,我们在城隍庙前的广场竖一个木板墙,凡是做了好人好事的我们就把他的名字写到上面。另外我们还可以把他们的事迹编成花鼓灯唱词,在乡里唱。这样,做好人好事的一定就会越来越多。”

  甘罗说:“这是个好主意。但奖罚分明缺一不可。我们还可以向先生建议,把骑射课从学堂移到社会上。让学生骑着马,拿着弓箭在乡里巡逻,遇到坏人就抓他。这样使好人扬眉吐气,坏人不敢嚣张。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有何难哉?”【注四】

  甘罗他们想出的这一套办法还真是灵光。没过多久,果然整个下蔡就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清明景象。

  【注一】手镯据说在新石器时期就出现了,但当时只是一般的装饰品且没有专门的文字表示。甘罗赋予了手镯特定的含义并请程邈造出个篆书“镯”字。中原一带不喜欢别人夸自己孩子聪明的习俗就是由此而来。给孩子戴手镯就是告诫孩子要“守拙”。手镯质料一般宜用软玉或金银,寓意是“示弱、自尊”,所谓“外柔内刚,刚柔相济,洁身守道”。

  【注二】长短句就是用来谱曲的歌词。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萌芽,当时还没有固定的曲牌,比较随意;发展到宋代走向成熟并达到了巅峰,出现了很多固定的曲牌。

  【注三】子路拯溺:孔子的学生子路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上来。这个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原文: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子贡赎奴: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子贡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子贡,于是以后他们只好假装没有看见。(原文: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原文均见《吕氏春秋.察微》)

  【注四】当时学堂的课程为“诗、书、礼、乐、骑、射 ”称为“六艺”。

  第十七章 下蔡城头退贼兵 淮河岸边传童谣

  在淮河南岸,舜耕北麓,寿春以东,上窑山以西,有一片“三不管”的荒漠之地,这里树木遮天蔽日,犀兕虎羆出没其里,无人居住却聚集着一伙贼人。为首的头目叫丁一,是楚国的一个死囚,越狱逃到了这里。他网罗了从各国逃亡出来的犯人,作乱于怀远、凤阳一代。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官府一直拿他们没办法。

  战国时期,贼的含义和今天不同。当时“贼”就是强盗,而“盗”则是指偷鸡摸狗的小蟊贼。这伙贼人听说下蔡被一个叫甘罗的小孩治理得井井有条,民风淳朴,觉得很可笑。丁一对他手下的喽啰们说:“你们知道为啥下蔡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吗?”

  众喽啰齐声回答:“不知道!”

  丁一骂道:“你们这群猪脑子当然不会知道。本大王却知道。”

  众喽啰又问:“那是为啥呢?”

  丁一一阵狂笑:“哈哈哈哈,答案很简单,就因为我丁一没到。丁一一到,鸡飞狗跳!”

  “哈哈哈哈哈哈哈……”喽啰们跟着狂笑起来。

  由于下蔡的治安好了,甘罗平时也就少了许多杂事,多了几分消闲。他闲暇无事时喜欢和衙役们蹲在树荫下面下五子棋。甘罗一边玩还一边琢磨。他发现五子棋有个弊端,就是先下子的一方容易赢。于是他进行了改进,去掉一子为“四推子”,添上一子为“六州”,深受老百姓喜爱。一直到现在这里依然流行“四推子”和“六州”而五子棋反倒很少有人问津了。下蔡人还根据甘罗“四推子”四子一变阵的模式创造出了一种四句一变调的民间歌舞“四句推子”,世代传唱至今不衰。

  这天甘罗正在树荫下和衙役下六州玩,突然有探子来报:“大事不好了。丁一的那伙贼人来打咱们下蔡了。现在离城门只有不到十里地了。”

  甘罗惊得一把抓起棋子,连声喊着:“快关城门,快关城门!”说罢,撒腿就往家里跑,一边跑还一边喊:“贼人来啦,贼人来啦——”

  快到家门口时,奶奶拿着一根棍子拦住了他,厉声喝道:“你跑什么?”

  甘罗气喘吁吁地回答:“贼人来了!”

  “贼人来了你就往家里跑?你是县尉不是小孩子!你的位置应当在城楼上!”

  “我知道我的位置在城楼上。我是来找踏雪和鹩哥去通知纪昌和学堂骑射队立即上城楼的!您以为我是吓得往家跑啊?您也太小瞧您的孙子了吧!”

  踏雪和鹩哥应声来了。甘罗大声说:“你们快去通知纪昌和骑射队赶到城楼上去。我在那里等他们。”

  甘罗说罢又一口气跑到了城门楼上。他刚刚站定,只见前方尘土飞扬,丁一带着贼人转眼间到了城下。前面有五个身穿盔甲的头领骑着马并排站着。

  中间一个人用马鞭指着甘罗问:“城楼上站着的那小孩可是甘罗?”

  “正是小爷!既然知道了为何还不下马受缚?非要等我取你的首级不可吗?”

  丁一又是一阵狂笑:“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只会在娘怀里吃奶还没见过老虎吃人哩。快快给我把城门打开我可以饶你不死!”

  甘罗微微一笑:“看来不给你点颜色看你还真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饭了。来,咱们先来下盘五子棋吧。我先出手喽——”说着把右手向前一撒,只听“当当当当当”五声响。五粒棋子齐刷刷地打在了他们的头盔上。他们吓得都差点没翻下马去。

  说话间纪昌他们都赶到了。

  丁一色厉内荏地说:“小子,你没听说过我丁一的大名吗?”

  甘罗说:“听说过啊,不就一个逃脱的死囚吗?只因你龟缩在不是我管辖的地上,要不我早把你给拿下了!”

  旁边的四位首领说:“大王,给他废什么话!快攻城进去把他剁成肉泥包饺子吃。”

  “慢!”甘罗说,“我瞧着你们大王头盔上的那个缨子不错。给我做个毽子踢蛮好的。弄脏了可惜。纪昌,你先把它取下来吧。”

  “要取就五个一起取。”纪昌连发五箭,五只红缨应声掉落。

  五个头领吓得脸都变了色。

  纪昌大声喊着:“现在你们是想让我再射你们的眼睛呢还是喉咙呢?”

  五个头领二话没说,调转马头飞奔而逃,从此再也没敢犯下蔡半步。

  后来淮河两岸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

  “丁一残,丁一残,靠近下蔡腿就软。丁一狠,丁一狠,下蔡城下掉了魂。丁一坏,丁一坏,就怕甘罗射脑袋。”

  第十八章 十岁少年做司徒 七十里路谒孙公

  甘罗治下,下蔡路不拾遗,城楼数语吓退寇贼的事迹在百姓中广为流传。朝中皆以为其人才难得,堪当大任,于是楚王颁诏,擢升甘罗任司徒(相当于现在的“部长”),负责土地和水利,兼管寿春事务。当时淮河水患连年,楚国国都正准备迁往寿春,治水便成了的第一等大事。这对才满十岁的甘罗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甘罗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芍陂(音:quèbēi,现在的安丰塘)考察水利。

  芍陂在寿春城南70华里处,位于大别山的北麓余脉。甘罗由南往北沿着芍陂水利工程一路考察而来,但见此地东、南、西三面地势较高,北面地势低洼,向淮河倾斜。每逢夏秋雨季,势必山洪暴发,形成涝灾;雨少时又常常出现旱灾。当地有民谣唱道:“晴三天,地冒烟。蛤蟆撒泡尿,冲跑龙王庙。自从来了孙叔敖,万顷碧波万亩稻。”

  孙叔敖是怎样让原本旱涝交替的不毛之地变成楚国的大粮仓的呢?甘罗一边实地考察一边访问百姓,得知孙叔敖根据当地的地形特点,修渠将东面的积石山、东南面龙池山和西面六安龙穴山流下来的水汇集于地势低洼的芍陂之中。又修建了五个水门,以石质闸门控制水量,“水涨则开门以疏之,水消则闭门以蓄之”,不仅天旱有水灌田,又避免水多洪涝成灾。后来又在西南开了一道子午渠,上通淠河,扩大芍陂的灌溉水源,使芍陂达到“灌田万顷”的规模。考察中甘罗还从老百姓那里听到了许多关于孙叔敖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他功高位尊、才华横溢却一生勤勉廉洁。在水利工地上,他和民工一样粗茶淡饭却比民工更加辛苦地忘我劳作,终因积劳成疾,38岁病逝时竟然穷得家里徒有四壁,连棺木也未准备。他死后,儿子穿粗布破衣,靠打柴度日。当地老百姓为纪念孙叔敖,自发捐款为他在北岸建了一座“孙公祠”。

  甘罗对工程的精妙赞叹不已,更对孙叔敖的人品崇敬之至,便从南岸雇了一条小船去北岸瞻仰孙公祠。

  他站在船头上,眼前碧波万顷,烟波浩淼,水鸟点点。阳光映在水里,湖面闪金耀银。时值深秋,堤外万亩良田已经收割完毕,稻田如块块方格,俨然类画。甘罗一面观景一面感叹着工程的伟大,追思着先贤的功德。

  到了岸边,甘罗辞别船主登岸了。船主用手指了指前方,说“孙公祠就在那里,半里来地。不过差不多已经破败了。你自个去看吧。天快晚了,我得赶回去了。”

  甘罗独自向孙公祠走去,到时已经傍晚了。祠前杂草丛生,无路可走,看样子是很久没人来过了。忽然,有一阵乒乒乓乓的声音从孙公祠里传来,甘罗觉得十分奇怪,便急忙用手分开杂草,走进祠内,只见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正在拆墙上的砖。甘罗顿时怒火中升,大喝一声:“住手!”

  拆砖汉子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是个孩子,便笑着说:“来这玩呢?你咋呼啥呀,吓我一跳。”

  甘罗说:“吓你一跳事小,再不住手我还要抓你呢!”

  “你谁啊?这么大口气。”

  “我是司徒甘罗。”

  一听说是甘罗,汉子一下子就软了:“您真是甘罗?您抓我干啥?我又没犯法啊。”

  “那我问你,你为啥要拆这墙砖?”

  “我寻思这孙公祠年久失修,官家也没人管,眼见着就塌了,我想弄几块砖回家修猪圈。我也是看别人来弄我才来的。”

  甘罗用手指点着这位汉子:“你们呀你们呀,让我说你们什么好,都是些忘恩负义的家伙。现在我就来管了。”

  汉子一下子跪在了地上:“司徒大人饶命。小的一时糊涂,只想贪点小便宜。我家上有老下有小,你把我抓走了俺一家人就没活路了。”

  甘罗说:“那好。从现在起,你就在这给我负责看管着孙公祠。我自会付你工钱,要是再有一丝一毫的损坏我拿你是问。我回去后就马上安排人来修缮。”

  甘罗说罢,便在祠内认真查看起来。祠内只有一尊孙叔敖的塑像,已经斑驳陆离了。顶上的瓦掉了不少,抬头可以见到天。秋风从破损的墙洞刮进来,发出呼呼的凄冷的声响。甘罗唏嘘不已,脱口吟出一首诗来:

  吊芍陂孙公叔敖祠

  久慕斩蛇年少时,晚生凭吊来已迟。【注】

  功名利禄全不顾,治水利民惟念兹。

  陂障导川引淠水,堤防湖浦以为池。

  芍陂灌溉田万亩,荒草秋风没公祠。

  【注】孙叔敖斩两头蛇典故文言原文:

  孙叔敖,楚之令尹也,治国有功,楚人誉之。其幼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吾闻之: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尔有阴德,神必佑之,毋忧。”

  现代白话文翻译:

  孙叔敖是楚国的国相,治理国家有功,楚国的人都赞誉他。他小时候,曾经出门游玩,看见一条两头蛇,就杀了它。回家后哭了。他的母亲问他哭的原因。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会死,刚刚我看见了它,我恐怕要离开母亲而死了。”母亲问:“蛇现在在哪里?”孙叔敖又回答说:“我害怕别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母亲说:“你暗中做了好事,神一定会保佑你的,不要担心。”

  第十九章 神射手邯郸拜师 小司徒寿春治水

  甘罗芍陂吊孙叔敖归来之后,安排好了修缮孙公祠之事,便开始思考如何治理寿春的水患问题。他想让鹩哥去下蔡把自己的两位兄长请来共同商量。

  才分别月把光景,甘罗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特别想念他们。正在这时,侍从来报说纪昌求见。甘罗高兴得小跑着出来迎接:“真是想什么有什么。我正要让鹩哥去请你们呢。”

  “又有什么大事吗?”纪昌问。

  “这件事情可大了去了。楚国就要迁都寿春了。我必须赶在迁都之前把寿春的水患治好。你看啊……”

  甘罗正要往下说,纪昌打断了他的话:“这回我真要说对不起了。”

  “怎么啦?”甘罗惊愕地问。

  “我要走了。我听说赵国邯郸有个射箭高手飞卫。射箭技术出神入化,是我所望尘莫及的。我想去邯郸拜飞卫为师学艺。”

  “你的主意已定?”

  “是的。我的全家都很支持我,要随我一起迁居邯郸。”

  “这是好事啊。虽然我舍不得你,但是我非常支持你的决定。男子汉大丈夫认准一个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你去了以后一定要多多给我来信哦。”

  “这是当然。我学成之后还会回来找你的。另外,程邈也要我替他向你辞行。”

  “他也要走?他要去哪儿?”

  “程邈说现在各诸侯国的文字非常混乱。他想周游列国,把各国的文字收集齐全,准备整理出一套统一、美观、简便的文字来。”

  “想不到我们才离开月把的时间你们都进步得这么快。人各有志,向着自己的志向努力,这是好事。我预祝你们都事业成功。让我们都为自己加油吧!”

  送走了纪昌之后甘罗怅然若失,现在他只能要靠自己的力量治理好寿春的水利了。甘罗很快调整了情绪,背上干粮,带上踏雪和鹩哥,要徒步去彻底勘察寿春的水文地貌。

  甘罗日出而行,日落而宿,啃干粮,喝凉水,几日下来勘察的结果却让他的心凉了半截,几乎一点信心也没有了。寿春处于丘陵与平原的交界带,东面是东淝河,南面是瓦埠湖,西和北面是千里淮河,四面环水,每遇淮、淝洪水泛滥,寿春便宛如水中洼地,内涝根本无法避免。他想着原来纪昌、程邈在身边的时候,大事小事还有个商量,现在自己像个孤魂野鬼似的,有话只能和一只鸟、一条狗说,它们却给不出任何建议。想到这里不禁悲伤起来,于是就对着路边的一个长满青草的土堆失声痛哭。

  有个老人牵着驴打这经过,看见有个小孩在哭,就走了过来问:“你是在祭祀宓子贱吧。真是有情有义之人哪。瞧你哭得多伤心啊。”

  甘罗急忙擦干眼泪,给老人施了个礼:“不好意思,刚才我是想到了伤心之事,失态了。老人家,您说我在祭祀宓子贱?这是怎么回事啊?”

  “哦,你面对的这座青冢就是宓子贱的坟啊!”

  “哎呀,恕罪恕罪。我不知这就是先贤的坟冢。晚生给你跪拜了。”甘罗跪下磕了三个头,又从路边采了些野花做了只花环放在了坟头上。

  老农看了很受感动:“你真是个好孩子。却不知为何一个人来到这荒郊野外?刚才你说想到了伤心事而哭泣,究竟是什么伤心事啊?”

  甘罗见老人既善良又热心,就把自己的身份和目的都如实和老人讲了。老人说:“原来你就是司徒大人甘罗啊。老百姓都在传颂你的故事呢,说你是天下无敌小神童呢。”

  “惭愧,惭愧。我哪是什么神童啊,以往有些成绩全仗着几位兄长帮着出主意。现在他们都走了,我就一筹莫展了,正为此事而伤心。”

  “你是个有学问的人。”老人说,“一定听说过宓子贱鸣琴而治的故事吧?”

  “愿闻其详。”甘罗恭敬地向老人请教。

  “巫马期治理单父(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时需要披星戴月、殚精竭力,而宓子贱每天弹琴取乐,悠然自在,很少走出公堂,就能把单父治理得很好。这是为什么呢?他的办法是凭借众人的力量,而巫马期只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单单依靠自己力量的当然劳苦,依靠众人力量的人当然安逸。现在你的朋友走了,寿春还有这么多老百姓呢。你要是把他们都当成自己亲人和朋友,主意难道不比你两个兄弟更多吗?”

  听了老人的话,甘罗如醍醐灌顶,心里豁然开朗了。他立刻回到寿春,出榜征求贤达之士、能工巧匠都来为寿春的治水出主意。果然找到了既可有效排除城内积水,又能避免城外洪水倒灌的好方法。后来当地老百姓传唱这样一首民谣:“城建筛子底,渠加凸字塞,内涝排城外,洪水进不来。水漫城门楼,城内不见灾。”。寿春城市排水工程为何能如此神奇成了千古之谜,经历代维修直到现在还在发挥着作用呢。

  【注】《 吕氏春秋·察贤》:“雪霜雨露时,则万物育矣,人民修矣,疾病妖厉去矣。故曰尧之容若委衣裘,以言少事也。 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 巫马期问其故於宓子,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 宓子则君子矣。逸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以治,义矣,任其数而已矣。”

  白话文翻译:霜雪雨露合乎时节,万物就会生长了,人们就会舒适了,疾病和怪异灾祸就不会发生了。所以人们说到尧的仪表形容,就说他穿着宽大下垂的衣服,这是说他很少有政务啊! 宓子贱治理单父,每天在堂上静坐弹琴,就治理得很好。巫马期披星戴月,早朝晚退,昼夜不闲,亲自处理各种政务,单父也治理得很好。巫马期向宓子询问其中的缘故。宓子说:“我的做法叫做使用人才,你的做法叫傲使用力气。使用力气的人当然劳苦,使用人才的人当然安逸。” 宓子算得上君子了。使四肢安逸,耳目保全,心气平和,而官府的各种事务处理得很好,这是应该的了。他只不过使用正确的方法罢了。

  第二十章 见秦王歌论王道 文信侯未察奥妙

  秦武王时甘罗的爷爷甘茂升任左丞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因向寿、公孙奭谗毁而遭到秦王猜忌,不得不逃往齐国,后辗转流亡,最终死在了魏国。秦王后来对失去了甘茂这样的栋梁之才后悔不已,想挽回已经来不及了。

  甘罗在楚国驱贼寇、治水利的事迹经老百姓口耳相传很快传到了秦国。秦王觉得如此希世之才再也不能失去了,便要文信侯吕不韦千方百计也把甘罗请到秦国来。吕不韦就用重金贿赂楚国的官员,假说甘茂在秦国还有一些遗产需要甘罗去处理一下,楚王便答应了吕不韦,让甘罗去秦国。

  来秦国发展也正是甘罗自己的愿望。他看到了楚王偏私狭隘,目光短浅,软弱无能,好谋无断,难成大事;而秦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力日益强大,而且求贤若渴、广罗天下英才,自己的聪明才智只有在秦国才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在动身来秦之前,甘罗分别收到了纪昌和程邈的来信,信中说他们都已经取到很大的成绩,想再回到甘罗的身边共谋大事。甘罗立即给他们回信,劝他们一起来秦国发展。信发出后甘罗就跟着吕不韦去了秦国。

  甘罗顺利地到了咸阳,秦王嬴政立即接见了他。当时嬴政不过13岁,只比甘罗大了一岁。嬴政见甘罗生得一表人才,器宇轩昂,一见如故,竟不顾君臣的礼节走下殿来拉住了甘罗的手,说:“果然英俊,与我想象中的一模一样。”

  吕不韦还只当是小孩见小孩亲热而已,也就没在意。他对秦王说:“甘罗尚年幼,先在我府里做个门客,待调教一段时间后再量才使用。”

  嬴政说:“好吧,听由仲父安排。不过今天我想留甘罗在宫里住一宿,好痛痛快快叙谈叙谈。”吕不韦当场同意了。

  当天晚上,嬴政设宴招待甘罗,进行了一次长谈。甘罗见嬴政谈吐不凡,料定他将来必定能够成就大业,便推心置腹地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嬴政问:“何为王道?仁政就是王道吗?”

  甘罗摇了摇头:“也不尽然。让我唱只歌给你听吧。”

  秦王让人取过古琴,甘罗一边弹琴一边唱道:“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无纵诡随,以谨惛怓。式遏寇虐,无俾民忧。无弃尔劳,以为王休。(歌词的意思是: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修生养息。爱护全中国的老百姓啊,让他们人民团聚一起。千万别纵任诡诈欺骗,谨防歹人起奸计。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人民添忧戚。不弃前功更努力,这才是做王的道理。)”

  甘罗歌唱的时候,他肩上的鹩哥就飞起来跳舞并鸣叫着作和声。

  嬴政一边拍着手,一边低头沉思。一曲唱罢。嬴政再问:“最让老百姓劳苦的是什么呢?”

  甘罗又唱:“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厮杀血流成河,北邙无数荒丘;征战连年烽火稠,何时是个头?(甘罗告诉嬴政:连年不止的战争才是老百姓最劳苦的啊!)”

  嬴政抬起头来:“王道不战乎?(不打仗就是实现王道了吗?)”

  甘罗三唱:“保合诸夏,谐和万邦,驱除鞑虏。王道荡荡,四方既平,王国庶定。乐哉悠哉,天下归心。”(甘罗回答:那倒未必。王道的根本是统一中国,和谐邻邦,驱逐侵略。让国内安定,老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天下的人就都会拥戴你了。)

  甘罗唱词的意思是劝秦王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结束现在各国之间没完没了的战争,老百姓的劳苦才能免除。甘罗的意思嬴政全都听懂了,连连点头说:“秦有君,伟业成矣。”

  第二天,吕不韦把甘罗接回到到府上。

  吕不韦问他安插在嬴政身边的亲信:“昨晚君王和甘罗都谈了些什么?”

  亲信回答:“他们啥也没谈,就是唱了一夜的歌。甘罗的歌唱得真好听。”

  吕不韦笑了:“到底是小孩子。都说甘罗是奇才,看来是言过其实了。”

  甘罗对吕不韦的秉性了如指掌,吕不韦却并未察觉甘罗智慧的奥妙,就把他当作门客闲养在了府里。

  第二十一章 三言两语劝张唐 兵不血刃得城池

  吕不韦想攻打赵国以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但是仅凭秦国的力量攻打赵国是不足的,只有联合了燕国才会有取胜的把握。为此他做了精心的策划。他先派刚成君蔡泽去燕国做了大臣,经过三年努力,让燕太子丹入秦做了人质。吕不韦想再请大将张唐到燕国做相国,这样就可以顺利地联合燕国攻打赵国了。没想到张唐依仗功高不愿意去,推辞说:“到燕国去必须取道于赵国,由于我过去伐赵与其结下了仇怨,赵国正悬赏百里之地抓我呢。我去了不等于自投罗网吗?”

  吕不韦因此闷闷不乐。

  甘罗见吕不韦不高兴了,就问他:“君侯为什么事这般不高兴呢?”

  吕不韦回答说:“为了联合燕国攻打赵国,我让刚成君蔡泽到燕国做了几年工作,终于使太子丹入朝为质了。现在只要张唐能够去燕国为相,联燕攻赵就大功告成了。刚刚我亲自请张唐到燕国为相,他竟推辞不去,真是气煞老夫也!”

  甘罗说:“我有办法让他去。”

  吕不韦厉声斥道:“你这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懂什么?我亲自出马他尚且无动于衷,你还能有什么办法?”

  甘罗辩解说:“您可不要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项槖七岁时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今年已十二岁了,君侯为何不肯让我去试一试呢?”

  于是吕不韦就让甘罗去了。

  甘罗见到张唐,开口就说:“我看阁下凶多吉少,命不久矣!”

  张唐一向佩服甘罗的智慧,就问:“你为何这么么说呢?”

  甘罗开门见山地回答:“难道你不知道吕不韦的心狠手辣吗?”

  张唐默默地点了点头,

  甘罗举出了当年掌秦政的应侯范睢绞杀武安君的例子,接着说:“既然你知道吕不韦比范睢权势更大又狠毒十倍,那你就想想自己该会死得有多难看吧!”

  张唐顿时冒出了一身冷汗,连忙说:“那就麻烦您去跟吕不韦说一声,我张唐乐意接受这一使命。”于是他让人准备车马盘缠,择日去了燕国。

  吕不韦见甘罗果然马到功成,说服了张唐,这才意识到甘罗真的智慧非同寻常。

  甘罗又对吕不韦说:“您不就是想要赵国的土地扩充河间的地盘吗?尽管现在联合了燕国攻打赵国有把握了。可是打仗毕竟要死人,要消耗国力的。您不如让我去出使赵国,没准我可以让您兵不血刃就能得到赵国的五座城邑呢。”

  “这可能吗?”吕不韦利欲熏心又不敢相信,“若能如此,我一定奏请秦王封你为上卿。”吕不韦只顾想着五座城邑脱口而出。

  甘罗微微一笑:“那甘罗就先行谢过了。让我试试看看吧。”

  于是吕不韦给甘罗备齐了车马,让他风风光光地出使赵国了。

  赵王对甘罗早有耳闻,非常佩服他的才华,亲自到郊外迎接他。

  一见到赵王,甘罗就推心置腹地说:“我是特为大王您化解危机来了。”

  赵王说:“不知此话从何说起。”

  甘罗问道:“实话实说,假如现在打仗您赵国是秦国的对手吗?”

  赵王说:“目前秦国强盛,赵国国力不济,的确不是秦国的对手。”

  “那要是秦国和燕国联手打赵国呢?”

  “那吾将如粉齑,一触就溃。”

  甘罗说:“大王果然是明白人,您听说太子丹入秦为质的事了吗?”

  赵王说:“听到了些风声。”

  甘罗分析道:“太子丹到秦国,燕国就不敢背叛秦;张唐在燕,秦国也不会欺辱燕国。秦、燕相亲,就是为了伐赵,赵国就危险了。秦伐赵国的目的,只是吕不韦想扩张河间地盘而已。我要是您的话,就会大大方方拿出五座城邑送给吕不韦让他去扩展河间之地。这样,我就能劝吕不韦遣还太子丹,秦还会帮助赵国一道攻打燕国。这样大王就会得到更多的土地和城池。您看怎样做更合算呢?”

  赵王对甘罗的话心悦诚服,当即割让了五座城邑给秦。秦国果然也打发太子丹归燕。后赵国攻打燕国,得上谷三十六县,分给了秦国十分之一的土地。

  第二十二章 兄长助秦成伟业 甘罗驾鹤当神仙

  不费一兵一卒就让吕不韦得到了五座城池,秦国得到了大片土地。秦王喜不自胜,按照吕不韦事先的承诺,秦王嬴政当即封甘罗为上卿(宰相)。吕不韦的肠子都悔青了,可已经来不及了。

  一时间朝野无不赞颂甘罗功绩,诸侯各国无不闻其大名。然而吕不韦却感到脊梁骨直冒冷气,他暗暗思忖:“甘罗小小年纪就有如此之大的智慧,这个人要是留了下来那还得了啊。没准哪一天这天下就是他的了。”

  要说吕不韦这个人哪,我们当代还冠以他“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等头衔,其实称他为“中国阴谋家第一人”那才名副其实。他把奸商的谋略用于政治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汉语成语中的“奇货可居”和“一本万利”就出自此人的典故。

  吕不韦是个生意精,善于投机倒腾,一直以来赚了不少钱。有一天,他偶然遇到了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落魄王子嬴子楚(本名异人),顿时心生了一个奇思妙想:假如此人将来回到秦国当了国王,而他的儿子却是我的亲儿子,那我将会如何呢?

  听起来有点绕口,而这就是他第一个政治阴谋的起始。吕不韦很聪明,他通过分析各种信息,断定嬴子楚即位的可能性很大,就回家和老父亲有了一段精彩的对话:

  “老爸,以您的经验,种地和贩卖珠宝的利润有多大?”

  他父亲说:“种地的利润是十倍,贩卖珠宝的利润是百倍。”

  他又问:“那如果我扶持一个人当了国王,而国王的儿子又是我的骨肉,那这个利润又有多大呢?”

  他父亲笑了:“那就是奇货可居,其利之大无法估计,怎么讲也是一本万利啊。”

  于是吕不韦就下决心要把嬴子楚这个“奇货”囤积起来,伺机“倒腾”。吕不韦先给嬴子楚好吃好喝地讨好他,然后用他拿手的重金贿赂的老办法把子楚弄回到了秦国,又把自己最漂亮且能歌善舞的情人赵姬弄怀孕了之后,送给了嬴子楚。后来吕不韦果然如愿以偿了。赵姬生下了吕不韦的骨肉,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嬴政。嬴政十三岁即位,吕不韦为仲父,他想把嬴政当作玩偶牢牢抓在手中,自己掌控着朝中大权。尽管甘罗知道吕不韦意在图谋江山,并在那天秦王款待他的宴会上对嬴政做了暗示;但他知道嬴政此刻羽毛尚未丰满,况且吕不韦又用猛男计勾结了太后,势力太大,目前还奈何不了他。

  嬴政一见到甘罗时就觉得特别投缘。甘罗当了上卿以后,嬴政大事小事都征求他的意见而很少再去问吕不韦了。

  吕不韦见嬴政对甘罗如此信任,心里就直犯怵,不由起了杀心,必欲除掉甘罗而后快。他就想出了一个毒计,要为甘罗举办一个庆功宴会,在宴会上用毒酒将甘罗毒死。

  他知道甘罗非常聪明,一定会识破自己的诡计,就撺掇嬴政颁个诏书,命令仲父吕不韦为甘罗举办庆功宴会,这样即便甘罗心里明白也不敢不来。

  就在举行庆功宴会的头一天晚上,在各诸侯国收集文字的程邈和在邯郸学箭术的纪昌都相约来到了秦国。他们一路上听到的都是老百姓赞美甘罗的话,非常高兴。觉得跟着甘罗一定能够飞黄腾达。

  三兄弟一见面,那亲热劲就甭提了。甘罗摆下酒菜,三人彻夜长谈。程邈给甘罗讲着在收集文字中遇到的各国奇闻趣事。纪昌演示着自己的高超箭法。最后都表示了要留在秦国仰仗甘罗成就一番事业。

  甘罗微微叹了口气,说:“可惜我明天就要走了。无法陪伴你们完成我们的夙愿了。不过我可以给你们写封信,你们拿着我的信直接去找国君嬴政,或许他可以成全你们。”

  甘罗取出笔和牍,写下了一行字:

  “五口立,日月并,土下私好,三人立禾。书同文,用此人。一统王,用纪昌。”(古代的私字没有禾旁。内容是“吾明去秦。书同文,可用程邈这个人。而统一六国的王道伟业,纪昌可以起到大的作用。)

  甘罗写完信时,天已经大亮。甘罗说:“两位兄长保重。就此别过。你们去见秦王吧,”

  话分两头。先说程邈、纪昌拿着甘罗的书牍见到了嬴政。嬴政看了牍上的字以后,脸色骤变,忙问左右:“仲父何在?”

  左右回答:“仲父此刻正在为上卿举办庆功宴会呢。”

  嬴政掩面而泣:“天妒英才,秦失栋梁!”

  嬴政收留了程邈、纪昌。程邈创造了隶书为秦朝统一文字和汉字简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纪昌则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甘罗死后,嬴政便少言寡语,变得成熟起来了。嬴政从此一直小心提防着吕不韦。成年以后,也赐毒酒将“仲父”吕不韦给毒死了。

  再说甘罗换上一身崭新皂衣,束起高冠,显得格外英俊。他准时来到文信侯府赴宴。

  寒暄过后,分主宾坐定,宴会开始了。丝竹歌舞之后,有侍女为甘罗满斟了一杯酒。甘罗端起就喝,不料窗外飞进一只鹩哥,砰地一下将酒杯啄掉在了地上。

  吕不韦大惊失色。

  甘罗却笑着说:“没事没事,再斟一杯。”

  仕女又斟了一杯。鹩哥又要来啄,甘罗伸出胳膊让鹩哥落在了上面。

  甘罗对鹩哥说:“别啄了。喝了这杯酒,从此万事休,快活做神仙,无愁亦无忧。想必是你也馋酒了吧。让我先喝了,然后给你留一点你再喝。”

  说罢,甘罗一口饮下大半杯,把酒杯刚放在案上就倒在了地上。鹩哥尖叫一声,飞起来冲着吕不韦的眼睛就猛啄。

  吕不韦吓得钻到了案桌的下面,用手紧紧捂住双眼,大声喊着:“快打死它!打死它!”

  侍卫七手八脚地来抓鹩哥。鹩哥飞了几圈,落到案上饮了一口毒酒,落在了甘罗的身上,死了。

  吕不韦被侍卫拉了起来,还惊魂未定地问:“鹩哥死了?”

  侍卫回答:“死了。”

  吕不韦这才走到甘罗身边,只见他的手里握着一块缣帛,上面写着一首诗:

  攻城略池多戮杀,可怜死人如乱麻。

  阴谋诡计为争斗,尔虞我诈强称霸。

  都云春秋无义战,其实华夏本一家。

  百姓祈望得太平,大道之行安天下。

  功名利禄非我愿,且做神仙佑中华。

  吕不韦读罢,若有所思。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