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万箭穿心》知识分子的箭伤了无产阶级的心

2021-11-26 17:00:51  来源: 百韬网   作者:百韬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万箭穿心》是一部有争议的好电影,女拳往往怒骂老公马学武渣男,而男人更愿意批评妻子李宝莉的性格缺陷。在我看来,评论一个人都是容易的,但重要的是理解。我就有点理解不了男女主角的相爱相杀。这俩夫妻都有对的地方,也各有不是之处,何必搞得这么绝情呢。儿子小宝对母亲李宝莉的对立和决裂也让我感觉有点不合常理。后来我找了原作《万箭穿心》来看,才明白作者方方还是有两手的,在这部作品她也带有私货的,表面上是讲述一个武汉家庭的鸡毛蒜皮,实际上写在新时代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的背离和悲剧。只有了解了这种时代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万箭穿心》,因为相比原著小说,影片进行了很多改编,这些目的性明显的改编,甚至回避了原著小说的核心主题。

  故事要从武汉这个特殊的地方讲起。《麦兜响当当》里的麦太说:“武汉,一个卧虎藏龙的城市,你孕育了热干面,孕育了鸭脖子,你也该孕育下我的快快鸡了。”事实上,武汉除了热干面和鸭脖子还有更多,辛亥革命在这里打响了第一枪,大革命时代成为全国工运中心,新中国成立之后诞生了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钢铁厂、武汉船舶制造厂等傲人的名字,七十年代百万雄狮改变了历史,但是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重工业的衰退,城市化进程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工厂纷纷关门,人们大批下岗。武汉工人已经从历史舞台的中心消失,成为“下岗工人”或者廉价的打工仔打工妹。

  李宝莉是武汉工人阶级的后代。她父母都是工人出身,感情很好。父亲临死之前说,“这一辈子享福,死在妻子前面也是享福”。她像母亲那样,能干,精明,泼辣,善良,其老公马学武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教师),这种带着性别差别和身份差距的家庭组合造就了李宝莉家庭悲剧的重要因素。李宝莉爱丈夫,但并不了解他;不明白他为什么要离婚,不能理解丈夫为什么要去自杀,她更爱孩子,却不懂得与他沟通。

  马学武作为知识份子形象的代表,虽然他为李宝莉写了很多华丽的情书(类似《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之类),但他并不喜欢也不接受李宝莉的真实性格。李宝莉有什么对不起他的?家里家外都一手打点了,但他就是本能地害怕强势的李宝莉,他觉得李宝莉不能够和理解并欣赏他。他打心眼里看不上这个粗野的工人的后代。以前他也无非是在厂里做个技术员,只能忍气吞声,大家一起过穷日子,他也就忍耐了下来。但是,随着改开新时代,知识分子的地位水涨船高(马学武提升为厂办主任并分到了房子),知识分子与无产阶级的联姻就出现了越来越大的裂痕。电影版始终努力地将这种家庭矛盾处理成“各打五十大板”的情形,然而在小说中,李宝莉因为搬了新家,内心始终是崇拜和感激丈夫的,是她主动向丈夫求欢,丈夫却冷冷地抛下我句:“我要和你离婚”。吵架过后,她又主动做了一桌子的好菜向丈夫求和,却遭受冷暴力。

  在影片中,马学武出轨丢了领导岗位,随后下岗,家里没地位,不能给母亲尽孝,他只能重新回归了家庭,并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知识分子——学霸儿子身上,逮着空儿就拉进小房间进行和平演变。最后得知捉奸真相则成为了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连马学武的出轨,都是发生在他先提出离婚后。在这样的情节设置下,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李宝莉的悲剧,更多是她自己作死的性格造成的。相比原著,电影还极大的弱化了李宝莉对丈夫的感激和崇拜,而原著里的丈夫并非像影片中那般忍气吞声,而是在成为厂办主任后,开始在夫妻生活中处处针对李宝莉,有不少阴阳怪气的损人。公婆老家房子拆迁,他们不愿意用拆迁款再买新房,就打算留着那笔钱,自己不问一声就住去了儿子家(要说知识分子的算盘就是打得精)。电影里的婆婆是个孤苦无依的寡母,而原著小说里的公婆则是一对刻薄恶毒的退休老教师,是李宝莉悲剧的最大帮凶。原著里还有李宝莉为了儿子学费数次偷偷地卖血(公婆却不肯拿可观的退休金暂时交上学费),为了照顾生病的婆婆熬夜导致住院却被婆婆一顿嘲讽等重要情节,但都被影片删去了。电影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新时代知识分子与无产阶级互不理解、互不信任,以及知识分子背离工人的时代悲剧,淡化成夫妻不和的普通家庭矛盾,在批判性上可谓是大大的减弱了。但这样的改编却又违背了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的常理,只好把影片中人物的性格都极端化,所以在内容上也显得不那么可信了。

  马学武死了,李宝莉独自赡养公婆(小说里只有婆婆)抚养儿子。为了挣到更多的钱,她改行成为挑扁担的苦力,从无一日间断的辛苦劳作,李宝莉从人见人爱的美女变得头发花白、皮肤粗糙的“婆婆”。在马学武死后,马小宝翻开家族史,发现知识分子父亲的死,原来跟工人阶级母亲的铁拳有关,他就跟同为知识分子的爷爷奶奶形成了一个新的“马家”,把工人排除出外,无论是他的教育,还是爷爷奶奶的过寿,她都无权参加。她对这个家庭只有义务,就是赚钱。这三个知书识礼的人犹如水蛭一般,吸食没文化的工人李宝莉的血(书中为儿子多次卖血)。小宝考上大学之后,他对李宝莉表示,学费只能她出,不许让爷爷奶奶出一分钱,否则他就退学。因而李宝莉不得不卖血以支撑小宝的大学学费。小宝毕业后到外企工作拿了高薪,他没有想着回报母亲,却一脚踢开了这个十几年如一日地支撑这个家庭的母亲,用他的高薪另买了一处别墅,与爷爷奶奶一同生活,并同时卖掉了这所万箭穿心的房子,彻底将李宝莉赶走了。学霸马小宝完全无视工人母亲的付出,感情上完全站在知识分子父亲及爷爷奶奶一边,无论怎么看,都让觉得刻意和牵强。作为母亲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怎么莫名其妙就恨上了妈妈?但是戴上阶级分析这个夜视镜去观察,就一目了然了。亲不亲,阶级分嘛。

  《万箭穿心》中工人阶级及其后代李宝莉并不完美。但是,影片中却有意无意地暗示悲剧是李宝莉自己作的,这就有点不厚道了。虽然说历史都是知识分子写的,但是也得要点脸吧。政治课本通常说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但是,如果我们读过一些现实主义的作品,例如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或者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就会知道在资本主义时代,工人阶级常常处于被奴役、被宰割和不觉悟的可悲状态,他们缺乏长远的目光,看不清自己真正的利益,消极无为、逆来顺受,冷漠自私。实际上,这并不矛盾。正如列宁所说的,工人阶级并不是自发地具有阶级的意识,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是依靠先无形的长城彻底隔离了,知识分子的堕落和工人阶级的沦落成为了一个最显著的现象。工人阶级失去了知识分子,或知识分子失去了工人阶级,都是一种不幸。

  《万箭穿心》中工人阶级及其后代是保守的、被动的,没有任何变革的热情和对历史的自觉意识。当有一天历史抛开他们而掉头前进的时候,他们就处于一种涣散的状态,产生了一种无奈的没落意识。作为一个巨大的弱势群体,他们无所作为。他们自己本身已经被新自由主义话语彻底“说服”了,承认自己是“弱者”。而没有意识到,他们作为“弱者”并不是他们个人缺少智慧和力量,而是因为他们没有“知识”,因为他们受到权力和资本双重的欺压和掠夺(李宝莉卑微的自辩:“我是没什么文化、可我的心是好的呀”)。大家其实都不是坏人,却永远不能幸福地抱团取暖。但是换个角度想,如果李宝莉马学武能够放下前嫌好好过日子,这对于资本来说却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呀。为什么流氓政治,官僚政治可以大行其道,原因都在于市民社会里的人是彼此孤立的个人,他们之间没有信任,不能团结起来。而共产主义的原意就是联合起来的劳动者。所以文章末尾我想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天安门广场上的标语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