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我的县长父亲》原文曝光:其实是一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2022-09-20 14:05:26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佚名
点击: 10662    评论: 11 (查看) 字体: / /

  9月18日,德州市作家协会发布“廉洁文化主题文学作品征文获奖名单”,其中《我的县长父亲》一文获得征文比赛一等奖。该文因取名与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中的“我的区长父亲”作品名类似,引发部分网友嘲讽。随后德州作协删除了获奖信息和链接。

  但更多网友认为这篇作品和电影情节不同,文学作品质量和宣扬的人物形象都值得肯定,不应被对应嘲讽,也不该被删除。

  《我的县长父亲》的作者名叫于忠东,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禹城市支行退休干部。在文中,她用朴实的笔触,深情诉说父亲于志明的革命历程、先进事迹和廉洁故事。

  于志明生于1929年,1943年投身革命,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禹城县县长等职。通读全文,可发现于志明确实是一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比如他当禹城县长时,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改变沙碱地,他的日记里出现频率高的字眼就是种树、打井、抗旱、改碱,下雨之后出苗率等。

  无论是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浮夸,还是忙着和百姓秋收秋种而无暇照顾生病的妻子;无论是帮扶烈士的亲人,还是明知那年的新兵将开往北疆,随时可能参战,仍把年仅16岁的儿子送入军营,都让人看到了一个好干部的高大形象。此外,从“抠门”“一根筋”等描述看,于志明一身正气、不徇私情。一言以蔽之,于志明对党忠、对群众爱、对家人严,是一位可敬的清官,也是一位有作为的能官。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于志明心中装着群众,群众对他念念不忘。这样的干部无论在过去,还是在今天、未来,都是群众需要的干部,都是深受群众爱戴的干部。因此,《我的县长父亲》一文获奖,当之无愧。

     注:部分资料引用自知乎、羊城晚报等。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我看此文是好文!毛时代县长穷并不是个例,借当年实际穷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它的实际意义就是否定共产党人当年的革命!“穷则思变”嘛1连县长都穷正显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改变命运的英雄本色!今天借此表象污蔑当年的人,他们的卑劣心理就是否定共产党,我看今人和后人凡有点良心的人都不难看出此意。
0条回复
理直气壮地弘扬人民的好干部!可能他有一些不足或缺点,但是瑕不掩瑜,要比现在所谓的“先锋”或“优秀”高出百倍万倍!
0条回复
当年的干部多是清正廉洁的。只是把1969年和1973年两次送子当兵作为先进事迹来说并不恰当。过来的人都知道,那个时间段的青年人(应该是中学生)基本上都安排了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落户。直接当兵的多是一些有家庭背景的子女。
0条回复
文章朴实,感情真挚,是一篇好文章。
0条回复
1958年搞浮夸的领导人是一线领导人,当时毛主席已经退居二线,作者有些含糊其辞!1969、1973年能参军是全家光荣的事,也是就业的最好途径,不能用来夸赞好干部!而且比作焦裕禄也有不妥,那个时代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不可能被冷落!全文只是提及刘主席,反映了作者的基本立场!应该说,那个时代的干部都是清廉的。
0条回复
从头到尾读完,眼水都流出来了。这么好的领导,当然是党教育的结果。我们晚辈,应该感到光荣和自豪。从文学角度看,散文文句流畅,开合自如,笔法灵活,照应周全,主题开拓,是一篇好散文。
0条回复
现在的干部多数都很“圆滑”,与毛时代的干部不可比。
0条回复
嘲讽《我的县长父亲》一文,就是嘲讽焦裕禄式的干部,看不惯艰苦奋斗,与劳动人民打成一片的工农干部,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的表现!
0条回复
现在别说是县老爷、就是区长、乡长都难一见它们下基层下乡、倒是在酒桌、牌桌、上级官员家里可常见到
0条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