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由张鲁一、于和伟、王子文、林永健等领衔主演的电视剧《三体》正在热播。
其原著《三体》作为亚洲唯一获得世界科幻文学最高奖项“雨果奖”的科幻小说,其科幻设定同时具有壮丽的宇宙景观和精妙的物理设想。那么《三体》为什么如此火爆,它究竟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关于生存与毁灭
《三体》三部曲共90万字,事件繁多、结构复杂。但总结起来,它的故事核心就是生存与毁灭。
故事中天体物理学家叶文洁在上个世纪的一场动乱中目睹父亲惨死。她本人遭到放逐和出卖,她逐渐对人类失望,她相信只有借助宇宙文明的力量才能够拯救地球。
而她工作的地方正是寻找地外高智慧文明的一个秘密国防基地——红岸基地。在那里,她将太阳作为一个超级天线,毫不犹豫地向宇宙发出了讯号,并且被4万光年之外的三体人接收到了。
而三体人因为自身的特殊困境,苦苦寻找新的生存之地。叶文洁发来的信号,让三体人看到了它们生存的希望,但是这也让地球的人类生存处于极大的危机之中。三体人派出庞大的远征舰队杀向地球。一场决定两个文明生死的大战就此展开。而这场战争的后果又进一步蔓延到了宇宙的深处。
一场跨越时空的狂欢
对于极为奇幻的三体世界,作者刘慈欣充分发挥了他在硬科学上的特长,赋予这个世界完全真实可信的物理特性和演化发展的规律。
更为精彩的是对于三体文明的讲述,书中是通过一个玩家对一个电子游戏的一次通关来展示的。这个游戏是为了在地球上招募那些支持三体人入侵地球的叛军而设计的。
游戏演示了三体世界极端残酷的生态环境,讲述了一个遥远星际文明两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整个游戏的过程却是借用了地球的一个个历史的场景。玩家们扮演的是孔子、墨子、秦始皇、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中外各路名人。他们走马灯似的上场,简直就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狂欢。
而历史的、现实的和三体之间又构成了另一个意义上的三体关系。它们之间遥相辉映而又扑朔迷离。
高频词居然是虫子
在《三体》第一部中,三体人给地球叛军之外的人类发来的第一次交流,只有五个字——你们是虫子!在高维生物看来,低维生物就是虫子,这是刘慈欣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有人看到这个词会很不高兴,认为刘慈欣是在贬低人类。其实他是跳出人类中心主义,从一个更高的维度来重新审视人类,打破一些人的盲视和自大。
另一方面,虫子也有虫子的生存能力。作品中的一个人物,警察史强就曾经这样说过,虫子的技术与我们的差距远远大于我们与三体文明的差距,人类竭尽全力消灭它们,但虫子并没有被灭绝。它们照样傲行于天地之间。把人类看作虫子的三体人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虫子从来就没有被真正战胜过。
在刘慈欣的一些作品之中,当地球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往往都会形成对立的两派。一派要坚守,一派要走出去。出走派其实是代表着作者立场,他是一位太空主义者,他坚定地认为人类的未来就是宇宙星辰。那么是不是我们兴冲冲一头扎进宇宙的怀抱,就可以得到拯救了呢?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最具争议点:黑暗森林理论
假如在太空中存在着无数的文明,它们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刘慈欣别出心裁地设想了一门“宇宙社会学”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在书中,他经过层层逻辑推演得出的结论简单而言就是一旦某个宇宙文明被发现,它就必然会遭到其他文明的打击。
看似残酷,但我们还是可以推导出打破这种囚徒困境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寻找可能的沟通手段,拓展可能的生存空间。在所有的选项中,最差的博弈就是封闭、隔绝。黑暗森林理论的要义就是生存,这也折射了中国从近代以来救亡图存的核心诉求。
刘慈欣把这种历史与现实的情结提升到了宇宙的高度,他写尽了宇宙间,生命为了生存的努力,也写尽了生存的复杂性,包括个体生存与群体生存的冲突,置之死地而后生,生中有死、死中有生。
如果我们把黑暗森林的逻辑贯彻到底,那么宇宙总有一天会毁灭,但是只要有一个生命心怀爱与悲悯,那么这个海岸森林就还有一线光亮,宇宙也就还有再生的希望。
作者刘慈欣曾经说他最喜欢的科幻作家是阿瑟·克拉克。他在看过克拉克写的《2001:太空漫游》之后,写下了这样的心情。
这段话也许是我们理解《三体》的一把钥匙,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幻文学的意义,即对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的一种超越,通过这些科幻文学作品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更大、更遥远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