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样板戏战略上是否是“以一当十”?

2023-05-17 08:54:25  来源: 济学公众号   作者:李克勤
点击: 3727    评论: 10 (查看) 字体: / /

  李克勤(jixuie)题记:样板戏,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作品,其普遍意义究竟如何?是否用战略上“以一当十”来评价?不妨作一些探讨。以八个样板戏之后创作的有一部样板戏《龙江颂》为例,做点分析。

  《龙江颂》从创作到拍成电影,然后经过这50多年的实践检验,至少可以看出以下10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社会主义中国不可缺少的文化习惯;

  第二,“龙江风格”是基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提炼出的道器结合物,尽管龙江大队是集体所有制,但龙江风格是在县委领导下,在全县——全社会范畴里形成的。龙江大队曾经遭受水闸,那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全民所有制用“龙江风格”给予无私帮助,才使得龙江大队度过难关。因为龙江风格的道器变通之基,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

  第三,龙江大队党支部书记江水英是一个基层党组织领导者的典型,也是一个标杆——对组织,对同志,对自己的想法说法做法成体系——道器变通体系;

  第四,龙江大队思维方式充满辩证法,如丢与保,得与失等等;

  第五,大局意识的生动描述:丢卒保车;

  第六,空间上的布局:堤外损失堤内补;

  第七,时间上的布局:早季损失晚季补;

  第八,时空结合布局:农业损失副业补;

  第九,老中青三结合领导班子决策的果敢与果敢的决策:像阿根提前烧窑后下达“停下来”的命令,合龙口出现险情,要“紧急集合”,以及“公字闸”前“开与放”的激烈斗争等;

  第十,学习《纪念白求恩》,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由器而道,由道而器的过程准确鲜明生动展示出来,带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思想上的教益,文化上的转机。

  《龙江颂》带给我们的启示,远远不止十项,这里只是举出十个例子。每一个方面是不是都可以作为一个主题,创作出一部作品呢?

  《龙江颂》这一部作品,是不是可以至少抵得上十部文艺作品呢?

  推而广之,每一部样板戏难道不都是这个样子的吗?

  事实上,经典文艺作品在道层面的意义,是无价的,是无限的。

  唯有毛泽东文化里才会有这样的经典作品大批涌现。

  毛主席教导我们:

  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希望解禁样板戏《龙江颂》,这是一部洋溢共产主义精神的好戏。
0条回复
样板戏是顶峰,江上清是功臣。
0条回复
八十年代许多人忽然就“聪明”起来,大肆批判现代京剧《龙江颂》。到了1992年1993年长江连续发大水,防洪形势严峻,报刊忽然又想起了《龙江颂》,是不是有点无耻呢?
至于有的干部发牢骚说“这届群众不行”,为了自己利益斤斤计较,不顾防洪大局,我要说,这不正是你们经过多年教育的结果吗?
0条回复
解放了,穷人翻身了…仅仅是肉体上翻身了。精神上即意识形态上依然没有翻身,几千年私有制意识形态的烙印仍然打在很多人的大脑中。这不是通过“解放后”一天两天就能改变滴!
样板戏战略就是本着从精神上真正解放他们…很遗憾,留给李.进同志的时间太短暂了…
~~~~~~
拒绝“封.资.修…”的灵魂摆渡,在“春天里”被白黑猫迅速被打断…穷人也想做贵族梦?这可能吗?
~~~~~~
精神吸收什么样的营养就形成什么样的精神。
所以,就有了五岁孩童的奇葩语言:好好学习,是想长大后移民不住在中国…
0条回复
样板戏至今仍是中国戏剧的巅峰,没看过的网友可以看一看。
0条回复
样板戏就像压缩饼干,质朴无华小巧又充饥。时代剧是心灵鸡汤,香味十足全是毒品添加剂。
0条回复
文艺影视是非多
0条回复
只要看看当今戏台上的种种戏码,样板戏战略上何止“以一当十”,当百当千都不为过。
0条回复
那时文艺战线是人民艺术家创作,春夏秋冬百花齐放,经典作品百看不厌;
只剩“春天”后,艺术家退出舞台,无良戏子乱七八糟,吃喝膘赌五毒成灾。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