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彭水周:历史的血脉

2023-10-03 15:20:05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彭水周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1.jpg

  

  人民作家浩然讴歌社会主义制度、共产主义理想,讴歌人民群众的著名长篇小说《金光大道》里有这么一个故事情节,时间背景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时期,新中国面临百废待兴的艰难时刻,社会主义建设尚处于艰难起步阶段;一边是“打扫屋子”、除旧布新,一边要抗击企图乘我人民政权立足未稳、疯狂搞颠覆活动的内外敌人。在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砸碎封建锁链、翻身当家作主人的亿万劳苦大众,在城市,接过压榨工人血汗的资本家工厂,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生产岗位上;在农村,从地主 恶霸手里夺回土地的亿万农民,掀起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互助合作运动。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号召,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支援抗美援朝。

  在这样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在迈向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上,我们不得不走一段“弓背路”,在党规定的政策范围内,度过一段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经济的过渡期,以暂时缓解经济压力。

  小说的这段故事情节,就是在这样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展开的。故事情节叙述的主要地点是芳草地村,乡亲们在新成立的村党小组组长高大泉带领下,农业和农副业生产搞得红红火火。当时,芳草地村群众和全国许多农村群众一样,主动承担为在朝鲜战场上同侵略者作战的志愿军战士做军鞋的纳鞋底任务,一来支援前线,二来作为村里互助组副业创收,可缓解面临的生产生活困难。

  鞋底加工,采取的是类似今天一些乡镇手工艺品制造企业生产方式:将原材料交给有劳力的农户按指导的工艺进行加工后,由企业按讲定的工钱回收,实现以家庭为单元的居家就业的松散、自由生产方式。鞋场设在天门镇,每次大车把半成品的鞋底从镇上拉到芳草地村,分发到有妇女劳力的村民家里,妇女们把纳好的鞋底交到收鞋站,领取手工粮和另一批需加工的鞋底;收鞋站把收集的鞋底拉到镇上去,回来时再运回手工粮小米,——就这样完成一个生产循环。

  当时,高大泉组织一拨村里壮劳力出外拉矿石支援国家工业建设去了,村里农业和纳鞋底副业由村长、共产党员张金发主持。张金发是个满脑子小农思想、一门心思要搞单干发家的人,和当时党内主张农村分田到户后搞发家致富竞赛以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快速实现群众富裕的领导的错误思想相吻合。张金发头脑活络、好大喜功,喜欢用小恩小惠拢络人心,凡事先从“私”字出发,暗中和一心为公为民的高大泉争夺芳草地村的领导权,他施展的小伎俩迷惑了不少群众。

  开办临时鞋场的权经理,是一个投机倒把的能手,解放前在城里凭借奸诈手段,混得风生水起。解放后,共产党接管城市,饱受资本家欺压的工人阶级执掌了印把子,断了他的财路,他就打算另辟蹊径,到农村开辟一条财源,这就是他来天门镇办鞋场的缘故和目的。

  权经理一到天门,便勾搭上了当地打着布庄掌柜幌子、专搞投机倒把的商界地头蛇沈义仁,并拉他入了鞋场股份,请他协助经营鞋场。两人暗中商定,要借这次良机,在天门镇扎下根来,大发横财。但令他们没料到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政治觉悟、阶级觉悟和城里的工人一样,大大提高了,他们暗中捣鬼的不法行为,被以周丽平为首的先进青年发觉并揭露,他们不得不为此“四处救火”,一边千方百计要拔掉周丽平这颗眼中钉,一边“打点”政府领导希冀“网开一面”。

  他们决定对认为是可以“改造过来的同路人”张金发采取恩威并举、软硬兼施的手段,企图从这位共产党员村长这儿打开缺口。为此,他们特意来到芳草地村鞋底收购站,想从收来的鞋底里挑毛病找茬子,先给张金发一个“下马威”。可权经理把现收的几麻袋鞋底翻寻遍了,也没找出一只可挑剔的鞋底来。正当他感到沮丧时,正巧碰上和周丽平家一个互助组的苏存义媳妇前来交纳好的鞋底,里面有一只一看就不合格的鞋底。原来苏存义媳妇前天回了趟娘家,她那个刚学针线活的看家的小闺女帮她把半只鞋底纳上了。这只鞋底纳得不光针脚稀,还一针大一针小,看上去象只癞蛤蟆。今儿个她来交鞋底,抱着侥幸心理,顺把这只也捎上了,想问问张金发能否通过,没想到正巧碰上了正要“挑刺”的权经理。权经理一眼便发现了这只不合格的鞋底,他如获至宝,拿过来就去办公室找张金发。

  生怕被权、沈二位“财神爷”抓到小辫子影响自己“政绩”的张金发,立马点头哈腰地把“赔小心”的好话说了一箩筐,端足架子的权、沈二人,见“拿捏”这位村长的目的达到了, 便齐声叹了口气说:“好吧,今天全看在张村长的面子上,否则,不光要赔这双鞋底,还要追查过去的漏洞,若认真追究起来,村长的责任将会不小啊!”张金发见财神老板放了自己一马,自是千恩万谢,立即叫库房主管给苏存义媳妇送来的鞋底上账,把手工粮约给她。

  如此一来,张金发不仅“政绩”无损,而且在乡亲面前卖了人情,提高了自己的威望;更重要的是,暗中还曲里拐弯的卖给性格鲠直、倔强的周丽平父亲老周忠的一个人情,——周忠是周存义家所属互助组的组长。在张金发看来,自己“摆平”的此事真是一举三得的美事。

  权、沈二人见初战告捷,便进一步施展手段“改造”张金发,要把这个共产党基层干部拉下水。二人乘时间快到晌午、张金发邀请他们去家里吃午饭时机,塞给他一块金表“聊表谢意”,张金发果然半推半就地“笑纳”了。

  权、沈二人要将张金发这只蚂蚱拴到自己一根线上,其目的是今后在鞋底生产上放开手脚,牟取暴利;还有,要通过张金发把揭发他们罪行的周忠的闺女周丽平“抽调”回村。

  张金发一来因周丽平是区长田雨特地指派到天门镇鞋场监督老板行为的青年工人,二来周忠的鲠直、倔强脾气和自己素来不合,对权、沈要将周丽平弄回村里的请求感到棘手,但又不便向他们说出内情。恰好在为难之际,碰上了这场有惊无险的“鞋底风波”,从天上掉下个向周忠讨好的“人情”来。张金发想,就用这个“人情”做“敲门砖”,再找个借口向周忠晓之以理,让他把女儿周丽平从镇上鞋场招回来。

  然而,老周忠大公无私、嫉恶如仇的思想、性情和满脑子自私自利的张金发南辕北辙、水火不容,张金发的所思所想在周忠的眼里都反了个个儿。还未等张金发找上门来,周忠就从老伴的口里得知他想让闺女丽平回村和他求“鞋场头目”收下自己互助组周存义家的不合格的鞋底的事。

  周忠当即到收鞋站找到心里正打着小算盘的张金发。张金发还以为对方是因为自己遮掩其互助组交来的问题鞋底的事前来“谢恩”呢,抢着说:“我刚想去您家找您,又怕您睡下。大娘已经跟您说了吧?把丽平抽回来,在收鞋站当记账员,不用离开家,不用在外边搭伙吃饭,照样挣工钱。” 哪知周忠不理他的话茬,开口就火急火燎地问他把上午收的自己互助组老苏家鞋底放哪儿了,说要收回不合格鞋底,重做一双换上。张金发仍顺着自己的度人思路,故作淡淡一笑,小声说:“哎呀,大娘还没把这事告诉您呀?鞋场的人要拿它挑眼,让我应付一阵子,马马虎虎地过去了。”说完,就等着周忠说答谢的话。哪知周忠口里却字如千钧地蹦出这样的话来:“金发啊,这事情可千万不能应付呀。你应当知道,这些鞋底都是鞋场给咱志愿军包做的。志愿军在战场上,如穿着这样鞋底子的鞋跟敌人拼命打仗,咱们不是黑了良心吗?”

  张金发听了从对方口里说出的这番出乎他意外的话,心里直骂这老头子不识好歹,但又不能分辨,闷头憋了一回气,不冷不热地说:“是呀,往后大家都注意吧。”没料到老周忠却穷追不舍,要张金发把那双不合格的鞋底交给自己;当听到对方说这只不合格鞋底早就随其它鞋底运走了时,急得直跺脚。

  张金发见状,懒懒地说:“算了吧,别这样钻牛角尖了。”周忠没好气地严肃地说:“这样的事,一分一毫也马虎不得。你今天这事办得太不象个共产党员了!” 说完就转身大步离去了。

  时间已近深夜。走出收鞋站的周忠,心里像烧开的油锅激烈翻腾起来:共产党员村长张金发这种思想和做法实在太坏了,明明发现鞋底不合格,却伙同资本家经理一块儿欺骗国家,对付正在枪林弹雨里和敌人厮杀的志愿军战士,这是多么荒唐、可耻的事情呀!他想,不论从对国家、对志愿军应有的忠诚、爱护方面看,还是从维护互助组的名誉方面看,这双不合格鞋底都决不能让它蒙混过关。他找到村里青年积极分子朱铁汉,把这件事以及自己的想法和他讲了一遍。血气方刚的朱铁汉也激愤地说:“对,咱们是为了搞互助合作闹救灾的,是为了抗美援朝才纳鞋底子的,这是光彩事儿,干嘛要给自己脑门上抹块黑,让别人背地里戳脊梁骨呢?莫说是几斤小米的手工钱,就是给万两黄金也不能干!” 二人一合计,决定借辆自行车,借着月光顺着往镇上运鞋底的路线追过去。

  他们一直追到过了半夜,也没有遇见拉鞋底的大车,于是便开始在旅人投宿的店铺里寻找。不知搜寻了多少家店铺,最后终于在一家店铺里找到了自己村里拉鞋底的大车和拉车的乡亲,说明情况后,大家和店伙计一齐动手,硬是在装满大车的数十麻袋鞋底中把那双不合格的鞋底找了出来。

  

  《金光大道》里的这个故事情节,对于在市场化环境里长大、未经历过毛泽东时代的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恐怕是“天方夜谭”。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市场教旨熏陶下,人们多奉行“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明哲保身的中庸哲学,很难想象出上述故事情节会发生在自己和他人身上,——这是时代的局限。正如俗话说的“进什么山唱什么歌”。

  然而,对于经历过毛泽东时代的人们来说,上述故事情节在那个年代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写照。大家知道,雷锋的故事是雷锋生前言行写实。一滴水可以折射出整个大海。

  观照现实,我们从这段故事情节中,亦即从毛泽东时代人民群众普遍政治觉悟和道德至上的淳朴民风中领悟到什么?

  首先是全国一盘棋、人人讲政治的人民群众政治主人公意识。当时,毛主席谆谆告诫全国人民:“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人民群众是铜墙铁壁,“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社会制度是建立在无产阶级专政基础上的计划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了共产党政权的人民主体地位。一切依靠人民,党的方针政策、包括党组织本身都是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在这样全民皆兵、全民皆国家主人的大的政治组织和大集体协作生产的宏大背景下,任何反动分子和违背共产主义宗旨观的不良言行都处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中。爱党爱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制度的讲政治觉悟、讲无私奉献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浩荡东风熏陶人们思想,净化人们心田,人人以奉公为荣、以助人为乐,视侵害国家集体利益、损公肥私为寇仇,政通人和,真正实现了党心民心心心相印,政情民情息息相通。因此,涌现出将自己短暂的一生献给党、献给国家、献给人民的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在脱缰战马与疾驰的列车即将相撞的危急时刻,用单薄身躯将战马推离铁轨而英勇牺牲的普通一兵欧阳海;奋不顾身从溜动的列车车厢底下救出三个玩耍小孩而遭车轮辗压致残的小英雄戴碧蓉;在帮助地方民兵训练中、为了12名民兵生命安全,扑到意外爆炸的炸药包上壮烈牺牲的解放军战士王杰;为抢救国家物资而被山洪激流吞噬的下乡知青金训华;为救掉进冰窟窿的朝鲜儿童英勇牺牲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这些人民“舜尧”,本是“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的水到渠成。那个时代的人民群众所追求的,正如英雄王杰在日记中袒露的心声:“什么是理想?革命到底就是理想。什么是前途?革命事业就是前途。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

  围绕为志愿军战士做的一只不合格鞋底展开的斗争是复杂而激烈的,它不单是就事论事的鞋底的质量之争,不单是鞋底合格与否同农户手工粮联系在一起的个人私利与国家大义的斗争,更是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是一场潜在的政治斗争。鞋场权经理和入股鞋场的投机商人沈义仁,是要以这只不合格鞋底作筹码,外加一块金表作钓饵,引诱村长张金发上钩,把他拉到自己的阵营里去干黑心勾当,同时借助他的权力,剔除在鞋场干活,抓住他们犯罪证据并发动工人进行揭发、斗争的“刺儿头”周丽平。村长张金发站在个人立场上,认为一只劣质鞋底蒙混过去不是什么值得上纲上线的大事,不过是特殊情况特殊个例,下不为例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让这只不合格鞋底过关,一来确保了自己的政绩的“白玉无瑕”,二来给交纳不合格鞋底当事人施予了“恩惠”,起到了拉拢作用,同时也在群众中树立了“一心为群众着想”的威望,三来还密切了和鞋场老板的关系,为今后村、企进一步合作铺平了道路。而这件“小事”在老周忠看来却是一件天大的事,他的看法和张金发恰好相反,在关系到国家利益和志愿军战士生死攸关的大事上,他完全没有考虑到自己这个互助组组长的“政绩”和互助组的所谓“荣誉”,也没有想到因追责可能得罪当事的互助组成员会带来什么“后果”,更不会买“鞋场头目”的“人情账”,且一眼看穿了潜藏在这干人表演背后的各自目的。

  为何鞋场经理、商人权、沈二人,村长张金发和周忠针对同一件事情会产生出迥异的想法?归根结底,对于张金发和周忠来说,是思想站位问题,是政治觉悟问题;而对于周忠和权、沈二人来说,则是阶级立场问题。资本家权经理和投机奸商沈义仁是仇视共产党、新中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剥削阶级。周忠是在旧社会深受地主老财压迫剥削的苦大仇深的贫雇农,他热烈拥护让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的共产党新中国,热爱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社会主义制度,凡事以国家和人民群众集体利益为出发点。村长张金发则是一个典型的革命投机分子,虽然在旧社会里给财主打长工,受过压迫剥削,但骨子里却深藏着随时背叛本阶级的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因子,一心指望发家致富、出人头地。经过数十年的社会历练,他学会了一套见风使舵、投机钻营的本领。解放后,紧随上面推行私有化政策的领导“顺杆爬”,同时施展浑身解数笼络民心,入了党,当上了芳草地村村长。其实,他是一个临到政治风云突变的关键时刻,毫无党性原则、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党和国家、人民利益之上的绝对的变节者,是隐藏在党内的对党的革命事业最具危害性的危险分子。资本家权经理、奸商沈义仁则是存心要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破坏抗美援朝、坑害志愿军战士。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让一只不合格的鞋底蒙混过关,就像是拦洪的大堤被蝼蚁蛀开了一线渗水的孔隙,必将导致细小的孔隙因循之而来的水流的冲刷不断增大而危及整个堤坝安全。只有赤诚爱党爱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周忠能想到这一点,被权利的雾霾蒙住了双眼的张金发是决不会想到这一点的,而资本家、奸商权、沈二人不单迫切盼望新中国“溃堤”,而且还要暗中下黑手加速摧毁“堤坝”进程。他们欺上瞒下,干出在鞋底中夹马粪纸的罪恶勾当——仅在鞋底上下两面蒙一层布,中间夹的全是手指一捻就破的马粪纸。他们存心想要志愿军战士穿着纸底鞋打败仗。——而这,正是周丽平发现资本家这一罪恶行径,提出质疑后,见他们不能自圆其说、决定向区长田雨揭发他们罪行,他们害怕罪行暴露,急着要开除这位具有高度政治思想觉悟青年团员的缘故。

  

  通过《金光大道》中这个写实性的故事情节,充分暴露了资本家的本来面目,在追求利润时,他们总是不厌其多、不厌其大。这是资本的本性决定的。正如人们耳熟能详的马克思对资本画骨的经典评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家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冒上绞刑架的危险!”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来就是资本的本能。而相对于资本,更为罪恶的是培育资本和产生资本的“土壤”——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进一步追溯,罪恶的终极源头,乃是掌控了国家机器的阶级代理人。有代表什么阶级利益的执政者,就会诞生有利于这一阶级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这是人的阶级属性决定人的阶级意识和阶级认知的必然结果。在资产阶级专政的社会里,你不可能指望它推行全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制度,反之,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里,也决不会允许靠喝人民群众血汗的虫蛭携着从劳动人民那里榨取的财富到处横行霸道、耀武扬威。其实,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没有资本家剥削劳动人民前提条件的。

  由《金光大道》中的这个故事情节,回想伟大的毛泽东时代,回想那个时代人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万众一心、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一张张浸染明丽阳光的朝气蓬勃的脸庞,再观照今天市场经济体制下充斥网络、社会的无病呻吟、靡靡之音,居心叵测者给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布设的各种政治、经济、思想、精神陷阱,散布把矛头指向共产党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虚无共和国历史、歪曲共产党党史的言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累积的各种关乎党群关系、民心向背的社会矛盾,集体经济与私有经济的激烈较量,形成共产党政治伦理紊乱,反华反共势力由民间向政权渗透,危及国家政治、经济安全……

  这个辉映共和国历史的写实故事,对于当下我党正本清源、治国理政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警示意义。

  【文/彭水周,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