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著名指挥家陈燮阳执棒,“北风吹”的旋律从乐池飘来,拉开了芭蕾舞剧《白毛女》的演出大幕:晦暗的灯光洒在艰难劳作的人们身上,绘成饱受剥削的劳苦大众的群像。8月16日至18日,上海芭蕾舞团中国原创芭蕾舞剧《白毛女》登台国家大剧院,几代中国观众熟知的故事再次上演,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
上芭原创芭蕾舞剧《白毛女》登台国家大剧院。 本报记者 方非摄
年轻一代主演收获掌声
舞台上,大雪纷飞的除夕夜,恶霸黄世仁打死一贫如洗的农民杨白劳,又抢走他的女儿喜儿当奴婢,滔天仇恨、残忍折磨让喜儿的一头青丝尽变白发。“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悲剧被革命的光辉驱散,八路军来了,受尽苦难的人们再见天日,“新社会把鬼变成了人”。《白毛女》的经典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自1964年诞生在第五届“上海之春”的舞台上,芭蕾舞剧《白毛女》已走过一个甲子的岁月洗礼,它标志着中国芭蕾从无到有的突破,是最早以芭蕾这一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中国人的芭蕾舞剧之一。“以胡蓉蓉、傅艾棣、程代辉、林泱泱为代表的芭蕾元老带领上海市舞蹈学校师生共同创作了《白毛女》,它如同初升的太阳,照亮了芭蕾中国化、民族化的美好愿景。”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辛丽丽说。1971年,彩色艺术片《白毛女》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并在全国放映,名声传遍大江南北。1979年,上海芭蕾舞团在《白毛女》剧组基础上成立,接下了传承经典的重任,也继承了《白毛女》的初心与使命。
至今,芭蕾舞剧《白毛女》的海内外演出总场次已超2000场,上海芭蕾舞团每一代首席和主要演员都要从喜儿、大春、白毛女开启他们的艺术生涯。这次在北京的演出,首席舞者戚冰雪与“00后”主要演员许靖昆、郭文槿等年轻一代接过了老一辈艺术家的接力棒。循着前辈的足迹,他们用尽一身本领舞动着喜儿的倔强不屈、大春的正直磊落、白毛女的满腔怒火,个性鲜明的角色塑造、青春昂扬的姿态收获了许多掌声。
原汁原味保存作品精髓
“从前辈那里学习《白毛女》,传承的是红色基因。”饰演大春的许靖昆说。大春的第一代饰演者凌桂明今年已经80岁,他曾手把手地指导许靖昆排练,面对面的点拨总比看录像更能传递作品的精髓。《白毛女》从前的模样,还被原汁原味保存着:现场执棒中国电影乐团、中国广播合唱团的陈燮阳是最早执棒大型芭蕾舞剧《白毛女》的指挥家之一,同时,上海歌剧院歌唱家何晓楠、郑瑶受邀献声独唱——乐队、合唱、独唱齐备,自1989年复排以来,《白毛女》还是第一次以这样的配置在北京演出;从1964年开始担任《白毛女》灯光师的上海芭蕾舞团前灯光设计陆才根也参与了本轮演出。令人感慨的是,当字幕机上滚动播放《白毛女》的主创艺术家名单时,许多名字已被黑框框起。时光流逝,经典长存,《白毛女》的艺术精神代代相继,薪火相传。
“经典就是有让人一看再看的魅力。”观众谢先生感慨道。前晚,他与古稀之年的父亲一起走出剧场时,点名要来看这出剧目的老人家眼神明亮,不住地说“好”,显然意犹未尽。“虽然芭蕾是一门舶来的艺术,但《白毛女》特别通俗易懂,非常亲切,完全不让人觉得有门槛。”谢先生说。《白毛女》的生命力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舞蹈上。昔年,前辈艺术家不仅灵活运用了外来芭蕾语汇,也从民族民间舞、传统戏曲、武术中借鉴了大量素材,将现实与浪漫妥帖结合;音乐上,芭蕾舞剧保留了歌剧《白毛女》里家喻户晓的“北风吹”“扎红头绳”等曲目,河北梆子、山西梆子等民间音乐的灵感亦被巧妙融入,管弦乐与民族乐器彼此映衬成就,让流动的旋律充满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感。
“《白毛女》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芭蕾艺术的原创精神,为芭蕾艺术注入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辛丽丽说。历经60年岁月洗礼,芭蕾舞剧《白毛女》已经成为无数观众的共同记忆,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经典、发扬优良传统的道路上,它是典范,更是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