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由驻华韩国文化院、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北京大学会议中心主办的“大讲堂艺术影院《下一个素熙》映后对谈活动”圆满举行。影片放映后郑朱莉导演和戴锦华教授在现场与北大学子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本文为影片映后对谈场文字实录。
下一个素熙
素熙(金时恩 饰)是一名即将从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最大的爱好是跳舞。在班主任的安排下,素熙进入了一家大型通信公司当客服。然而,这份看似珍贵的白领工作却如同噩梦一般彻底改变了素熙的生活。吴宥珍(裴斗娜 饰)是时隔许久复职的刑警,两人因同一件事“相遇”,本片试图通过两位女性命运般的遇见,探究这个世界更为复杂和不为人知的一面。
获奖
第7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影评人周闭幕片
第26届加拿大奇幻电影节闭幕片、最佳导演奖
第44届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剧本奖
第59届韩国百想艺术大赏电影类最佳编剧奖
第6届中国平遥国际电影展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最佳影片
✍????
影片映后对谈实录
本文含少量剧透,收藏再看、观影后看阅读更佳!
主持人
在您(戴锦华教授)漫长的学术生涯中有哪些特别的经历,让您对电影始终保持着热爱呢?
戴锦华教授
这是一个太长的故事。真诚地简单地说,我觉得会一直让我愿意去做电影研究的,就是因为你会遇见像《下一个素熙》这样的电影。在这部电影里,它表现了一个特殊的故事,但其实好像我们每个人都遭遇着相近的或者类似的问题,而电影总会以最敏锐的方式去抓到它。
看《下一个素熙》的时候,我会想到20年前的一部比利时电影叫《罗塞塔》,也是一个小成本的艺术电影,因为那部电影出台了一个法案,叫《罗塞塔法案》,用于保护青少年的劳动者的权利,我觉得《下一个素熙》也在发挥着这样的作用。
主持人
回到电影自身,在《下一个素熙》中,导演展示出了作为女性创作者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洞察。那么在创作的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您独特的敏感与细腻,以及对社会议题的独到理解来塑造影片的风格和叙事手法呢?
郑朱莉导演
我认为在韩国做一名女导演是一件很特别的事,但也并不是说我有多好或多出色,而是因为我坚持到了最后。不说别的,因为我是女人,我和我周边的故事,我最擅长讲述的故事,自然是女性主角主导的女性叙事。
尤其是这部电影,它讲述了在韩国发生的真实事件,我是很久之后才把它拍摄成电影。当时发生这件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过了很久后我才知道这件事。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一直在努力揣摩那个小女孩在做如此艰苦的工作时该有多么孤独,以及那份孤独感有多深,以至于她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选择了自杀。
主持人
想请问一下戴老师,您在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有没有什么整体的思考和感想?
戴锦华教授
我在接触这部电影之前已经被警告过,这是一部“致郁”的电影,我做了心理准备,还是有非常非常强烈的痛苦。我觉得那种特别强烈的痛感,不仅来自于素熙的遭遇,也来自于导演采取的一种似乎非常朴素的现实主义的叙述方法,非常的从容不迫,似乎非常的平淡。
所有的一切是由我们可以想象,也可能是非常熟悉的细节组成,这样的平淡,又是这样无可挽回地,把素熙推到死亡。所包含的巨大的痛感是电影的一个艺术风格,但也是电影里面特别强有力的力量所在。而且我自己很少看到这样的叙事结构,电影几乎平分,一分为二,前二分之一是我们的女主角素熙,后二分之一则是女警宥真。而素熙身后,宥真的全部的行动似乎是想挽留她的生命,似乎想在没有她的世界上再捡回她的生命的痕迹。
或者说她想问一句为什么?凭什么?后半部分女主人公完全的在电影的环境当中,唯一一个代入了,完全地代入了素熙的处境,顽强要进入她的处境。导演是不是以差不多的深度把自己带入了宥真,女警的这样一个位置。而这部电影是不是也是在做宥真那样的事情,不仅是为一个年轻的、不公的、逝去的生命,至少发一声喊,同时也是经由这样的一个追索,向我们展示出了我们置身的这个世界,我们置身的这个文明到底出了什么事,我想问导演是不是导演有这样的一个认同和担忧,和她怎么构想这个人物。
郑朱莉导演
正如您所说,真实事件发生在2017年初,在韩国一个叫全州的小城市,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件事。发生这件事的时候,韩国总统正在接受弹劾审判,当时整个国家都在关注这件事,每天都在谈论这件事,我也只关注到了这件事。但我直到五年后,也就是2021年底才知道这件事,我很疑惑,“到底是为什么一个高中生会在这种地方工作?”
更让人无语的是,是学校送孩子去那种地方工作的。这种事情可能会发生在公共系统和教育系统内吗?而且不仅仅是这一起事件,在这前后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最重要的是,我想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会变成这样。所以可以说写这个故事和拍这部电影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我试图理解一件我曾经完全无法理解的事情的过程。
理解到最后,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到底是为什么,我觉得总统被弹劾下台这件事离我那么近,让我只关心这件事呢?而与此同时,一个通讯公司客户中心的高中女生在工作的时候去世了,我却觉得离我很远呢?这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我自己与这两件事之间的距离。
首先因为我是一名女性,但另一方面,其他任何性别也可能处于相似的情况。但因为她是一名女性,做出这样的事也是因为她是一名女性,这更能引起我的共鸣。她是一个任谁看都处于最脆弱状态的人物,我想更深入地了解她最终除了死亡别无选择的过程,影片讲述的是她死后的故事,我必须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为什么一定会出现这样的死亡,又是为什么这样的死亡一定会一次又一次地发生。
因此,我必须在影片后半部分来讲述这个故事,我需要一个角色来引领这个故事,而这个角色就是大家看到的宥真。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她是有着另一面的下一个素熙。
主持人
除了剧作之外的电影,我们其实可以看到它相当深刻地揭示了很多韩国当下青年人所承受的压力,比如职场的压迫、人际关系的冷漠以及个体精神困境等等这些问题。就这些问题,我想请两位老师分别来分享一下是如何看待目前年轻人所面对的这些困境的,以及您认为应该如何应对呢,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建议。
郑朱莉导演
制作这部电影后,首次向公众放映这部影片不是在韩国,而是在外国的一个电影节上。我不得不在影片还没有完全完成的时候就进行了首映,虽然一些后期制作的细节还有些不足,但观众们对影片的接受度非常高。我原本以为海外观众不可能理解这个故事,但当他们观看影片时,我感觉他们与影片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影片结束后,一位观众从很远的地方走过来对我说:“谢谢你讲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故事。”
我很惊讶,因为他是一个外国人。我很惊讶地问他:“你来自哪里?你多大了?”那个男生说:“我25岁,来自葡萄牙。”我和他说:“非常感谢你可以和这部电影产生共鸣。”从那时起,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韩国人的事情,也许全世界的年轻人都感受到了类似的压力和压迫”。我想“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感受到的东西,也许我现在也在承受着那种相似的压力”。
我不知道能给你什么建议,因为我也很迷茫,但如果一定要说一句话的话,我敢说,这绝对不是你的错,都是上一代的错。现在我们承受着艰难而巨大的压力,绝对不是因为我不够好,不是因为我没有努力,不是因为我不够努力,不是因为我的爸爸妈妈很贫穷,而是因为整个社会结构让我们无能为力。所以当我们挣扎的时候,不要责怪自己,让我们和正在挣扎的朋友们相聚在一起,倾听前辈们的故事,一起骂出来吧。
戴锦华教授
刚才我们在休息室和导演刚刚见面的时候,导演好高兴,说当素熙挥拳向组长的时候现场有掌声。她说她很好奇,宥真打学监的时候现场有没有掌声。她补充了一句说,在韩国放映的时候在那个场景是没有掌声的。我自己看这个电影的时候,那种痛有一大部分来自于在故事当中素熙不是弱者。第一场和结尾,我想大家都一定被戳到了,尤其是结尾,不仅是如此倔强的,在舞蹈教室里完成那个动作的素熙,而且是那只从侧面伸过来结束了那个录像的视频的手。
从一开始,我们看到素熙健康、活泼、倔强,而且她非常的火爆,暴脾气,很强的一个性格。爸妈显然对素熙是怀抱着爱的,她有闺蜜,有男友,有舞蹈教室的朋友,但是她就如此孤独地、如此无助地独自走向死亡。
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是另一个痛,后来她所有朋友表现出的负疚、自责和他们又是如此的别无选择。因为他们完全陷入了素熙所陷入的那个陷阱,那个坑,那个挤住了他们的东西,这就是我在观影的时候一个特别痛的点。另外一个就是宥真调查展开以后,我们清楚地看到不断重复的两个词,就是绩效和就业率,换句话说就是我们都熟悉的绩分绩点,我们都熟悉的大数据,我们都熟悉的最新的一种无需人格化的,也无需借助人格的力量去管理的一种借助新技术的先进的管理体制。
这个管理体制让我们无路可逃,让我们成为孤独的个人。所以我和导演一样,我其实更没有把握跟大家说什么,因为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向大家坦白,我有一个反省和自责的时刻,此前如果我听到类似的情况,我会说你们脆弱,会说你们不经事,会说你们可能在一个太好的环境下长大。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开始真的谴责自己说,可能你什么都不知道,你不知道今天的年轻一代面对着怎样的现实。他们在职场上,他们称之为PUA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所以这部电影让我开始再一次去看、去观察、去思考,所以我没有资格跟大家说可以怎么样。一位女导演拍摄这样一部电影,故事中有两个女主角,这不仅是一个性别的表达,而且是在强调我们能不能够再一次召唤感情的力量,召唤共情的力量,我们可以去借助共情的力量,我们也可以随时给出共情的力量。
每一个人面对这样的一个被技术装备到了牙齿的一种管理的观念,不必让我们独自去面对它,不必让我们独自去承担这样一个越来越非人化的力量,这是我唯一能够想到的一点。其次,我想到的是,导演给的很具体,她说我们坐在一块干脆骂他们好了,我觉得这可能也是一个办法,但我仍然觉得这样的一种大数据的,高度整一的,被新技术所装备的一种社会生态,其中一个重要的力量是使我们不能去想象这样的规范之下的可能的生活。
也可能因为我们是幸运的,中国的国土也够大,文化差异足够多,社会的层次也更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这句话说得太轻松了,但是我仍然要说,选择始终在,我们始终可能不仅被别人选择,而且自己做出选择。当然做出不一样的非主流的选择是有代价的,我们要准备付出这个代价或者承担这个代价。如果没有这个勇气的话,我们仍然可能逃离,不一定被限在这里。大概是这样和大家分享吧,我不敢作为建议或者说给大家展现一种可能,但我觉得我真实地相信这样的可能性存在着,同时作为一个年长者,我真的想借助一切机会说,活着,会看见,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共享生命。谢谢大家。
主持人
今天这场映后,除了电影之外,我们也特别想听导演讲讲自己的故事,请问您在追求电影梦想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特别的机遇或挑战想和我们分享呢?
郑朱莉导演
我从小就梦想着拍电影,所以一直在学校学习电影,我想这里可能有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我也是带着这样的想法读完了本科和硕士。在我上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我强烈地感觉到,我想成为一名专业人士,真正进入电影的制作现场。所以我在20岁时第一次担任了电影现场的工作人员,但摄制组90%的工作人员都是男性,包括导演。
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学到东西,但我越是努力工作,就越是觉得“好像有什么不对劲”。而且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感到有些消耗自己,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电影的创作当中。
后来我意识到,如果在一些领导岗位上有女性的话,我也许就能与她们交流,看着她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当时我想“得赶紧辞职了”,于是我辞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回到学校,更加专注于我能够制作的短篇电影。
然后我去读了研究生,当时只是想尝试一下我能学习到什么程度。就这样,毕业后我已经三十岁了,但仍然没有机会。我申请了几份长篇商业电影剧组的工作,希望能尽快步入正轨,但又被拒绝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我年纪太大了,因为是女性没法随意指使,还不会开车,一无是处。
那时也没有别的机会了,我本来想着要不要辞职,但突然产生了一股傲气。“不是,发生这一切难道就因为我是女人吗?”当然,如果我的能力更强,实力更出众的话,情况会有所不同,但当时我就是这么感觉的。
我想,“我应该试着把女性故事写成一部剧本,如果这个故事真的很吸引人,有人想制作它,我必须说服别人,只有我才能执导。”于是我决定尝试挑战一次,就这样我拍摄了我的第一部长篇电影《道熙呀》,当时50%的工作人员是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大家看到的我拍摄的第二部电影《下一个素熙》中,80%的工作人员都是女性,我为此感到非常欣慰。
学生1
导演好,电影里有一个画面是女主角和女警察在同一个酒馆喝酒时,她们脚上的光代表了什么,请问这个画面有什么寓意在里面吗?
郑朱莉导演
首先感谢你提到了那场戏,因为在这个场景出现之前,这部电影是通过很多非常困难的现实元素推进的。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电影意义的时刻。刚才虽然是从“我要拍一部电影”这个回答开始的,但实际上是有一种情感在驱使我说“我必须拍这部电影”。就是素熙感受的那种感情,而这种情感的真谛就是孤独。
之前还努力跳舞,毫无顾忌地顶撞、骂男人的素熙渐渐不说话了,她什么也不说,就这样走向了生命的尽头。在那之前,孤独感最强烈的时候,因为过于强烈,甚至都意识不到孤独的时候。那时候是冬天,她就穿着一双拖鞋,脚也冻僵了。那时夕阳的光照在她脚上,如果阳光能短暂地照射进来,那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呢? 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当阳光照在她的脚上时,她感受到了怎样的温暖呢?哪怕只有那一瞬间,还是说其实什么都没有感受到呢?我一直在想她会不会直接离开,但我们无从得知,在那一刻素熙到底在想什么。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我只是在试着想象,如果那一刻发生在她身上,会是一种怎样的场景。
如果说是这样制作出了前半部分素熙所在的场景,那么宥真再次出现在这个场景的时候就有点不同了,因为她在影片中间登场,一个小时内一直在追逐着死去的素熙。但出于某种原因,我希望当那束光照到宥真的脚尖时,她能够感受到些什么。在那一瞬间,宥真会不会感受到了素熙的存在呢?虽然宥真不知道素熙曾存在于那里,但我希望在那一刻,她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自己其实一直和死去的素熙在一起,因此拍摄出了这个场景。
学生2
想请问导演导演对于全片电影的配乐是怎么考虑的,为整部电影的配乐并不多。基本上都是点到为止,想问一下导演这种克制的表达是怎么设计的呢?
郑朱莉导演
是的,准确地说我们在四个地方使用了音乐,如果不算片尾的话,时间是非常短的。事实上,我认为音乐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元素,当它出现在电影中时,观众会情不自禁地被人物的情绪所感染。我希望观众能在最大程度上感受到影片中人物表现出的各种要素的情感,因此我尽量减少了音乐的使用。但是,当我想安慰素熙和宥真时,在素熙看着雪花飘落时,宥真在最后看着手机哭泣时……在这些我忍不住想安慰她们的时刻,使用了简短的音乐。
学生3
我是一个初出茅庐的迷茫的人,请台上作为长辈的两位老师送给素熙,或者踏上社会的一些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素熙的青年们一些话吧。
郑朱莉导演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啊。事实上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认为,既然片名是《下一个素熙》,那么拍摄这部电影的目的应该是希望不要再出现下一个素熙。其实不然,这是一部带有某种悲观主义和绝望情绪的电影,如果我们再继续这样下去,下一个素熙、下下素熙和下下下素熙还会继续出现。
但我意识到,希望其实并不在影片中,而是在影片之外。观看影片的观众和我聊天,给我讲故事,和我聊关于素熙的事……刚才也提到了《罗塞塔法》,韩国国会也通过了一项名为《下一个素熙法》的法律。这也并不是因为电影《下一个素熙》,而是在那之前就有人一直在为立法而努力工作,只是因为这部电影取了这个名字而已。如果你刚刚步入社会,是会非常辛苦,非常艰难的,这是很显然的。但请不要因为疲惫而失去说话的欲望。越是辛苦,我就越希望大家能像刚才我所说的,一定要提醒自己,身边一定会有人陪着你。
戴锦华教授
导演说的这么朴素,我都不好意思了。好吧,我克服我的不好意思来跟大家分享几个对我来说从来不空洞,非常真实的词,这几个词是希望的空间、尊严的政治、活着的勇气。
郑朱莉导演(左二)、戴锦华教授(右二)
9月4日 北京大学《下一个素熙》映后对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