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基因差异

2022-09-01 11:26:31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颂明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当代文学有个大师,人们在批判他的作品时便会有人跳出来说:大师的作品是中国的《百年孤独》,你不懂《百年孤独》有什么资格批评大师?于是,国内一下子涌现出了一大批《百年孤独》的专家。在谈到文学启蒙时,大师故作神秘地说:原来我按照教科书的方法到工厂农村体验生活,还是写不出小说。当我看到《雪国》中的那条秋田犬时,顿时感到被心仪的姑娘抚摸了一下,小说像蛋急的母鸡咯咯地追着我,于是我就建立起了一个“小说王国”。《雪国》就是照亮我文学之路的灯塔。于是国内一批文学大咖纷纷坐下来研究起《雪国》,研究起日本文学来。大师写了一个剧本《锦衣》,那又是大有来头的,据大师说那是因为他在莎士比亚的雕像下发过誓“中国人一定要写出剧本”,于是就写出来了。看来要读懂《锦衣》又得先去读莎士比亚了。

  大师仿佛是一个指兔子让别人撵的专家,突然间就会发出一个关于文学的高论来,让别人跑得晕头转向却不得要领。

  想到了钱钟书先生说的一个意大利典故:“他发明了雨伞”。据说有那么一个穷乡僻壤的土包子,一天在路上走,忽然下起小雨来了,他凑巧拿着一根棒和一方布,人急智生,把棒撑了布,遮住头顶,居然到家没有淋得像落汤鸡。他自我欣赏之余,也觉得对人类作出了贡献,应该公诸于世。他听闻城里有一个“发明品专利局”,就兴冲冲拿棍连布,赶进城去,到那局里报告和表演他的新发明。局里的职员听他说明来意,哈哈大笑,拿出一把雨伞来,让他看个仔细。钱钟书先生说“盲目无知往往是勇气的源泉”。我们的大师就是一个不断发明雨伞的人。

  最近我又在网上看到一个高论:不读《圣经》就无法读懂世界文学。与其这样不断地被人指着兔子跑,不如让我一下子说清楚中国和西方文学在基因上的差异。假如您认为我说得不对,敬请给我一记当头棒喝。我就喜欢被批判。

  中国的文学和西方的文学在基因上有什么区别呢?

  从文字上说,中国文学的载体是音形义独立的方块汉字,西方是拼音文字。汉字的美学意义及深邃是任何其它文字所无法媲美的。

  从文学的源头上说。中国文学的源头是《诗经》。《诗经》作品大部分是采集于民间,是劳动者创造在生活的同时也创造文化的铁证。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征。为了证明《诗经》的人民性特点,我把关于《诗经》的知识附后,供参阅。不在此一一赘述了。

  而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写的是什么呢?是战争、侵略、杀戮和阴谋。《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斯》两个部分。《伊利亚特》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战争进行了10年之久,最后希腊一方的奥德修斯使用特洛伊木马的计策成功获得胜利,将特洛伊夷平(屠城)。

  《奥德修斯》写奥德修斯在特洛伊之战后返回自己国家,击败妻子和王位的觊觎者,夺回王位的艰苦之旅。

  这就是中西方文学在基因上的区别。中国文学是基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哲学。西方文学的哲学基因就是“弱肉强食”。

  2022年9月1日星期四

  【附录】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集中反映了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的中国社会生活面貌,涉及到政治、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

  《风》,160篇。风即音乐曲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邮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周南、召南、豳都是地名,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余是诸侯国名,十五国风即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国风中,豳风全部是西周作品,其他除少数产生于西周外,大部分是东周作品。"国风"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这部分诗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其语言朴素、鲜明,富于形象性,形式上多是四言成句,隔句用韵,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同时多处出现章节的复叠,有一唱三叹的艺术美感,是《诗经》的精华部分。代表作有《关雎》《葛覃》《静女》等,方玉润【注】在《诗经原始》中说“盖此(葛覃)亦采之民间,与《关雎》同为房中乐,前咏初昏,此赋归宁耳”,它们反映的都是普通老百姓的感情生活;像《卷耳》,反映了妇人对远行丈夫的思念;像名篇《氓》,描述了“三岁为妇,靡室劳矣”的勤劳贤妻,其丈夫却“士贰其行”“二三其德”“至于暴矣”,从而夫妻相离产生怨悔的婚姻悲剧。诗作中也有对劳动的吟唱,像《芣苢》,描述田家妇女采摘果实之乐;像《驺虞》,描述猎人狩猎之良技。诗作中还有对善政的赞美,像《甘棠》,因为“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听政其下。自侯伯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所以群众怀念召公,连他曾停留过的棠梨树也舍不得砍掉,充分表达人民对召公善政的崇往,这种心情古今没有什么差别。

  又如《雅》,包括《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合称“二雅”。虽然多出自贵族文人之手,但反映的很多是普通人的生活。朱熹《诗集传》说:“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会朝之乐,受釐陈戒之辞也。”可见,《小雅》主要反映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情况,像名篇《伐木》体现了挚友之情,《谷风》相反,体现了“天下俗薄,朋友道绝”;名篇《采薇》《杕杜》体现了徭役之苦;《隰桑》讲述一个女子见到君子的愉悦之情,是一个女子的爱情自白。《小雅》中还有《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都是当朝大夫讽刺、批判失道之君的诗作,由于“上失其道”,导致“寇至无人退,民饥无人遂”,因而诗中透露的正是民生疾苦。

  《大雅》是西周盛隆时期的诗作,朱熹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其他研究者也多认为其是西周初年之诗。它比《小雅》产生的时间早,而且讲的都是王事。《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称赞后稷及其曾孙公刘的贤能与爱民,体现了古人对君王爱民厚民的重视;《毛诗序》在评《公刘》时说,“召公惧成王尚幼稚,不留意于治民之事,故作诗美公刘以深戒之也”。《大雅·民劳》,反映了周厉王时期人民在“赋敛重数,徭役繁多”条件下的劳苦,具有朴素的民本主义思想。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合称“三颂”,有以下特点:

  1、主要是周王和诸侯用于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的乐歌,其内容多宣扬天命,赞颂祖先的功德。如《周颂》中的大武舞曲就是颂扬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召公功业的歌舞曲。《昊天有成命》便是强调天命、歌颂成王的诗。《鲁颂》的《泮水》、《閟宫》也是颂美祖先的诗歌。《商颂》5篇都是宗庙祭歌,也充满了祝颂之辞。

  2、也有一些反映当时农、牧、渔业生产情况的作品。如《周颂》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一些春夏祈谷,秋冬报赛的祭歌,对西周农业生产的情况和规模都有具体的描述;《鲁颂》的《駉》旨在颂美鲁僖公的牧马之盛,同时也说明鲁国畜牧业的发达;《周颂》的《潜》写周王以各种嘉鱼献祭宗庙,反映了当时的渔业生产情况。

  3、《周颂》的《有瞽》写了各种古代乐器,《商颂》中的《长发》、《玄鸟》保存了关于殷商的神话、史实,是研究中国历史和神话传说的重要资料。

  【注】方玉润,字友石,亦作幼石、黝石,自号鸿蒙子。他生于清仁宗嘉庆十六年(1811年),死于清德宗光绪九年(1883年),时年七十三岁。《诗经原始》是其代表作。

  【文/颂明,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