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颂明:文学的基本元素

2022-09-02 11:35:44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颂明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文学是什么?(说明一下,本文的文学泛指文学和艺术。)

  这是文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却又没有完全统一答案的命题。每一个作家在不同的状态下都会给出不同的解答。

  如果根据西方美学的鼻祖柏拉图的理论,文学就是灵感的表达。

  那灵感又来自何处呢?

  柏拉图认为灵感来自一种绝对精神,简言之就是来自神的赐予,或者来自灵魂附体。

  我们中国的作家或学者在讨论“灵感”时,往往会从头至尾罗列出一大串西方美学家或作家的名字,从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理查·施特劳斯、莫扎特、歌德、柴可夫斯基一直到加西亚·马尔克斯,凡是能够举例的都要举出来以表示自己的博学,却依然不能给出结论,“人们所以要解释灵感,并不是他们知道灵感,而是他们不知道。”

  一句话,灵感不可知。

  不可知就不可知呗,何必兜那么大的圈子。

  其实他们兜圈子的目的就是在婉转地说“我也是有灵感的不同于凡人的人。”

  有灵感的人都是天才。我无疑是个凡人。那么凡人如何看待天才们“表达灵感”的文学呢?

  凡人与天才最大的区别就是凡人总是看到具体的东西,而天才总能看到抽象的东西或者叫作“精神”。

  比如说,凡人总能够透过“天才”们的关于“精神”“高贵灵魂”的华丽言辞看到他们对“名”和“利”的物质的追求。

  这种物化“名利”的东西就是具体的。

  对文学也一样。

  在凡人的眼中,虚无缥缈、高深莫测的文学无非由几种基本元素组成的。

  哪几种元素呢?

  说出来您千万别笑啊,说到底就三种,无非“形”“声”“色”。

  凡是文学作品,也就是用语言(包括肢体等语言)、音符或色彩等为媒介表达主观对客观认识的作品,最后都可以简化为“形声色”三元素。

  这就是文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

  既然文学无非“形声色”三元素,那不如搞个“人工智能”来代替人进行文学创作不就省事了吗?这是一种时兴的观点。

  殊不知,尽管构成文学作品的无非“形声色”三元素;但仅仅由“三元素”构成的文学作品却只是死作品。

  就像女娲造人一样,单用泥巴捏出人还不是人,只有赋予了他们灵魂之后才能真正成为人。

  那文学作品的灵魂是什么呢?

  就一个字“情”。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 春夏秋冬四季互相代替,阳和的天气使人感到欢快舒畅,阴沉的天气使人感到凄戚,自然景物声色的变化,也会使人们的心情跟着动荡起来。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文心雕龙》) 因此诗人对景物的感触,所引起的联想是无穷的;在多种多样的现象中流连忘返,在听到看到的范围内吟味体察。描写天气和实物的形状,既要随着景物声色的变化而婉转起伏;绘写景物的色彩,临摹自然的声律,又要联系自己的心情来回斟酌。于是文学作品就诞生了。

  我们常说“文学作品是有温度的”,这个“温度”就是指情感。

  再简单地概括一下:用情感将“形声色”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情绪氛围。这便是文学作品了。

  色彩感觉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特殊功能。泰戈尔说:“美丽的东西都是有色彩的。”这话的意思是,情感在文学作品中,通常需要用特定的色彩作为“意象”,再由意象来表达情感。

  音乐的意象由特定的音符和旋律组成,其它的文学形式分别由文字、肢体语言或者直接用色彩表达。各种表达形式是交互作用的。比方说,在一般情况下:

  绿色代表生命、生长,

  蓝色代表广阔,

  黄色代表温暖,

  紫色代表权贵、权威,

  灰色代表平凡、卑贱,

  红色代表热烈、欢快、喜庆,

  黑色代表死亡、恐怖和邪恶等等。

  色彩只是大自然中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我们却能从其中感受到色彩所表达的情感。而且任何色彩的出现都影响着人们的情感。情感迁移及共鸣在作家和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这就是“文学教育”的全部意义。

  2022年9月2日星期五

  【文/颂明,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