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奥本海默》:一部令人灵魂震撼的巨片!

2023-10-19 18:24:06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陶勇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无巧不成书,就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纪念日到来之际,笔者观看了美国原子弹之父的传记电影《奥本海默》,感受到极大灵魂震撼!

  “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一阵类似铁路蒸汽机车启动、开驶、加速越来愈强、最后整耳欲聋的声音充斥整个宽幕电影放映厅,令人心脏强烈震撼!这是电影《奥本海默》开头的惊悚场景——影片中高潮部分,多次出现这段火车头启动发出的巨大声响,最后化为众人连续跺脚的声音。

  事实上,如果说片中屡屡出现的轰轰巨声在生理上感受强烈震撼的话,而整部电影带给人的深切感受则是震撼灵魂!

  《奥本海默》是一部美国物理学家、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传记片。

  罗伯特·奥本海默(全名:尤利乌斯·罗伯特·奥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1904年4月22日—1967年2月1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曼哈顿计划领导者,生前是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 。1954年被吊销安全特许权;1967年2月18日因喉癌去世,享年62岁;2022年12月16日撤销1954年吊销罗伯特·奥本海默安全特许权的决定。

  罗伯特·奥本海默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学,包括量子力学和核物理学方面的研究与领导工作。

  《奥本海默》主要讲述在20 世纪 40 年代奥本海默领导研制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伟大成就的,以及他在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政治、道德和人性斗争。

  影片开始时,奥本海默还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名教授,研究原子裂变。1942 年,他被任命为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主任,领导曼哈顿计划--一项旨在研制美国原子弹的秘密计划。在实验室里,奥本海默和他的团队进行了艰苦的研究,并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取得了重大突破。

  然而,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奥本海默陷入了深深的道德困境。他深知这项研究的后果,也预见到核战争将给世界带来的破坏,但他无法阻止总统使用核武器的决定。在冲突和痛苦中,他努力寻找既能保护国家安全又能避免核灾难的解决方案。

  影片还展现了奥本海默和他的爱人凯瑟琳-格林动人的爱情故事。两人都是原子物理学家,他们的相遇、相爱和分离都与曼哈顿计划密切相关。这段感情经历不仅见证了他们的伟大成就,也注定了他们一生的悲剧。

  最后,在原子弹试验成功后,奥本海默选择退出实验室,并接受了美国政府的调查。虽然他从未被指控犯有任何过错,但他的信仰和良知却因参与这项计划而受到严重质疑。影片最后在奥本海默虚幻中的地球表面核爆炸蔓延全球的情景中结束,留下人类毁灭之恐惧思索……

  《奥本海默》通过讲述这位伟大物理学家的传奇一生,引导观众思考技术与道德、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冲突。这是一部充满深度和思考的电影,让我们对改变世界的那一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奥本海默》再现美国甚嚣尘上之阶级斗争

  影片再现奥本海默遭受麦卡锡主义迫害的场景,从而让影片主人公的人生际遇渗透悲情色彩。

  麦卡锡主义是指1950年至1954年间肇因于美国参议员麦卡锡的美国国内反共、极右的典型代表,它恶意诽谤、肆意迫害疑似共产党和民主进步人士甚至有不同意见的人,有“美国文革”之称。而奥本海默,这位具有反战进步思想的科学家,尽管是美国民族功臣,依然成为麦卡锡主义的牺牲品。

  ——麦卡锡主义即美国的法西斯主义

  关于麦卡锡及其麦卡锡主义——1908年11月14日,约瑟夫·麦卡锡生于威斯康星州北部一个爱尔兰裔小农场主家庭。1939年,麦卡锡虚报年龄参加威斯康星州第七区巡回法庭法官的竞选,成为该区历史上“最年轻的法官”。从此,麦卡锡开始了充满欺骗与谎言的政治生涯。

  1946年,麦卡锡作为共和党候选人,以卑劣手段当选美国参议院议员,并得以进入美国国会。在进入国会的最初几年里,麦卡锡是一个追求声望但表现平平的政客。他急需找到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宣传,以吸引选民的注意力,为自己连任参议员做准备。此时,美苏对峙的国际形势、美国政府的冷战政策和反共宣传对美国国内政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为麦卡锡的崛起营造了政治氛围。反苏反共成为麦卡锡指控和调查“政府中的共产党员”的一面旗帜。

  ——黑暗的麦卡锡时代

  从1950 年到 1954 年,在麦卡锡主义在美国肆虐的时期,美国可以说处于一个黑暗的历史时期“麦卡锡时代”。在这个不正常的时代,反共反民主的政治迫害十分猖獗,人人自危的怀疑和恐怖气氛笼罩着整个美国。

  在教育机构,许多地方的美国退伍军人协会和退伍军人协会的官员仍在研究学校的教科书,看是否有鼓励颠覆活动的内容;大学教授被迫进行 “忠诚宣誓”,其中包括加利福尼亚大学的11000 名教授,拒绝宣誓者将被解雇。在娱乐业,据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是 “共产党最满意的广播公司”;包括好莱坞在内的大量演员被列入黑名单,喜剧大师卓别林就是其中的一个倒霉蛋,他不得不像自己的流浪汉夏洛一样,在余生中四处流浪; 电影《欲望号街车》、《在河上》和《驰骋》都被列入了黑名单;而因为《欲望号街车》、《在河上》等电影而闻名的导演埃里亚-卡赞(Elia Kazan)为了“说清楚”,把更多的人拖进了黑名单,以至于卡赞的名字成了 “叛徒”的代名词。

  ——奥本海默遭受政治迫害

  在科技界,一大批科技精英成为被怀疑的对象,就连曾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的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也被阴险地扣上了“共产主义间谍”的帽子。由于奥本海默在二战结束后产生反战思想,并“口无遮拦”地反对不恰当使用和进一步发展核武器、反对美国研制氢弹、反对军备竞赛等等,令他招致一场无厘头审判。

  有鉴于此,奥本海默因为“竭尽全力阻挠美国氢弹生产计划的实现”,不得不在安全审查听证会上“坦白交代”。

  审判发生在 1954 年,当时正值麦卡锡主义的鼎盛时期。麦卡锡举行一系列听证会,质询各种人的政治立场、私生活等,让许多人陷入无妄之灾。而奥本海默成了麦卡锡主义错误的“典型”——他是整个麦卡锡主义时期最大的名人受害者。那是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就好像害怕那时小小的共产主义党派会将整个国家夺走,或颠覆美国的民主政治。

  事实上,直到今天,麦卡锡依然阴魂不散,而继承这个法西斯衣钵的正是美国前任总统川普。

  ——麦卡锡主义妨碍中美关系正常化

  同时,由于麦卡锡在政府、国会、军队和社会上有一批忠实的追随者,即麦卡锡主义者,因此,他的活动得到了右翼社会势力、反共组织和共和党人的支持,麦卡锡的支持者与麦卡锡的各种反共反民主活动遥相呼应,形成了一股极其反动的政治潮流。此祸所到之处,人人自危,致使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对外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上小心翼翼,唯恐沾染上“共产主义”和 “支持共产主义”的嫌疑,致使中美关系陷入长达20年的僵局,阻断了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麦卡锡主义对中美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从政治上看,麦卡锡主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是促使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采取极端的反共反华政策,坚持不承认新中国。

  中国因祸得福 钱学森回归报效祖国

  “他走到哪都能抵五个师!我宁愿枪毙他,也不愿让他回国!”时任美军海军次长金布尔给移民局打了一个电话,最终把准备回国的钱学森拦截了下来……

  1935年,钱学森跟随赴美留学的浪潮,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起初,他选择了飞机机械工程专业,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别人需要三年才能获得的硕士学位。

  随后,钱学森到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并毛遂自荐成为了冯·卡门的弟子。钱学森跟着冯·卡门研习空气动力学,司徒二人齐心协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学术难题,并且还发表了著名的卡门钱学森公式,这个公式是当时所有航空飞行器的指导理论,即使到现在,也是流体力学必学的理论。

  随着钱学森的加入,五名火箭精英在冯·卡门的指导下涌现出来。1937年,钱学森应邀加入加州理工火箭小组,由于天才往往有些不按常理出牌,他们常常在宿舍自制火箭,且偶尔会发生意外爆炸事故,因此被人戏称为“自杀俱乐部”。

  1939年,二战爆发,虽然此时美国没正式参战,但是已经全面进入备战状态了,钱学森火箭小组被美国军方看上,就找他们去研究火箭——但是不让钱学森去——因为钱学森不是美国国籍,军事项目必须绝对保密,不是美国人不能参与。但钱学森恰恰生逢其时——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一下就给美国人整急眼了,还什么国籍不国籍的?只要是能对抗日本人的科学家都给我上,钱学森在冯卡门的担保下,成功拿到了国家安全通行证,这东西有啥用,可以随时出入五角大楼,国防部的机密文件都可以看,并且参与的都是绝密的军事项目,虽然钱学森当时依然持有的是中国护照。一个中国人能在五角大楼里跟美国人开会,有多牛就不用说了。

  二战期间,德国人使用的V1和V2导弹把美国人吓坏了。美国赶紧成立导弹小组研制导弹,钱学森就担任火箭研究理论组的组长,主要负责研制列兵A导弹。

  1944年,美国国防部任命了冯·卡门教授为科学信息组组长。作为冯·卡门最喜欢的学生,钱学森也加入了咨询组。

  钱学森被正式招募到美国军事五角大楼的核心工作,并成为该机构历史上第一位非美籍工作人员。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五角大楼组织了一支由36名专家组成的队伍前往陷入战败阴影中的德国。当时,钱学森已经晋升为美军上校,并作为专家组成员与他的导师冯·卡门一同前往德国“捕获”并审讯纳粹科学家普朗特和“火箭之王”冯·布劳恩。之后,他们把愿意为美利坚效劳的冯·布劳恩带回美国,从此助力美国导弹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而钱学森因为对美国的杰出贡献,在35岁的时候就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正当钱学森在美国大展宏图之际,麦卡锡主义对他的迫害悄然降临。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滴,钱学森曾经给一位化学研究员介绍过一份工作,并且跟对方有过交往,也算是一个职业上的朋友。但化学研究员曾经因在一个案件中提供过伪证,因而受审。

  美国控方希望钱学森能够揭发该研究员,但是钱学森对此婉拒…… 结果1950年7月,钱学森被吊销参加秘密研究的安全证书,于是,钱学森感觉在美国待下去没有任何发展前景,而此时的新中国正需要像他这样的人材,因此,他果断申请回国。

  接下来,是钱学森的老师冯·卡门后来对记者讲述的钱学森回国经历:

  当时,钱学森向时任海军次长、多年好友金布尔求助。他告诉金布尔,假如自己安全证书无法恢复,就打算回中国。但金布尔始终没有回应,最后,钱学森临回国前给对方打了个电话说自己已经动身。

  金布尔得知消息后,立马给移民局打了一个电话,事后他声称自己担心钱学森会带走重要机密,同时也不希望看到美国损失一位宝贵的科学家。金布尔认为,移民局的特工人员应该不会为难钱学森,甚至他认为大不了滞留一段时间就会放人。

  只不过后来的事情令人大跌眼镜,移民局不但拘留了钱学森,还非常粗暴地对待他——在拘留所关押了十四天,直到他的朋友老师们凑齐了巨额的保释金,才释放了他。不过从此钱学森也失去了自由,在美国被软禁了足足五年!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收到了钱学森的求救信,中方才跟美方接触,敦促他们放人。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先释放了4名被关押的美军飞行员。直到1955年8月,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中方提出要求美方释放钱学森,并且提出再释放11名被关押的飞行员。美国最终经过评估,才释放钱学森。

  中国遭受美苏核威胁

  冷战时期,中苏关系破灭,苏联扬言要对我国进行外科手术般的核攻击——摧毁中国的核武器设施——但仅仅是扬言、实际并无实施计划。

  不过,苏联的“扬言”却被美国利用,美国中情局为此编造谎言,声称是美国闻讯后阻止了苏联对华的核打击,并以此居功至伟,赢得中国有的上层人士感恩戴德。这个荒诞不经的美国拯救中国的故事一直在社会流传多年,造成不少美粉感激涕零美国——事实上,美国才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准备了对中国实施核打击。

  2015年,美国国家档案馆依照文件解密期限向外界披露了一系列50年前的文件。而其中一份文件立即引发了轩然大波,它就是美国政府在1959年制定的《1959年原子弹需求研究》(ATOMIC WEAPONS REQUIREMENTS STUDY FOR 1959)。

  这份文件只有一个主要内容——评估对包括苏联和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核打击所需的核武器总量,并确定投向每个城市的核弹头数量。

  这份由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起草的文件以 1962 年美苏全面核战争为背景,在这场战争中,美国需要动用全部核力量摧毁以苏联为首包括中国的社会主义阵营。与此同时,它还列出了一份长达 800 多页的清单,详细列出了需要投掷到每个城市的核弹头数量。

  根据这份文件,如果美国决定发动核战争,它将使用870 枚核弹头攻击中国的 117 个主要城市。

  按照美国的计划,中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成员,将被分配投放870枚核弹头,约占美国当时战略核武库的1/4,让我们来看看中国有哪些城市地进入了美国的战略打击名单:

  首当其冲的是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其中上海是计划投放数量最多的城市,涉及核弹头多达82枚。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中心,被美国分配了26枚核弹头;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被分配了36枚核弹头。

  从省份来看,东北三省是美国战略打击的重点。

  例如,辽宁被分配了 159 枚核弹头,其中沈阳、大连和抚顺被标为红色,表示优先目标。

  黑龙江也被分配了 74 枚弹头,哈尔滨和齐齐哈尔被标为红色;吉林被分配了 55 枚弹头,长春被标为红色。东三省总共获得了 288 枚弹头,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东北三省是建国初期的重工业基地,涌现了包括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红星机械厂、长春汽车制造厂等一系列国字号老厂,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东北三省自然成了美国战略打击的重点目标。

  从安全角度来看,中国的中西部省份被分配的核弹头数量较少,例如四川的核弹投放数量仅有8枚,陕西仅有6枚,贵州仅有2枚,河南仅有11枚。

  这些省份之所以没有成为打击重点,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工业布局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与美国的战略打击能力有关,毕竟距离东部沿海地区越远,美国进行战略打击的成本与难度就越高。

  奥本海默故事的积极意义

  奥本海默博士是 “美国的普罗米修斯”,他的故事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作为“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制造了 1945 年 8 月在日本投下的原子弹,而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奥本海默完全改变了自己的立场。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奥本海默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立场,他在许多场合发表讲话,警告公众这种武器的危险性。他说了许多令人吃惊的话,比如在 1945 年 10 月的一次演讲中,他说:“你们可能认为这种武器非常昂贵,很难制造,因为我们为此花费了 20 亿美元。但事实上,它非常‘廉价',它是激进分子的武器;它是象征恐惧的武器;它是用来对付实际上已经被打败的敌人的武器”。他试图解释的是,美国不应该依赖原子弹,不应该将其用于军事行动,更不应该将其用于保卫国家。它只是一种制造恐惧的武器。他实际上是想让人们明白,应该在国际组织的帮助下禁止原子弹技术或限制原子弹的使用,他想让全球各国承诺不制造这种核武器。

  不幸的是,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后来的艾森豪都无视奥本海默的苦心孤诣——而自负的艾森豪威尔在奥本海默担心美国跟苏联陷入核军备竞赛时,居然愚蠢地说,“苏联造不出原子弹、永远也造不出……”殊不知,一方面是苏联科学家们的学识和努力并不逊色于美国同行多少,只是因为卫国战争打断了苏联在原子能武器上的研究并导致落后;另一方面苏联通过吸纳德裔核物理学家福克斯(德国共产党党员)为特工——他被纳粹德国排挤到英国后加入英国籍并参与原子能研究、后以英国科学家身份加盟美国曼哈顿工程、成为奥本海默团队的得力科学家——福克斯基本上把美国关于原子弹研究成功的铀弹和钚弹及其引爆装置的图纸、美国铀235及钚的月产量等等重要数据,一股脑全部打包送给了苏联——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冷战时期,各国竞相发展核武器,后来的《核不扩散条约》并未彻底遏制核武器技术扩散——今天,当我们环顾世界,发现除了美国、俄罗斯、法国和英国以及中国之外,朝鲜有核武器、印度有核武器、巴基斯坦有核武器、以色列也有核武器…… 人类随时处在核毁灭的危险境地——这就是奥本海默故事的重要现实意义。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