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极具强烈的爱国爱民意识和反帝意识,极具超越常人的胸怀与抱负,极具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得青年毛泽东一直在探寻真理,探寻道路。由马继红担任总编剧,刘飚执导,刘承林、米卓清领衔主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电视剧,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鲲鹏击浪》,就描写了1918到1921年这样一个时期一位活生生的青年毛泽东。
《鲲鹏击浪》可以说是一部极其优秀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以生动鲜明的诗一样的语言,塑造了一个伟大的灵魂,一个直言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的超人,一个激情澎湃,充满了理想,且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人。可以说,这部剧作,堪称教科书级别。
《鲲鹏击浪》第28集,在驱张遇到巨大的困难的时候,青年毛泽东给驱张代表团的团员们说了这样一番话:自鸦片战争失败以来,一切痛心疾首的中国人,谁不是在苦苦寻求救国的道路。可是政府给予我们的又是什么呢?除了刺刀,还是刺刀。你要爱国,他要害国;你要救国,他要卖国。那些军阀、官僚、文武财狼,谁不是忙着跟外国人勾结,卖土地,卖租界,卖良心,卖主权。百姓在呻吟,青年在流血,国土在沦丧,山河在破败。
32集中,陈独秀与毛泽东对话同样精彩至极:自从推开了马克思主义这扇大门,我发现,以前的想法都太天真了,未来之社会,必须消灭私有财产制,打破军阀统治。
毛泽东:中国的天就要亮了,无产者翻身的日子就要到了。
毛泽东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主动放弃了去法国学习的机会,他说:我想在我们的国家自己的土地上,探索我们的自强之路。我们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我们学西方学日本,但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都是在邯郸学步。
陈独秀说:当今中国,外则列强侵凌,内则军阀当道,强权若刀俎,民众如鱼肉。要想打破这个不平等的旧世界,唯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效仿俄国,进行一场开天辟地的大革命。只有这样,才能让四万万受苦受难的民众,迎来新生,迎来曙光。
毛泽东说:先生,我真的有一种感觉,共产主义的幽灵,已经来到中国了。
陈独秀站在雨中:那就让这暴风雨,洗掉旧世界的尘埃,迎接新世界的曙光吧。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
毛泽东接说:那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压倒,因为那是为全人类而做的牺牲。
陈独秀说: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
毛泽东: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陈独秀: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于一时。
毛泽东:但将永远存在。
陈独秀:高尚的人,面对我们的骨灰。
毛泽东:撒下热泪——
陈独秀:哪怕粉身碎骨。
毛泽东:哪怕万劫不复。
青年毛泽东不同于常人的胸怀,不同于常人的抱负,不同于常人的伟大,不同于常人的出类拔萃,在这些语言中,显得淋漓尽致。毛主席悲天悯人的情怀,毛主席洞察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与不懈奋斗,终究成就了一番伟业。
一个自私自利,没有人民,没有大局观的人实在是太渺小了,只有毛泽东这样胸怀天下,心系人民的人,才堪称伟大。
最了解毛泽东,最早发现毛泽东具有不同于常人的优秀、抱负与胸怀的,是毛泽东的恩师杨昌济先生。杨昌济先生临终前,给章士钊写信,直言:华生平身所授学生以千百计,出类拔萃,不同凡响者,唯毛泽东、蔡和森二君而已。吾郑重语君,毛泽东、蔡和森二子系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在一篇文章中,我看到,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高度评价《鲲鹏击浪》是一部将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的精品力作。“作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先行者和探索者,毛泽东的这段光辉历程在《鲲鹏击浪》得到了生动呈现,这是艺术工作者的一种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同时,在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上,《鲲鹏击浪》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称该剧再现了革命者的青春岁月与成长历程,为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创作在面对新时代的创新性表达和审美提升上,作出了新的探索和努力。
这部剧作,已经在北京卫视、浙江卫视、广东卫视首播了,这么优秀的剧作,相信中国其它卫视台、电视台也会争相播出的,更相信中国的亿万观众,更会在央视多个频道看到这部剧作。
2024.1.11
【文/宁可抗日死,红歌会网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