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赵曾贻:影视剧中的改革能人

2024-07-28 09:08:38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赵曾贻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次会议召开,强调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有没有把握方向的人才队伍带领成为我们能否实现任务的关键性支撑。这里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改革这些年影响很大的影视剧中所出现的改革能人,或许可有利于在人才培养选拔中作为参考。

  一、中心城市改革中的能人

  1、《破冰行动》――林耀东、陈文泽

  《破冰行动》取材自2013年广东开展的声势浩大、战果瞩目的“雷霆扫毒”这一真实事件,通过将可泣可歌的缉毒警察人物原型搬上屏幕的艺术手法,大力宣扬展示缉毒警察恪尽职守、机智勇敢、奉献牺牲的职业精神,彰显党和政府禁绝毒品、公安机关严打毒品犯罪的决心和能力。作为公安部宣传局年度重点影视项目,《破冰行动》由金牌制作人刘燕军担任总制片人,著名编剧陈育新执笔创作。剧中突出了东山市引进的改革能人港商林耀东。林耀东不仅带来了外资、产业,还组织老家林家家属振兴成为乡贤!带领塔寨全村乃至东山市商业发展致富,塔寨还成为禁毒模范村!由此“东叔”成为东山市名人,市人大常委,优秀改革企业家等头衔。而在其面具背后却是国际制毒贩毒集团头领,冰毒地下生产基地的策划把控人,塔寨不仅不是什么禁毒模范村,而是全村性的制毒基地,骇人听闻!

  这样一个大毒枭怎么会作为外资和改革能人被引进到东山市并被推上光鲜宝座之上的呢?原来有着一位改革颇有成绩上位的干部,市长陈文泽。其实林耀东早在改革初期就违法走私等被法办,正是当时的地方领导陈文泽放其逃离去了香港,而其在港根本没有进行正道经营,依然是通过黑社会经营国际毒品获利无数。而陈文泽则通过吹嘘其资源倒卖的所谓业绩,成为改革能人上位东山市长,其家属则直接加入毒品犯罪。

  这样的内外勾结黑白链,不断经营,甚至把公安局副局长、禁毒大队领导都逐步拉下成为保护伞,并可以对国家派遣专案办案人员进行反诬迫害就不奇怪了。但天网恢恢,罪犯迟早总得伏法!打着改革能人旗号的罪犯倒行逆施,民怨、民愤爆发,终将走到地狱!

  2、《狂飙》――高启强兄弟、赵立冬、泰叔

  同样是由中央政法宣传教育局,中央政法综治信息中心指导,徐纪周执导的一部反黑恶势力电视剧《狂飙》,虽然情节零零散散的延续时间反映了改革好多阶段,整个故事线串起来,想想主角高启强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进改革?走到人生的巅峰又衰落的?讲清高启强咸鱼翻身的整个过程,能说明多少问题?

  高启强原本因为父母车祸去世无业,只能卖鱼为生,但那时市场都受势力把控,唐小龙和唐小虎兄弟借用收卫生费等相当于菜场黑把头。无意中安欣警官帮了高不受欺压,高启强就假说小警察安欣是朋友,在菜市场装着有强大后台,果然带来的效果居然还不错,大家都开始巴结他,并将他视为可以为他们出头的一个臂膀,这一下子就让高启强找到了存在感,开始认识到谁后台强大就是致富实力,可以在社会获利致富,而谁富谁光荣,必须争取势力更大。

  高启盛弟弟毕业后的认识是致富都靠经商,快致富就靠倒卖高利润的东西。原来开一家小灵通专卖店不行,铤而走险贩卖毒品,就也与黑社会连上。而徐江从事黑社会获利直接用打手攻击对手,进行贩卖人体器官等获高额利润上位。

  高启强按照其认知一路使出全部能力招数投找靠山,找到的靠山也越来越大、越来越高。从一般黑势力的白江波到通过陈书婷拜上“泰叔”,进入建工集团后,先是做了个项目经理,拿下不少大项目,让建工集团成为了本市最大的建筑承包公司,在2004年升到总经理,成了泰叔的接班人。而在拆迁建设为改革重要形式的阶段中,各方能人争夺其中巨额“红利”的斗争趋向白热化!被拆的村企业一方、城市高层领导赵立冬为后台的一方、建工开发商一方等都全力夺取利益。甚至在合法和非法乃至黑社会手法中罪恶累累,残酷杀人,无恶不作。高启强也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想着讨好拉赵立冬为靠山,高启强攀上了赵立冬这条线,成了政协委员,京海名知企业家、慈善家。但利益争斗难舍难分!最终从颠覆掉落,纷纷服罪!

  副市长赵立冬利用亲戚和徐江的私下交易,操控城市建设项目等。其所谓改革能人的成绩不外乎是开发区呀度假村呀大搞建设拆迁之类。但在贪婪之前是没有底线的,利益交换,偷工减料什么都“能干”。虽然他想借高启强手除掉举报他的省干部,认为对于任何问题,没有用钱和威胁摆不平的事。但扫黑除恶的风暴终将刮到黑势力猖狂的一切地区,赵立冬也好,高启强也好难逃法网,难逃人民的制裁!

  3、《以人民的名义》――――蔡成功、祁同伟、高育良、李达康、易学习、王大路

  据周梅森小说改编的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后业界内外都表现出了格外关注,人民群众中反响巨大。

  人民的名义通过讲述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临危受命,调任地方检察院审查某贪腐案件,与腐败分子进行殊死较量的故事,再现了新时代、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反腐征程的惊心动魄,讴歌了反腐斗士的坚定信仰和无畏勇气。侯亮平不仅要深入各阶层展开抽丝剥茧的调查工作,还要以身涉险,与位高权重的贪腐分子斗智斗勇。

  剧中的腐败是围绕着“改制”开始的,是与私有化紧密相连的。一位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千万,当最高院反贪总局侯亮平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衣着朴素的“老农民”在简陋破败的旧房里吃炸酱面。当这位腐败分子的面具被最终撕开的同时,与之案件牵连甚紧的H省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却在一位神秘人物的暗中相助下,以反侦察手段逃脱法网,流亡海外。案件线索终定位于由京州光明湖项目引发的一家H省国企大风服装厂的股权争夺,牵连其中的各派政治势力却盘根错节,扑朔迷离。

  在H省政坛,以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为代表的“政法系”,和以省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为代表的“秘书帮”相争多年,不分轩轾。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的到来,注定将打破这种政治的平衡局面,为H省的改革大业带来新的气息。在改革中一些干部以政绩为重,其实就是以个人为重,以利益为重,是腐败的一种。比如涉及国企改革,剧中说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用能人”蔡成功。但实际这种改革将国企置于死地,将工人逼至生活无望,将社会造成动荡不稳的后果。带有讽刺意义的这个蔡成功就是“踩成功”“猜成功”,是和贪官、黑金融、黑社会混成一体的骗子。

  《人民的名义》剧中点明了腐败分子有许多帮派如:汉大帮、同学帮、部下帮,其实剧中还反映了如老同事帮、秘书帮、法律帮等帮派的现象和活动的影响。这同现实干部队伍状况和腐败落马人员的关系网实际是吻合的。可以说帮派之毒不除,党无宁日,国无宁日。

  李达康、易学习、王大路三位好朋友称为改革派都是改革能人。这改革派到底什么特征,带给我们什么呢?他们都是在当年老书记领导下进行的改革。

  改革内容就是“修路、拆迁”,“大型公有企业”“改制”,“支持能人蔡成功”承包,组织出国(日本、西方)学习考察,调动工作和职务。带给我们看到的改革主要就是这些。

  改革的结果:三人升官发财,李达康市委书记省委常委还准备着上位;易学习虽然多年未提拔,但时机一到立即升职表彰;王大路直接办私企发财,利用关系逐年做大。这种改革使得大型国企被个人承包,亏损负债,甚至连最后的土地都要被私人夺走!工人下岗,生活无望,甚至连自己重新组织的集体企业都被封门难以生存!使得当年老同志老干部劳累致死。

  改革带来的做派:李达康们为了政绩公开叫“法无禁止即自由”,易学习带领贫困农民“逃荒”,去城市搞建筑而脱贫,促进了恶性城市化,至改善农村本身面貌于不顾!王大路为了避免违规采用第三方财务公司代理竞标。李达康开头表面也说要为民解决问题,可是连非法封死工人自组的活命企业都没有能给解决,还是要省委书记直接来下令撕去封条。李达康最出色的工作就是训斥基层干部“懒政”,不作为。对没有做好的工作都推给下面的干部,不断武断直接撤换。李达康在得知自己身为银行行长的妻子欧阳菁利用职权之便贪赃枉法时,只得做出艰难的抉择。

  政法线的改革能人祁同伟也曾经试图用生命去缉毒,看似是祁同伟在奋斗和努力,但其实质性目标还是个人升迁。以他的能力,就算在乡镇司法所混下去,他高低混个人模人样不成问题的,可能混不到公安厅长的位子,但凭借祁同伟的人脉资源和能力,他发展的路不会比依靠梁群峰差多少的。后面,他的副省长的事情,本来沙瑞金来汉东是不清楚汉东的情况和结构的,当时,沙瑞金不了解情况,他不会怎么动手的,可祁同伟是怎么做的?他居然觉得自己要早走一步,跑去给人家陈岩石锄地,这摆明了是把机会交给了沙瑞金,连自己的老师高育良都在劝他,可他还是这么做,结果就是祁同伟愣是把自己成了汉东官场的笑柄。

  4、《繁花》―――宝总、汪小姐、爷叔

  《繁花》上演让许多人雀跃欢呼,描写上海改革能人,致富春天的主场来了!确实剧中之人物都是改革能人,从宝总、范厂长到广东深圳老板,从汪小姐到李小姐到爷叔,从普通市民到公务人员,都在想着拼命奋斗,而这种奋斗是可以通过暴富发财,他们相信并崇拜着暴富发财!所以,宝总这样的成为暴富成功的榜样,成为核心人物唱主角。这其实和解放前上海滩某些人们的思想意识没有两样,那时到上海滩去混的人那个不是如此想法?希望投机一下就发财,那些流行的故事也就是流氓大亨,垃圾千金,一夜暴富。就像身无分文的沙逊来上海滩混成富豪造下和平饭店那样,让上海成为“冒险家的乐园”。

  剧中人成功的所有手段当然都靠着尔虞我诈,投机倒把,玩弄诈骗手段的。爷叔教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抓住了机会就有可能改变人生,有人乘风而起,有人半日归零。”只是引诱普通老实人陷入进去的谎言。

  爷叔作为教主强调“派头,噱头,苗头”教导着众人。摆“派头”其实是为了做“噱头”,轧出“苗头”就做骗局。要说他们的派头打造基本还是旧上海一套。听老一辈人说当年去上海闯荡,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闯荡上海滩,再寒酸也要西装派头革履,每天把一身西装压枕头下,皮鞋要让人擦得亮。买包高价香烟叼在嘴上。其实这只是学习洋人的粗劣表现,殊不知那些洋人沙逊等也是把这里真正当作冒险家的乐园。也是空着口袋来冒险套白狼的。当然,爷叔作为诈骗教师爷,档次比一般的高很多,定制西装三件套,摆派头要在和平饭店租一间房,要注册公司,要办个自己的消息媒体点,那时一般是热闹马路的餐茶店。当时的投机客都会聚集在餐馆听消息,掌控者真真假假在此放出假消息,迷惑对手,迷惑群众,获取暴利。被炒作的414案也是一例。

  改革能人好似讲做生意之道,其实做的是官商勾结,违法乱纪(或他们称为法无禁止即可为),投机倒把的游戏规则。“生意是一门艺术,爷叔刚从提篮桥出来。爷爷的爷爷是地主,父亲是资本家。”而爷叔本人曾经就是有权力的干部。进提篮桥监狱肯定就是职务犯罪罢了!放出来大展身手,也离不开还是官商勾结,瞄准苗头,炒买炒卖罢了。当时最突出的领域自然是外贸配额的炒作,看中了汪小姐,怎么也得拉下水!

  “场外黄牛”是上海对投机倒把的俗称。诞生于冒险家乐园的时代。那时是炒黄金、炒银元、炒股票、炒邮票等。解放后被一律取缔打击,全国基本灭绝。但在原本的冒险家乐园这些人还在,心不死,一有风吹草动就偷偷出笼。时不时炒邮票、炒古董,交通紧张就炒车票,其势力蔓延全国在节假日期间探亲人群不得不购买本来应该正规渠道的高价黄牛票。有点权力的票务部门都会与黄牛勾结获利。股票的发行开始就应用了这种黄牛模式,内部权力交易。九十年代一场春风,超级发育的黄牛成帮,深圳帮,上海帮,。。。。纷纷成长并掌握实权。

  冒险家的乐园原本是称呼外国殖民者可以在这里肆意霸占任何资源,冒险掠夺人民的一切。在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期,各国帝国主义强盗来到这里,划分领地为租界,公园都挂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但被奴役压迫的人中,也存在着甘心做奴才,甘心为狗的一群,还仗势当个假洋鬼子。在这些奴才心理 “西化就是硬道理“。穿要穿西服,吃要吃西餐,喝要喝洋酒,住要住洋房,看要看西洋镜、好莱坞。钻的是西方瘪三的门路,撑的是洋人的市面。想不到九十年代的上海又回到崇拜这种“西化就是硬道理“的环境。家里有人出洋就高人一等,攀上个三等洋人也自觉得风光无限。年轻人以西饼、咖啡为嗜好,会两句洋泾浜又成为时髦,成为媒体上吸粉手段。

  上述四部剧中的改革能人虽然是艺术作品,但都有现实案例的背景所创作的。一些地方的改革能人为什么会涉黑、涉毒?为什么倒台的腐败干部会牵连黑社会,成为保护伞?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二、农村改革之中的能人

  1、《永恒的忠诚》―――沈浩

  《永远的忠诚》是由安徽广播电视台出品,张绍林执导,石零编剧,以小岗村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为原型,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最终因积劳成疾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感人事迹。凤阳地区也好,小岗也好,农业资源环境条件是不错的,气候合适,水分充裕,土地较平整肥沃,曾经是重要的粮油生产地。朱明朝初期的重要资金税收来源和军粮提供都源于这里,只是此后统治者征战过度、放弃水患治理,养成此地所谓“逃荒”的坏风气。解放后新中国农村建设加快,淮河、黄河被治理,农民组织起来搞集体化,面貌普遍快速转换。凤阳地区一些领导思想落后,一度迁就“靠国家救济”的落后习惯,以开《逃荒证》为荣,致使一些村的面貌改变大大落后于全国。虽然不少村也生产粮豆、稳定增长、生活改善,但还存在小岗那样甘居落后、止步不前的一些村。虽然十几个人在上级支持下实行包产到户方式,但二十年没进富裕门。但一夜跨过温饱线,二十年没有进富裕门.

  沈浩作为省财政厅干部2004年下放基层担任小岗书记说明了省对小岗的财政支持,也表明沈浩同志立志改革攻难克艰做事实的共产党员精神。沈浩所以一开始就做了大量调查,追求根本性原因,终于发现关键在人,在制度,搞个人私有是没有出路的,应该重新走集体化之路。所以沈浩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出去学习的都是华西、大寨等坚持集体经济的村。沈浩深刻认识到农村振兴必须走集体化之路,必须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扬集体奋斗,辛勤劳动的精神,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他呕心沥血,为小岗的新改革发展作了艰苦不懈的工作。期满离去时,村民集体挽留。

  为了上马可以农工商打通的效益优越的甜叶菊生产提取项目,沈浩到处奔走洽谈,规划。特别是对守住承包地不愿并入集体经营的村民几次三番做工作,说明要上此项目必须种植成片,还要就地加工才能最好效益,用地必须服从集体。最后做通工作,项目上马。但沈书记劳累倒在小岗土地上,未能回到妻儿身边。所上的甜叶菊项目最后也因为大量外企抵制使用中国的代糖品而没有达到预期效益。

  2、《吴仁宝》―――吴仁宝

  央视《聚焦三农》曾经分多集介绍了吴仁宝带领华西村勤奋致富的实绩。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摄制、幸福蓝海集团承制的影片《吴仁宝》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以“天下第一村”老书记吴仁宝本色出镜为叙事线索,经纬交融,虚实相间,生动地再现了时代大潮激荡下华西村的历史画卷,揭示了华西村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普遍贫困到共同富裕的巨变,刻画了吴仁宝带领华西人几十年如一日不断摸索、打拼的光辉形象。影片选择曾经导演过《豆蔻年华》《警察有约》《小兵张嘎》等作品的徐耿执导,由主演过《钱学森》《有话好好说》等作品的演员尤勇担纲主演。国家广电总局审片专家认为,这是一部有分量的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主旋律影片,影片有笑有泪有情怀,堪称一部先进人物的心灵史,一部中国农民的奋斗史,一部改革发展的探索史。

  对于熟悉中国农村发展的人来说,吴仁宝的名字并不陌生,早在60年代,吴仁宝领导的华西村就已经是中国农村的先进典型。时至今日,吴仁宝率领着华西人已经创造了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的奇迹,这与吴仁宝四十余年的奋斗历程密不可分。

  1954年10月,吴仁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一刻起,他就立志要彻底摘掉贫穷的帽子,让全村人都富裕起来。1961年,经历了饥饿的三年困难时期之后,吴仁宝就任华西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吴仁宝认识到,虽然脱贫是第一要务,但却不能把目光只放在眼前的短期利益上。于是,他结合华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以十五年为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华西的长远规划。这一举措充分证明了那时的吴仁宝已经具有了超越时代的长远发展思路。华西也是处于几个公社交界地方,又是山边、河边、路边的杂乱不平整可耕地少的地区,外来人口和年轻人较多。所以首先是学习大寨平整土地,开拓土地种好地。其实最早华西并没有抓工业,而是根据大队各人的特长发挥作用,有残疾的搞五金服务,种地能手指导种好地。针对苏南多雨往往影响田间出工干活,早期华西修造了到每个地头的走廊,是我们早期参观的特景。陈永贵其实去华西指导过学习大寨工作,而发展起来的华西吴仁宝等也去过大寨传教办企业的经验。在吴仁宝的带领下,中央各部门支持下,华西发展起来后无私去西北、东北等多地传经帮助。也在华西举办过多期培训学习班传授发展经验。

  华西村如今仍是“集体公有制”经济,没有进行过分田到户改革,全村的土地、住房、产业、小轿车都属集体所有。

  作为领导农民改革创业的能人吴仁宝的语言非常通俗而有哲理!

  他说我们做干部,要“三不倒”。再大的困难难不倒,再多的表扬夸不倒,再强的威吓吓不倒。那如何才能会不倒呢?要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从全票当选到缺票落选,我都经历过,但都没有挫伤我的积极性。一个人要有信仰。我就信仰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一直没有动摇信仰,如果说我动摇了,也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华西。我最满意、最看重的是先进共产党员的这个奖励。不管到哪个地方,你要有信仰,要让当地老百姓富起来,只有这样子,你就能够成功,就能够发展,老百姓就拥护。

  他说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想通。如果一个人活在世上,有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个亿,而另一个人只有几百块、几千块、几万块,但到了马列主义那里报到,都是一样。

  大家都觉得我吴仁宝了不起,但我自己觉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吴仁宝我还有缺点。现在,社会进步了,你们都会讲外语了,我连普通话都不会讲,还要请翻译,你看我水平低不低啊?发展经济在前面,人民生活质量在前面,你就能够不落后,只能向前,你认定了一个目标,就不能够松懈,不能怕这怕那。你是为老百姓做的,为国家做的,凡是不损害国家利益的,不损害左邻右舍的,不损失老百姓的,你就要大胆地去做。我是穷过来的,看到有人穷我就心疼,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这是我的原动力。我们华西党员干部将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艰苦创业、真抓实干、造福于民的实际行动,把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没有大家,何来小家,没有国家政策在背后积极地扶持,何来华西今日的幸福。既建好“小家”,又奉献“大家”。凡是能勤劳守法的人,都能建好“小家”;凡是能建好“大家”的人,也都能建好“小家”。如果连“小家”都建不好,“大家”也无从谈起。

  过去人们常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是对的,但还不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古往今来,很多人往往是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而我们不同,提倡的是“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既能共患难,又能同富贵;既能见困难就上,又能见荣誉就让。当今社会,有少数单位为什么搞不好?为什么人心涣散?为什么难以改变面貌,难以发展呢?这些地方是“有福官享,有难民当”。实践证明,凡是一个单位“有福官享,有难民当”的,就难以有向心力、凝聚力,就难以发展。凡是一个单位,能够做到“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的,组织就有战斗力,干部就有权威,经济就能发展,老百姓就能得到真正实惠。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包产到户”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吴仁宝没有这样做。他说,华西村每人半亩地,分下去人们吃不饱也饿不死。我们还要搞集体企业,要发展,要致富,只能靠集体致富。

  3、蒋巷村――常德盛

  网上可见众多电视片介绍江苏蒋巷村的发展。“村史视频,网红美丽乡村——蒋巷村”“农人榜样NO.20:改天换地蒋巷村——常德胜#文化旅游 #时代楷模”等等。

  蒋巷村位于常熟、昆山、太仓三市交界处,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00亩,农户数192户,农村人口875人,村民小组8个,辖区现有企业35家,行业场所(商铺)18家,外来人员(集中于企业宿舍)约300多人。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全国敬老模范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等近百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

  党和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曾庆红、贾庆林、刘云山、赵乐际等先后来村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

  蒋巷村改革发展巨变的班长领路人是党委书记常德盛!是党的十六大、十八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常德盛没念过多少书,但他上过农业中学,认定“新农村要靠新农民”“ 没有新思想算不得新农民”,在蒋巷村的村民生活逐步宽裕,不再为温饱发愁的时候,就谋划着给他们“换脑子”。民风就像空气,如果没有新鲜纯净的空气,再怎么浇水施肥也开不出鲜艳的花朵。因此,他将农民文化建设与净化民风相结合,以新民风塑造新农民,收到了显著成效。他也因此获得了“农民思想家”的雅号。为激发村民学习热情,村里向每户赠送5份报刊。按照常德盛的习惯,做一件事就必须见效。送报刊上门后,就必须让村民真正拿起报纸刊物来看。经过几个不眠之夜,最后他还是采用了最有效的老办法:率先示范。无论工作多忙,他都会在下午安排2小时读报时间,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还不时用笔在报纸上勾画。“书记经常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报纸,把有用的内容一字一句地读给我们听。”村民蔡利兵说。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村民群众沿着“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科学发展新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现强村富民、共同富裕;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五个文明建设;坚持乡村振兴,以党建为引领,治理与创建同步推进;坚持经济建设中心,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主体工业,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业,社会事业加快步伐,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高。2019年全村三业经济总产值10亿元,村民人均收入5.25万元,人均社区股份制分红10000元。蒋巷曾经接受过不少知青插队,常书记时常挂念联系当年的知青,支持包括苏州、无锡、上海、镇江等知青回来参观学习交流,还办起了“知青纪念园”,与各地知青情深意长!

  全村着力打造蒋巷生态园、村民新家园、常盛工业园、农民蔬菜园和无公害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四园一基地”。实现农村集镇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社会化和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田向能手集中的总体要求。蒋巷村致力建设独具水乡特色的社会主义美丽乡村,192幢别墅和158套老年公寓组成村民新家园,被省建设厅评为“江苏省村镇文明住宅小区”。已建成的文化体育、娱乐休闲、医疗服务、各类人群活动场所以及农民乐园、文化中心广场、农民剧场、影视厅、文广中心、荷塘长廊、生活污水处理站、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等为村民新家园的配套设施。村民家庭的电话、高清电视、有线广播、天然气、太阳能热水器、卫生洁具、小水井等安装建设均由集体投资,30公里村级公路全部硬化、林网化,全村绿化覆盖率超过60%,实现了“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总体目标。

  蒋巷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促发展、补短板、解难题、精管理、抓落实”工作主线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继续走好“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发展新路,千方百计巩固提高社会主义优越性,千方百计调动发挥村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按照乡村振兴战略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建成“城里人羡慕,本村人舒服,外国人信服”强富美高、更加精致的“绿色蒋巷、优美蒋巷、整洁蒋巷、和谐蒋巷、幸福蒋巷”!

  4、电视专题片《不忘初心·南街村》――王宏斌

  电视专题片《不忘初心*南街村》介绍了该村自力更生发展成就。全体村民村享受着免费住房、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养老、免费就业;甚至人们可以免费享受水、电、气、面粉等的供应。可以说,这已经跨越了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进入到共产主义的中级阶段!这些都是在班长王宏斌的带领下,用了30多年奋斗取得的。

  不忘初心就是始终践行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坚持公有制,坚持老一辈革命家的理想信念!南街村始终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人,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用毛泽东路线实现集体富裕!

  早在二十世纪末,南街村就实现了共同富裕,建立了五免保障体系;如今,南街村正在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这个方向就是毛泽东指出的共产主义方向,也就是共产党人终生为之奋斗的方向!任何一个共产党人在入党宣誓时都曾高声读过的内容。

  全国百强村都是集体所有制,全国还有8000多个集体村。但是,其他60多万村庄还在小农经济中苦苦挣扎,有些偏远农村生活还相当困难。

  农村怎么办?其实现实已经给出了答案!走毛主席的路,农村就能实现共同富裕。小农经济势必导致穷的穷、富的富,穷人大多数、富人一小撮!大片土地荒芜无人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问题严重。只有走毛主席指明的康庄大道,集体种植、机械化生产、大办集体工厂才能彻底脱贫致富。

  “提起南街村,认识南街村的伴侣有差异的印象,有人说南街村的亮点在于集团经济的成长,也有人说‘我是从小吃着南街村的利便面长大的’,尚有人说‘我印象中的南街村是躺在我家厨房里那一袋袋的调味料’。我们约请到了南街村的党委书记王宏斌,请他为各人聊一聊。”

  站在东方红广场前,南街村党委书记王宏斌热情地与网友们打号召。“40年来,南街村的集团经济成长可以说是雷霆万钧,那么集团经济在南街人的衣食住行方面表此刻那边?”王宏斌具体答复,并沿着颍松路,与主持人边走边聊,南街村走过1978年早年、1978年至1984年、1984年走集团化阶梯至今的成长环境。主持人也通过几组老照片和镜头中的近况展示南街村的汗青变迁。

  《中国青年年报》登载南街村的文章《昨天的梦,本日的梦》。“记录汗青,开创将来”,收集直播此时的小问题,很好地归纳综合了档案馆的成果。

  南街村是临颍县城关镇紧靠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107国道的全国十大名村,它是集体主义经济的代名词,著名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984年,村办企业的总产值只有70万元,到1995年已经达到12亿,实现了飞跃发展,南街村集团是南街村创建的集体经济实体,下属28个企业,产业涉及食品、饮料、酒类、印刷[1]、包装、医药、工艺品雕刻、旅游等各个现代化产业。先后有3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和200多位将军到南街村视察指导工作,其中有朱镕基、李长春、张爱萍、刘云山等党政军领导同志;中央电视台、《朝日新闻》、美国之音等众多国内外新闻媒体对南街村作了大量报道;美、英、法、德、日等20多个国家的数十家新闻单位也都到南街村作过实地采访。

  1984年,在人民公社制度土崩瓦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挥巨大效力时,南街村却在支部书记王宏斌的领导下,选择了重走集体化经济的道路,还将学习“毛选”、念毛主席语录等原本几已消失的举动搬回到生产生活中来。通过回收耕地开设村办企业,1989年当地集体经济产值达到了2100万元。

  1990年至1992年是中国迷茫的三年,打什么旗,走什么路,成为当时最大的政治议题。在这一背景下,对外闯市场卖产品,对内“狠抓政治教育”,“大力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南街村成为了典型,南街村实行的是“工资加供给”的分配制度,村民们免费享受住房、医疗、上学、中央空调、肉、蛋、面、节假日食品、购物券等14项公共福利待遇,生活上无后顾之忧。全体村民居住在30多栋配备齐全的花园式的现代化公寓里,人人安居乐业、家家生活幸福。南街村大办公益事业,相继建起了一系列公益设施。街道宽阔平坦,道旁绿树成荫,路灯彩灯交相辉映,厂房住宅鳞次栉比。成立了艺术团、军乐队、盘鼓队、门球队,建起了文化园、图书馆、档案馆、医院、康寿乐园等。同时,大办教育事业,投巨资建起了现代化、高标准的幼儿园、中小学和高中,还办起了报社、广播站和电视台。

  南街村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以雷锋精神鼓舞人,以革命歌曲激励人,提出了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奋斗目标,强化了职工村民的集体主义精神,营造了浓厚的昂扬向上的集体主义氛围。全村党员干部、职工村民发扬“二百五”的“傻子”精神,坚持“外圆内方”的治村方略,人人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党务、村政、企管、教育、民兵、治安、工会、共青、妇联、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这些均受到了党中央和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称赞。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优秀乡镇企业”等殊荣。南街村集团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称号:是中国食品工业质量效益奖企业、工业排头兵企业、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南省百户规模优势企业、河南省重点服务企业、河南省科技企业和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50强等。“南街村”商标为国家驰名商标。

  2017年12月,荣获2017名村影响力排行榜300佳。

  南街村党委成立于1992年9月,下设24个党支部,630多名党员。党委成员7人,党委书记1人,副书记6人。

  村党委下设党委办、宣教办、党校等机构单位,配合党委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村党委以“公生明,廉生威”为座右铭,着力搞好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强化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处处为群众着想,真心实意 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在村党委的正确带领下,全村党员干部、职工村民求真务实、开拓 创新、大公无私、奋勇拼搏,取得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在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征途上,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

  后面这四位带领农民农村坚持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改革能人,优秀共产党员都是实实在在的功臣榜样,不是虚构的影视人物。这样的能人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张家港永联村的当过兵的书记等。他们这些乡村能够率先振兴,村民过上甚至超过一般城市居民们的生活,都是有一个出色能干的党员书记带头领导的。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间是需要大批的培养、选拔、宣传、表彰这样的基层领导骨干的,也是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分析的!

  赵曾贻 2024.7.22

  【文/赵曾贻,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