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简评孙青华医生的诗——疗救时弊的听诊器

2024-12-04 21:13:02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熊德彪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几年前,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孙青华,他是武汉一家市级医院的医生。与其他同行不一样,他除了对医道精通外,还历经艰苦,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不少政论文和诗歌。他不管工作压力有多大,也不顾人身攻击与谩骂;都失志不谕地坚持为人民大众创作。

  起初我对他不务正业疑惑不解,后来交流多了逐渐明白了他的初衷。他告诉我:“医生在救死扶伤的过程中,有幸结识了社会各阶层。当倾听患者及家属的诉说,我只能在患者有钱的前提下医治他身体上的疾病;而无法医治社会顽疾给他们心理和精神上的创伤;难免产生诗歌创作的触动及救治社会的冲动”。他向鲁迅、郭沫若学习,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在用好听诊器的同时,拿起了笔杆子救治社会的顽疾——腐败。十多年前,他就创作了《腐败论》,论述了《腐败产生的根源在哪里?》,论证了《毛泽东是最杰出的五四青年》、《毛泽东时代的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他写的政论文在人民网-理论、光明网、新浪、网易新闻、中华军事网、前线杂志网等媒体大量转载。当人们在集会时朗诵他的文章及诗歌;当十八大后在坚定理想信念的旗帜下,腐败发展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他体会到手中的笔,也能当社会的听诊器。

  作为一个有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医生诗人,孙青华在兼治生理疾病和社会顽疾的理念指导下,其诗歌创作始终坚持取材于公共空间;即使是抒写亲情与爱情,也把它放在大众的视野里与广阔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如《父亲的白发》,在写父亲内心蜕变身体衰老这样的私密生活,也融入浓厚的家国情怀。一个有着勤劳离奇一生,创造了无数神话的花甲老人,好似毛主席建立的共和国,在幸福安宁的日子里,危机意识日渐淡薄,当国门洞开之后,抵挡不住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在不知不觉中被西风同化,悄悄开始了和平演变,确实令人振聋发聩。《大雪》更是构思巧妙,用无数来自五湖四海的雪花隐喻革命战士,早期的革命战士象刚开始下的雪花一样大多牺牲了,但两千革命烈士的牺牲换来洁白无瑕的新社会。西方及国内的反动势力并不甘心失败,他们“指挥着毒蛇猛兽、污泥浊水”打进革命队伍内部,把大批贪图享受后来的革命干部及战士腐化,变成了“一塘腥水,一条臭沟”。危机时刻,马克思、毛泽东思想象红日一样,照耀着大地,把臭水蒸发成云朵,再来一次暴风雪,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整首诗不仅充满了对革命英雄的赞美和对胜利果实的反思,还对革命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为了疗救社会的痼疾,孙青华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敏锐地发现着社会的弊端。他写针砭时弊的诗,与其他一些作者最大的不同是:其一,他的诗不止于揭露问题,罗列现象,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就事论事,人云亦云;而是深入揭示其本质,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改革开放之初,国门久闭乍开,西方各种思潮蜂拥蜂而至,其势汹汹。对此,一些人束手无策,无以应对;还有一些人望“洋”兴叹,悲观失望。而此时,孙青华用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日出月隐,春夏秋冬的自然意境,以提壶灌顶之势,开导人们:“不要期盼太阳与月亮同往,/不要奢望豺狼与羊羔共享,/也不要有太多太多的失望。/好在谁也改变不了自然规律,/冬夜过后必有春光”。其二。孙青华写揭露矛盾和问题的诗,不仅能用深邃的慧眼透视其本质而且还能充分挖掘出蕴藏在社会底层和民众深处的信仰、自信、正义及真理的火种和力量,给人以巨大的激动与鼓舞。十多年前,当一些人面临各种社会问题沉渣泛起,对中国是否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能实现共产主义陷入迷茫时,孙青华写了一首《路在哪?》的诗歌,用闪电,用河流,用烈士脚印豪情万丈地告诉人们路在哪。语重心长地鼓舞人们:“山间的小溪,/总能汇成大海无涯。//黑压压的云层堆积在一起,必有雷霆爆发!//……在那有石头碰撞的地方就会看到火花!”孙青华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我国诗坛出现了一股淡化政治,逃避现实,远离大众的倾向,不少诗人走上了一条极端个人化、极度私人化的创作道路;而孙青华始终保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初心,他“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即使是针砭时弊,也不以暴露问题为目的;而是努力在人民大众的公共空间中弘扬主弦律,鼓舞正能量;运用多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达人民大众及诗人内心的真情实感,以践行自己的理念与信仰!这是非常有意义而又难能可贵的。

  尽管孙青华不是专业诗人,但他是懂得艺术和美学的。无论是暴露阳光下的假与恶,还是彰显人世的真与美;他都力图用美的艺术方式和语言给予诗意的表达。他善于运用想象、联想等艺术手法,从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或现象中发现与众不同的新意来。例如,蜘蛛结网捕食蚊子等小昆虫,人们提它就习惯地称颂了;可是孙青华却发现蜘蛛结网虽然捕杀害虫;但也吞噬了不少有益于人类及自然鲜活的小生命。他由此联想到当今的官场、商场、职场等形形色色的关系网,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与名义扼杀新生事物,对抗改革创新,阻挡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虽然有改革与革命者打破现有的关系网,但他们马上又织出一张张新的关系网,继续危害国家与人民,腐蚀我们党的健康肌体。于是作者通过丰富新颖的想象和联想,进行精心的艺术构造,写出了脍炙人口、新意叠出的《蜘蛛网》。反复阅读这些痛斥腐败的时政诗,从标题到文字,听不见一丝一豪“政论”的八股调,闻不到拼击的火药味,却能达到预设的目的、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作者注重营造诗的意境,在浓郁的抒情氛围中给人以广阔的想象与联想。避免了抽象枯燥的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呼喊,令读者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孙青华写诗,常常运用比喻、拟人、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夸张等修辞手法,酝酿诗歌的氛围,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在《三峡留守妹》中,诗人用“弯弯竹叶”、“串串泉珠”、“两岸山峰” 分别比喻阿妹的眉、泪和腿。用“滚滚长江”“两条大坝”、“天上彩虹”比喻阿哥的汗水、手臂和脊背。阿妹的泪水滴入小溪、流入长江、吸进自来水管,送进远在武汉打工的阿哥口中;秀丽的三峡确实被两条大坝拥抱着。这些比喻、拟人既形象生动,又符合人物的身份;把三峡美丽的大自然与一对恋人因打工不得不离别的痛楚融合在一起,刻画出地方和时代的独特意境。另外孙青华很看重“隐喻”这一艺术手法。在《长满花椒树的大山》,把长满刺、枝条坚忍的花椒树隐喻为太行山区的人民,把一座座的大山隐喻为各级人民政府、抗日组织,用“夕阳”隐喻日本军旗,用“日落西山”隐喻日军首败于山西(山西落日)!在《父亲的白发》中,把“白发”隐喻为西方意识形态,白发由两鬓(山崖)向头(山)顶蔓延,父亲额头上的皱纹被“思念”来回刻划得越来越深。这类诗由隐喻而引发出来的象征意义,令人深思,催人警醒。在《路在哪?》这首诗中,用闪电,河流,烈士脚印排比、夸张我们要走的路。在《怀念人民的儿子——毛岸英》中,以对比及排比的句式告诉人们,只有一心为民的人,人民才会永远记住他,才会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从而,以艺术的方式向读者阐明了一个有史以来颠扑不破的真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些强烈的对比手法和排比句式的反复运用,使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步步深入、层层推进,强化了诗歌的艺术氛围与意境,增强了语音表达的气势与力量,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孙青华的诗歌具有较为鲜明的形式美和音乐美。其作品不论长短诗歌,多数诗歌节与节之间,句数基本相同,每节诗句式大体整齐而弱有变化。他奉行“写作为人民代言”的原则;始终坚持用人民大众听的懂、看得明的语言写诗。其语言质朴、简洁、明畅;不用深奥难懂的辞藻,不用顾弄悬殊的句式;没有迂腐的书面语,也没有太监似的娘娘腔,大多用日常生活中鲜活生动的语言;而且俗中带雅,雅俗共赏。象《三峡留守妹》就是俗藏于雅,没有爱情的白描,也没有男女关系的速写!但读者能体会到阿妹与阿哥甜蜜的爱。如“当天空被雾霾遮挡,/虫子不吃转基因粮,/风在哀叹!//当黄河断流,/江湖污染,/雨在期盼!//当绿色家园被铲,/北方沙石飞扬, /春雷在寒颤!//贪腐横行,/道德沦丧,/人民在呼唤!/信仰缺失,/公平正义被邪恶更换,/党在呼唤!”没有深奥难懂的辞藻,但简洁、明畅、铿锵有力、好读、好诵、夸张而又切合实际,风的声音确实象哀叹,雷电闪动的时候太象天地在寒颤。孙青华的诗歌很注意押韵,讲求诗歌朗诵时的音乐节奏。象《三峡留守妹》、《山川也在呼唤》、《父亲的白发》等等都是一韵到底,一气呵成;再加上对仗、排比、反复等手法的运用;使其语言在语句和语义上互相映衬,互为补充,阴阳顿挫,节奏明快,上口悦耳,音调和谐。起到了渲染气氛,深化感情的作用;在意境美的基础上,增添了音乐美。《流浪汉——红色后代夏娃子》押韵自然变化,诗句流畅而有节奏感;巧妙地反复使用烘托的艺术手法,如用“四月寒潮冻死鸭,七月冰雹砸破瓜”烘托逆流对人民的伤害,用“孤雁哀鸣声凄惨” 烘托出夏娃子孤苦伶仃的悲惨景,用“满天雪花不认人”, “菊花丛中爸歌唱”,“ 桃花环绕爷爷的魂” ,“梅花盛开天放晴”四种不同色彩及季节的花映射出四代人所处的环境。勾画出一个太爷爷是老红军烈士、爷爷是抗美援朝的烈士、父亲是生在红旗下的国企下岗工人——红色后代夏娃子生病无钱治疗的悲惨故事。揭示出国企改革给国企工人两代人造成的伤害。

  孙青华的诗歌还巧妙地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他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如《富士康跳楼工人的墓碑》,富士康工厂强迫工人加班,每天上班12小时,工人象机器一样干着高强度枯燥无味的工作,残酷的剥削与压迫导致12名工人接连跳楼自杀。面对这一现实,作者没有痛哭流涕;而是一反常态,浪漫地把十二个死去工人的弧型墓碑无限放大,升天变成了十二条彩虹,这十二条彩虹又化作十二条火龙追随着孙悟空反剥削与压迫。《三峡留守妹》也是把农村青状年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留下妇女儿童老人在家乡的现实与阿哥阿妹浪漫的爱情相结合,揭示出离与爱、走与留的社会矛盾。

  孙青华的许多诗歌写得有感情,他的《东风》把作者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恋人般爱恋传递给读者。《悼念忠臣李尔重》“国失忠臣天哭泣,民丧公仆风割皮,皑皑白雪盖大地,朵朵梅花向天挤!”;《悼念巍巍》“战云压城战将息,满城白旗满城涕”!这形象而生动的句子把作者悲痛的情感传递给读者。再如《我不知道您是否能见我——安源工人追寻毛主席》也是把安源工人思念毛主席、呼呼毛主席情感传递给读者。《流浪汉——红色后代夏娃子》也是读着读者就情不自禁地流泪。感情丰富是孙青华诗歌的一大特色,赋予了他诗歌的活力。

  当然,孙青华的诗歌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他的诗歌对某些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评价在分寸上把握不够,如《怀念人民的儿子——毛岸英》,因为要对比、称托而打击面太广,容易引起误会;他的诗歌文字功底不强,用词欠斟酌如《山川也在呼唤》;“公平正义被邪恶更换”就没有“公平正义被邪恶偷换”准确;诗意象化的色彩不浓,在诗歌氛围和意境的营造上还不够圆满。不过,孙青华讲:“优秀的诗歌要反复读三遍,才能完全读懂;突破了小“我”,写大“我”;情感丰富,能把喜、怒、哀、乐传递给读者;好读好诵,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歌的韵律;语言精炼,写的每一句、每一字都有诗人的用意,不能增减一个字,字字千金;不求全,但求新,留空白,多跳跃;全诗大多隐藏着另一层意思,有的高手隐藏两层,故意给不同的读者作出不同的解读。”这也许是他今后创作诗歌一种新的艺术追求。孙青华是个善于学习与思考,勇于实践与创新、严于律已、知错能改、忠于信仰的智者。他一定能把听诊器和笔杆子用好,认真总结反思多年来诗歌创作的经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大众诗歌精品来!

  原湖北大学中文系主任熊德彪 2017年8月20日于沙湖之滨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