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青年

大学生支农调研:在城市之外 还有广阔的乡村

2015-08-17 15:24:39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慧添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农村,这已是一个很多人都陌生了的词,或存于记忆之中,或存于想象之中,或是脑海中茫然一片,一无所有。很多人说,这是一个新的时代,新在发展,新在建设,新在GDP突飞猛进,新在现代化飞速进行。一切有关城市的东西迅猛崛起,人们奔向那里,却渐渐淡忘了这片本承载着无数人的土地。生于斯,长于斯,源于斯,本是根,却被弃如敝履。

  (一)

  这是我们支农调研的第二天。

  我们在这个北京的乡村中学习了两天,乡村建设基地院子外,西山连绵起伏,庄严温柔。这个院子拥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西山雨舍,然而名字的来历,并不如听起来的这般诗意。不是“画船听雨眠”的唯美,不是“听雨烦心净”的闲然,而是由于地势较低,每当夏季暴雨,院子中的菜园,边上的宿舍以及厨房总会被水淹。因为这个艰苦的原因,所以有了如此诗意的“雨舍”。是的,下乡生活并非想象中的采菊东篱下,也非那般闲适的莺啼山客犹眠。

 

  林清玄曾有一篇文章,述说在屋顶的花盆中种蔬菜的经历,这样不仅可以吃到自己种的蔬菜,还可以在种植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但我认为那是一种属于文人特有的情怀,却并非是农民真正的生活。在这几天的学习和交流中,我看到了每个在土地上耕耘,每个在乡村建设中奋斗的人们,都付出了很多,也坚持了很久。尽管在其中也可以寻求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但是并不像是林清玄那般只是尝试着种几盆蔬菜。

  所谓体验,正是设身处地,并非作为旁观者观察。我们抛弃了洗洁精,用同样能去油的茶籽粉洗碗;我们抛弃了抽水马桶,选择了一种更生态更节约的厕所;我们已遗忘了城里的大餐,每个人碗里都是田中的蔬菜,却更加津津有味。或许很多时候,我们选择的并非是另一种生活,而是一种回归,一种思考,就如摒弃已迷失的自己,返回最本原的生活。

  (二)

  或许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被局限在一个小空间中。当身体被挤在狭小地方,我们懂得去扩展,去挣扎,试图突破限制。然而可怕的是思想的局限,因为很多人并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就没有了突破的可能性。的确,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有没有被限制在手机电脑中。尽管这个小屏幕能装载太多信息,但在另一个方面,这个小方块能否给我们另一种生活方式,另一种道路的启迪?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有没有被身边所谓的既定道路所限制。我们沿着其他人给我们规划的道路走了十多年,有没有想过在之后的道路上,除了他们所想的所认为的,我们还可以做一些其他事情?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下乡活动。从前我一直以为之后的道路无非三条:考研、考公务员或者毕业找工作。很多时候,我们挣扎着选择以后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是因为我们被限制了。在那个钢筋水泥的空间中,纠结着我们以为的仅有的道路。或许很多时候也是如此,以为无路可走之时,也许只是少了一步,再往前一步,或再转个弯,人生从来没有限制,只有无数种可能。

  虽然才过了两天,但是在这短短两天中,我看到了另一种生存状态。不管是从老师们的讲课启迪,还是从同学们的交流学习中,我看到了除却自己以前以为的仅有道路之外的无限的生命。在城市之外,还有广阔的乡村。这是一种回归,回归在这片生命本原的土地上,结束流浪在陌生城市中的彷徨。在这种质朴而简单的生活中,我们更容易看清我们真实的生活。什么是真实的生活?除了生存问题之外,一切皆不是问题。于是可以放下地位放下金钱放下一切束缚,尝试生命最简单的生存,在这种生存状态下,我们还有什么梦想?还有什么追求?我相信,在尝试过这样之后,我们必定能找到除了眼前的既定道路之外的,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三)

  有人说过,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是最好,就是最坏,没有中等之说。因为当你放弃追求最好,而只是想勉勉强强凑合的时候,不可能成为中等,而是渐渐地走向最后。

  刚到农场时,我们便遇到了这个问题。新接触一些事物,不免遇到很多困难,这是所有人都无法避免的,然而最初的那两天,我们组却以一种消极的心态对待。其实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与我们有没有竭尽全力去做。

 

  很多事情就是如此,尽力做了,结果总在意料之外,勉强凑合以为有借口可以找,却最终一事无成。正如那五个拼命:“拼命读书、拼命实践、拼命思考、拼命锻炼身体、拼命和好人站在一起”,凡事没有凑合,只有竭尽全力,只有试图做得更好。

  这次下乡中,我才真真正正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即便我们看到的前路坎坷泥泞,也万不可以这坎坷泥泞为借口,给自己心理安慰,认认真真踏出步子,脚下的泥泞将成为步步莲花,通向彼岸。

  (四)

  浮华洗净,摆脱一切喧尘。

  不唯美,不闲适,身体上的劳苦依旧可以得到心理的愉悦。

 

  不管是在乡建中心还是在农场,这几天过得是朴素而欢愉。的确,这样的生活不会有太多烦恼,也不可能有太多烦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中,描述的不也就是这种生活吗?

  在锄地中,回头望去,看着自己用锄头耕耘过的那条脉络,或笔直或弯曲,心里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喜悦与成就感。我想这便是劳作带来的愉悦感吧。

  渐渐地,我开始觉得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不仅仅是一种文人的情怀了,而是值得所有人清欢生活。或许有“草盛豆苗稀”,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种饱满而充实的生活会有多少人为之感动。我想这并不是一种单纯的退隐,而是回归自己最真实的喜悦。用自己的双手,简简单单地耕作,不用怀着太多的念想,只是这样做着做着,看着太阳在头顶,踏着土地在脚下,大汗淋漓却可以仰天大笑,筋疲力尽却不妨卧地而眠。往往最直接简单的生活方式中,便隐藏着最真实简单的喜悦心情。

  我们一起采野菜,猜盘子里的是今天采的哪种;我们一同摘桃吃,吃着吃着却发现桃上静静地卧着半条虫;我们坐在田边休息,逗那蹦到脚上来的蛐蛐儿;我们看着壁虎在墙上地上迅速地奔蹿,五六只小狗在脚边转。

  过着这样的生活,我想起了东坡的一首词,让我以此献给所有耕种的朋友们:

  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小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