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学院赴冷水江市锡矿山暑期社会实践团
以“青春兴湘”工程服务“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奏响青春建功新时代的最强音。6月16日,湖南工学院团委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湖南省冷水江市锡矿山开展为期五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
乡约相伴,以“微”力助危改
第一站 危房录入——助力新农村建设
据悉,作为“世界锑都”的锡矿山,由于近一个多世纪的锑矿开采,造成该地2.5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大面积地下采空区,较多数房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开展危房录入工作迫在眉睫。6月17日,实践团成员共分为6个小组,分别前往船山村、樊家村、双木居委会、光荣居委会、长龙界居委会及联盟居委会,协助各村支部开展为期两天的危房录入工作。“我没事!赶紧抓紧时间,数据没录完我也睡不着呀!”当村干部劝说成员彭显纪去睡觉时,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的他还在不断刷新着数据。凌晨两点,居委会的办公室昏黄的灯光下围着一群“低头族”,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手指在屏幕上疯狂点击。因为系统服务器的不稳定性,全省庞大的录入量常常导致系统瘫痪崩溃,团队成员只能抓紧晚上时间进行线上录入。时间紧,任务多。团队成员头脑清晰,井井有条,白天深入基层百姓,实地走访勘察,晚上开展线上录入,共同协作完成每日工作任务,极大地加快了各村支部的工作进度。“危房录入”工作提前两个月完成,录入纸质档352份,线上档803份,合计完成任务总数2034份。
乡村联治,汇就群众“幸福底色”
第二站 直击基层——深入采访改造见证者
2013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春风吹进了锡矿山这座饱受创伤的百年老矿。结束了两天的危房录入工作后,团队成员一起前往锡矿山街道办事处,就近年来锡矿山植树造林、综合治理、易地扶贫搬迁及红色旅游等问题展开访谈。“绿色,曾经是锡矿山的‘稀有物’。”村民们纷纷感叹道……
通过持续开展造林绿化,2018年到2020年,锡矿山已经有1万亩各种树木生根发芽。绿色的回归,让矿区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文化中心、休闲广场、观光绿地相继建成。“空气好了,树绿了,楼美了,更重要的是文化活动丰富起来了,整个山区活起来了!”联盟居委会村支部书记扶忠辉如是说,自2021年以来,锡矿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扎实有效推动街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力推进南片的红色工矿旅游和北片的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依托南片的红色工矿旅游格局,按照文化为魂、休闲为主、富民为本的要求,打造一批集红色工矿、绿色农业、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冷水江市乡村旅游带,让美丽环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
随着综合治理“渐入佳境”,锡矿山百年污染源正逐步萎缩,地绿了,水清了,渣少了,百年老矿逐渐焕发出新的姿态和面貌。锡矿山街道株木山安置点居民由衷感慨道:“以前在老家那边孩子上学都成问题,搬来这边后不仅解决了各方面的物质需求,平常生活也丰富了起来,小区里各种设施都很完善,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蹭蹭往上涨!”街道党工委十分重视乡村振兴工作,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基层工作,主动开展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锡矿山街道办事处乡村振兴办副主任吴继贵说道:“要把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积极推进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为民谋福祉,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确保了搬迁对象搬的放心、住的安心。
第三站 红色足迹——深入党史教育
在锡矿山这篇血与火的红色土地上,有过世界锑都的辉煌,有过红色记忆的荣光。6月20日,实践团成员来到锡矿山红军长征纪念碑、工人文化宫等地方,传承红色基因开展“追寻红色记忆,缅怀革命烈士”主题红色教育活动。到达锡矿山展览馆,深入了解锡矿山革命史、中共锡矿山特别党支部历史、湖南省第一个工人党支部等情况。陶塘人文化工作室创始人颜进声情并茂地为团队成员讲述锡矿山的历史故事,特别是红军长征的到来,为锡矿山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为近十万工人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团队成员来到烈士纪念碑,碑前深深的三鞠躬,饱含着在场每个成员的缅怀和敬意。最后去到湖南省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碉楼建筑--羊牯岭碉楼,这不仅是旧中国资本家残酷镇压工人群众的历史见证物,更是锡矿山百年历史蜕变的“经历者”。